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M分析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太元 胡夏琦 +2 位作者 郝伟修 杨壮春 胡茂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5-78,共4页
水下生产系统最近几年被广泛用于海洋深水油气田的开发。与传统陆上油气田相比,水下生产系统维护困难,系统故障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能源公司越来越重视水下生产系统的可靠性。总结了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 水下生产系统最近几年被广泛用于海洋深水油气田的开发。与传统陆上油气田相比,水下生产系统维护困难,系统故障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能源公司越来越重视水下生产系统的可靠性。总结了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以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深水油气田开发项目为例,给出了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技术的应用过程,并根据结果优化了基本设计方案,确保了导管架平台与水下生产系统的总体可靠性和可用性,同时从可靠性观点出发,针对设计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今后海上油气开发项目的设计的选择和运行维护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分析 海洋油气田 水下生产系统 可靠性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聚合物驱油田水动力学法井网调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晓庆 曾杨 +2 位作者 石爻 王全 康晓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了探索海上聚合物驱油田调整技术,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水动力学法井网调整技术的开发效果。采用微电极测定聚合物驱前缘位置,根据阿尔奇原理反算模型上不同位置、不同时刻的含油饱和度,利用软件绘制平面含油饱和度分布图。通过采出... 为了探索海上聚合物驱油田调整技术,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水动力学法井网调整技术的开发效果。采用微电极测定聚合物驱前缘位置,根据阿尔奇原理反算模型上不同位置、不同时刻的含油饱和度,利用软件绘制平面含油饱和度分布图。通过采出程度和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对比分析了水动力学法井网调整前后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转注改变井网系统的水动力学,有利于聚合物前缘均匀推进,扩大波及体积,有效驱替出调整前未波及到的反九点井网边部生产井之间的剩余油。排状井网减小了注采井距,增大了驱替压差,在总注入PV数减少的条件下采出更多的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网调整 水动力学法 聚合物驱 海上油田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型驱油剂中间体双封端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程玉桥 梁书芹 +3 位作者 张贤松 杨光 杜婷婷 薛莉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1-1328,1339,共9页
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因其"不耐温、不抗盐且界面性能有限"已经不能满足三次采油(EOR)过程的需要。一种基于有机硅氧烷双封端剂双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日益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该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因其"不耐温、不抗盐且界面性能有限"已经不能满足三次采油(EOR)过程的需要。一种基于有机硅氧烷双封端剂双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日益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该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综述了用于合成新型双子型驱油用新材料中间体——有机硅氧烷双封端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驱油用新材料的重要中间体(活性基团封端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并对活性封端剂在驱油用新材料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型驱油用材料 活性封端剂 设计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水平井聚合物驱注入能力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旭东 张健 +3 位作者 康晓东 唐恩高 何春百 梁丹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0,共4页
针对水平井聚合物驱注入能力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单因素分析、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手段,得到了8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水平井注聚吸水指数降幅的影响规律、影响程度次序以及计算水平井注聚吸水指数降幅的公式。以渤海A油... 针对水平井聚合物驱注入能力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单因素分析、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手段,得到了8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水平井注聚吸水指数降幅的影响规律、影响程度次序以及计算水平井注聚吸水指数降幅的公式。以渤海A油田水平井注聚真实模型和国外某油田区块水平注聚井4 a的矿场数据为依据,对该公式计算精度进行了检验,其相对误差平均在10%以内,基本满足工程需要,可用于渤海稠油油藏水平注聚井注入能力的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水平井 聚合物驱 注入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状嵌段聚醚的界面聚集行为及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翟雪如 刘腾 +3 位作者 徐桂英 檀国荣 吕鑫 张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53-1259,共7页
