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南海石油平台的卫星雷达高度计定标与检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小敏 林明森 +1 位作者 宋庆君 兰志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5-142,共8页
在对南海石油平台所处的南海北部海域海底地形、平均海平面、风浪时空分布等进行分析基础上,利用南海石油平台水位计对Jason-2卫星高度计进行了测高绝对定标,定标结果为30.9 cm±7.8 cm,分析发现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可能对定标结果产... 在对南海石油平台所处的南海北部海域海底地形、平均海平面、风浪时空分布等进行分析基础上,利用南海石油平台水位计对Jason-2卫星高度计进行了测高绝对定标,定标结果为30.9 cm±7.8 cm,分析发现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可能对定标结果产生影响;利用南海石油平台测波雷达对Jason-1高度计有效波高进行了精度检验,Jason-1高度计Ku波段和C波段有效波高测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3 m和0.45 m。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南海石油平台所处海洋环境条件、平台上装载的水位计和测波雷达均满足卫星雷达高度计定标与检验要求。南海石油平台定标场预期可用于中国海洋二号卫星和其他卫星高度计的定标与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平台 高度计 南海 定标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石油平台海冰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符耀庆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3-249,共7页
针对海冰对石油平台的危害,研究能真实反映海冰运动规律的气象、遥感、雷达、视频、平台震动等监测方法。简单介绍了海冰数值预报的理论方法,通过在JZ20-2和JZ9-3平台上连续24 h的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海冰数值预报理论... 针对海冰对石油平台的危害,研究能真实反映海冰运动规律的气象、遥感、雷达、视频、平台震动等监测方法。简单介绍了海冰数值预报的理论方法,通过在JZ20-2和JZ9-3平台上连续24 h的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海冰数值预报理论模型是合理和可行的,符合工作场所要求。研究表明,多参数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能够实时监测平台附近的海冰运动,可以有效进行海冰冰情的早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工程 海冰 振动 卫星遥感 雷达 视频 软件系统设计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2009~2010年度渤海油田防冰工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凯宝 马毓倩 《海洋预报》 2010年第6期78-83,共6页
介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2009~2010年度防冰工作情况,对渤海油田总体冰情、海冰油田预防部署、油田海冰预报与监测以及油田生产防冰、破冰措施进行介绍。最后作者浅议了对渤海油田海冰管理应急预案的改进意见和对社会责任。
关键词 冰情 预防 预报 防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模式在渤海油气开发环境条件计算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圣和 兰志刚 +2 位作者 何琦 张杰 石新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63,80,共4页
结合渤海海洋石油工程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利用普林斯顿海流模式(POM)开展了海洋环境条件参数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利用海洋平台实测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天气过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最终给出了渤海海流和水位多年一遇环境条件的空... 结合渤海海洋石油工程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利用普林斯顿海流模式(POM)开展了海洋环境条件参数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利用海洋平台实测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天气过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最终给出了渤海海流和水位多年一遇环境条件的空间分布,从而为渤海油气田开发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M模式 环境条件 数值模拟 对比检验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黄、东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与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朱学明 鲍献文 +3 位作者 宋德海 乔璐璐 黄必桂 石新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3-1113,共11页
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采用高分辨率的三角形网格,对渤、黄、东海的潮汐、潮流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比较120个沿岸验潮站和14个潮流观测站的实测与模拟结果进行模型验证,两者符合较好。根据模拟结果,给出了四个主要分潮的潮汐同潮图和5... 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采用高分辨率的三角形网格,对渤、黄、东海的潮汐、潮流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比较120个沿岸验潮站和14个潮流观测站的实测与模拟结果进行模型验证,两者符合较好。根据模拟结果,给出了四个主要分潮的潮汐同潮图和5m层潮流最大流速及最大潮流同潮时分布。渤、黄、东海共有5个半日分潮和3个全日分潮的独立旋转潮波系统,且都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半日潮流和全日潮流各有12个圆流点;在冲绳岛和奄美岛两侧的4个半日潮流圆流点分别呈对称分布,其中有3个为本文首次给出;在日本九州岛西侧还新给出2个全日潮流圆流点。有关它们的存在性需要实测资料的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海 东海 潮汐 潮流 数值模拟 FV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的快速图像融合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晓龙 王正勇 +2 位作者 符耀庆 易云 何小海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3-197,共5页
