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典型稠油油藏稠油高黏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进祥 李哲 +5 位作者 郝敬滨 葛嵩 王秋霞 郑伟 卢祥国 杨建宏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5-72,共8页
稠油微观高黏机理研究对高效开发渤海稠油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渤海典型稠油油藏,通过开展原油黏度与温度关系、原油组分和组分极性、杂原子分布和沥青质聚集体结构等研究,探讨了稠油高黏微观机理。结果表明,与渤海N油田(胶质、沥青质质... 稠油微观高黏机理研究对高效开发渤海稠油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渤海典型稠油油藏,通过开展原油黏度与温度关系、原油组分和组分极性、杂原子分布和沥青质聚集体结构等研究,探讨了稠油高黏微观机理。结果表明,与渤海N油田(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3.25%和6.59%)相比,L油田中饱和烃、芳香烃质量分数较低,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9.95%和9.76%)较高;O、N、S等杂原子质量分数较高,胶质和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也较大,各组分分子的极性较强,胶质和沥青质偶极矩分别达到14.01、17.94 D(N油田的胶质和沥青质偶极矩分别为9.12、12.25 D)。以上均会导致胶质、沥青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分子间缔合作用明显增强,沥青质分子间距更小,聚集体结构更加致密,最终导致原油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黏温关系 原油组分极性 杂原子分布形态 沥青质聚集结构 稠油高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N13井“插旗杆”固井事故处理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凡 和鹏飞 +2 位作者 张海 袁洪水 程福旺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5年第6期44-46,54,共4页
固井是钻井作业中的重要工序,很难有重复作业的机会,必须一次性实现质量要求。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些固井事故,如"插旗杆"事故便是固井事故中的典型。渤海某区块N13井在一开444.5mm井眼作业时由于轨迹... 固井是钻井作业中的重要工序,很难有重复作业的机会,必须一次性实现质量要求。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些固井事故,如"插旗杆"事故便是固井事故中的典型。渤海某区块N13井在一开444.5mm井眼作业时由于轨迹偏斜,需要注水泥回填侧钻,注水泥后水泥浆闪凝发生"插旗杆"事故。在对N13井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做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保证槽口再利用和轨迹防碰可控条件下的浅层"插旗杆"的一些处理思路并在N13井取得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固井事故 槽口利用 轨迹防碰 磨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旋转位置编码与掩码条件随机场的钻井工程命名实体智能识别方法
3
作者 曹倩雯 李维 +3 位作者 林伯韬 金衍 韩雪银 张家豪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5期750-763,共14页
钻井工程报告记录了油气藏的地质信息以及钻井工程的参数,自动提取报告中的非结构化信息能够显著提高数据入湖的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数据管理。然而,这类报告通常具有特定领域的特征,且结构和语言的多样性给命名实体的准确识别带来了诸多... 钻井工程报告记录了油气藏的地质信息以及钻井工程的参数,自动提取报告中的非结构化信息能够显著提高数据入湖的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数据管理。然而,这类报告通常具有特定领域的特征,且结构和语言的多样性给命名实体的准确识别带来了诸多挑战。目前,命名实体识别常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常基于小规模标注数据集进行训练或微调,导致两方面问题。首先,缺乏大规模的标注语料库,限制了训练样本的多样性,进而导致模型在面对新数据或未见过的数据时表现不佳,降低了模型在不同类型数据上的泛化能力。其次,现有模型缺乏针对长距离上下文的文本建模能力,由于相关实体可能分散在钻井工程报告内较长的文本段落中,这类方法难以有效捕获和识别复杂文档中命名实体的关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旋转位置编码和掩码条件随机场的钻井工程命名实体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Transformer编码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和条件随机场(CRF)架构。Transformer编码器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提供丰富的上下文语义表示,BiLSTM捕捉序列依赖性,而CRF则用于序列标注。