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油田伴生气生物滴滤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苏航 贾晓强 刘铭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95-3198,3204,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针对油田伴生气开采利用现状,从合成生物学角度出发,阐述构建微生物菌群净化体系的技术思路,综述了生物滴滤技术的综合应用与效果,为完善生物滴滤技术净化油田伴生气提供多样化治理视角与合理净化体系。
关键词 油田伴生气 生物处理 研究进展 生物滴滤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含油固废热解技术应用现状 被引量:7
2
作者 谢江浩 马蒸钊 +3 位作者 郭兵 谷广锋 杨庭 肖成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39,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含油固废热解技术工艺的应用现状,含油固废热解技术工艺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可以分为3类:燃油燃气加热、电加热、摩擦加热。热解工艺常见进料方式可以有连续进料与间歇进料2种,进料方式各有优缺点。对各种热解工艺方法原理与... 介绍了国内外含油固废热解技术工艺的应用现状,含油固废热解技术工艺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可以分为3类:燃油燃气加热、电加热、摩擦加热。热解工艺常见进料方式可以有连续进料与间歇进料2种,进料方式各有优缺点。对各种热解工艺方法原理与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对含油固废热解处理技术今后在油田上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含油钻屑 含油污泥 加热方式 热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溢油污染治理中的生物修复技术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铭辉 李苏航 +1 位作者 刘涛 卢文玉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7,32,共4页
介绍国内外海上溢油污染现状,分析现行海上溢油污染处置技术,强调生物法治理海上溢油污染的优势,特别是生物强化法和生物刺激法。归纳生物修复技术发展方向:强化降解菌群性能,提高其降解率;大力开发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修复技术环保且... 介绍国内外海上溢油污染现状,分析现行海上溢油污染处置技术,强调生物法治理海上溢油污染的优势,特别是生物强化法和生物刺激法。归纳生物修复技术发展方向:强化降解菌群性能,提高其降解率;大力开发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修复技术环保且有经济前景,与化学法、物理法相配合使用将是未来海上溢油事故治理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海洋溢油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油罐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曹兴涛 谷广锋 +6 位作者 王新新 白鹤 赵广宇 郭兵 杨庭 马蒸钊 谢江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3,共4页
综述了高锰酸盐、芬顿试剂、臭氧、过硫酸盐对石油烃原位化学氧化修复的原理,重点结合各类氧化剂的现场应用情况,分析修复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并对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原位化学氧化 高锰酸盐 FENTON试剂 臭氧 过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WO_(4)/WO_(3)的制备及其对含油污泥的光催化氧化处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亮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采用焙烧法在WO_(3)载体表面原位生成CuWO_(4),构建了CuWO_(4)/WO_(3)光催化剂。利用XRD、拉曼光谱、XPS、SEM和EDS等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显示,CuWO_(4)/WO_(3)催化剂为异质结结构。CuWO_(4)/WO_(3)光催化去除含油污泥COD... 采用焙烧法在WO_(3)载体表面原位生成CuWO_(4),构建了CuWO_(4)/WO_(3)光催化剂。利用XRD、拉曼光谱、XPS、SEM和EDS等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显示,CuWO_(4)/WO_(3)催化剂为异质结结构。CuWO_(4)/WO_(3)光催化去除含油污泥COD实验结果表明,CuWO_(4)/WO_(3)的光催化活性较WO3有明显提升,Cu与W的质量比为4%的CuWO_(4)/WO_(3)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其6 h内COD去除率为94.2%。CuWO_(4)/WO_(3)光催化去除含油污泥COD过程中,·OH和·O_(2)^(-)为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WO_(4)/WO_(3)光催化剂 光生电子 分离效率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输送动设备实时定量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邱泽阳 梁伟 +2 位作者 王雪 林扬 张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为准确评价油气输送动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避免由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构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油气输送动设备实时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现场监测参数构建设备风险评估... 为准确评价油气输送动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避免由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构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油气输送动设备实时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现场监测参数构建设备风险评估指标;针对传统偏离度线性计算方法不适用表征设备运行指标偏离程度的问题,运用现场监测数据挖掘的方法建立指标偏离度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现场压缩机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压缩机组整体偏离度为0.1413,运行情况良好;其中干气密封过滤器差压的偏离度为0.4726,应及时检查,分析结果与机组运行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送动设备 数据挖掘 定量风险评估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CeO_(2)催化剂对甲苯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谷广锋 曹兴涛 +4 位作者 刘铭辉 王新乐 万海勤 郑寿荣 许昭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棒二氧化铈,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不同金属(Cu,Co,Ni,Mn)掺杂的Pd/CeO_(2)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 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棒二氧化铈,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不同金属(Cu,Co,Ni,Mn)掺杂的Pd/CeO_(2)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催化甲苯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金属掺杂制备的Pd/CeO_(2)催化剂中Pd均以Pd^(2+)的形式存在于纳米棒状CeO_(2)表面,但其氢气还原温度和催化性能出现差异。