为了得到优质的融合图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拉普拉斯能量和(New Sum of Modified Laplacian,NSML)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在传统SML计算每个像素点的变步长拉普拉斯算子值仅有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基础上,增加了斜对角线上的四个方向... 为了得到优质的融合图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拉普拉斯能量和(New Sum of Modified Laplacian,NSML)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在传统SML计算每个像素点的变步长拉普拉斯算子值仅有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基础上,增加了斜对角线上的四个方向。同时通过分析NSML算法的计算过程,发现存在大量的重复计算,从而提出了基于积分图像的快速NSML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简化NSML的计算过程,大大减少了图像融合处理过程消耗的时间,提高了图像融合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快速NSML方法在达到极佳融合图像质量的同时,提升了算法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 空间域 一致性校验 积分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黄海沿海2月份海平面异常偏高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慧 范文静 +4 位作者 李琰 何琦 高志刚 迟永祥 牟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61,共7页
使用1980—2010年的水位、气温、海温、气压和风场资料,对中国渤黄海沿海2月份的海平面变化特征以及异常偏高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渤黄海沿海2月份海平面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9年和2010年2月份的海平面达到近30年的高... 使用1980—2010年的水位、气温、海温、气压和风场资料,对中国渤黄海沿海2月份的海平面变化特征以及异常偏高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渤黄海沿海2月份海平面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9年和2010年2月份的海平面达到近30年的高值,冬季高海平面导致全年平均海平面偏高。近两年2月份海平面处于多个长周期振动的高位重合期,各振幅叠加的结果近100 mm,对海平面起了明显的抬升作用。高海平面使得辽宁、河北以及山东等沿岸地区的海水入侵距离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均有所增加,海岸侵蚀加重;上海在2009—2010年连续2年2月份发生了近年较严重的咸潮入侵。2009年和2010年2月份,气压较常年同期显著偏低,冬季季风显著偏弱,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黄海沿海 海平面 气压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正则化的边缘定向插值算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季成涛 何小海 +2 位作者 符耀庆 梁子飞 卿粼波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297,共5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线性回归模型插值算法不能对变化剧烈的边缘进行有效插值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正则化的边缘定向插值算法。算法主要分为两部分:参数估计部分与数据估计部分。在参数估计部分,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图像局部结构,把已估计... 针对传统的基于线性回归模型插值算法不能对变化剧烈的边缘进行有效插值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正则化的边缘定向插值算法。算法主要分为两部分:参数估计部分与数据估计部分。在参数估计部分,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图像局部结构,把已估计的高分辨率像素作为训练像素的一部分,用以进行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在数据估计部分,引入像素平滑方向作为正则化项,以降低参数的误估计引起的数据估计偏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保持图像的边缘特征,尤其在变化比较剧烈的边缘区域;与双三次插值算法及基于正则化的局部线性回归插值算法(Regularized Local Linear Regression,RLLR)相比,该算法能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及较高的PSNR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插值 回归模型 训练像素 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朗段埋地天然气管道杂散电流检测与治理 被引量:14
9
作者 符耀庆 王秀通 陈胜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7,共6页
目的减小杂散电流对南朗段天然气管道的干扰,消除杂散电流腐蚀隐患。方法利用沿线阴极保护电位测试、SCM检测等技术对南朗段管道的杂散电流干扰情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实施排流设计与改造。在009—019测试桩中设计6个排流点,用固... 目的减小杂散电流对南朗段天然气管道的干扰,消除杂散电流腐蚀隐患。方法利用沿线阴极保护电位测试、SCM检测等技术对南朗段管道的杂散电流干扰情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实施排流设计与改造。在009—019测试桩中设计6个排流点,用固态去耦合器排流技术实施排流改造。改造完成后,对排流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检测表明,杂散电流最大干扰值达16.839 V,杂散电流密度达393A/m^2,干扰长度为8 km。杂散电流干扰来源于电气化铁路,在铁路运行时间段存在杂散电流干扰,在铁路停运时间段无杂散电流干扰。改造完成后,杂散电流干扰电压降至了4 V以下。结论该排流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小了南朗段埋地管道的杂散电流干扰,使其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消除了杂散电流腐蚀的隐患,保障了南朗段天然气管线的安全运行。杂散电流干扰的检测与排流技术可以用于消除铁路等对埋地管道杂散电流腐蚀的影响,对受到新建带电结构影响的管道的防护工作具有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腐蚀 阴极保护 杂散电流 埋地管道 排流 腐蚀与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阴极保护设计与阴极产物膜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积文 兰志刚 +1 位作者 王在峰 纪俊刚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5-267,共3页