此外,通过设计掩码建模机制改进了传统的CRF,限制了倒置序列的生成,提高了序列标注次序的一致性。旋转位置编码的集成进一步增强了模型对文本中相对位置信息的感知,促进模型捕捉远距离单词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提高识别跨越较大上下文范围的命名实体的能力。除了模型改进之外,本文还通过构建领域特定的命名实体语料库来解决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该语料库包括12类实体的标注,覆盖了共20727个实体标签,分布于4000个文本段落中,为模型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训练样本,帮助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测试集上的F1值为86.49,相较于之前的最优模型提高了2.65,在长尾分布的实体识别上的性能也显著提高。该方法不仅扩展了命名实体识别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还能够为工程师提供高效的信息提取工具,加速钻井数据的分析,提高钻井操作管理的效率,并增强数据入湖的效率,从而对钻井项目的决策过程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钻井工程 Transformer编码器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P36井浅层无封固套管段开窗侧钻技术
4
作者 朱培 和鹏飞 +2 位作者 侯冠中 江鹏 王瑞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202-205,共4页
渤海油田P36井侧钻前产液量极低,基本处于无产出状态,为充分利用该井井槽,提高平台总体产量,在该井槽布置一口调整井,根据轨迹设计需实施浅层开窗侧钻。该井设计开窗位置为500m,套管外无水泥封固,且初始井斜达到25.67°及... 渤海油田P36井侧钻前产液量极低,基本处于无产出状态,为充分利用该井井槽,提高平台总体产量,在该井槽布置一口调整井,根据轨迹设计需实施浅层开窗侧钻。该井设计开窗位置为500m,套管外无水泥封固,且初始井斜达到25.67°及全角变化率3.3°/30m左右,易造成提前出窗,窗口过小,套管毛刺多,起下钻遇阻等复杂情况。通过分析此位置开窗侧钻难点,优选开窗侧钻技术方案及应对措施,优化设计开窗参数,细化钻导眼及修窗作业方案等方法,形成一套针对套管外无水泥封固的开窗侧钻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 开窗侧钻 无水泥封固 狗腿度大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llflo的高气油比油井电潜泵设计与应用
5
作者 黄振才 张恒 +1 位作者 李云龙 吴淑辉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针对困扰着南海西部高气油比油井稳定生产的电潜泵气锁问题,以高气油比油井A8井为例,基于Wellflo并结合现场经验,进行了单井建模、井筒环境分析、电潜泵下深设计及机组选型,模拟产能测试结果表明电潜泵设计合理。对比投产后参数,与模拟... 针对困扰着南海西部高气油比油井稳定生产的电潜泵气锁问题,以高气油比油井A8井为例,基于Wellflo并结合现场经验,进行了单井建模、井筒环境分析、电潜泵下深设计及机组选型,模拟产能测试结果表明电潜泵设计合理。对比投产后参数,与模拟结果吻合,且投产后未出现抽空和气锁现象,生产气油比显著降低,充分验证了Wellflo模拟的准确性及基于此的电潜泵设计的合理性。该方法对全面推广海上高气油比油井电潜泵设计具有极佳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泵 Wellflo 高气油比 油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llflo软件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海上油井伴生气量预测模型
6
作者 黄振才 李文 +1 位作者 吴淑辉 李云龙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191-193,共3页
对海上油井伴生气进行回收利用对于促进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海上生产工艺复杂且成本高昂,油井伴生气量预测很关键。为有效提升预测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wellflo软件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海上油井伴生气... 对海上油井伴生气进行回收利用对于促进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海上生产工艺复杂且成本高昂,油井伴生气量预测很关键。为有效提升预测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wellflo软件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海上油井伴生气量预测模型,模型运用Wellflo软件进行采油井井筒温度压力场计算,模拟电潜泵采油井生产过程中井筒气体分布情况,同时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方法,获取了伴生气沿井底到井口的体积变化过程,在建立伴生气气量计算模型的同时快速高效的实现了伴生气量预测。经过实际井应用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具有极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lflo软件 状态方程 油井伴生气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区块新型小井眼优快钻井技术应用与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兴 李乾 +3 位作者 季策 薛海飞 冯文辉 孙乾坤 《海洋石油》 CAS 2021年第4期80-84,89,共6页
