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气隔热在渤海油田热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利昌 林涛 +3 位作者 孙永涛 孙玉豹 马增华 刘海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5,10,共3页
受到海上特殊作业环境的影响,海上油田热采对隔热有较高的要求。建立井筒数学模型评价了在多元热流体热采中油套环空无氮气隔热、油套环空充氮气隔热、油套环空连续注氮气隔热三种方式,对不同氮气隔热方式的隔热效果分析对比,优选了最... 受到海上特殊作业环境的影响,海上油田热采对隔热有较高的要求。建立井筒数学模型评价了在多元热流体热采中油套环空无氮气隔热、油套环空充氮气隔热、油套环空连续注氮气隔热三种方式,对不同氮气隔热方式的隔热效果分析对比,优选了最佳的隔热方式,同时配套了相应的井筒管柱。研究结果表明油套环空连续注氮气隔热效果最好,井筒沿程热损失较其它环空隔热措施小,套管温度低,同时连续氮气的注入有利于增加地层能量。油套环空连续注氮气隔热在渤海稠油油田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海上热采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多元热流体 热采 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渤海稠油油田注聚井复合垢的解堵液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布民 陈磊 +3 位作者 袁征 朱彤宇 杨红斌 邱守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98,103,共5页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注聚过程中易堵塞、堵塞物复杂等问题,在明确注聚井复合垢成分的基础上,通过聚合物降解率、洗油率、溶蚀率、腐蚀率进行解堵液成分筛选及优化,并通过静态解除率、一维填砂管模型驱替实验等对解堵液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注聚过程中易堵塞、堵塞物复杂等问题,在明确注聚井复合垢成分的基础上,通过聚合物降解率、洗油率、溶蚀率、腐蚀率进行解堵液成分筛选及优化,并通过静态解除率、一维填砂管模型驱替实验等对解堵液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实验确定了一种乳液型解堵液配方:1%氧化物SOU/DPG+5%石油醚/二甲苯+2%OP-10+5%柠檬酸/草酸+0.5%咪唑啉季铵盐,该体系对渤海稠油油田注聚井复合垢的静态解除率可达88.3%,模拟地层渗透率恢复率为91.22%,并具有较低的腐蚀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田 注聚井 复合垢 解堵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氮气泡沫逐级调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文静 林吉生 +1 位作者 徐国瑞 王善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7-181,共5页
多层砂岩油藏非均质严重,大段多小层笼统注水时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流;利用氮气泡沫驱可有效改善注入剖面。在前人双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应用三管并联驱替注泡沫逐级调驱的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相同渗透率级差不... 多层砂岩油藏非均质严重,大段多小层笼统注水时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流;利用氮气泡沫驱可有效改善注入剖面。在前人双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应用三管并联驱替注泡沫逐级调驱的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相同渗透率级差不同渗透率级别和气液比对氮气泡沫调驱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氮气泡沫调驱后,泡沫有效发挥了调整分流作用,使高渗管、中渗管和低渗管的产液量趋于均匀,体现了"分级堵调、逐级启动"的特性,有效改善了非均质储层的开发效果,对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氮气泡沫 三管实验 逐级调驱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稠油油田油溶性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肖洒 孙玉豹 +2 位作者 王少华 吴春洲 舒展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2-838,共7页
加拿大M油田油藏温度低,油藏埋深浅,原油黏度高,含水少,流动性差,针对M油田稠油特性,研制了油溶性降黏剂PH-OV。实验研究表明:油溶性降黏剂PH-OV的较优组成为4%酯化改性聚醚+15%二乙二醇二丁醚+81%芳烃类溶剂油,PH-OV质量分数达到3%时,... 加拿大M油田油藏温度低,油藏埋深浅,原油黏度高,含水少,流动性差,针对M油田稠油特性,研制了油溶性降黏剂PH-OV。实验研究表明:油溶性降黏剂PH-OV的较优组成为4%酯化改性聚醚+15%二乙二醇二丁醚+81%芳烃类溶剂油,PH-OV质量分数达到3%时,对M油田稠油降黏率可达到85.2%;加量达到5%以上时,在14~80℃内的降黏率均可达到80%以上。随着原油含水率的增高,降黏率随之增大,60%含水率时降黏率达到98.5%。该降黏剂可有效降低原油屈服值,对原油降黏性能稳定可达168 h以上,辅助冷水驱油效率可达到30.03%,相比水驱冷采提升了12.86%。油溶性降黏剂PH-OV可适用于M油田稠油冷采,具备有效实施提高采收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溶性降黏剂 屈服值 冷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_2与蒸汽混合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林涛 孙永涛 +3 位作者 刘海涛 王少华 顾启林 王通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2期246-247,267,共3页