合成了三种不同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PO/PEO)比例的含苯环支状嵌段聚醚, 通过界面张力、界面流变、表面压以及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效果的测定, 考察了其界面聚集行为和破乳作用对PEO含量和分子量的依赖性, 并且对比研究了三种支状聚... 合成了三种不同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PO/PEO)比例的含苯环支状嵌段聚醚, 通过界面张力、界面流变、表面压以及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效果的测定, 考察了其界面聚集行为和破乳作用对PEO含量和分子量的依赖性, 并且对比研究了三种支状聚醚分子交联前后的破乳性能. 结果表明, PEO含量高且分子量大者,其单分子界面占据面积大, 在油/水界面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短, 其油/水界面扩张模量及扩张弹性均高于PEO含量较少者. 但是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效果则是PEO含量居中的聚醚最好. 温度影响和交联与否的研究表明, 交联并不能提高分子量较大的聚醚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 温度对聚醚分子交联前后的破乳效果有不同的影响规律. 本研究可为原油集输过程中化学品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状嵌段聚醚 界面活性 界面流变性 破乳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类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苑再武 苑敬 +2 位作者 吕鑫 张健 徐桂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多糖类大分子具有天然、无毒、使用安全和可再生及来源丰富等优点.将多糖类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不仅可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性,而且能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大改善二者的性能.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诸如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偶极相互... 多糖类大分子具有天然、无毒、使用安全和可再生及来源丰富等优点.将多糖类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不仅可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性,而且能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大改善二者的性能.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诸如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偶极相互作用、氢键作用、空间位阻效应等,水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多糖分子链上的缔合得到调控,并引起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聚集浓度(cac)、临界胶束浓度(cmc)、结合量,以及体系的表面吸附、界面流变性等呈现各种变化.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多糖类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述及复配体系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主要讨论复配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多糖类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大分子 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协同作用 物理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观模拟方法研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介质中的聚集行为 被引量:6
7
作者 庞瑾瑜 吕鑫 +2 位作者 张健 苑世领 徐桂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0-529,共10页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构型复杂、分子量大等特点使其聚集行为不同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从微观上认识其聚集行为可为应用提供指导,因而此方面的研究倍受关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成功地在微观或介观水平上获...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构型复杂、分子量大等特点使其聚集行为不同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从微观上认识其聚集行为可为应用提供指导,因而此方面的研究倍受关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成功地在微观或介观水平上获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信息.本文综述了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和介观动力学(MesoDyn)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这两种介观模拟方法研究单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相行为及其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实验中难以观测的微观相分离及聚集体结构形态的变化规律.这些信息可以为实验研究提供指导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低分子表面活性剂 耗散粒子动力学 介观动力学 聚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液舱晃荡冲击载荷的试验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卫志军 岳前进 +2 位作者 阮诗伦 谢彬 喻西崇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85-892,共8页
