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9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油田同源闭式注水流量控制装置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赵广渊 杨树坤 +4 位作者 李越 任培培 郑玉飞 蔡洪猛 黄泽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同源闭式注水工艺兼具生产和注水功能,管柱结构较为复杂,注水温度也较高,同时传统的投捞水嘴式流量调节方式存在调节效率低、大斜度井不适用等不足。为此,在优选控制方式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流量控制装置的关键结构和参数,形成了适用于... 同源闭式注水工艺兼具生产和注水功能,管柱结构较为复杂,注水温度也较高,同时传统的投捞水嘴式流量调节方式存在调节效率低、大斜度井不适用等不足。为此,在优选控制方式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流量控制装置的关键结构和参数,形成了适用于多井同源闭式注水的多级液控流量控制装置,通过地面性能试验验证了流量控制装置耐高温高压、大排量调节的性能。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级液控流量控制装置满足150℃高温、60 MPa高压生产条件,换挡机构可满足3600次挡位调节,满足3000 m^(3)/d大排量注水和12级流量精细调节;装置的动密封和换挡结构设计合理,应用可靠性高,可实现地面控制调节井下水嘴开度,配套的同源闭式注水调配技术满足海上油田多井同源闭式注水分层调配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海上油田同源闭式注水工艺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多级流量控制装置 闭式注水 液压控制 水嘴调节 动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部恩平21−4油田超深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
2
作者 马积贺 耿铁 +2 位作者 宋晓伟 狄明利 杨波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南海东部恩平21−4油田是典型的边际油田,超深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存在井眼难以清洁、疏松砂岩承压能力低、钻遇多条断层、摩阻扭矩高和下套管易遇阻等风险挑战。为解决该油田钻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优选了合成基... 南海东部恩平21−4油田是典型的边际油田,超深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存在井眼难以清洁、疏松砂岩承压能力低、钻遇多条断层、摩阻扭矩高和下套管易遇阻等风险挑战。为解决该油田钻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优选了合成基液、降滤失剂、流性调节剂和润滑剂,优化了乳化剂加量,调整了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配方。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低剪切速率,抑制性强,封堵性、抗污染性和润滑性能优异,高温高压滤失量2.4 mL,极压润滑系数0.03~0.06,满足恩平21−4油田超深大位移井钻井要求。按该配方配制的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及研究的关键配套技术在南海东部超深大位移井A1H井、EP−X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携岩能力,润滑性能优异,钻进ϕ311.1 mm井眼时摩阻系数为0.17~0.21,下入ϕ244.5 mm套管时裸眼摩阻系数为0.40~0.45,钻井过程顺利。BIODRILL S合成基钻井液技术不但解决了南海东部超深大位移井的钻井难点,还为该海域万米级大位移井安全钻井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基钻井液 低剪切速率 井壁稳定 摩阻 超深大位移井 恩平21−4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上油田的包覆型缓释调剖体系
3
作者 李彦阅 吕金龙 +5 位作者 庞长廷 鲍文博 李晓骁 徐国瑞 王浩颐 李宜强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8,共9页
海上油田调剖技术是高含水油藏的一种有效治理手段,聚合物凝胶封堵强度大但注入性较差,聚合物微球注入性能好但封堵强度受浓度影响较大。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单体AM、AA聚合反应物为聚合物微球的内核层,可分解交联剂PEGD... 海上油田调剖技术是高含水油藏的一种有效治理手段,聚合物凝胶封堵强度大但注入性较差,聚合物微球注入性能好但封堵强度受浓度影响较大。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单体AM、AA聚合反应物为聚合物微球的内核层,可分解交联剂PEGDA与功能单体AM、AA包覆聚合形成聚合物微球的外壳层,再将有机交联剂SZ修饰在高分子外壳层,得到包覆型缓释调剖体系。研究了体系增黏性能影响因素,结合显微镜、透射电镜、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红外测试手段对增黏组分释放过程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开展岩心物模实验考察调剖体系在目标区块的注入性能与封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调剖体系初始以微米级微球状态存在,在1~7 d溶胀、释放增黏组分,增黏释放过程受单体、交联剂加量及温度、矿化度、剪切速率等环境因素影响,其中丙烯酸加量为40%时体系黏度最优,通过调节交联剂PEGDA加量(0.005%~0.300%)可实现增黏组分的可控释放,高活性交联剂SZ加量为2%兼具最优成胶时间与黏度特性。该体系在目标区块高渗储层的阻力系数<5,注入端、中部、深部的残余阻力系数分别达18、8、5,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及深部封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调剖 包覆型缓释调剖体系 增黏 深部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率滴定法测定油田用阴离子磺酸盐质量分数
4
作者 刘华沙 张子恺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9-194,共6页
电导率滴定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准确、操作便捷等优点。基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油田三元复合驱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重烷基苯磺酸钠(SAS)和石油磺酸钠(PAS)〕反应生成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原理,利用... 电导率滴定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准确、操作便捷等优点。基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油田三元复合驱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重烷基苯磺酸钠(SAS)和石油磺酸钠(PAS)〕反应生成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原理,利用CTAB滴定阴离子磺酸盐,根据水溶液电导率发生突变的点确定滴定终点,进而计算SDBS、SAS和PAS的质量分数。