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西部某风电场海底沙波特征演化及冲刷防护
1
作者 李昱霏 陈冠军 +2 位作者 谢波涛 冯湘子 孙杭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5,共12页
海底沙波的发育对海上风电场设计、安装和后期运维有诸多不利影响。结合南海某风电场区多次勘察结果,分析了场区内海底沙波沙脊的发育特征、运移规律及其控制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沙波的发育存在空间差异,直线形沙波通常发育在沙脊... 海底沙波的发育对海上风电场设计、安装和后期运维有诸多不利影响。结合南海某风电场区多次勘察结果,分析了场区内海底沙波沙脊的发育特征、运移规律及其控制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沙波的发育存在空间差异,直线形沙波通常发育在沙脊顶部和尾部,新月形沙波和弯曲形沙波发育在沙脊槽内的平坦地形上,分叉形沙波为直线形沙波的前身。北部沙波整体向南迁移,南部沙波整体向北部移动,转换带为两侧沉积物汇集区,处于长期稳定状态。研究区沙波发育主要经历新月形沙波、弯曲形沙波—分叉形沙波—直线形沙波3个演化阶段;随着沙波的演化,沙波的规模逐渐增大,移动性逐渐减弱。针对风机桩基冲刷防护,可采用在桩基周围增加仿生水草垫或水工布等方式,增加海床稳定性,减小桩基周围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海底沙波 沙波类型 沙波演化 冲刷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深水工程勘察挑战与案例分析
2
作者 冯湘子 李昱霏 +1 位作者 王微微 王大伟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10,共11页
在海洋石油工程向深水迈进过程中,海洋工程勘察从业者关注到具有潜在威胁的地质现象,发现了若干与浅水区域具有明显差异的独特地质灾害,对钻井平台就位、导管架平台和浮式平台设计、海底管缆路由优选,均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基于多个深... 在海洋石油工程向深水迈进过程中,海洋工程勘察从业者关注到具有潜在威胁的地质现象,发现了若干与浅水区域具有明显差异的独特地质灾害,对钻井平台就位、导管架平台和浮式平台设计、海底管缆路由优选,均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基于多个深水海洋工程勘察案例,通过对工程物探调查、工程地质调查及海洋环境调查数据分析,阐述深水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对海洋工程影响,优化海洋工程设计方案。研究表明,深水区广泛发育沙波、陡坎、硬质海底、断层、海底峡谷、块体搬运沉积体(mass transport deposits,MTDs)等地貌和灾害类型,采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等近底潜载调查方式,可以获取厘米级分辨率的调查成果,结合船载调查数据和土工试验数据,能够进行斜坡稳定性分析与海底浅地层划分,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海底地形地貌 浅层地质灾害 油气田开发 海底管道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缆地震勘探检波器定位模型性能评估
3
作者 桑凯巍 匡翠林 +4 位作者 杨伊珺 段楚峰 张昊楠 杨保财 阮福明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针对海洋地震勘探观测环境复杂多变,导致不同定位模型解算的检波器坐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的问题,分析比较拖缆地震勘探检波器定位模型的性能:利用仿真和实测数据对弧段模型、多项式曲线模型和严密曲线积分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并... 针对海洋地震勘探观测环境复杂多变,导致不同定位模型解算的检波器坐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的问题,分析比较拖缆地震勘探检波器定位模型的性能:利用仿真和实测数据对弧段模型、多项式曲线模型和严密曲线积分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并与美国离子地球物理公司拖缆后处理软件Sprint中的3种模型进行比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未加误差的理想情况下,所有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直行缆形,但在转向状态下多项式模型存在建模误差;在加入误差情况下,严密曲线积分模型和多项式曲线模型表现出较高的误差抑制能力,其中前者在多缆复杂形态场景中表现最优,而多项式模型在转向状态下存在较大的建模误差,此外,Sprint模型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差。实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检波器定位模型间存在3~5 m的差异,且Sprint的3种模型表现出更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缆地震勘探 检波器定位 弧段模型 多项式曲线模型 严密曲线积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方位地震采集资料预测BZ28-1油田裂缝储层 被引量:6
4
作者 谢涛 杨凯 +1 位作者 金明霞 毛宁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8-162,共5页
渤海BZ28-1油田为裂缝性潜山油气藏。该区原三维地震资料分辨率低、信噪比低,很难满足裂缝储层预测的要求。为了研究该区裂缝的分布,设计了由8条二维测线组成的多方位地震测网,首次进行了多方位地震采集,并对新采集的数据进行了高分辨... 渤海BZ28-1油田为裂缝性潜山油气藏。该区原三维地震资料分辨率低、信噪比低,很难满足裂缝储层预测的要求。为了研究该区裂缝的分布,设计了由8条二维测线组成的多方位地震测网,首次进行了多方位地震采集,并对新采集的数据进行了高分辨率处理和完全保幅处理。利用方位NMO速度、方位时差、方位AVO等地震属性的变化,对BZ28-1油田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位地震采集 BZ28-1油田 裂缝储层 方位NMO速度 方位时差 方位AV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定位精度优化的AUV航路规划方法