其中掺杂金属铜的Pd-Cu/CeO_(2)催化剂还原温度最低,且在催化性能测试中具有更低的T50和T90,其温度分别为239℃和266℃,表明以Cu改性合成的Pd-Cu/CeO_(2)对甲苯的催化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棒二氧化铈 Pd-M/CeO_(2)催化剂 金属掺杂 甲苯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纳滤膜的制备及抗污染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新乐 刘铭辉 +4 位作者 于海军 康国栋 曹义鸣 李霞 付晓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9,共9页
采用K_(2)S_(2)O_(8)氧化聚砜膜产生活性羟基,通过接枝-交联法将N,N-二甲基N-(2-甲基丙烯酰胺乙基)N-(3-磺丙基)铵(MPDSAH)和丙烯酰胺(AAm)聚合交联到膜表面,制备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利用ATR/FTIR、XPS、SEM和接触角测定仪对膜进行表征... 采用K_(2)S_(2)O_(8)氧化聚砜膜产生活性羟基,通过接枝-交联法将N,N-二甲基N-(2-甲基丙烯酰胺乙基)N-(3-磺丙基)铵(MPDSAH)和丙烯酰胺(AAm)聚合交联到膜表面,制备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利用ATR/FTIR、XPS、SEM和接触角测定仪对膜进行表征,并考察接枝改性溶液中MPDSAH和AAm不同比例对膜渗透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化学接枝交联,可在聚砜膜表面形成新的分离层,而且随着接枝单体MPDSAH含量的增加,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的表面亲水性和截留能力逐渐增强,但膜通量先增加后降低;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对不同无机盐的截留顺序为Na_(2)SO_(4)>MgSO_(4)>NaCl>MgCl_(2);聚砜膜表面的接枝改性层稳定性好,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接枝改性 交联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菌体系生物滴滤系统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德喜 刘铭辉 +2 位作者 李苏航 朱银壮 贾晓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7-171,共5页
以纳米活性陶瓷球为生物滴滤塔填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底盘菌进行挂膜,结合物理吸附开展生物滴滤系统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结果表明,混菌体系在含甲苯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且大肠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不形成竞争,二... 以纳米活性陶瓷球为生物滴滤塔填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底盘菌进行挂膜,结合物理吸附开展生物滴滤系统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结果表明,混菌体系在含甲苯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且大肠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不形成竞争,二者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当生物滴滤系统运行96 h时,生物滴滤塔去除率可达96.7%,总去除率可达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塔 甲苯废气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谭海涛 刘涛 +2 位作者 曹兴涛 谷广锋 刘铭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12-2115,2121,共5页
通过分析石化场地水文地质、企业生产、周边环境特点,对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四个石化场地调查表明,场地潜在污染主要为石油烃、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等,并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中分布特征与迁移规律,剖析石化场地污染... 通过分析石化场地水文地质、企业生产、周边环境特点,对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四个石化场地调查表明,场地潜在污染主要为石油烃、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等,并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中分布特征与迁移规律,剖析石化场地污染预防、控制与治理技术,提出加强场地监测,科学制定管控与修复目标,强化污染控制与修复过程组织管理的建议,确保大型石化场地的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石化场地 土壤与地下水 污染物迁移 污染防治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污泥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世刚 王万福 +4 位作者 孟庭宇 李聃 章昀昊 蹇欢 刘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对各种工业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具有有机物氧化彻底、反应时间短等特点,用于工业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具有广阔前景。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工业... 对各种工业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具有有机物氧化彻底、反应时间短等特点,用于工业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具有广阔前景。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工业污泥处理中的研究情况,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危险废物 工业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海底管道失效溯源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泽阳 王雪 单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56-260,265,共6页
