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油气藏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税蕾蕾 苏金长 +1 位作者 陈金定 崔书姮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6期141-142,共2页
本文对国内外高温高压油气藏开发实验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开发实验 渗流实验 流体相态 岩石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层原油多甲基萘参数的原油物性预测——以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为例
2
作者 林青 王华 +2 位作者 范虎 李婧婧 张亚男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8,共12页
海上油田取样成本高,流体样品少,代表性有限,未取样油藏原油物性判断难。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原油类型包括:稀油、中质油和重质油,黏度变化范围大,具备利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原油物性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的资料条件。通过对番禺油田14口... 海上油田取样成本高,流体样品少,代表性有限,未取样油藏原油物性判断难。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原油类型包括:稀油、中质油和重质油,黏度变化范围大,具备利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原油物性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的资料条件。通过对番禺油田14口井32个原油样品族组成、饱和烃生标以及芳烃分子化合物分布及组成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番禺油田原油物性变化主要与原油生物降解有关。通过与原油密度、黏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生物降解敏感参数,建立了基于原油四甲基萘参数的原油密度、黏度的预测模型,利用现有物性数据对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的部分原油物性预测值进行了检验,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吻合。研究表明,可利用储层砂岩/井壁心样品中原油的特征分子化合物参数,在钻杆测试前预测原油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物性预测 多甲基萘参数 生物降解 番禺油田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档案鉴定工作分步实施策略
3
作者 黄倩倩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370-371,共2页
从存档为史到用档为企,档案为持续服务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随着企业档案馆藏规模的持续扩大,企业积累了海量的短期档案、无价值档案,不仅挤占了企业馆藏资源,而且难以发挥档案的真正价值。因此,做好适... 从存档为史到用档为企,档案为持续服务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随着企业档案馆藏规模的持续扩大,企业积累了海量的短期档案、无价值档案,不仅挤占了企业馆藏资源,而且难以发挥档案的真正价值。因此,做好适时做好档案的鉴定与销毁工作就成为企业档案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基于此,文章结合海油石油企业档案鉴定工作实践,就如何判定档案鉴定时机,并实现过期档案销毁需要注意事项给出了经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档案 档案鉴定 档案销毁 优质馆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分析及解堵技术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曾金辉 马双政 赵新宇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5期55-56,共2页
油井在生产和作业过程中经常因有机或无机堵塞造成油层渗透率下降,导致油井产能降低,实施油井解堵是解除油气层污染的有效措施。由于导致油井堵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各种各样的解堵技术也随之发展。主要阐述了目前最新的各种物理、... 油井在生产和作业过程中经常因有机或无机堵塞造成油层渗透率下降,导致油井产能降低,实施油井解堵是解除油气层污染的有效措施。由于导致油井堵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各种各样的解堵技术也随之发展。主要阐述了目前最新的各种物理、化学及物化复合解堵技术在海上油田群取得的应用效果。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油井解堵优化决策系统,可以准确判断油井堵塞的主要因素,科学制定解堵对策,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储层伤害 堵塞 解堵技术 优化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衍射在南海西部油田D1井成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彭俊峰 刘冲 +1 位作者 黄向胜 闫琢玉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253-255,共3页