尽管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在海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对其中CO2,N2与蒸汽等组分混合增效作用的认识尚不清楚。通过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注入温度条件下注入相同热量时4种方式(蒸汽、蒸汽+CO2、蒸汽+N2、蒸汽+CO2+N2)的驱替效... 尽管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在海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对其中CO2,N2与蒸汽等组分混合增效作用的认识尚不清楚。通过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注入温度条件下注入相同热量时4种方式(蒸汽、蒸汽+CO2、蒸汽+N2、蒸汽+CO2+N2)的驱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300℃条件下,蒸汽+CO2驱替效果最好,阶段采收率可达57.7%;其次为蒸汽+CO2+N2,阶段采收率可达53.3%;最差为蒸汽。结合实验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温度下相关的3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蒸汽+N2的影响最大,说明在CO2,N2与蒸汽混合增效作用中,N2的作用非常显著。该研究为下步多元热流体组分优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增效 驱替 灰色关联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热流体返出气增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涛 孙永涛 +2 位作者 孙玉豹 张伟 张卫行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海上油田利用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开采稠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生产期间,大量气体的产出增加了生产流程的负荷,同时这类气体的释放是一种能量的浪费。通过对多元热流体吞吐井的返出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返出气对原油... 海上油田利用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开采稠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生产期间,大量气体的产出增加了生产流程的负荷,同时这类气体的释放是一种能量的浪费。通过对多元热流体吞吐井的返出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返出气对原油的影响,探索了一套多元热流体综合利用技术。将多元热流体返出气注入到井组中,利用类似烟道气驱替的作用来提高井组的采收率,提升多元热流体技术的经济附加值,发挥多元热流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技术和经济优势,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热流体 返出气 增产技术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累计水相通量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流动模型
7
作者 张瑞 王涛 +4 位作者 王飞 朱旭晨 王艳红 寇双燕 王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3,共12页
高含水油藏在长期的注水冲刷过程中,储层渗透率会发生变化,传统冲刷程度表征参数在描述储层渗透率时变规律时并未考虑临界流速的影响。为此,提出有效累计水相通量的概念,利用临界流速作为微粒开始运移的速度界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正... 高含水油藏在长期的注水冲刷过程中,储层渗透率会发生变化,传统冲刷程度表征参数在描述储层渗透率时变规律时并未考虑临界流速的影响。为此,提出有效累计水相通量的概念,利用临界流速作为微粒开始运移的速度界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水相通量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取储层渗透率随有效累计水相通量变化的岭型演化模型,并将其与三维两相油水渗流方程耦合,建立基于有效累计水相通量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流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贝雷岩心在长期的注水冲刷作用下,即使在较低的驱替速度下渗透率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高倍数水驱下的临界流速(0.006 cm/s)要比常规条件下的(0.015cm/s)更低。考虑临界流速的有效累计水相通量在表征储层渗透率的时变规律时,复杂河流相油藏模型水驱数值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微观下微粒运移引起的储层渗透率时变特征。因此,有效累计水相通量能够较好地描述临界流速影响下的储层渗透率时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有效累计水相通量 渗透率时变 临界流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CO_2/O_2体系中P110钢的腐蚀与防护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海涛 孙永涛 +3 位作者 马增华 王少华 林涛 孙玉豹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7,13,共3页
