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岩心多尺度多组分融合建模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玥天 秦瑞宝 +3 位作者 魏丹 李雄炎 曹景记 尹中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974-3991,共18页
数字岩心技术已发展成为岩石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该技术中的首个环节,数字岩心模型构建的准确性会极大决定着后续数值模拟及岩石物理分析的可靠性.然而,在基于成像仪器扫描的数字岩心模型构建过程中,由于仪器扫描视域与分辨... 数字岩心技术已发展成为岩石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该技术中的首个环节,数字岩心模型构建的准确性会极大决定着后续数值模拟及岩石物理分析的可靠性.然而,在基于成像仪器扫描的数字岩心模型构建过程中,由于仪器扫描视域与分辨率之间的取舍,单一的成像方法无法解析岩石内部跨尺度的结构分布.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多尺度成像结果相融合的方法,以实现兼具高解析度与广视域的多组分数字岩心模型的构建.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低分辨率柱塞CT扫描图像中每个体素与对应空间大小内高分辨率扫描图像中各组分占比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用训练后的深度神经网络对整个柱塞视域低分辨率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建立多尺度多组分数字岩心模型.结果显示,在测试数据集中,所提出方法的预测结果体积含量占比平均绝对误差为0.12,低于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超分辨率处理结果的0.17、以及基于统计方式多尺度融合的0.24.在实际应用中,基于多尺度多组分数字岩心模型提取的孔隙度及矿物组分含量与实验室岩心分析结果相吻合.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以及其在数字岩心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岩心 深度学习 多尺度 多组分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致密气藏水力压裂影响因素分析及工艺优化
2
作者 白玉湖 张浩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2-659,共8页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开发走向盆缘,气层变薄且多层叠置,大部分气层厚度不足5 m,岩性复杂,呈砂岩与泥岩、煤层、泥灰岩互层,垂向地质力学性质变化大,采用常规水力压裂方法开发效果较差,约21%的井压后产能低于预期。针对上述问题,结合...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开发走向盆缘,气层变薄且多层叠置,大部分气层厚度不足5 m,岩性复杂,呈砂岩与泥岩、煤层、泥灰岩互层,垂向地质力学性质变化大,采用常规水力压裂方法开发效果较差,约21%的井压后产能低于预期。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及气藏数据,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复杂岩性薄互层致密气藏水力压裂影响因素分析及压裂工艺优化研究。通过对致密气井地质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取储层、隔层及夹层的岩性和地质力学数据的分布范围;采用PL3D裂缝扩展算法,建立三维水力裂缝扩展模型,实现高精度的水力裂缝扩展模拟;基于此模型,分析了不同地质参数和压裂工程参数对薄互层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明确影响裂缝扩展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力压裂工艺优化研究,提出以“低黏造缝、高黏携砂、变速注入、多级加砂”为核心的水力压裂工艺优化方案,实现了薄互层储层内压裂缝高控制,获得了更长的缝长和更好的裂缝导流能力,压裂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开发 薄互层致密气藏 压裂数值模拟 多层系压裂 水力压裂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差分系数的变网格弹性波全波形反演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红静 贺慧丽 +3 位作者 孙文博 孙鹏远 李红辉 周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2,共9页
全波形反演充分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振幅、相位和旅行时等信息,相较于旅行时层析能够获得分辨率和精度更高的反演结果。当浅层介质速度较低时,为了保证正演模拟精度,通常需要使用较细的网格对低速层进行采样。然而,对整个模型用细网格剖分... 全波形反演充分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振幅、相位和旅行时等信息,相较于旅行时层析能够获得分辨率和精度更高的反演结果。当浅层介质速度较低时,为了保证正演模拟精度,通常需要使用较细的网格对低速层进行采样。然而,对整个模型用细网格剖分会导致巨大的计算量以及存储量,同时模型的高速区域也会产生过采样现象,这些问题会在全波形反演过程中被进一步放大。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引入了一种基于变差分系数的变网格弹性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首先,基于Taylor展开式推导了变网格波场模拟的差分系数,实现了变网格波场模拟;其次,将变差分系数正演模拟方法应用于全波形反演中的正演模拟、残差反传和波场重构中,实现了基于变差分系数的变网格弹性波全波形反演。在全波形反演时,分别采用多尺度反演策略和常规的共轭梯度法迭代求解。使用细网格剖分速度较低的浅部低速层和粗网格剖分速度较高的中深层,既可以保证浅层的反演精度,又可以避免中深层的过采样。模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基于变差分系数的变网格全波形反演相较于均匀粗网格全波形反演可以更有效实现低速异常体的准确刻画。含噪数据测试表明,提出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全波形反演 变差分系数 变网格正演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层含气量测井评价方法--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秦瑞宝 叶建平 +3 位作者 李利 余杰 黄涛 李铭宇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9,共12页