介绍了海洋环境下阴极产物膜(钙镁沉积层)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了阴极产物膜在阴极保护中的作用,指出了在实际海洋工程的阴极保护中需获得更好的阴极产物膜以使设计更加合理、优良。
关键词 海洋环境 阴极产物膜 钙镁沉积层 阴极保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的一种潮汐数值同化模型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学明 鲍献文 +2 位作者 黄必桂 石新刚 靖春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共12页
利用FVCOM海洋数值模式,在球坐标系统下考虑非线性效应和天体引潮力的影响,基于非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建立了包括中国近海、日本海、鄂霍次科海和部分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高分辨率海洋潮汐数值模型,并采用趋近法同化84个沿岸验潮站的观测资料... 利用FVCOM海洋数值模式,在球坐标系统下考虑非线性效应和天体引潮力的影响,基于非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建立了包括中国近海、日本海、鄂霍次科海和部分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高分辨率海洋潮汐数值模型,并采用趋近法同化84个沿岸验潮站的观测资料。模拟结果与175个验潮站的实测结果拟合良好,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振幅和迟角的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4.0cm和5.6°,2.4cm和7.5°,2.6cm和6.3°,1.5cm和5.0°。依据调和分析结果给出了4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分布,得到8个半日分潮和5个全日分潮的无潮点,证实了宗谷海峡全日潮无潮点的存在,首次模拟得到津轻海峡的全日潮无潮点;还给出了整个计算海域内最大可能潮差和潮汐余水位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日本海 潮汐 趋近法 FV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平台钢腐蚀速率的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兰志刚 侯保荣 +4 位作者 白刚 宋积文 陈胜利 谭震 张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5-77,101,共4页
利用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海洋环境因素对材料的腐蚀速率的影响。结合实测的pH值、温度、溶解氧、盐度、生物附着等影响因素,分析了上述环境因素对平台钢腐蚀的影响,建立环境因素与腐蚀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预测了平台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腐... 利用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海洋环境因素对材料的腐蚀速率的影响。结合实测的pH值、温度、溶解氧、盐度、生物附着等影响因素,分析了上述环境因素对平台钢腐蚀的影响,建立环境因素与腐蚀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预测了平台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全浸区腐蚀速率预测误差为6.95%,潮差带腐蚀速率预测误差为4.2%,预测精度较高。说明利用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钢在海水中腐蚀速率技术可行,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因素 腐蚀速率预测 BP神经网络 海洋环境腐蚀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海冰图像非监督聚类分割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兰志刚 靳卫卫 +4 位作者 朱明亮 于新生 国建凤 周振涛 李凯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100,共4页
为了利用海冰图像识别技术获取海冰冰况信息,探索了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进行海冰图像分割的技术途径,描述了具体算法,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的最大期望值(EM)算法以及最小描述长度(MDL)准则对渤海海冰图像进行目标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 为了利用海冰图像识别技术获取海冰冰况信息,探索了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进行海冰图像分割的技术途径,描述了具体算法,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的最大期望值(EM)算法以及最小描述长度(MDL)准则对渤海海冰图像进行目标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海冰信息的有效提取和海冰图像的有效分割,从而证明了建立在图像分割技术之上的海冰图像识别技术是处理海冰图像进而获得冰型、冰量等冰况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高斯混和模型 图像分割 非监督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A平台导管架阴极保护监测结果讨论与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胜利 王秀通 +3 位作者 宋积文 兰志刚 李言涛 朱庆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29,共4页
通过对南海A平台导管架阴极保护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了该平台下水一年后导管架的阴极保护状态。结果表明,该平台下水后,导管架各节点电位及牺牲阳极电位均达到保护,阴极保护状态良好。阴极保护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双电极探头未发现损坏,... 通过对南海A平台导管架阴极保护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了该平台下水一年后导管架的阴极保护状态。结果表明,该平台下水后,导管架各节点电位及牺牲阳极电位均达到保护,阴极保护状态良好。阴极保护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双电极探头未发现损坏,所得监测结果翔实可靠,对该海域新建平台导管架监测系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腐蚀 腐蚀监测 海洋石油平台 导管架阴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深水海域大振幅内孤立波SAR遥感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新刚 范植松 司宗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6-912,共7页