在不同外激振幅和频率下,采用大尺度模型试验方法对矩形液舱内液体晃荡产生的冲击压力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在不同载液率下,液舱内的短期晃荡冲击载荷特性、冲击载荷的统计特性、时空分布规律及外激振幅和频率与晃荡冲击载荷的关系。试... 在不同外激振幅和频率下,采用大尺度模型试验方法对矩形液舱内液体晃荡产生的冲击压力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在不同载液率下,液舱内的短期晃荡冲击载荷特性、冲击载荷的统计特性、时空分布规律及外激振幅和频率与晃荡冲击载荷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低载液率时自由液面附近冲击载荷大,高载液率时顶部冲击载荷大,30%时自由液面冲击载荷最大,低载液率时自由液面最大冲击力约为静水压力的3.5~4.5倍,外激频率越接近自由液面固有频率,冲击荷载的梯度受振幅的影响越大。文中研究可为计算晃荡载荷提供参考,并对液舱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液舱试验 晃荡冲击载荷 部分载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煤粉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春花 刘新福 周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6,共4页
研究煤粉运移规律并以此制定减少煤粉产出的措施是保证煤层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基于煤粉颗粒在煤岩通道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煤储层中煤粉随流体运移的数学模型,并依据现场调研资料研究煤粉粒径、通道孔径等因素对煤粉运移... 研究煤粉运移规律并以此制定减少煤粉产出的措施是保证煤层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基于煤粉颗粒在煤岩通道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煤储层中煤粉随流体运移的数学模型,并依据现场调研资料研究煤粉粒径、通道孔径等因素对煤粉运移的影响。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煤储层中煤粉颗粒运移的临界流速表征了煤层气井开始产出煤粉的特征值,当流体流速达到临界流速时煤粉即发生运移。随煤粉颗粒和通道(喉道)半径不断减小,煤粉运移临界流速逐渐降低,颗粒更容易运移,将加重煤层气井的煤粉产出量。骨架煤粉颗粒的增大和相邻颗粒质心连线与通道方向间夹角的减小使得通道孔壁变得更加粗糙,煤粉运移临界流速逐渐提升,这会减轻煤层气井的出煤粉问题。该研究首次系统而定量的分析了煤储层中煤粉运移规律,为控制煤层气井出煤粉量和采取合理的排采作业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煤岩通道 煤粉运移 出煤粉 临界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par型浮式基础粘性阻尼作用浮式垂直轴风机运动性能研究(英文)
10
作者 刘利琴 赵海祥 +1 位作者 赵晶瑞 郭颖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0-1121,共12页
本文研究了5MWΦ型达里厄浮式垂直轴风力机的运动性能.浮式基础为具有垂荡板的Spar型浮式基础,使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基础的粘性阻尼;建立了浮式风机系统的纵荡、垂荡和纵摇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方程;通过三个典型算例,评估了... 本文研究了5MWΦ型达里厄浮式垂直轴风力机的运动性能.浮式基础为具有垂荡板的Spar型浮式基础,使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基础的粘性阻尼;建立了浮式风机系统的纵荡、垂荡和纵摇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方程;通过三个典型算例,评估了浮式风机系统的动力性能,分析了气动载荷对浮式风机系统的运动影响.结果表明,该浮式风机系统的纵荡、垂荡及纵摇运动幅值均较小;由于风机叶片弦长较大,风机叶片承受较大的气动载荷,Case 2中风机系统纵荡和纵摇运动的均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力机 桁架式Spar式浮式基础 垂直轴风力机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CCS技术的火力发电厂场址选择
11
作者 孙亮 黄伟隆 +2 位作者 陈文颖 闫嘉钰 马瑞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80,共5页
将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应用于碳排放密集的燃煤电站,是中国实现中长期减排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大规模应用CCS技术前,必须完成对实施CCS技术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场址选择。文章探讨了火力发电厂的选址标准及综合评价方法,并分析了在实施CC... 将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应用于碳排放密集的燃煤电站,是中国实现中长期减排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大规模应用CCS技术前,必须完成对实施CCS技术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场址选择。文章探讨了火力发电厂的选址标准及综合评价方法,并分析了在实施CCS下火力发电厂选址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河北11个地市级行政区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张家口、邢台、邯郸可以优先考虑新建实施CO2捕集的大型火力发电厂,起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选址 碳捕集与封存(C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乳化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姗姗 张云 +3 位作者 卢祥国 徐典平 孙刚 李亚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通过收集喇嘛甸、萨尔图和杏树岗等油田水驱目的层原油进行组分分析,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药剂在油相中损耗量以及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喇嘛甸油田原油黏度、含蜡量和含胶量... 