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地震和测井信息的三角洲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研究--以扶余油田二夹五区块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锋 彭仕宓 +1 位作者 王海江 李佳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37-39,42,共4页
小型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薄,砂体的规模小,侧向变化快,主要以砂泥岩间互的形式出现.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具有覆盖面广和采集密度大的优点,以沃尔索相律和沉积微相与地震波阻抗之间的概率关系作为约束,应用序贯指示模拟结合同位协同克里金的... 小型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薄,砂体的规模小,侧向变化快,主要以砂泥岩间互的形式出现.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具有覆盖面广和采集密度大的优点,以沃尔索相律和沉积微相与地震波阻抗之间的概率关系作为约束,应用序贯指示模拟结合同位协同克里金的方法融合地震和测井信息,建立了三角洲沉积微相的地质模型.实践结果证实,该方法能够对相变较快的三角洲沉积井间沉积微相的不确定性进行表征,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沉积微相 地质模型 随机建模 同位协同克里金 波阻抗 扶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Z36-1稠油油藏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曾祥林 孙福街 +2 位作者 何冠军 王星 王平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7-49,共3页
SZ36-1稠油油藏为地层胶结疏松、易出砂的油藏,为了避免防砂与出砂采油的不利因素,结合开发实际,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构想。通过对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理论分析,建立了油藏单井出砂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和评价了不同完井方式... SZ36-1稠油油藏为地层胶结疏松、易出砂的油藏,为了避免防砂与出砂采油的不利因素,结合开发实际,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构想。通过对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理论分析,建立了油藏单井出砂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和评价了不同完井方式下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稠油油藏 适度出砂 提高单井产能 SZ36-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Z11-7海上低渗油田保压开采驱替方式实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玉明 孙雷 +2 位作者 杨凯雷 张金庆 朱国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5期34-39,共6页
运用组合长岩心驱替实验评价方法,通过衰竭过程溶解气驱实验测试、注水驱替实验测试、注外输气/注水组合驱替方式实验测试、以及注液化气前置段塞+外输气驱油效果实验测试,对WZ11-7低渗油田注水、注气、注液化气前置段塞等不同驱替方式... 运用组合长岩心驱替实验评价方法,通过衰竭过程溶解气驱实验测试、注水驱替实验测试、注外输气/注水组合驱替方式实验测试、以及注液化气前置段塞+外输气驱油效果实验测试,对WZ11-7低渗油田注水、注气、注液化气前置段塞等不同驱替方式开发效果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探索不同驱替方式对WZ11-7低渗油田的适应性。得到:衰竭方式开采驱油效率仅能达到32.95%,注水保压驱替采出程度为63.14%,注伴生气非混相驱再后续水驱累计采出程度为57.09%;注液化气段塞+外输气驱采出程度达65.26%。所得认识可以为我国海上低渗复杂断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驱油效率 长岩心驱替 注水驱油 注气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浅层油气藏的特征及其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汪立君 郝芳 +1 位作者 陈红汉 胡根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9-1087,共9页
中国多年来对浅层地区未进行有效的勘探开发和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渤海湾盆地等主要大中型盆地浅层油气藏的类型、分布特征和地质特征等的分析表明,中国浅层油气在地质上总体具有埋藏浅、成因复杂、受构造-岩性等复合性影响显著、储量规... 中国多年来对浅层地区未进行有效的勘探开发和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渤海湾盆地等主要大中型盆地浅层油气藏的类型、分布特征和地质特征等的分析表明,中国浅层油气在地质上总体具有埋藏浅、成因复杂、受构造-岩性等复合性影响显著、储量规模与丰度大小不一、油藏类型多且分布广、资源量分布不均等特征,在勘探和开发上具有易勘探、成本低和易出砂出水、稳产难度大等优点和不足。指出中国浅层油气的潜力区域在东部,对浅层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浅层油气资源潜力很大,要重视浅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在浅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油气资源 浅层 分布特征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动载下桶形基础变形的离心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鲁晓兵 王义华 +2 位作者 张建红 孙国亮 时忠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9-791,共3页
通过离心机实验研究发现,在等效动冰载作用下,桶周围砂土地基发生软化或液化。当载荷幅值超过一定值时,在激振过程中桶产生了明显的沉降,桶的沉降较远处土体明显地快。由于从桶近区到远区的沉降差别,导致离桶一定距离处出现一个环状裂... 通过离心机实验研究发现,在等效动冰载作用下,桶周围砂土地基发生软化或液化。当载荷幅值超过一定值时,在激振过程中桶产生了明显的沉降,桶的沉降较远处土体明显地快。由于从桶近区到远区的沉降差别,导致离桶一定距离处出现一个环状裂纹。随着载荷幅值的增加、结构重的增加和桶高的减小(桶直径相同),桶的沉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离心机实验 沉降 动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Cl固体参比电极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向斌 粟京 +2 位作者 李焰 张胜涛 侯保荣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研究了浸泡时间、粉末制备方法和相对流速等因素对专利方法制备的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的电位稳定性影响。实验发现,固相法粉末制备的电极其浸泡稳定性好,电位波动在2mV以内,海水流速小于3.6m·s^-1时对电极电位无显著影响,... 研究了浸泡时间、粉末制备方法和相对流速等因素对专利方法制备的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的电位稳定性影响。实验发现,固相法粉末制备的电极其浸泡稳定性好,电位波动在2mV以内,海水流速小于3.6m·s^-1时对电极电位无显著影响,满足工程需要,可作为水下阴极保护电位检测和监测用参比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参比电极 流速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等效源反演成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黎莎 刘春成 江玉乐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4,共5页