小井眼钻井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钻井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减轻环保压力。2019年神府区块推行φ155.6 mm小井眼钻井技术,应用14口,平均钻井周期22天,机械钻速7.4 m/h,一次固井合格率72.4%。φ155.6 mm小井眼在该区块应用存在作业周期长、... 小井眼钻井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钻井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减轻环保压力。2019年神府区块推行φ155.6 mm小井眼钻井技术,应用14口,平均钻井周期22天,机械钻速7.4 m/h,一次固井合格率72.4%。φ155.6 mm小井眼在该区块应用存在作业周期长、机械钻速低、固井质量无法保证等技术难题,为此,通过分析钻遇地层特点,优化井眼尺寸及井眼轨迹,优选钻头、钻具组合及提速工具,使用改进型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等技术措施,在相近区块应用4口井,钻井周期降低36.5%,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8.9%,固井合格率提高至95.9%,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于神府区块相对完善的钻井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区块 小井眼 钻井 优快 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盐聚合醇钻井液在WZ油田储层段应用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乾 杜明锋 +2 位作者 黄达 姚远 高东亮 《海洋石油》 CAS 2021年第4期73-79,89,共8页
南海WX勘查区涸二段与流二段地层属于易坍塌地层,井壁容易失稳垮塌,为保证在该区域安全高效地钻井和高收益地开发,所用钻井液体系必须同时解决储层保护和井壁坍塌问题。该文首先对该区域曾经所用钻井液体系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对甲酸盐... 南海WX勘查区涸二段与流二段地层属于易坍塌地层,井壁容易失稳垮塌,为保证在该区域安全高效地钻井和高收益地开发,所用钻井液体系必须同时解决储层保护和井壁坍塌问题。该文首先对该区域曾经所用钻井液体系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对甲酸盐和聚合醇的防塌抑制性以及二者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甲酸盐聚合醇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防塌抑制性和润滑减阻效果,并且固相含量低,有利于储层保护,尽管价格昂贵,但是通过回收加以再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这一不利因素对其使用的限制,钻井与综合的经济效益优异。推荐在WZ油田储层段开发钻井中采用甲酸盐聚合醇钻井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坍塌 储层保护 甲酸盐 聚合醇 防塌抑制性 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热采井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邹剑 韩晓冬 +2 位作者 王秋霞 张华 刘志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4-157,163,共5页
受关键工具耐高温、高压性能的限制,渤海油田海上稠油热采先导试验一直采用注采两趟管柱来进行注热和生产,且注热管柱未下入井下安全阀和封隔器等安全控制工具。为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对海上油田热采井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工艺技术进行... 受关键工具耐高温、高压性能的限制,渤海油田海上稠油热采先导试验一直采用注采两趟管柱来进行注热和生产,且注热管柱未下入井下安全阀和封隔器等安全控制工具。为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对海上油田热采井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工艺技术进行了技术攻关。通过耐高温材质优选、结构改进及高温实验评价等多种研究手段,研制了井下安全阀、耐高温封隔器、耐高温排气阀等关键工具,耐高温井下安全控制系统整体耐温为350℃,耐压为21 MPa。该技术为海上稠油规模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采 耐高温工具 安全控制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质类型判断方法及其在渤海A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邴磊 倪朋勃 +1 位作者 刘坤 陈靖 《录井工程》 2017年第2期68-71,77,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判断油质类型,利用岩石热解分析、热解气相色谱组分分析参数及其衍生参数,包括主峰碳数、∑C_(21-)/∑C_(22+)和(S_0+S_1)/S_(23)个主要参数,建立了3种原油性质判断图板方法——主峰碳数与∑C_(21-_/∑C_(22+_关系图板... 