海上油田在进行多元热流体热采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管柱腐蚀问题。为解决隔热油管腐蚀问题,文章采用动态挂片法对CO2/O2体系中P110钢的高温腐蚀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且评价了一种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40℃~280℃范围内,P11... 海上油田在进行多元热流体热采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管柱腐蚀问题。为解决隔热油管腐蚀问题,文章采用动态挂片法对CO2/O2体系中P110钢的高温腐蚀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且评价了一种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40℃~280℃范围内,P110钢的腐蚀速率出现两个极大值,分别在60℃和180℃;高温CO2/O2体系中,少量的氧气(分压0.02MPa)即可极大地加速P110钢的腐蚀;CO2分压超过2MPa后P110腐蚀速率明显加快;所用缓蚀剂在浓度750mg·L-1时可将腐蚀速率降低至0.10772mm·a-1,缓蚀率达94.17%。应用高温缓蚀剂防腐工艺后,注热后起出的隔热油管未出现明显腐蚀,基本满足高温条件下的多元热流体热采防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O2体系 P110钢 高温 腐蚀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凝胶封窜辅助多元热流体吞吐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汪成 孙永涛 +1 位作者 王少华 梅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3,130,共6页
针对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水平井出现气体窜流问题,考察了以纤维素醚为主要成分的温敏凝胶的静态与动态成胶温度、流变性、粘弹性、封堵性能及提高驱油效果。研究表明,温敏凝胶的静态成胶温度为65℃,动态成胶温度为70℃。质量分数为1.5... 针对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水平井出现气体窜流问题,考察了以纤维素醚为主要成分的温敏凝胶的静态与动态成胶温度、流变性、粘弹性、封堵性能及提高驱油效果。研究表明,温敏凝胶的静态成胶温度为65℃,动态成胶温度为70℃。质量分数为1.5%的温敏凝胶在80℃、定频率0.5 Hz下弹性模量在30~40 Pa,黏性模量在2.5~7.5 Pa。注入量0.6 PV、质量分数1.5%的温敏凝胶对热水和多元热流体在渗透率13.08、3.2μm^2的岩心的封堵率分别为99.7%和98.85%;温敏凝胶最经济、有效的注入量为0.6 PV,可提高多元热流体驱油效率16.2%。现场使用温敏凝胶封窜工艺可提高注热压力2.5~4.5 MPa,整个注热作业期间未发生气窜,周围邻井生产未受到影响,平均日产油量40 m^3,较注入温敏凝胶前平均日产油量增加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多元热流体 温敏凝胶 气体窜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调剖辅助多元热流体吞吐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成 孙永涛 +2 位作者 王少华 吴春洲 马增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针对水平井在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发生气体窜流问题,采用半衰期保留率、表面张力变化率和填充砂管驱替实验,进行了泡沫封堵汽窜,提高热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选后的起泡剂在300℃恒温24 h后泡沫半衰期2 798 s,保留率98.52%,表面张力3... 针对水平井在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发生气体窜流问题,采用半衰期保留率、表面张力变化率和填充砂管驱替实验,进行了泡沫封堵汽窜,提高热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选后的起泡剂在300℃恒温24 h后泡沫半衰期2 798 s,保留率98.52%,表面张力38.54 mN/m,变化率4.89%;最佳使用浓度为0.3%,在150℃~250℃下的阻力因子≥40,可提高驱替效率14.49%;平行双管实验中泡沫使低渗、高渗岩心管的采收率分别提高12.21%和10.13%。现场注热过程中伴注4个段塞起泡剂,每个段塞可提高注入压力,生产未受注热井影响,热采有效期316d,增油3 116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多元热流体 耐高温起泡剂 阻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气交替CO_(2)咸水层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涛 于海洋 +5 位作者 朱旭晨 李敬松 刘汝敏 寇双燕 王敬 廖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8-204,共7页
CO_(2)咸水层封存潜力巨大,水气交替方式可以提高CO_(2)咸水层封存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并基于地球化学反应“过渡态”理论和润湿滞后原理,建立了考虑构造封存、残余气封存、矿物封存和溶解封存的CO_(2)咸水层封存模型,探究了水气交... CO_(2)咸水层封存潜力巨大,水气交替方式可以提高CO_(2)咸水层封存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并基于地球化学反应“过渡态”理论和润湿滞后原理,建立了考虑构造封存、残余气封存、矿物封存和溶解封存的CO_(2)咸水层封存模型,探究了水气交替方式对CO_(2)在咸水层地质封存的封存演化过程和封存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气交替方式加快了构造封存向残余气封存、矿物封存和溶解封存机理的转变,提高了残余气封存量和溶解封存量;注气阶段主要以构造封存为主,注水阶段构造封存量下降,残余气封存量先增大随后缓慢下降,溶解封存量和矿物封存量逐步增大,CO_(2)咸水层封存的稳定封存率逐步提高;矿物封存中矿物的分解和生成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钙长石逐步分解而方解石和高岭石逐步沉淀。本文研究的水气交替方式可为CO_(2)在咸水层的封存提供理论和工程实践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交替 咸水层 CO_(2)封存 封存机理 矿物封存 稳定封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道水平井多元热流体井间窜流程度表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海君 杜庆军 宫汝祥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6-209,共4页