物探数据反演的多解性给资料处理和解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等效源法正是利用了反演的多解性,通过对等效源的密度进行反演得到地下真实的场源。采用棱柱体等效源,对三维理论模型重力异常进行反演成像计算和分析,并运用实际重力资料进行... 物探数据反演的多解性给资料处理和解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等效源法正是利用了反演的多解性,通过对等效源的密度进行反演得到地下真实的场源。采用棱柱体等效源,对三维理论模型重力异常进行反演成像计算和分析,并运用实际重力资料进行了计算和处理。理论和实践证明效果良好,表明了等效源反演在重力测量中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源法 反演 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识别软件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璐 印兴耀 翁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29,45,共7页
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油气储层识别技术,选用Motif作为开发平台,研制了Unix操作系统下的油气储层识别软件。针对大型物探软件的特点,采用结构化的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引入全PlugIns概念合理设计系统架构,确保了软件... 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油气储层识别技术,选用Motif作为开发平台,研制了Unix操作系统下的油气储层识别软件。针对大型物探软件的特点,采用结构化的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引入全PlugIns概念合理设计系统架构,确保了软件质量,有效地延长了软件的生命周期。在软件的编制过程中,整合了地震属性提取及优化、BP神经网络、SOM聚类分析、叠后波阻抗和叠前弹性反演等油气储层识别的先进技术,建立了油气储层判别工作流程。此软件已应用于实际地区,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该软件也为其他技术的集成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识别 软件工程 地震属性 叠前/叠后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强振幅体沉积内幕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廖计华 吴克强 +5 位作者 郭刚 甘华军 孙鸣 蔡露露 朱石磊 刘子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数据,系统查明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大型强振幅体外部几何形态、内部沉积要素构成、发育期次、平面展布及演化规律,揭示了有利储集体特征与分布,探讨了其油气意义,并预测了东方区有利勘探方向...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数据,系统查明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大型强振幅体外部几何形态、内部沉积要素构成、发育期次、平面展布及演化规律,揭示了有利储集体特征与分布,探讨了其油气意义,并预测了东方区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大型强振幅体整体呈"扇形",内部由浊积水道、水道间漫溢和天然堤3种沉积要素构成,为发育在浅海陆架背景下的大型"重力流沉积"。其垂向上可划分出3个期次,从第一期到第三期呈现出规模逐渐增大、向北西方向不断迁移、向南东方向逐步推进的演变趋势。浊积水道砂岩在东方区纵横广布、三期叠置,为该区主力储层类型。强超压环境对于改善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储集体物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与大型强振幅沉积体相关的圈闭主要为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和砂岩透镜体型岩性圈闭,前者分布在底辟构造带的翼部(底辟活动区),后者主要位于底辟构造带外围(底辟活动波及区),勘探前景均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振幅体 沉积内幕 岩性油气藏 莺歌海盆地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尼亚曼德拉台盆和安札裂谷盆地油气勘探讨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克绳 江培海 刘东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
肯尼亚安札裂谷盆地与苏丹穆格莱德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中石油已在穆格莱德裂谷盆地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地质条件类比之下,安札裂谷盆地也应有所发现。通过对肯尼亚曼德拉台盆和安札裂谷盆地形成演化和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重... 肯尼亚安札裂谷盆地与苏丹穆格莱德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中石油已在穆格莱德裂谷盆地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地质条件类比之下,安札裂谷盆地也应有所发现。通过对肯尼亚曼德拉台盆和安札裂谷盆地形成演化和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重、磁、地震及钻井资料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应用老地震资料重新寻找突破点。安札裂谷盆地下白垩统上段地震相与中国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生油层地震相具有相似性,而古生界曼德拉台盆与塔里木台盆也具有近似的地震相,推测这2个盆地具有较好的烃源岩条件。因此,通过对老资料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可能在肯尼亚取得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构造带 礁块体 形成演化 构造特征 曼德拉台盆 安札裂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逆断层地震解释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春成 戴福贵 +1 位作者 吴红华 杨克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5-58,共4页