通过X射线衍射来测定南海西部油田D1井中黏土矿物相对含量,从而研究黏土矿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判定成岩作用阶段。研究表明,埋藏成岩过程中孔隙介质流体呈碱性,并富含K+,高岭石与伊/蒙混层向伊利石转化。结合伊/蒙混层比S%、地球化学、... 通过X射线衍射来测定南海西部油田D1井中黏土矿物相对含量,从而研究黏土矿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判定成岩作用阶段。研究表明,埋藏成岩过程中孔隙介质流体呈碱性,并富含K+,高岭石与伊/蒙混层向伊利石转化。结合伊/蒙混层比S%、地球化学、铸体薄片资料判定目的层正处于中成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射线衍射 南海西部油田 粘土矿物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萃取液定量荧光分析技术识别含油性的分析——以渤海油田低孔低渗储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纪磊 郝鹏 +1 位作者 贺银军 庾永钊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2期33-38,共6页
渤海油田中深层区块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应用常规录井测井技术识别储层含油气性存在不确定性。为此,利用储层萃取液定量荧光分析技术,结合录井测井数据和试油结论,分析低孔低渗储层含油气性识别的可行性及适用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液荧... 渤海油田中深层区块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应用常规录井测井技术识别储层含油气性存在不确定性。为此,利用储层萃取液定量荧光分析技术,结合录井测井数据和试油结论,分析低孔低渗储层含油气性识别的可行性及适用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液荧光技术识别的垦利A油田油层段与录井测井结论一致,渤中B油田现今油水界面与测井解释的深度相近,并识别出渤中B油田测井资料遗漏的沙一段下部"甜点区"油层和沙一段上部干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低孔低渗 储层萃取液 油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间干扰中劣势渗流层的实验认识及矿场实践——以渤海油田PLX油田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金宜 李其正 +3 位作者 刘英宪 罗宪波 康凯 陈娜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2期76-81,共6页
以渤海PLX油田为例,围绕多层合采层间干扰中的Ⅰ类、Ⅱ类、Ⅲ类储层,开展干扰机理、干扰幅度方面的实验研究。基于微观驱油实验分析Ⅱ类、Ⅲ类劣势渗流储层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富集和演变规律的影响,劣势渗流层更容易存在... 以渤海PLX油田为例,围绕多层合采层间干扰中的Ⅰ类、Ⅱ类、Ⅲ类储层,开展干扰机理、干扰幅度方面的实验研究。基于微观驱油实验分析Ⅱ类、Ⅲ类劣势渗流储层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富集和演变规律的影响,劣势渗流层更容易存在前缘指进、连通性差等现象,剩余油以连片状大量富集为主,油滴状、油膜状剩余油较少。基于长岩心驱替实验评价多层合采下的层间干扰对各渗流层的影响,Ⅰ类储层最大干扰幅度达10%,Ⅲ类储层最大干扰幅度可达30%,结合实验数据给出干扰系数图版,可有效指导油田细分层系挖潜。矿场先导试验井投产成功表明,对劣势渗流层细分注采,可提高层间纵向均衡驱替,释放劣势渗流层潜力,增大单井控制储量整体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干扰 劣势渗流 水驱油效率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深水区大气田凝析油成因与油气成藏机制——以琼东南盆地陵水17-2气田为例 被引量:34
8
作者 黄合庭 黄保家 +2 位作者 黄义文 李兴 田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8,共9页
基于凝析油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17-2大气田凝析油的来源与成因进行剖析,并探讨油气成藏机制。陵水17-2气田凝析油具有密度低、含蜡量低和Pr/Ph值高等特征,凝析油为烃源岩成熟阶段所生... 基于凝析油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17-2大气田凝析油的来源与成因进行剖析,并探讨油气成藏机制。陵水17-2气田凝析油具有密度低、含蜡量低和Pr/Ph值高等特征,凝析油为烃源岩成熟阶段所生,共生天然气以高成熟的煤型气为主。油气均来自渐新统崖城组富陆源有机质烃源岩,凝析油的形成既与源岩性质有关,又与后期"气洗"改造密不可分。油窗阶段生成的轻质油气聚集于储集层中后被晚期大规模注入的高成熟天然气"气洗"发生强烈的蒸发分馏。崖城组具备丰富的气源,底辟断裂构成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油气两期充注成藏。中央峡谷发育的中新统黄流组浊积砂岩岩性圈闭及更靠近烃源灶的古近系构造圈闭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 深水区 琼东南盆地 陵水17-2气田 凝析油 成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油环底水凝析气藏开发方式优化及均衡开采对策——以东海盆地西湖坳陷CX北区块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晓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3,共9页