为及时确定海底管道失效原因,避免较大的经济损失,建立了一种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海底管道失效溯源分析模型。基于事故树分析(FTA)和映射关系建立了海底管道风险分析的贝叶斯网络(BN)模型。该模型通过专家经验与模糊集理论(FST)确定了贝叶... 为及时确定海底管道失效原因,避免较大的经济损失,建立了一种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海底管道失效溯源分析模型。基于事故树分析(FTA)和映射关系建立了海底管道风险分析的贝叶斯网络(BN)模型。该模型通过专家经验与模糊集理论(FST)确定了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先验概率,克服了传统的贝叶斯网络模型使用精确概率无法评估系统不确定性的缺陷。结果表明,基本事件抛锚冲击、滑坡和防腐措施失效后验概率较大,结果分别为16.53%,14.07%和13.25%,运行时应重点关注,分析结果与海底管道运行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失效溯源分析 事故树 模糊集理论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斯湾海岸线石油污染残留状况
13
作者 曹兴涛 郭兵 +3 位作者 杨庭 白鹤 王新新 马蒸钊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2-96,共5页
分析1991年波斯湾溢油事故发生后20年内,石油污染物在海岸线的迁移转化规律,波斯湾海岸线石油污染残留组份主要分布在高潮位岸滩下,其余分布在水覆盖的滩涂、盐碱滩、沙质滩涂和海滩中,污染物组分最深可达岸滩下1 m,底栖掘洞动物活动促... 分析1991年波斯湾溢油事故发生后20年内,石油污染物在海岸线的迁移转化规律,波斯湾海岸线石油污染残留组份主要分布在高潮位岸滩下,其余分布在水覆盖的滩涂、盐碱滩、沙质滩涂和海滩中,污染物组分最深可达岸滩下1 m,底栖掘洞动物活动促使石油污染层加深。在石油污染物达到海岸线的最初几年中,在物理、光化学降解、生物等作用下,发生风化作用,石油污染物暴露越充分,风化程度越高,高度风化的样品中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高。海岸线污染区域中部分地区重金属V、Ni、Cr含量偏高,其中部分地区Cr质量比值超出美国环保署标准值数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海岸线 溢油 石油污染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TP/PIP-TMC界面聚合体系制备高通量复合纳滤膜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新乐 刘铭辉 +5 位作者 于海军 章昭 付晓燕 康国栋 曹义鸣 王聪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46,共7页
选择具有良好亲水性和线性结构特征的1,3-二[三(羟甲基)甲氨基]丙烷(BTP)与哌嗪(PIP)共同组成水相单体,与均苯三甲酰氯(TMC)通过界面聚合合成复合纳滤膜.利用ATR/FTIR、SEM和接触角测定仪等手段对合成的复合纳滤膜进行表征,并考察水相... 选择具有良好亲水性和线性结构特征的1,3-二[三(羟甲基)甲氨基]丙烷(BTP)与哌嗪(PIP)共同组成水相单体,与均苯三甲酰氯(TMC)通过界面聚合合成复合纳滤膜.利用ATR/FTIR、SEM和接触角测定仪等手段对合成的复合纳滤膜进行表征,并考察水相单体中BTP含量对纳滤膜渗透分离性能和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TP被成功引入到聚酰胺分离层中,随着水相单体中BTP含量的提高,聚酰胺分离层厚度和水通量都有所增加,但对无机盐的截留性能下降.最佳的水相组成为:PIP质量分数为0.4%,BTP质量分数为0.6%,此时复合纳滤膜的纯水渗透系数为105 L/(m^(2)·h·MPa),达到原膜的1.54倍,对Na_(2)SO_(4)、MgSO_(4)、MgCl_(2)和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7.3%、91.4%、40.7%和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界面聚合 1 3-二[三(羟甲基)甲氨基]丙烷 结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二次污染与防治 被引量:16
15
作者 曹兴涛 谷广锋 +1 位作者 王新新 刘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0-493,共4页
美国污染场地修复经验表明,78%的污染场地存在重金属污染。针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常用的修复技术有固化/稳定化、淋洗、水泥窑协同处置、植物修复等。我国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占所有修复技术33%。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需全面考虑二次污染... 美国污染场地修复经验表明,78%的污染场地存在重金属污染。针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常用的修复技术有固化/稳定化、淋洗、水泥窑协同处置、植物修复等。我国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占所有修复技术33%。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需全面考虑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分析这4种修复技术的主要环节,重点讨论了修复过程中共通的土壤挖掘、堆放等环节,针对可能存在的水、大气、噪声、固废4个方面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设计、施工、监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土壤 二次污染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圆形通风设施的动态破坏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志峰 何子建 +2 位作者 沙芳菲 董新慧 张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3,共6页
为了研究瓦斯爆炸对通风设施造成的严重破坏及其导致的通风系统紊乱与灾情迅速扩展问题,基于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研究巷道中瓦斯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圆形通风设施的动态破坏特性,分析应力、应变、速度、位移的动态特征及其破坏过程,并... 为了研究瓦斯爆炸对通风设施造成的严重破坏及其导致的通风系统紊乱与灾情迅速扩展问题,基于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研究巷道中瓦斯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圆形通风设施的动态破坏特性,分析应力、应变、速度、位移的动态特征及其破坏过程,并对圆形通风设施动态破坏机理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圆形通风设施正、反面出现压应力与拉应力分布圆环,且压应力与拉应力峰值处于在外部受约束边界径向圆环附近区域与圆心位置,应变、速度和位移最大值均分布在次区域;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通风设施表面形成多圈的正向和反向的应变相互交替,呈现W型的褶皱变形;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环向裂纹集中在受约束的边界区域附近,发生脆性破坏,其他区域会出现较多的径向裂纹,可发生韧性破坏,整个断裂过程是脆性与韧性断裂的混合型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 圆形通风设施 动态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