为了快速、准确地判断油质类型,利用岩石热解分析、热解气相色谱组分分析参数及其衍生参数,包括主峰碳数、∑C_(21-)/∑C_(22+)和(S_0+S_1)/S_(23)个主要参数,建立了3种原油性质判断图板方法——主峰碳数与∑C_(21-_/∑C_(22+_关系图板法、(S_0+S_1)/S_2与∑C_(21-)/∑C_(22+_关系图板法和主峰碳数与(S_0+S_1)/S_2关系图板法。通过在渤海A油田的应用效果证实,利用地化衍生参数图板判断油质类型的方法在储集层原油性质判断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应用效果更好。该技术应用简单,判断符合率高,且不受区域位置、构造位置、油源等差异条件的影响,在新探区的勘探作业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解 热解气相色谱 原油性质 ∑C21-∑C22 主峰碳数 (S0+S1)/S2 图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平台超大尺寸预留隔水导管井槽高效利用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保健 刘宝生 +2 位作者 付建民 李晓刚 和鹏飞 《石油工程建设》 2016年第3期23-25,共3页
考虑到后期调整井的需要,海上油田建造导管架时一般会预留部分井槽,这些预留井槽一般尺寸较大,且未锤入隔水导管。目前海上通过钻入法下入的隔水导管最大尺寸为φ762 mm,要下入φ914.4 mm单筒双井隔水导管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以锦... 考虑到后期调整井的需要,海上油田建造导管架时一般会预留部分井槽,这些预留井槽一般尺寸较大,且未锤入隔水导管。目前海上通过钻入法下入的隔水导管最大尺寸为φ762 mm,要下入φ914.4 mm单筒双井隔水导管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以锦州25-1南油田平台φ914.4 mm单筒双井隔水导管下入为例,结合槽口情况,分析了单筒双井隔水导管的技术要求,优化了隔水导管串、相配套的套管串及井口装置的设计,避免了转盘、导向槽的限制,成功实现了φ914.4 mm井槽单筒双井隔水导管的钻入法下入。该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这为充分利用海上油田的有限槽口资源,节省海洋浮吊资源,降低开发成本,摸索出一套成功的作业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大尺寸井槽 钻入法 单筒双井隔水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渤中A3井钻井事故的分析与认识 被引量:4
12
作者 岳明亮 张国强 郝仲田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7年第2期46-50,共5页
渤中A3井钻井作业情况复杂,发生2次严重井漏、5次卡钻、2次钻具落井事故。为保证后续钻探作业顺利进行,对A3井钻井事故的分析与认识势在必行。采用邻井对比手段,结合层位变化,从地质因素、理化因素、工艺因素、钻具因素等方面分析了A3... 渤中A3井钻井作业情况复杂,发生2次严重井漏、5次卡钻、2次钻具落井事故。为保证后续钻探作业顺利进行,对A3井钻井事故的分析与认识势在必行。采用邻井对比手段,结合层位变化,从地质因素、理化因素、工艺因素、钻具因素等方面分析了A3井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资料匮乏导致对地层异常压力认识不清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种高难度井,对后续钻探中使用的测井手段、录井项目、泥浆体系、钻井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认识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钻井事故 卡钻 井漏 地层层序 地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L区块螺杆马达搭配复合冲击器提速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明锋 李乾 +2 位作者 王泽 蔡晓杰 张凯 《海洋石油》 CAS 2023年第1期68-72,77,共6页
中海油东海海域L区块地层可钻性较差,瓯江组存在大段含砾中砂岩和砂砾岩,单只钻头进尺短,灵峰组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钻头吃入困难,机械钻速(ROP)低、井眼浸泡时间长,易发生钻具遇阻和卡钻等复杂情况。为提高该区块钻井效率、缩短钻... 中海油东海海域L区块地层可钻性较差,瓯江组存在大段含砾中砂岩和砂砾岩,单只钻头进尺短,灵峰组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钻头吃入困难,机械钻速(ROP)低、井眼浸泡时间长,易发生钻具遇阻和卡钻等复杂情况。为提高该区块钻井效率、缩短钻井周期,加快L区块油气田勘探开发进程,开展了钻井提速实践探究。该文总结分析L区块已钻井提速现状,综合考虑螺杆马达和复合冲击器两种不同类型的提速工具工作原理,将螺杆马达与复合冲击器配套使用,强化钻头攻击性和布齿技术,应用于L区块直探井瓯江组砾石层和灵峰组泥岩段,提速效果显著,很好地解决了该区块单只钻头进尺短、磨损严重、机械钻速低和井斜不易控制等难题,创该区块单只钻头最长进尺记录,实现了12-1/4″井眼一趟钻工程。该技术可在类似区域直探井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区块 机械钻速低 复合冲击器 螺杆马达 提速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复杂井况Ф177.8mm生产尾管下入成功率关键技术