东海盆地西湖坳陷CX北区块H3b、H3c油气藏为海上带油环底水凝析气藏,采用油气同采且初期优先采油的开发方式共设计了4口水平井,水平段位于油气界面以下的油环上部。为了尽快回收投资,该气藏在开发初期采用较高速度开采,油气井生产动态... 东海盆地西湖坳陷CX北区块H3b、H3c油气藏为海上带油环底水凝析气藏,采用油气同采且初期优先采油的开发方式共设计了4口水平井,水平段位于油气界面以下的油环上部。为了尽快回收投资,该气藏在开发初期采用较高速度开采,油气井生产动态开始出现产量递减加快、气油比快速上升、含水率快速上升等现象,表明气顶和油环开采出现不均衡状态,而且位于油环下部的井已开始出现底水锥进。为此,基于该区块油气藏地层油气流体相态特征,同时结合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反凝析、气顶气下窜、底水上升锥进等因素对该油气藏开发动态的影响,进而提出对策:(1)利用气顶气和油环油溶解气的弹性能量以及边底水天然水驱方式来开采油气藏,并合理控制采油采气速度,尽可能地实现油气藏的均衡开采;(2)由于过早打破了油气井的均衡开采状态,导致了气顶气过早下窜和边底水过早侵入,需要通过实时调整采油气速度来平衡开采状态,从而使得油气藏气油比和含水率得到有效控制。实施结果表明:上述对策的成功应用,确保了凝析气藏进入了稳定均衡的开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底水油气藏 气顶油环流体相态 气顶油环均衡开采 合理采油气速度 东海盆地 西湖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化学剂中挥发性有机氯化物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兴恩 周晓林 +4 位作者 刘冬梅 陈韵 郭雷 蔺振宁 殷小琛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7年第5期404-409,共6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油田化学剂中挥发性有机氯化物进行定性与定量的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5种常用水溶性油田化学剂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5种挥发性有机氯化物;优选色谱柱TG-624,在孵化温度为80℃... 建立了一种基于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油田化学剂中挥发性有机氯化物进行定性与定量的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5种常用水溶性油田化学剂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5种挥发性有机氯化物;优选色谱柱TG-624,在孵化温度为80℃,孵化时间为20 min的优化分析条件下,25种挥发性有机氯化物质量浓度在1~1 000μg/L时,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278~2.000 ng/g,0.926~6.667 ng/g,加标回收率为85.0%~110.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油田化学剂 有机氯化物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定性鉴定 定量分析 降黏剂 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冉子超 李美俊 +5 位作者 李友川 时阳 王宁 杨永才 卢晓林 肖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9-1069,共11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富含新C_(15)倍半萜烷、特殊构型的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X、Y、Z和X1、Y1、Z1)及双杜松烷等指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指示被子植物有机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奥利烷。基于白...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中富含新C_(15)倍半萜烷、特殊构型的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X、Y、Z和X1、Y1、Z1)及双杜松烷等指示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输入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指示被子植物有机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奥利烷。基于白云凹陷13件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对原油中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降A-奥利烷(Y1)和C_(27)四环萜烷(Z1)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来源;而根据相关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各区域丰度相关性分析,判断出新C_(15)倍半萜烷、降A-奥利烷和C_(27)四环萜烷及双杜松烷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源或演化过程。另外,不同区域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差异明显。