为了克服基于两层海洋的内孤立波SAR遥感仿真模型的缺陷,使用基于连续分层海洋模型的GK-dV方程,在南海东北部深水海域进行了大振幅内孤立波传播模拟,模拟输出内孤立波振幅91.0m,半波宽度262.0m。然后使用新建立的基于连续分层海洋模型... 为了克服基于两层海洋的内孤立波SAR遥感仿真模型的缺陷,使用基于连续分层海洋模型的GK-dV方程,在南海东北部深水海域进行了大振幅内孤立波传播模拟,模拟输出内孤立波振幅91.0m,半波宽度262.0m。然后使用新建立的基于连续分层海洋模型的内孤立波SAR遥感仿真模型进行了内孤立波反演,反演出内孤立波半波宽度251.5m,相对输入误差为4.0%,比旧模型的34.2%有了较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遥感 内孤立波 连续分层海洋模型 半波宽度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基有缆潜标实时内波监测系统 被引量:3
16
作者 兰志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6-80,共5页
研究开发了一套依托于海洋平台进行安装的有缆潜标实时内波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温度传感器、温盐深传感器(CTD)、定点海流计(DVS)、终端接收机、绞车、钢缆、电缆及锚定重块等组成。温度传感器、CTD和DVS依一定的空间间隔串行连接并固定... 研究开发了一套依托于海洋平台进行安装的有缆潜标实时内波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温度传感器、温盐深传感器(CTD)、定点海流计(DVS)、终端接收机、绞车、钢缆、电缆及锚定重块等组成。温度传感器、CTD和DVS依一定的空间间隔串行连接并固定在系泊钢缆上。系统利用电缆实时供电、采用可寻址RS485总线进行控制和数据传输。集成的有缆潜标内波监测系统在中海油所属的PY30-1平台上进行了现场内波观测,成功捕获了多个内波过程,为获取长时间序列的内波实测数据、进而为开展南海内波机理和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监测 有缆潜标 海洋石油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钢在海洋环境中腐蚀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17
作者 兰志刚 侯保荣 +2 位作者 宋积文 陈胜利 张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9-71,共3页
结合海洋平台实测的pH值、温度、溶解氧、盐度、生物附着等数据,通过灰色关联算法分析了海水腐蚀因子对平台钢腐蚀的影响,并按实际影响大小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海水腐蚀因子对于A537-1钢和SM50B-ZC钢平均腐蚀速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不同。... 结合海洋平台实测的pH值、温度、溶解氧、盐度、生物附着等数据,通过灰色关联算法分析了海水腐蚀因子对平台钢腐蚀的影响,并按实际影响大小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海水腐蚀因子对于A537-1钢和SM50B-ZC钢平均腐蚀速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不同。对平台钢的腐蚀规律研究及现场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腐蚀因子 海洋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中山天然气埋地管线的腐蚀与防护
18
作者 陈胜利 孙颖 +4 位作者 朱庆军 兰志刚 王建国 宋积文 王在峰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分析了在我国南方气候和地质环境下长输天然气管线的腐蚀概况及腐蚀防护技术现状,检测了中海油珠海-中山长输天然气埋地管线的腐蚀状况,进行了腐蚀评价,并对该管线进行了防腐蚀阴极保护工程改造。改造后该段天然气埋地管线达到了被保护... 分析了在我国南方气候和地质环境下长输天然气管线的腐蚀概况及腐蚀防护技术现状,检测了中海油珠海-中山长输天然气埋地管线的腐蚀状况,进行了腐蚀评价,并对该管线进行了防腐蚀阴极保护工程改造。改造后该段天然气埋地管线达到了被保护状态。还对中海油珠三角地区特定区域环境下埋地天然气管线的腐蚀与防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天然气管道 阴极保护 防腐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孔隙压力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以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卡拉汶盆地超压地层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苑闻京 魏伟 +1 位作者 符力耘 王秀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8,共7页
以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卡拉汶盆地超压地层为例,讨论了地层孔隙压力与地球物理响应之间的关系。声波弹性理论超压地层地震模拟和超压地层测井资料分析表明,超压地层的声波响应在不同类型资料上的表现特征不一致,基于声波弹性理论的地震... 以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卡拉汶盆地超压地层为例,讨论了地层孔隙压力与地球物理响应之间的关系。声波弹性理论超压地层地震模拟和超压地层测井资料分析表明,超压地层的声波响应在不同类型资料上的表现特征不一致,基于声波弹性理论的地震波模拟往往会低估地层超压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在极低过压和极高过压情况下,地震波衰减与孔隙压力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反比关系,但是在中等程度过压情况下,这种变化规律并不明显;在同一套地层序列内声波速度的横向变化与地层孔隙压力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弹理论 超压地层 孔隙压力 声波测井 地震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友好型阻锈剂的筛选和快速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圣和 田惠文 +1 位作者 侯保荣 李伟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共8页
以量子化学构效关系计算为指导,合成与筛选了两种环境友好型有机阻锈剂化合物,分别是烟酸和烯效唑,通过研究几何最优化构型、总电荷密度分布和分子前线轨道能量分布,发现两种化合物均具有类平面分子结构,能以0°二面角的取向吸附在... 以量子化学构效关系计算为指导,合成与筛选了两种环境友好型有机阻锈剂化合物,分别是烟酸和烯效唑,通过研究几何最优化构型、总电荷密度分布和分子前线轨道能量分布,发现两种化合物均具有类平面分子结构,能以0°二面角的取向吸附在金属表面;阻锈效率随分子供电子能力增强而提高,能够形成亲核吸附中心的价电子云分布主要集中在N、O、Cl杂原子和共轭双键的周围;并均具有较高的HOMO能量和较小的HOMO-LUMO能量差。使用恒电量法对两种化合物的阻锈效率进行了快速评价,通过采用量子化学复合参数来替代描述分子热力学性质的吸附平衡常数K,将所测阻锈效率与浓度进行函数关联,建立了不受理想吸附假定条件限制的多元非线性构效关系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友好型 阻锈剂 筛选 快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