由于煤层含气量受控因素多且成因机理复杂,其评价的准确性和泛化性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为了提高煤层含气量评价的准确性和泛化性,基于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的测井资料、煤心分析资料、排采生产数据等,将地球物理测井数据作为输入... 由于煤层含气量受控因素多且成因机理复杂,其评价的准确性和泛化性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为了提高煤层含气量评价的准确性和泛化性,基于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的测井资料、煤心分析资料、排采生产数据等,将地球物理测井数据作为输入,利用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及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训练集数据采用交叉验证与网格寻优方法确定各机器学习模型超参数,得到煤层含气量评价模型。引入盲井验证模型,对比了3种机器学习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果表明,应用此3种机器学习方法能有效评价煤层含气量,随机森林模型在此区块应用效果最好,该模型能有效评价煤层含气量,为今后此方法的应用提供了选择依据,同时也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进一步对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号煤层开发井进行含气量评价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排采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二者误差较小。研究结果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甜点”找寻具有指导意义,实际应用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含气量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柿庄南区块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煤层含气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余杰 秦瑞宝 +1 位作者 黄涛 李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8-165,共8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是良好的天然气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具有多重价值。煤层含气量是评价煤层的关键参数,也是决定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与产能潜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利用测井技术评价含气量可以低成本获得地下煤层气关键参数,... 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是良好的天然气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具有多重价值。煤层含气量是评价煤层的关键参数,也是决定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与产能潜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利用测井技术评价含气量可以低成本获得地下煤层气关键参数,准确获得含气量对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为了规避煤层中天然气不同赋存状态导致的密度不同和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造成的含气量低估,提出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评价煤层含气量的新方法,采用经过校准的核磁共振仪器测量煤层中的核磁共振信号,通过分离煤层中吸附态天然气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而计算单位体积地层中天然气分子的摩尔数,综合体积密度测井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煤层含气量。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开展了实际煤样甲烷等温吸附与核磁共振联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的T2(横向弛豫时间)截止值可以区分煤层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甲烷气体,基于核磁共振新方法计算的与试验测量的煤层含气量符合很好,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实际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结果表明,基于核磁测井新方法比常规测井方法计算煤层含气量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核磁共振 T2截止值 含气量 LANGMUIR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低渗透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综合预测——以埕北低凸起曹妃甸23构造沙一二段为例
6
作者 王诗琪 谢晓军 +4 位作者 唐武 胡贺伟 张藜 刘源 于进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5年第5期91-109,I0007,I0008,共21页
以渤海海域埕北低凸起曹妃甸23构造沙一二段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沉积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低渗透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沙一二段储层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整体低渗透,孔... 以渤海海域埕北低凸起曹妃甸23构造沙一二段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沉积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低渗透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沙一二段储层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整体低渗透,孔隙度主要在5%~25%之间,渗透率小于1×10^(-3)μm^(2);研究区有利相带和次生溶蚀成岩作用的耦合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控因素。滩坝相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粒度粗、厚度大的相带沉积期水动力强,沉积碎屑粒度大、分选好,为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次生孔隙是储层最主要的孔隙类型,占比超过80%,主要为有机酸溶蚀长石,长石溶蚀量越大,孔隙度、渗透率越高;综合古地貌(古河道)、有利相带(粗粒)、成岩相类型、孔隙结构四大要素叠合,曹妃甸23构造沙一二段储层划为3种类型,其中,Ⅰ类储层品质最好,分布于近源相对陡坡和古河道区域,相带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体和滩坝为主,成岩相类型主要是中压实—弱胶结—强溶蚀相,平均孔喉半径大于1.53μm,岩性为厚砂夹薄泥,是研究区储集物性、储集能力最好的类型。该结果为低渗透储层有利区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沙一二段 低渗透储层 碎屑岩 主控因素 曹妃甸23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