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是研究区原油族群划分的良好指标。经分析,双杜松烷与新C_(15)倍半萜烷的分布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更富集于偏氧化的沉积环境;降A-奥利烷、C_(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的分布主要受到生源的影响,而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小。白云东北、东区原油降A-奥利烷、C_(27)四环萜烷和奥利烷相对丰度明显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位于白云东部的东沙隆起和云荔低隆起可能是研究区陆源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新C 15倍半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 双杜松烷 原油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油源特征及原油成因类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汤国民 王飞龙 +3 位作者 万琳 潘文静 王广源 李阔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6,44,共10页
莱州湾凹陷已发现多个油田,其原油类型变化多样,油源特征及成因类型不清。基于373个烃源岩样品和67个原油样品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结合莱州湾凹陷地质背景,对莱州湾凹陷烃源岩品质、油源特征及原油成因类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 莱州湾凹陷已发现多个油田,其原油类型变化多样,油源特征及成因类型不清。基于373个烃源岩样品和67个原油样品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结合莱州湾凹陷地质背景,对莱州湾凹陷烃源岩品质、油源特征及原油成因类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莱州湾凹陷烃源岩皆以低等藻类生源为主,北洼主要发育沙三段和沙四段2套有效烃源岩,南洼仅发育沙四段一套有效烃源岩,东北发育洼沙三段和沙一段2套有效的烃源岩;(2)莱州湾凹陷已发现的原油可分为Ⅰ—IV类4种成因类型。Ⅰ类北洼型原油具有典型的高4-甲基甾烷特征,主要来源于北洼沙四段烃源岩,集中分布在北部陡坡带和中央构造带。Ⅱ类南洼型原油具有高硫、高伽马蜡烷、高C35升藿烷特征,主要来源于南洼沙四段烃源岩。Ⅲ类东北洼型原油具有中等4-甲基甾烷、低伽马蜡烷特征,集中分布在东北洼边缘。IV类混合型原油,由北洼和南洼混合供烃,集中分布在南部缓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化合物 原油分布 水体环境 莱州湾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石臼坨凸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飞龙 杜晓峰 +2 位作者 汤国民 何俊辉 燕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77,共9页
石臼坨凸起是渤海中部地区重要的产油区,被多个生烃凹陷所环绕,油气来源复杂。基于石臼坨凸起地质背景,根据原油基本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原油划分为4类:Ⅰ类原油具有高伽马蜡烷,中等4-甲基甾烷、C27甾烷优势的特征,为含蜡、低硫成熟... 石臼坨凸起是渤海中部地区重要的产油区,被多个生烃凹陷所环绕,油气来源复杂。基于石臼坨凸起地质背景,根据原油基本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原油划分为4类:Ⅰ类原油具有高伽马蜡烷,中等4-甲基甾烷、C27甾烷优势的特征,为含蜡、低硫成熟的重质油,来源于渤中凹陷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混合供烃,主要分布在凸起西部;Ⅱ类原油具有中等伽马蜡烷、中等4-甲基甾烷、C27甾烷优势的特征,为含蜡、低硫成熟的重质油,具有明显的二次充注作用,来源于渤中凹陷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混合供烃,主要分布在凸起中部;Ⅲ类原油具有高C19-三环萜烷、中等伽马蜡烷、中等4-甲基甾烷、C27规则甾烷优势的特征,为高蜡、低硫成熟的中—轻质原油,来源于渤中凹陷沙三段和东三段烃源岩混合供烃,主要分布在凸起东倾末端南部地区;Ⅳ类原油具有中等伽马蜡烷、中等4-甲基甾烷、C27规则甾烷优势的特征,为高蜡、低硫成熟的中—轻质原油,来源于秦南凹陷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混合供烃,主要分布在凸起东倾末端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石臼坨凸起 原油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36-1油气田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波 胡碧瑶 +2 位作者 张亚男 顾智鹏 洪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12-18,共7页