14
作者 隋成龙 许迪 +2 位作者 史富全 杨元超 李伟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89-91,共3页
海上油田低效井槽侧钻作业在持续增产稳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低效井槽再利用过程中,在应对钻机设备能力差、井眼轨迹复杂、环空间隙小、地层易失稳等工程问题情况下,通过采用井眼轨迹精细控制、随钻扩眼技术、钻井液井壁... 海上油田低效井槽侧钻作业在持续增产稳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低效井槽再利用过程中,在应对钻机设备能力差、井眼轨迹复杂、环空间隙小、地层易失稳等工程问题情况下,通过采用井眼轨迹精细控制、随钻扩眼技术、钻井液井壁稳定性提升以及旋转下尾管工艺等系列技术措施,降低了尾管下入过程中的阻卡风险,提升尾管下入成功率,为钻井安全作业提供保障。对井眼轨迹精细控制、随钻扩眼作业、井壁稳定控制以及旋转下尾管工艺的现场操作进行了经验总结提炼,对小井眼下尾管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控制 扩眼作业 井壁稳定 旋转下尾管 扭矩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加强型潜油电泵系统
15
作者 刘滔 赵仲浩 +3 位作者 李令喜 黄新春 罗昌华 孙靖云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54-55,61,共3页
为在7"套管内实现普通管柱智能分层开采工艺,设计了一种加强型潜油电泵悬挂管柱系统,既满足普通管柱分采需求,又能在检泵作业提拔过程中安全可靠。应力计算结果表明普通潜油电泵系统各部件的连接螺栓强度需要加强,本文设计的一种... 为在7"套管内实现普通管柱智能分层开采工艺,设计了一种加强型潜油电泵悬挂管柱系统,既满足普通管柱分采需求,又能在检泵作业提拔过程中安全可靠。应力计算结果表明普通潜油电泵系统各部件的连接螺栓强度需要加强,本文设计的一种加强型潜油电泵系统,计算及试验结果均表明系统满足抗拉30T的设计需求,该项技术目前处于选井应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型潜油 电泵系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隔水导管开窗再利用技术
16
作者 陈鹏飞 李文良 +1 位作者 夏环宇 倪益民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17期89-92,共4页
海上油气田常采用丛式井布井方式进行开发,在浅水区域,隔水导管的下入绝大部分采用锤入法,该方式便捷高效,但也时常导致隔水导管形变严重,进而造成井槽报废。隔水导管开窗技术可有效解决变形隔水导管使用问题,现以某油田A井变形隔水导... 海上油气田常采用丛式井布井方式进行开发,在浅水区域,隔水导管的下入绝大部分采用锤入法,该方式便捷高效,但也时常导致隔水导管形变严重,进而造成井槽报废。隔水导管开窗技术可有效解决变形隔水导管使用问题,现以某油田A井变形隔水导管开窗设计与处理全过程为例,浅析隔水导管变形程度与原因,综合现场实际施工效果,从钻井设计角度出发,评估开窗位置、套管类型以及修窗工具的选择是否合适。基于已有资料与分析得出,隔水导管开窗口避开了接箍位置,开窗位置合适;采用带接箍套管,套管接箍过窗口时易发生遇阻,推荐采用无接箍套管或将带接箍套管的接箍部位打磨成斜坡结构;此外,采用西瓜铣进行修窗作业,窗口修整效果可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水导管 开窗 修窗 侧钻 海上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沥青矿发育特征与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红军 贺正军 +3 位作者 刘祚冬 刘泠杉 马锋 龙文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148,共10页
沥青矿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东西伯利亚盆地赋存丰富的沥青矿资源,尚未开采,为了对这一巨大资源未来可利用性做出明确判断,在充分调研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盆地北部阿纳巴尔古隆起区沥青矿分布的层段、岩性、物性及含油... 沥青矿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东西伯利亚盆地赋存丰富的沥青矿资源,尚未开采,为了对这一巨大资源未来可利用性做出明确判断,在充分调研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盆地北部阿纳巴尔古隆起区沥青矿分布的层段、岩性、物性及含油率等关键地质特征,并对未来有利目标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西伯利亚盆地沥青矿分布在里菲系-上二叠统地层中,岩性复杂,含油率变化大;在埋藏较深、紧邻生油层、物性较好的岩层段中天然沥青较为丰富,含油率高,可动用性高,具备很好的开采价值;盆地北部沥青矿可采资源量达63×10^8 t,可优选出4个有利目标区,对比可采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规模,最北端的奥列尼奥克沥青聚集带是未来非常规资源开发利用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东西伯利亚盆地 