5
作者 井中武 张昊楠 +2 位作者 刘冰 饶炜 阮福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针对水声定位任务背景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路径规划未充分考虑定位精度需求,导致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路径规划方法。通过建立视线力,使目标保持在声呐的视线范围内,并建立定位精度势场,以优化定位精... 针对水声定位任务背景下,自主水下航行器的路径规划未充分考虑定位精度需求,导致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路径规划方法。通过建立视线力,使目标保持在声呐的视线范围内,并建立定位精度势场,以优化定位精度。该方法与传统的引力场和斥力场相结合,同时具备避障能力,实现了对于定位精度与自主避障能力的兼顾。湖试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自主水下航行器 水声定位 人工势场法 长基线定位 定位精度 时延差 声信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V观测数据的南海东沙北部浅表层精细地质特征及其灾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彦杰 朱友生 +2 位作者 陈冠军 王姝 王微微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全面认识海底浅表层地质特征是识别和评价浅层海洋地质灾害的基础,对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等有重要意义。南海东沙北部有多个油气田正在勘探开发,但目前缺少对东沙北部海底浅表层精细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针对南海东沙北部水深100... 全面认识海底浅表层地质特征是识别和评价浅层海洋地质灾害的基础,对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等有重要意义。南海东沙北部有多个油气田正在勘探开发,但目前缺少对东沙北部海底浅表层精细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针对南海东沙北部水深100~400m区域,综合利用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多波束、AUV浅地层剖面、二维地震、沉积物测试等数据,识别了浅表层地质灾害因素,并对其风险性进行了评估。调查发现,研究区海底表层沉积物总体相对稳定,发育有沙波、陡坎、冲沟等海底微地貌;海底以下浅层未见浅层气,多处发育埋藏古河道。海底沙波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波高大于1m的沙波主要分布于水深134~143m、168~187m、205m以深区域,并且能够在现代动力条件下发生移动,观测结果显示海底沙波的发育与内波过程相关。陡坎坡度超过20°,本文认为这与贯穿浅层的断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V 地质特征 灾害因素 南海 沙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西盆地西部坳陷地质特征及油气前景 被引量:5
7
作者 傅志飞 姜雄鹰 +1 位作者 王海平 王光涛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7期30-35,共6页
从邻区盆地演化特征和区域地质条件入手,以盆地西部坳陷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相邻地区对比分析为主要方法,对台西盆地西部坳陷构造演化和地层展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西部坳陷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中、新生界共发育3套烃源岩,存... 从邻区盆地演化特征和区域地质条件入手,以盆地西部坳陷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相邻地区对比分析为主要方法,对台西盆地西部坳陷构造演化和地层展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西部坳陷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中、新生界共发育3套烃源岩,存在4套储盖组合;构造演化主要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和储盖组合的形成;西部坳陷由2个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组成,西部缓坡带是不同类型圈闭的集中发育区,为油气运移、聚集及成藏的有利场所,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西盆地 西部坳陷 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 储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成图技术在南海西部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兆林 王兴芝 +2 位作者 李添才 王利杰 刘怀山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5-59,共5页