针对水平井间存在大孔道条件下进行多元热流体吞吐时出现的井间气窜问题,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使用井间窜流系数、窜流距离和形状因子3种参数,定量表征气窜程度的大小,并讨论了大孔道渗透率和注入量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 针对水平井间存在大孔道条件下进行多元热流体吞吐时出现的井间气窜问题,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使用井间窜流系数、窜流距离和形状因子3种参数,定量表征气窜程度的大小,并讨论了大孔道渗透率和注入量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孔道渗透率的增加,井间窜流系数和窜流距离增大,形状因子减小;随着注入量的增加,窜流距离增大,形状因子减小,窜流程度越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道 多元热流体 窜流程度 窜流系数 窜流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多元热流体高效注入管柱关键工具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通 孙永涛 +3 位作者 邹剑 周法元 张伟 张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7,共5页
目前海上多元热流体热采使用的简易式注入管柱存在管柱整体隔热性较差和水平段多元热流体注入不均等问题。为此,研制了隔热关键工具和分段注热工具,并对注入水平段进行了分段设计,形成了海上多元热流体高效注入管柱。该管柱的隔热段主... 目前海上多元热流体热采使用的简易式注入管柱存在管柱整体隔热性较差和水平段多元热流体注入不均等问题。为此,研制了隔热关键工具和分段注热工具,并对注入水平段进行了分段设计,形成了海上多元热流体高效注入管柱。该管柱的隔热段主要由隔热油管、隔热接箍、隔热扶正器、隔热补偿器和隔热封隔器组成,具有良好的整体隔热性能,能减少注入热流体的热损失;水平段主要由均衡注入阀、分段封隔器和油管扶正器组成,能够实现水平段均匀注入。隔热关键工具和分段注热工具均能满足在330℃高温下长期工作的需求,隔热性能均达到D级,其中均衡注入阀已应用7井次,水平段均实现了均匀注入。研究表明,多元热流体高效注入管柱及其关键工具能够满足海上多元热流体热高效注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热流体 热采 注入管柱 封隔器 扶正器 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热采封隔器密封件的优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花军 孙永涛 +3 位作者 王新根 岳慧 王通 胡厚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3,13,共4页
针对海上稠油热采水平井对热采封隔器密封件性能的特殊要求,设计了检测热采密封件性能的试验方案,制定了试验标准,检测了国内目前常用的热采密封件耐高温高压和适应温差变化的性能,优选试制了新型的密封组件,满足了热采生产井对热采封... 针对海上稠油热采水平井对热采封隔器密封件性能的特殊要求,设计了检测热采密封件性能的试验方案,制定了试验标准,检测了国内目前常用的热采密封件耐高温高压和适应温差变化的性能,优选试制了新型的密封组件,满足了热采生产井对热采封隔器的要求。文中主要介绍了试验检测所用高温高压系统、评价的方法、工艺流程、常用热采封隔器密封件检测情况、新型密封组件检测情况、试验结果的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热采 高温密封件 评价方法 性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压裂裂缝内超级分子膜控煤粉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子雄 刘汝敏 +1 位作者 韩冠楠 童志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187,共6页
针对煤层气井压裂裂缝中的煤粉堵塞问题,提出利用超级分子膜(SMF)在裂缝中形成网状结构,诱导小颗粒煤粉排出,阻止大颗粒煤粉运移,进而提高裂缝的渗透性的方法。以沁水盆地3号煤为对象开展了煤层气井压裂裂缝内控煤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煤层气井压裂裂缝中的煤粉堵塞问题,提出利用超级分子膜(SMF)在裂缝中形成网状结构,诱导小颗粒煤粉排出,阻止大颗粒煤粉运移,进而提高裂缝的渗透性的方法。以沁水盆地3号煤为对象开展了煤层气井压裂裂缝内控煤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MF中A剂质量分数高于5%,B剂质量分数在2%~9%时能够有效控制煤粉聚集成团,煤粉混合液变清澈;采用SMF驱替后,岩心渗透率提高3~6倍,当SMF组合浓度适中时,岩心渗透率提高6倍以上。驱替后的岩心中,煤粉呈现出明显的团状,驱出来的液体中基本不含煤粉。且液体对煤基质的伤害率在15%以内。表明采用SMF能够有效提高煤粉伤害后的裂缝渗透率,为裂缝内煤粉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煤粉 压裂裂缝 超级分子膜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影像裂缝监测技术在致密气砂体展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子雄 陈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5-821,共7页