中国东部逆断层是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古生代时相对接、碰撞,加之中亚蒙古大洋向中朝板块俯冲,关闭形成的贺根山(西拉木伦)缝合带。二连地区的地震剖面显示,从阿拉坦合力白垩系对冲逆断层、到哈帮逆断层、塔北逆断层、准棚对冲... 中国东部逆断层是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古生代时相对接、碰撞,加之中亚蒙古大洋向中朝板块俯冲,关闭形成的贺根山(西拉木伦)缝合带。二连地区的地震剖面显示,从阿拉坦合力白垩系对冲逆断层、到哈帮逆断层、塔北逆断层、准棚对冲断层、格日勒敖都对冲逆断层,其轴线可连成NEE方向。这进一步说明这些白垩系断层是贺根山(西拉木伦)缝合带晚期的延续。在中朝板块之上的华北盆地,其大地构造三期断坳结构演化的力学机制也是形成华北盆地不同时期断层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逆冲断层 地震解释 压扭背斜 蓬莱19-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隔水管的准静态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畅元江 陈国明 +1 位作者 孙友义 许亮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对深水钻井隔水管进行准静态分析时,需搜索波浪的最大相位角以寻找最大波流合力,提出了搜索波浪最大相位角的最大Mises应力准则。开发了隔水管准静态分析系统,系统以C++Builder为开发环境,后台调用ABAQUS进行计算,调用面向对象Python程... 对深水钻井隔水管进行准静态分析时,需搜索波浪的最大相位角以寻找最大波流合力,提出了搜索波浪最大相位角的最大Mises应力准则。开发了隔水管准静态分析系统,系统以C++Builder为开发环境,后台调用ABAQUS进行计算,调用面向对象Python程序访问数据库,提取计算结果,实现了波浪最大相位角的自动搜索和深水钻井隔水管的准静态非线性分析。应用实例验证了该分析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波浪相位角为180°时隔水管准静态响应最大,其次为波浪相位角90°,270°,0°,隔水管静态响应介于波浪相位角为90°与270°的准静态响应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隔水管 波流联合作用 准静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水钻井作业隔水管顶张力确定方法 被引量:27
13
作者 鞠少栋 畅元江 +2 位作者 陈国明 许亮斌 殷志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对于深水和超深水钻井作业,确定钻井隔水管系统顶张力是钻前设计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三种隔水管系统顶张力确定方法,分别是理论方法、基于隔水管系统底部残余张力方法和基于下放隔水管系统的最大钩载方法。算例计算与超深水钻井实践对... 对于深水和超深水钻井作业,确定钻井隔水管系统顶张力是钻前设计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三种隔水管系统顶张力确定方法,分别是理论方法、基于隔水管系统底部残余张力方法和基于下放隔水管系统的最大钩载方法。算例计算与超深水钻井实践对比表明,在相同的隔水管系统配置下,三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接近于实际钻井作业时的顶张力设定值。但研究认为,基于下放最大钩载的顶张力计算方法简单实用,推荐作为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 钻井隔水管 顶张力 确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山群狼嘴子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邓昆 周立发 +2 位作者 曹欣 王海江 胡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97-505,共9页
香山群自建群以来,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把香山群地质时代限定为中晚寒武世。为深入探讨鄂尔多斯西南边缘香山群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香山群狼嘴子组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香山群自建群以来,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把香山群地质时代限定为中晚寒武世。为深入探讨鄂尔多斯西南边缘香山群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香山群狼嘴子组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硅质岩SiO2含量为82.44%~98.13%,Al/(Fe+Mn+Al)比值为0.46~0.69,Al2O3/(Al2O3+Fe2O3)比值为0.53~0.77;LREE/HREE为3.57~8.45,轻重稀土分异作用强,LaN/CeN值0.66~1.15,Ce/Ce*值0.66~0.93,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成岩过程包含热水沉积和正常沉积作用。同时,硅质岩建造中碎屑岩和产出的辉绿岩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碎屑岩沉积背景也属被动大陆边缘区,辉绿岩属于伸展作用构造背景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综合地质资料认为,在中晚寒武世,阿拉善地块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具有离散型大陆边缘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碎屑岩 辉绿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香山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阳凹陷古近系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丽丽 国景星 +2 位作者 张健 袭著纲 张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6-31,共6页
通过26口井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的镜下观察及14口井扫描电镜等资料的分析,对饶阳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相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储层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通过26口井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的镜下观察及14口井扫描电镜等资料的分析,对饶阳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相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储层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磨圆中等,多呈次棱-次圆状,分选中等偏差。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溶解作用等。中深部储层的成岩相组合可划分为胶结-溶解成岩相、胶结成岩相、压实-胶结成岩相、胶结-溶解-交代成岩相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古近系 岩石学特征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斌 宋岩 +1 位作者 何玉萍 刘力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0-826,共7页