研究区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A凹陷东部,为低幅背斜构造,发育大倾角正断层,纵横向速度变换较大。以往用偏移速度进行时深转换约束的点阵较大,其精度和密度都不能满足该地区油田进一步开发的需要。运用沿层相干层速度反演方法的变速成... 研究区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A凹陷东部,为低幅背斜构造,发育大倾角正断层,纵横向速度变换较大。以往用偏移速度进行时深转换约束的点阵较大,其精度和密度都不能满足该地区油田进一步开发的需要。运用沿层相干层速度反演方法的变速成图技术,首先对叠后时间偏移解释成果进行空间偏移归位,生成零偏移距时间域层位数据,然后逐层利用叠加速度进行层速度反演及三维空间射线追踪构造变速成图,避免了地层产状复杂地区Dix公式转换带来的误差,将高精度速度场与零偏移距时间域T0值有机结合,进行时深转换建立了高精度的速度场与构造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成图 时深转换 沿层相干层速度反演 射线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网格稀疏反演混叠采集数据分离技术
9
作者 袁全社 张建峰 +3 位作者 张鹏 李江 欧阳敏 钟亚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高效混叠采集技术可以在获得同等资料品质的情况下,提高野外施工效率、降低地震勘探采集成本。混采数据分离技术是实现混叠采集的两项核心技术之一,决定了地震数据的最终品质。基于稀疏反演的混采数据分离技术已经在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效混叠采集技术可以在获得同等资料品质的情况下,提高野外施工效率、降低地震勘探采集成本。混采数据分离技术是实现混叠采集的两项核心技术之一,决定了地震数据的最终品质。基于稀疏反演的混采数据分离技术已经在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文中在传统稀疏反演分离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出变网格稀疏反演。该方法通过在迭代反演过程中逐渐改变数据的网格尺度,优化迭代收敛过程,因此更符合反演时先强轴后弱轴、从低频至高频的信号提取本质,从而获得更佳的分离效果。此外,野外采集施工中常见的缺炮空道会对稀疏反演的分离精度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混叠分离的质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空道补偿技术以改善最终的处理效果。室内模拟以及野外实采混叠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信号分离的保真度上优于常规稀疏反演混采分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叠采集 稀疏反演 变网格 混采分离 混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粉混合料不排水剪切相变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吴彦燊 徐博远 +2 位作者 刘璐 薄昭 吴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2,共6页
砂-粉混合料是海岸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岩土介质,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对于海堤、防波堤等海岸防护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相对密度(D_(r))和细粒含量(C_(F))对砂-粉混合料相变特性的影响仍需深入讨论。利用GDS静三轴仪,开展了一系... 砂-粉混合料是海岸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岩土介质,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对于海堤、防波堤等海岸防护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相对密度(D_(r))和细粒含量(C_(F))对砂-粉混合料相变特性的影响仍需深入讨论。利用GDS静三轴仪,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相对密度和细粒含量的砂-粉混合料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D_(r)对砂-粉混合料相变状态时的孔隙水压力u_(e)、相变强度S_(PT)以及相变有效内摩擦角φ′_( PT)的影响较为显著;细粒含量对砂-粉混合料相变状态时的u_(e)、S_(PT)影响同样显著,但对φ′_( PT)几乎没有影响。提出了引入复合密实状态参数e×D_r来评价砂-粉混合料相变强度的方法,该方法展示出了较好的预测性,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粉混合料 相变状态 相变角 相变强度 不排水剪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陵水陆坡重力流沉积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湘子 朱友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5,共11页
深水沉积环境复杂、浅层沉积物土质差异明显、重力流沉积多样,对深水海洋工程水下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二维/三维数字地震等方式能够识别出数百米的滑坡体,但是对于海洋工程上所关注的浅层海底的重力流沉积体... 深水沉积环境复杂、浅层沉积物土质差异明显、重力流沉积多样,对深水海洋工程水下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二维/三维数字地震等方式能够识别出数百米的滑坡体,但是对于海洋工程上所关注的浅层海底的重力流沉积体系,其分析能力有限。以南海北部陵水区块为例,通过船载多波束的后向散射成果、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搭载的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重力活塞取样器(JPC)取样和碳14测年(AMS14C)等资料综合分析,对深水海底浅层重力流沉积的形成和分布模式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船载多波束后向散射图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区域性重力流沉积区域,以及表层沉积物的变化,AUV搭载的浅地层剖面能够精确地识别地层的纵向差异,JPC取样能够获取重力流沉积样品及其物理力学参数,以上资料的综合分析,是准确识别、研究和认识现代重力流沉积体系的重要方法。