致密砂岩气储层砂体变化快,目前主要通过静态的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开展砂体展布研究,而勘探开发初期资料较少,砂体预测精度低,应用这些成果指导压裂设计风险较大.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某区块30多口致密气井的四维影像裂缝监测成果进... 致密砂岩气储层砂体变化快,目前主要通过静态的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开展砂体展布研究,而勘探开发初期资料较少,砂体预测精度低,应用这些成果指导压裂设计风险较大.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某区块30多口致密气井的四维影像裂缝监测成果进行分析,修正了主要压裂层的砂体展布方向和边界,根据不同的砂体位置预测砂堵风险,制定了20~ 30m3不同的加砂规模.研究结果表明,砂体展布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压裂裂缝的破裂和延伸,通过四维影像微地震监测的不同时刻的压裂裂缝破裂情况判断砂体展布,约束沉积相研究中的砂体认识,并根据砂体展布情况优化压裂施工参数,可以准确判断砂堵风险,指导致密气压裂设计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砂体展布 裂缝监测 砂堵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气井水锁伤害半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子雄 吴英 +2 位作者 李敬松 黄子俊 樊爱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7-180,共4页
水锁伤害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评价水锁伤害对低渗气井产能影响时主要通过岩心水锁伤害实验实现。由于实验时间短、岩心长度小等限制,因此无法准确描述作业周期长的低渗气井水锁伤害半径。通过对水锁伤害机理分析,确定影响水锁伤害... 水锁伤害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评价水锁伤害对低渗气井产能影响时主要通过岩心水锁伤害实验实现。由于实验时间短、岩心长度小等限制,因此无法准确描述作业周期长的低渗气井水锁伤害半径。通过对水锁伤害机理分析,确定影响水锁伤害半径主要因素。结合渗流力学理论将水锁伤害过程近似为毛管束模型的活塞式运动,推导出水锁伤害半径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井的钻完井和测试资料,进一步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运用该方法可以准确计算作业周期长的低渗气井水锁伤害的半径,准确评价其对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气井 水锁伤害 伤害半径 渗流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水膨胀橡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4
18
作者 铁磊磊 于萌 +1 位作者 李翔 刘文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6-228,共3页
吸水膨胀橡胶凭借其吸水膨胀的性质,逐渐成为油气田生产作业过程中常用的调剖堵水材料,已形成一个新的热点课题。介绍了吸水膨胀橡胶的制备技术和研究进展,并提出当前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吸水膨胀橡胶 吸水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贺 汪佳 +2 位作者 施坤 杨浩 赵国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5期8862-8864,共3页
为准确评价泥岩裂缝性储层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基质渗透率非常低的天然泥岩进行人工造缝。模拟地下泥岩裂缝状态,采用氮气作为流动介质通过高温覆压孔渗测定仪实验测量不同外压条件下造缝后泥岩岩心渗透... 为准确评价泥岩裂缝性储层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基质渗透率非常低的天然泥岩进行人工造缝。模拟地下泥岩裂缝状态,采用氮气作为流动介质通过高温覆压孔渗测定仪实验测量不同外压条件下造缝后泥岩岩心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泥岩裂缝的渗透率随外压和内压增大呈非线性函数关系变化。外压敏感指数远大于内压敏感指数。不论是外压还是内压作用,都呈现出加载过程中的敏感指数大于卸载过程中的敏感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裂缝性储层 渗透率 应力敏感 敏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渗透隔板底水油藏油井临界产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益宁 李洪 +5 位作者 肖伟 吴晗 倪军 刘汝敏 吴英 展转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181-184,共4页
底水油藏油井临界产量是开采油藏时的重要研究内容,现有的临界产量计算公式均未考虑半渗透隔板对临界产量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对该类油藏的临界产量进行预测,综合考虑隔板渗透性和隔板厚度对油井临界产量的影响,并运用等值渗流阻... 底水油藏油井临界产量是开采油藏时的重要研究内容,现有的临界产量计算公式均未考虑半渗透隔板对临界产量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对该类油藏的临界产量进行预测,综合考虑隔板渗透性和隔板厚度对油井临界产量的影响,并运用等值渗流阻力、镜像反映法分别推导出带半渗透隔板底水油藏直井和水平井的临界产量公式,通过实例分析发现,用直井开发此类油藏时,当油层厚度小于40 m时,隔板主要起抑制水锥的作用;当油层厚度大于40 m时,隔板会削弱底水的驱动能量。对于水平井,用常规的水平井临界产量公式评价半渗透隔板底水油藏的水平井临界时,会低估油井的临界产量。这对类似底水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直井 水平井 临界产量 半渗透隔板 隔板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