研究丽水36-1油气田的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分析其原油母质类型、次生作用、沉积环境及成熟度等特征。采集了6个原油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开展地化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原油轻烃组成、C7化合物(甲基环己烷、正构烷... 研究丽水36-1油气田的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分析其原油母质类型、次生作用、沉积环境及成熟度等特征。采集了6个原油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开展地化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原油轻烃组成、C7化合物(甲基环己烷、正构烷烃和二甲基环戊烷)组成、全油碳同位素指示丽水36-1油气田的原油是由煤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为湖相油和煤成油的混源油;原油不存在明显的次生作用,为正常原油。利用庚烷值、异庚烷值以及二甲基戊烷参数对原油成熟度进行划分,指示原油处于成熟油阶段。研究区原油的参数K1均为1.08,与Mango提出的K1相对稳定的观点完全吻合;参数K2为0.47-0.48,结合Pr/nC(17)-Ph/nC(18)数据,进一步指示研究区的原油形成于氧化环境,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Ⅲ型)为主,为陆相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轻烃 原油碳同位素 次生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丽水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于低渗油藏开发的低分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海娟 宋吉锋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32-37,共6页
针对低渗油藏压裂增产,研究出一种低分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该体系以低分子聚合物SF-2为稠化剂,自制铝交联剂LH-1交联,氧化型SL-1破胶剂破胶。在30℃时,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体系的最佳配比:0.5%的稠化剂、交联比100∶3、1.5%的破胶剂、0... 针对低渗油藏压裂增产,研究出一种低分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该体系以低分子聚合物SF-2为稠化剂,自制铝交联剂LH-1交联,氧化型SL-1破胶剂破胶。在30℃时,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体系的最佳配比:0.5%的稠化剂、交联比100∶3、1.5%的破胶剂、0.4%的交联促进剂、0.1%的黏土稳定剂、0.12%的助排剂、0.2%的破乳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和流变性,并且携砂能力强、破胶彻底、残渣含量少、成本低、对地层伤害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低分子聚合物 水基压裂液 最佳配比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大10-5构造古生物及储层特征分析
16
作者 曹洁 杨娇娇 +2 位作者 姚雅琴 赵都菁 魏文艳 《石化技术》 2025年第3期224-226,共3页
旅大10-5构造为渤海湾重点勘探区块,后续勘探工作部署意义重大。从岩屑、岩心实验出发,以实际实验数据从孢粉、藻类、介形三个维度分析东营组古生物特征,还原古沉积环境。采用铸体薄片、X衍射等方法分析储层岩性、孔隙类型、物性,并创... 旅大10-5构造为渤海湾重点勘探区块,后续勘探工作部署意义重大。从岩屑、岩心实验出发,以实际实验数据从孢粉、藻类、介形三个维度分析东营组古生物特征,还原古沉积环境。采用铸体薄片、X衍射等方法分析储层岩性、孔隙类型、物性,并创新性探讨物性与泥质含量相关性。评估东营组勘探潜力和开发潜力,为后续勘探开发部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 旅大 面孔率 泥质含量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凹陷古新统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7
作者 潘春风 徐兴恩 +1 位作者 胡碧瑶 徐波 《石油化工应用》 2025年第3期71-76,115,共7页
为了探讨丽水凹陷古新统不同层段的泥岩稀土元素差异性,选取丽水凹陷研究区的五口探井共计68个泥岩样品,通过ICP-MS对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古新统泥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呈现稀土元素总量普遍高于大陆上地壳的稀土... 为了探讨丽水凹陷古新统不同层段的泥岩稀土元素差异性,选取丽水凹陷研究区的五口探井共计68个泥岩样品,通过ICP-MS对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古新统泥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呈现稀土元素总量普遍高于大陆上地壳的稀土元素总量的平均值。研究区样品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分异特征。轻稀土元素分异明显,而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古新统不同时代地层的物源存在一定的差异。由Ce值指示古新统沉积环境整体处于缺氧的还原环境。由δEu值指示古新统沉积岩的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同时也有一定的玄武岩输入。明月峰组和月桂峰组稀土元素特征符合大陆岛弧沉积物的特征,灵峰组稀土元素特征更符合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凹陷 古新统 稀土元素 物源 沉积环境 母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抗高温高密度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群 刘建全 +1 位作者 蒋官澄 王东超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31,102-103,共5页