研究区内最近的2期重力流沉积分别发生于5.5 kaBP左右和45 kaBP前,重力流的发生一般都是由上陆坡区海底峡谷的活动引起的。最近的一期重力流事件中,先后发生了浊流沉积和块状搬运体(MTDs)沉积,MTDs沉积过程中会对下伏地层产生明显的冲蚀现象。在重力流沉积区进行水下结构物设计和施工时,应特别关注重力流沉积引起的地形坡度变化,以及地层中土质成分的差异,可能对水下结构物的安装和维护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散射 重力流 浊流 深水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外陆架灾害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12
作者 李昱霏 冯湘子 +5 位作者 朱友生 杨兰 赵乐 齐明柱 王微微 王大伟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6,共13页
琼东南盆地外陆架发育多种类型的灾害地质特征,本文利用船载调查数据、水下自主航行器(AUV)调查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首次对研究区水深100~250 m范围内发育的灾害地质特征进行了多维度的精细刻画,并分析了成因和控制因素。经过研究,将研... 琼东南盆地外陆架发育多种类型的灾害地质特征,本文利用船载调查数据、水下自主航行器(AUV)调查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首次对研究区水深100~250 m范围内发育的灾害地质特征进行了多维度的精细刻画,并分析了成因和控制因素。经过研究,将研究区内的灾害分为海底灾害因素和浅层灾害因素两大类。海底灾害因素包括海底凸起、海底麻坑、残留古海岸、海底陡坎和沙波;浅层灾害地质因素包括活动断层和埋藏古河道。经过分析,提出了琼东南盆地陆架区灾害地质特征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认为琼东南盆地外陆架灾害地质因素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构造作用和沉积物供给因素控制:残留古海岸、沙波、海底陡坎和埋藏古河道等多与海平面变化相关,而活动断层、海底凸起、海底麻坑等多受到区域构造作用控制;受沉积物供给量的影响,研究区东部多发育以碳酸盐型古海岸及碳酸盐台地为主的海岸带特征,西部更倾向于发育沙波、埋藏古河道等与陆源碎屑相关的特征类型。本研究不仅有助于系统性认识琼东南盆地陆架的灾害地质特征分布规律,也为未来琼东南盆地油气田持续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外陆架 灾害地质特征 分布规律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某区块浅部地层地震反射异常原因探讨
13
作者 刘双双 朱友生 +3 位作者 周松望 刘剑涛 郝高建 陶华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1,共8页
渤海莱州湾某区块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出现反射特征杂乱、同相轴连续性差等现象,对该区块浅部地层进行了电火花物探调查,并在地震资料异常区和非异常区分别选取1个位置进行钻孔,同时对海底面以下150 m范围内的土层进行连续的地质取样。... 渤海莱州湾某区块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出现反射特征杂乱、同相轴连续性差等现象,对该区块浅部地层进行了电火花物探调查,并在地震资料异常区和非异常区分别选取1个位置进行钻孔,同时对海底面以下150 m范围内的土层进行连续的地质取样。通过对物探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判断造成研究区浅层地震资料反射异常与下述几个方面因素有关:(1)研究区处于莱州湾凹陷东部走滑断裂带内,浅部地层受深部断裂系统影响发育许多小断裂;(2)研究地层中富含大量的浅层气;(3)与邻近区块对比,所揭示浅部地层的土质性质十分异常,土层强度和剪切波速等均明显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反射 影响因素 地质构造 土质特性 浅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表层沉积物工程性质的统计特征分析
14
作者 刘剑涛 师玉敏 +4 位作者 王俊勤 朱友生 李畅飞 漆文刚 高福平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8,151,共10页
针对从中国南海北部海域某深水区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沉积物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测试、矿物成分的X射线衍射试验以及物理和力学性质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深水区海底表层沉积物通常为有机质软黏土,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 针对从中国南海北部海域某深水区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沉积物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测试、矿物成分的X射线衍射试验以及物理和力学性质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深水区海底表层沉积物通常为有机质软黏土,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高孔隙比、高液限、高可塑性、低强度等典型特征。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表明,沉积物的物理和力学指标均呈现变异性,且后者普遍高于前者。相对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和塑性指数服从正态分布;容重、碳酸盐含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接近假设检验结果,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海底工程结构设计的海床土性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南海北部 微观结构 物理力学特性 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中国石油战略储备模型分析