阿纳巴尔隆起 沥青矿 可采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卫 潘新志 +1 位作者 刘亚青 孟尚志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3期31-36,30,共7页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上古生界气层纵向叠置、横向非均质强的问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大量钻探数据,研究了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临兴地区上古生界为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上古生界气层纵向叠置、横向非均质强的问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大量钻探数据,研究了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临兴地区上古生界为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烃源岩厚度大(100~120 m)、成熟度高(1.0%~2.0%)、生烃能力强((14~22)×108 m3/km2),是成藏的基础;储层表现为明显的低孔(5.89%~8.22%)、低渗(0.67~1.09 mD)特征,沉积微相控制砂体展布,物性控制气藏聚集;断裂体系是气体垂向运移的关键。以上认识对有利区预测及井位部署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临兴地区 上古生界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钻柱系统的振动与调控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苏南 易先中 +4 位作者 周元华 张华 何璟彬 王宴滨 马西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28,共9页
黏滑振动严重影响钻柱系统的寿命,延长钻井周期,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针对在钻井工程中由线性扭矩负载和摩阻负载共同作用引发的黏滑振动问题,从影响参数着手分析黏滑振动的抑制规律。首先根据钻柱系统二自由度集中质量模型,考虑钻头与... 黏滑振动严重影响钻柱系统的寿命,延长钻井周期,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针对在钻井工程中由线性扭矩负载和摩阻负载共同作用引发的黏滑振动问题,从影响参数着手分析黏滑振动的抑制规律。首先根据钻柱系统二自由度集中质量模型,考虑钻头与地层间相互作用,建立钻柱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然后根据运动微分方程,结合Simulink计算框图,讨论了扭矩、转速、钻头摩阻扭矩以及刚度系数对钻柱黏滑振动特性的影响;最后设计试验平台,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针对转速、钻柱与井壁间的摩擦阻力(钻头扭矩)、钻柱刚度系数(钻柱长度)对黏滑振动的影响展开试验,进一步验证理论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转速、钻柱与井壁间的摩擦阻力(钻头扭矩)和钻柱刚度系数(钻柱长度)为黏滑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增大顶驱转盘转速、增加钻柱刚度系数、减小钻头摩阻扭矩,可以抑制黏滑振动现象。研究结果对抑制钻柱黏滑振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钻柱系统 黏滑振动 抑制规律 运动微分方程 MATLAB数值模拟 试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热采井高效注汽及监测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晓冬 邹剑 +3 位作者 唐晓旭 王秋霞 刘海英 钟立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4,共6页
渤海油田采用现有热采注汽管柱注汽时井底蒸汽干度低,达不到方案设计要求,同时注汽管柱自身无长效测试功能。为进一步提升海上油田注汽工艺管柱性能,开展了高效注汽及监测工艺管柱研究。通过模拟计算,明确了影响注汽管柱隔热效果的影响... 渤海油田采用现有热采注汽管柱注汽时井底蒸汽干度低,达不到方案设计要求,同时注汽管柱自身无长效测试功能。为进一步提升海上油田注汽工艺管柱性能,开展了高效注汽及监测工艺管柱研究。通过模拟计算,明确了影响注汽管柱隔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制了气凝胶隔热管+隔热接箍组合管柱,提升了注汽效果;以高温光纤测试技术为基础,结合海上热采井特点和测试需求,优化设计了长效测试工艺。现场试验表明,高温光纤测试工艺首次成功实现了海上热采井全井筒长效测试,可满足海上热采井长效测试技术需求;通过高温监测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应用高效注汽工艺后,井底干度可达0. 50以上,注汽效果大幅提升。配套形成的高效注汽及监测工艺管柱将进一步提高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 注汽管柱 隔热效果 稠油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