南海莺歌海盆地储层具有高温高压特征,主要储层温度范围为186~218℃,地层压力系数范围为1.6~2.4,现用的水基钻井液抗温达到180℃,密度能够达到2.0 g/cm3,存在抗温性能不足,在200℃老化后钻井液增稠严重,密度难以达到地层要求的压力范... 南海莺歌海盆地储层具有高温高压特征,主要储层温度范围为186~218℃,地层压力系数范围为1.6~2.4,现用的水基钻井液抗温达到180℃,密度能够达到2.0 g/cm3,存在抗温性能不足,在200℃老化后钻井液增稠严重,密度难以达到地层要求的压力范围,对储层损害程度较严重等问题。结合该区域地质概况和储层损害机理分析,对钻井液进行了优化,加入超细碳酸钙和广谱油膜封堵剂,形成良好泥饼和致密的封堵薄膜;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变孔隙岩石的表面性质,防止水锁现象的发生;加入白油和表面活性剂提高体系抗温性。优化的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在200℃条件下性能良好,密度可达到2.2 g/cm3,能够满足井下安全生产需要;钻井液具有良好的封堵性和防水锁能力,渗透率恢复值达90%左右;具有一定的抗CO2污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钻井液 高密度钻井液 防止地层损害 钻井液配方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含量反演储层预测新技术——以莺歌海盆地某高温高压气田应用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钟家良 吕俏凤 +4 位作者 高弘毅 张贺举 高云龙 王锋 杨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通过对特定元素的含量与储层质量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行发掘,筛选出铝和钒作为能够对储层质量进行衡量的特征元素,并对该统计规律进行了成因分析。为使该方法转为具备实用价值的新技术,主要从地震反演手段与该方法原理的有效结合上,以多种... 通过对特定元素的含量与储层质量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行发掘,筛选出铝和钒作为能够对储层质量进行衡量的特征元素,并对该统计规律进行了成因分析。为使该方法转为具备实用价值的新技术,主要从地震反演手段与该方法原理的有效结合上,以多种主流地震反演手段进行了多轮试验性研究,最终建立以岩屑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的储层质量评价方法。该技术首次以岩屑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利用分频反演方法,以独特的视角描述有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丰富了钻前研究成果,同时该技术受放射性元素影响小,亦能应用于老井复查工作,在探井数量较少的勘探初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文章同时对该方法的分辨率及数据筛选等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该技术在莺歌海盆地某高温高压气田储层预测工作中获得成功应用,6口定向井、1口水平井优质储层的垂深预测误差总体控制在6m(4ms)以内,基本达到ODP随钻调整的精度要求,从而实现了录井、实验、地质与地球物理多学科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含量反演 铝钒元素图版 储层预测 分频反演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气田凝析水含量实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波 胡碧瑶 王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50-54,共5页
西湖凹陷各气田产出水以多种形态存在,其产水量直接影响气井的产能及开发效果。选取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带的3口代表井,应用高温高压流体相态技术和低温冷凝分离装置精确测定天然气中的凝析水含量,探讨温度、压力、矿化度及流体组成对天然... 西湖凹陷各气田产出水以多种形态存在,其产水量直接影响气井的产能及开发效果。选取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带的3口代表井,应用高温高压流体相态技术和低温冷凝分离装置精确测定天然气中的凝析水含量,探讨温度、压力、矿化度及流体组成对天然气中凝析水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溶解作用会造成低矿化度样品比高矿化度样品的凝析水含量更高;西湖凹陷天然气中凝析水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及压力的下降而升高,在低压和高温区间凝析水含量的增速显著加快;CO 2含量的升高会使天然气溶解地层水的能力增强,进而使凝析水含量升高;气油比越低,凝析水含量就越高,但与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相比,气油比对凝析水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凝析水 温度 压力 矿化度 流体组成 溶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