15
作者 刘婧 侯孟睿 +1 位作者 刘冲昊 贾祥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8,共13页
石油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着战略支撑作用。当前国际环境变乱交织,大国间博弈逐步加剧,国际油价震荡不定,中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始终处于高位,为更好应对石油市场的不确... 石油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着战略支撑作用。当前国际环境变乱交织,大国间博弈逐步加剧,国际油价震荡不定,中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始终处于高位,为更好应对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及供应中断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储备策略尤为重要。本文研究旨在运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石油战略储备模型,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决策依据。模型考虑石油价格波动、供应中断概率及持续时间等因素,通过定义时间阶段、石油价格、供应量、断供幅度等参数和变量,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构建奖励函数,提出约束条件,通过情景分析研究各类不确定因素对储备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需求弹性、供应中断概率和储备成本系数等因素对储备规模和策略有显著影响,高中断持续时间风险会使最优储备规模显著增加,且不同中断持续时间下储备释放策略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情景下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合理规模和调整策略,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模型结果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敏感性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各因素对储备决策的影响机制,从而在实际中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石油战略储备策略。分析石油战略储备政策对矿业资本市场的潜在影响,可以通过优化储备策略来提高资源的高质化利用,增强中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性。本文研究不仅为石油战略储备政策提供了决策支持,也为其他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借鉴,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战略储备 石油供应中断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储备释放与获取策略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300多波束系统在涠洲油田某区块中的应用
16
作者 年永吉 罗进华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5期372-377,共6页
通过对影响多波束数据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比较实用有效的修正方法,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利用EM300型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北部湾海域涠洲11-2油田平台场址和管线路由工程物探调查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了如何探知精确的海... 通过对影响多波束数据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比较实用有效的修正方法,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利用EM300型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北部湾海域涠洲11-2油田平台场址和管线路由工程物探调查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了如何探知精确的海底地形、海底的起伏状况,查清已建平台和管线等设施周围海底冲刷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300多波束系统 海底地形 海底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大直径钢管桩打桩过程有限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剑涛 李飒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94,共5页