通过收集喇嘛甸、萨尔图和杏树岗等油田水驱目的层原油进行组分分析,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药剂在油相中损耗量以及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喇嘛甸油田原油黏度、含蜡量和含胶量较高且酸性活性组分种类和数量较多,碱在油相中损耗量较多,乳状液稳定性较强;当原油中重质组分含量较高且碳链分布范围较广时,重烷基苯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在原油中损耗较大,乳状液稳定性较强;单一碱液与原油作用生成W/O型乳状液,"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作用生成O/W型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体系 原油组分 乳状液 稳定性 析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注聚油田聚驱受效判断的新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焦红梅 冯国智 胡庆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7,共5页
早期注聚油田由于所处的开发阶段存在多种增产调整手段,部分生产井的聚驱效果判断难度较大。探索了2种数值模拟新方法:利用ECLIPSE示踪剂关键字技术结合分层系分析,判断生产井含水下降漏斗是否为聚驱效果;利用物质平衡理念结合数模... 早期注聚油田由于所处的开发阶段存在多种增产调整手段,部分生产井的聚驱效果判断难度较大。探索了2种数值模拟新方法:利用ECLIPSE示踪剂关键字技术结合分层系分析,判断生产井含水下降漏斗是否为聚驱效果;利用物质平衡理念结合数模流体分区,进行物质平衡流量计算和统计,判断注聚井组和外围生产井的聚驱效果。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早期注聚油田中聚驱效果判断的难题,对早期注聚油田开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注聚 聚驱受效判断 数值模拟 示踪剂 物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水气浮旋流装置结构优化与性能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新福 王春升 +2 位作者 刘春花 陈家庆 尚超 《石油机械》 2015年第6期92-95,共4页
为了大幅度减少含油污水分离设备空间占用并降低生产成本,结合旋流和气浮技术研发出紧凑高效型气浮旋流分离装置。通过建立含油污水中分散颗粒的浮升模型,完成气浮旋流装置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依据该装置浮升特性分析和现场性能试验,对... 为了大幅度减少含油污水分离设备空间占用并降低生产成本,结合旋流和气浮技术研发出紧凑高效型气浮旋流分离装置。通过建立含油污水中分散颗粒的浮升模型,完成气浮旋流装置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依据该装置浮升特性分析和现场性能试验,对其结构和操作参数进行探索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油滴粒径的增大使得所需的罐体内径减小,而流量的提升会使得入口管径增大,为除掉小粒径油滴应尽量降低表面水力负荷率;装置的除油率随回流量的增加先提升后下降,并随气泡发生量的增大而逐步提高,且在流量波动时也能够保持在80%左右;选取操作参数时需综合油滴与气泡碰撞、粘附的概率及泵耗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处理 旋流分离 含油污水 浮升特性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方法的半潜平台垂荡板水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佳雯 韩旭亮 +2 位作者 谢文会 刘利琴 卫致荣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本文针对半潜平台垂荡板,研究不同运动周期和运动幅值下的阻尼性能和附加质量,以便有效减小此类结构的垂荡运动;研究不同垂荡板形式的水动力特性,为改进此类结构提供依据和参考。文中采用CFD方法模拟垂荡板的强迫运动,计算规则波下的阻... 本文针对半潜平台垂荡板,研究不同运动周期和运动幅值下的阻尼性能和附加质量,以便有效减小此类结构的垂荡运动;研究不同垂荡板形式的水动力特性,为改进此类结构提供依据和参考。文中采用CFD方法模拟垂荡板的强迫运动,计算规则波下的阻尼系数和附加质量,对比了更改截面形状、扩大月池开口面积、增减板厚、开小孔、削倒角对垂荡板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垂荡板阻尼的关键因素。计算分析表明,垂荡板阻尼和附加质量受周期和幅值影响较大,减小板厚和开小孔对垂荡板增阻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荡板 阻尼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平台原油外输泵汽蚀余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新福 王春升 +1 位作者 齐明侠 尚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83,共5页
对海上平台原油外输泵的汽蚀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外输泵发生汽蚀的条件,建立了外输泵汽蚀余量的计算模型,给出了适用于海上平台原油外输泵汽蚀余量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恩平、垦利和锦州等平台原油外输泵的有效汽蚀余量进行计算。计... 对海上平台原油外输泵的汽蚀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外输泵发生汽蚀的条件,建立了外输泵汽蚀余量的计算模型,给出了适用于海上平台原油外输泵汽蚀余量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恩平、垦利和锦州等平台原油外输泵的有效汽蚀余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分层高度和管道阻力损失对有效汽蚀余量影响较大,增加下沉甲板及减少阀门和弯头等管件数量是防止汽蚀的有效方法;泵有效汽蚀余量与装置参数及输送原油性质有关,并随原油输送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可通过降低原油流速或加大吸入管径的方式来减弱泵的汽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外输泵 汽蚀余量 饱和蒸汽压 管道阻力 压力水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平台原油外输系统管道阻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新福 王春升 +1 位作者 齐明侠 尚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3,37,共5页