地震沉积学是在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认为地震沉积学可以按研究尺度分为地震地貌学和储层地震学,从应用角度提出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思路,并首次提出... 地震沉积学是在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认为地震沉积学可以按研究尺度分为地震地貌学和储层地震学,从应用角度提出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思路,并首次提出最小等时研究单元的概念,即三相(地震相,测井相,岩芯相)结合研究时井震统一的尺度,是沉积分析时一个最小的地质成图单元。选择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D气田上古生界岩性油气藏为例,阐述了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在沉积相分析方面的应用方法,展示了地震沉积学研究技术在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岩相物理分析、多属性地震相分析等方面良好的学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分频解释 岩相物理学 地震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陵水组坡折带类型及层序地层样式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亚雄 朱筱敏 +1 位作者 陈欢庆 张功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3-479,共7页
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在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陵水组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出了断裂型和挠曲型两种坡折带类型,并阐述了各种坡折带的特点以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同时相应建立了单断型箕状断陷式和断阶... 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在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陵水组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出了断裂型和挠曲型两种坡折带类型,并阐述了各种坡折带的特点以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同时相应建立了单断型箕状断陷式和断阶式两种层序地层样式。单断型箕状断陷式层序地层样式往往发育于具一条主控凹断裂的箕状凹陷中,按构造几何形态可分为凹陷边缘陡坡带、凹陷中心深陷带以及凹陷边缘缓坡带3个构造区带。断阶式层序地层样式主要是在一条主断裂的控制下、多条与主断裂走向平行的次级断裂共同作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层序地层几何样式。系统研究了各层序地层样式的分布,剖析了各层序地层样式内部沉积体系的展布。研究表明,各层序中的低位域砂体和高位域砂体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层序地层 陵水组 渐新统 琼东南盆地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脱酸气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建峰 张春 +3 位作者 郭清 李玉星 林日亿 喻西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78-2185,共8页
借鉴国内外陆上及海上脱酸气技术经验,结合一海上示范气田气源及海况条件,综合比较了几种常用脱酸气方法,确定选用MDEA/DEA混合胺液脱酸气工艺。对工艺中的塔设备进行选型,初步确定设备关键工艺参数。采用化工模拟软件HYSYS完成脱酸气... 借鉴国内外陆上及海上脱酸气技术经验,结合一海上示范气田气源及海况条件,综合比较了几种常用脱酸气方法,确定选用MDEA/DEA混合胺液脱酸气工艺。对工艺中的塔设备进行选型,初步确定设备关键工艺参数。采用化工模拟软件HYSYS完成脱酸气工艺模拟,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分析关键参数对工艺运行的影响,提出各关键参数推荐范围。通过本文分析,形成浮式LNG脱酸气技术研究方法,可为海上天然气脱酸气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液化天然气脱酸气 混合胺法 设备选型 工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储集空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姜辉 杨炼强 +1 位作者 杜宏宇 赵应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11,共6页
火山岩储集空间按照结构成因分类法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大类型,并具有复杂的"孔缝双重结构",火山岩相、喷发模式、裂缝系统、不整合面、成岩作用及其后生环境是影响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的5大要素。其中,火山岩相、... 火山岩储集空间按照结构成因分类法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大类型,并具有复杂的"孔缝双重结构",火山岩相、喷发模式、裂缝系统、不整合面、成岩作用及其后生环境是影响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的5大要素。其中,火山岩相、喷发模式是储集空间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动力条件,相态和喷发幅度控制孔缝成因结构;裂缝系统、不整合面、成岩作用及其后生环境是储集空间改造和保存的重要地质因素:多期次构造裂缝构成储集空间的主体,火山岩顶部或侧翼距不整合面的距离影响储集空间带的分布,成岩及其后生作用使得原生孔隙被次生充填或加剧溶蚀孔、缝的形成。那些经历过溶蚀作用和水上喷发的正交密集型裂缝系统,将成为最有利的储集空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集层 储集空间 类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体系中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月明 刘亚平 +2 位作者 张新军 李清平 鲁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4,94,共6页
考虑盐浓度的分布,根据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等方程建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降压开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描述三相八组分水合物储层开采的多相非等温渗流过程。利用该模型对一维条件下纯水和含盐富水相体系水合物... 考虑盐浓度的分布,根据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等方程建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降压开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描述三相八组分水合物储层开采的多相非等温渗流过程。利用该模型对一维条件下纯水和含盐富水相体系水合物的开采动态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盐水体系的水合物藏中,盐影响了水合物的相平衡,加快了水合物的分解,压力传播比纯水体系的快得多,并使得试验和模拟的瞬时产气量波动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体系 天然气水合物 降压开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