近年来海上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工程需要,桩基设计常常采用大直径,大长度的钢管桩。打桩过程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边界非线性,而且是个动力过程。有限元法在处理打桩分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近年来海上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工程需要,桩基设计常常采用大直径,大长度的钢管桩。打桩过程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边界非线性,而且是个动力过程。有限元法在处理打桩分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采用PLAXIS对不同条件下的打桩问题进行了动力模拟分析。分析显示在打桩过程中,桩端土体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桩端土体和靠近桩端的部分土塞内会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在砂土中,停锤较短时间也会使孔压迅速消散,这也是打桩中间的停锤会造成后续打桩困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大直径钢管桩 打桩 有限元分析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区域黏土循环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炜 李亚 +3 位作者 周松望 蒋正波 吴非 梁文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13-2423,共11页
采用南海北部区域油田场址钻孔原状土样,开展黏土循环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结合共振柱与应变控制的循环单剪试验,获取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循环剪应变的变化规律,将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原位静力触探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开展应力控制的循环... 采用南海北部区域油田场址钻孔原状土样,开展黏土循环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结合共振柱与应变控制的循环单剪试验,获取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循环剪应变的变化规律,将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原位静力触探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开展应力控制的循环单剪试验,采用对称加载方式获取土样动强度阈值,基于该阈值,通过单、双向加载方式获取土样动强度包络线,并将试验结果与Drammen黏土及世界范围内其余区域黏土进行对比。该研究初步获取了南海北部区域性黏土的循环特性及动力学参数,为南海北部区域油气田结构设计和地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掌握了循环动力特性试验方法,为岩土工程动力学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黏土 循环荷载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船插桩对导管架平台群桩影响的CEL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启洪 赖禺 周松望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30,共8页
采用CEL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并结合非线性地基梁模型对海洋石油941钻井船在番禺10-2平台钻井插桩时对邻近导管架平台群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1)钻井船插桩过程中,桩身最大位移及出现的位置随钻井船插桩深度增加而下移... 采用CEL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并结合非线性地基梁模型对海洋石油941钻井船在番禺10-2平台钻井插桩时对邻近导管架平台群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1)钻井船插桩过程中,桩身最大位移及出现的位置随钻井船插桩深度增加而下移且钻井船插桩位置与群桩距离越近,对桩的影响越大;2)在插桩过程中,桩身最大弯矩出现的位置与桩身最大位移出现的位置一致,而桩身最大剪力出现的位置较桩身最大弯矩出现的位置偏下;3)与没有插桩影响的群桩相比,桩身最大弯矩与桩身最大剪力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船插桩 导管架平台 插桩影响 CEL方法 群桩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中部区域硬质海底特征及其工程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岱新 郝高建 +2 位作者 王涛 陈冠军 李丰彩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9期47-52,63,共7页
通过对莺歌海中部区域调查资料的研究发现,该研究区存在起伏不平的硬质海底。多波束测深和旁侧声呐资料显示,其反射强度明显或略微强于周围底质,区域分布呈现不均匀性。硬质海底集中分布于地形等深线舌状体附近。地层剖面资料表明,硬质... 通过对莺歌海中部区域调查资料的研究发现,该研究区存在起伏不平的硬质海底。多波束测深和旁侧声呐资料显示,其反射强度明显或略微强于周围底质,区域分布呈现不均匀性。硬质海底集中分布于地形等深线舌状体附近。地层剖面资料表明,硬质海底区域与浅部地层结构密切相关,即与A层很薄或者缺失而直接裸露B层有着密切关联。地质取样结果显示,A层土质为非常软的褐灰色黏土,下伏B层为硬到坚硬的棕黄色粉质黏土(代表氧化沉积环境)。进一步研究表明,硬质海底区主要分布于埋藏古河道/古湖沼区域外、距离较近的边缘地带,二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证明了硬质海底区域为海退时期地层裸露而形成。通过对硬质海底特征的认识,分析、探讨其成因和工程影响,对海底管道路由设计、施工、维护运营,自升式钻井船插桩就位以及抛锚稳定性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中部区域 硬质海底 工程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