基于原油外输系统管道阻力特性分析,建立了管道阻力损失的计算模型,并依据管道中原油流动仿真分析结果制订减小管道阻力损失的有效措施。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管道阻力损失对有效汽蚀余量的影响较大,其比值为40%左右,研究外输泵的汽蚀问题... 基于原油外输系统管道阻力特性分析,建立了管道阻力损失的计算模型,并依据管道中原油流动仿真分析结果制订减小管道阻力损失的有效措施。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管道阻力损失对有效汽蚀余量的影响较大,其比值为40%左右,研究外输泵的汽蚀问题时需分析管道阻力特性。管道阻力损失中,滤器等引起的局部阻力损失约占70%,需合理设置滤器进出口压差最大值,必要时可增大流通比。管道中流动原油在阀门两侧发生湍流而弯头处出现漩涡,使得管件引起的局部阻力和能耗损失较大,约占总损失的25%,需尽量减少管件数量,必要时采用全通径阀门。管道中输送原油的沿程阻力损失影响较小,外输量不大时常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原油外输泵 汽蚀余量 管道阻力 阻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孔隙演化定量计算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冯旭 刘洛夫 +2 位作者 李朝玮 窦文超 郑珊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8-1207,共10页
孔隙度演化是油气藏成藏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利用"反演回剥法"恢复孔隙度时会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将面孔率等同于孔隙度、将机械压实损失孔隙度全部归结为成岩早期、不考虑岩石表观体积的变化等。基于此,将压实作用造成的... 孔隙度演化是油气藏成藏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利用"反演回剥法"恢复孔隙度时会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将面孔率等同于孔隙度、将机械压实损失孔隙度全部归结为成岩早期、不考虑岩石表观体积的变化等。基于此,将压实作用造成的岩石表观体积变化考虑在内,并将压实作用分期列入计算,推导了每一期成岩作用中对应不同岩石表观体积的压实和胶结损失孔隙度和溶蚀增加孔隙度、对应古埋深孔隙度的计算公式。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和长63小层致密砂岩为例,结合本区的成岩相,建立了5种孔隙度演化模式,并应用不同方法分别计算出孔隙度演化曲线。不考虑岩石表观体积变化和压实不分段时,恢复的孔隙度存在很大的偏差,可达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表观体积 成岩相 孔隙演化 致密储层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处理量紧凑型气浮装置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孔祥功 陈家庆 +5 位作者 姬宜朋 王春升 张明 尚超 蔡小垒 刘美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3-740,共8页
目前鲜有关于大处理量气浮装置结构设计研究方面的报道,气浮装置国产化研究进程缓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自主研发的处理量为120m^3/h紧凑型气浮装置为计算模型,采用Eulerian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运用Fluent对其三维流场进行了... 目前鲜有关于大处理量气浮装置结构设计研究方面的报道,气浮装置国产化研究进程缓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自主研发的处理量为120m^3/h紧凑型气浮装置为计算模型,采用Eulerian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运用Fluent对其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研究了内筒高度、半径间隙及入口管径等结构参数和含油量、处理量等操作参数的影响,以便考察和优化气浮装置的分离性能。结构参数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半径间隙的减小,除油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入口管径的减小,除油率先减小后增大;改变内筒高度对除油率的影响较小。操作参数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装置的操作弹性相对较大,对水质水量一定程度的波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气浮装置 含油污水 分离效率 数值模拟 工程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有杆泵排水采气设备示功图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春花 刘新福 +2 位作者 周超 綦耀光 张守森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3,共6页
煤层气井示功图直观表现了悬点载荷的变化规律,可为有杆泵设备设计计算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有杆排采设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计算悬点各载荷的数学模型,给出煤层气井不同开采过程的静力和动力示功图。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静力示功... 煤层气井示功图直观表现了悬点载荷的变化规律,可为有杆泵设备设计计算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有杆排采设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计算悬点各载荷的数学模型,给出煤层气井不同开采过程的静力和动力示功图。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静力示功图接近于稳定生产后的示功图,代表了悬点载荷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实际示功图的基础;动力示功图在考虑动载荷的影响后,呈现出波动和偏斜的形状,考虑摩擦力的作用后,示功图的上缘向上平移,下缘则下移。煤层气井动载荷和摩擦力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15%和5%,这就加大了悬点载荷的变化幅度与不平衡性。随冲次的降低,示功图的下缘远离零线,上缘则逐渐远离下缘,而且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影响的减小,使得上下缘的倾斜度逐渐降低,波动幅度不断变小。煤层气井杆管总变形量较小,与冲程的比值仅为10%左右,且随冲次的降低,总变形量和静变形量逐渐增大,而动变形量不断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有杆泵 悬点载荷 静力示功图 动力示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