电导率滴定法对油田常用的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好,标准差均小于0.30。考察了影响电导率滴定稳定性的因素,建议实验温度控制在25℃,分子结构为链状的阳离子滴定剂对滴定准确性影响较小,溶液中低浓度的NaCl、KCl、MgCl_(2)和CaCl_(2)对滴定结果影响较小,但会造成反应后溶液电导率升高。电导率滴定法与两相滴定法检测结果的平均误差在1.0%以内,且检测成本仅为重量法的25%,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滴定法 阴离子磺酸盐 聚电解质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井下放气阀冲蚀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良庆 褚建国 周欢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针对南海西部高温高压井中砂砾对放气阀内部冲蚀导致的失效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放气阀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放气阀内部的密封头端部、外侧以及下接头端部存在严重的冲蚀磨损,且如其他条件控制不变,密封间隙的减小与上返... 针对南海西部高温高压井中砂砾对放气阀内部冲蚀导致的失效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放气阀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放气阀内部的密封头端部、外侧以及下接头端部存在严重的冲蚀磨损,且如其他条件控制不变,密封间隙的减小与上返排量的增大均会导致冲蚀速率的增大;随着含砂量的增大,砂粒撞击工具内部的概率上升,导致冲蚀加剧。建议放气阀材料选用防腐蚀材料以避免产生密封间隙,同时增加放气阀开启的频率以及加强防砂措施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放气阀 FLUENT 砂砾 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油藏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攻关方向
6
作者 袁庆峰 李斌会 +5 位作者 赵云飞 兰玉波 王天智 张继风 朱丽莉 陆会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开发65 a来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历程,梳理了大庆油田立足油田开发实践创新形成的开发地质、数值模拟、水驱开发、化学驱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方法5项综合研究体系;总结了在油藏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小层对比、精细储量...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开发65 a来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历程,梳理了大庆油田立足油田开发实践创新形成的开发地质、数值模拟、水驱开发、化学驱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方法5项综合研究体系;总结了在油藏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小层对比、精细储量计算、注水倍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全国第一条相渗透率曲线研制、小井距注水全过程开发试验、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类型、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和低酸值原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三元复合驱油理论10项行业领先的关键理论技术;提出了大庆油田持续开发面临的5大难题和需要进一步攻关的高含水区精细挖潜、天然气高效开发、CO_(2)驱油、微生物驱油、非常规油藏开发、地热能源开发、智能油田和高效优质驱油剂研制8项技术。研究成果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水驱开发 化学驱 开发地质 数值模拟 开发规划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隔器卡瓦用20CrNiMo钢和20CrMnMo钢在某油田井下工况中的腐蚀行为
7
作者 董社霞 程文佳 +2 位作者 靳浩楠 赵煜龙 林学强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共7页
在模拟深井/超深井的高温、高压、含CO_(2)/H_(2)S环境中,对封隔器卡瓦用20CrMnMo钢和20CrNiMo钢开展腐蚀试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两种材料的腐蚀... 在模拟深井/超深井的高温、高压、含CO_(2)/H_(2)S环境中,对封隔器卡瓦用20CrMnMo钢和20CrNiMo钢开展腐蚀试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两种材料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模拟深井/超深井工况下,20CrMnMo钢腐蚀形态为典型的全面腐蚀,而20CrNiMo钢腐蚀形态为点蚀;两种材料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均呈双层结构,外层腐蚀产物均由疏松絮状FeS和颗粒状FeCO_(3)构成;20CrNiMo钢内层腐蚀产物由单一的FeCO_(3)构成,而20CrMnMo钢内层腐蚀产物除了FeCO_(3)还有少量Cr(OH)_(3),Cr(OH)_(3)的存在有效提高了该钢内层腐蚀产物膜的保护性,从而使该钢耐蚀性能明显优于20CrNiMo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隔器卡瓦 20CrNiMo钢 20CRMNMO钢 CO_(2)/H_(2)S腐蚀 腐蚀产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油田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姜维东 罗少锋 +2 位作者 张伟 孙玉豹 王少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在生产稠油井存在的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沉积造成储层有机堵塞严重、产量递减快、边底水突进、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分析、物理模拟与参数优化开展了海上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在生产稠油井存在的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沉积造成储层有机堵塞严重、产量递减快、边底水突进、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分析、物理模拟与参数优化开展了海上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胶质、沥青质扩散系数增大,石英石表面对重质组分的吸附能力减弱,有助于胶质沥青质解离;热气化学复合解堵后,岩心水测渗透率均可恢复到初始岩心水测渗透率的60%~70%;热(80℃)+气(溶解)作用下,与50℃脱气油相比可使原油黏度降低约80%;在热和化学剂作用下,原油形成低黏水包油乳状液,稠油黏度由2000 mPa·s降低至30 mPa·s,降黏率为98.5%;稠油相渗曲线测试实验(100℃)结果显示,化学剂注入后使稠油相渗曲线等渗点右移,两相共渗区域增大,油相渗透率变大,水相渗透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开发效果改善;在热水驱过程中,注入泡沫堵调后,高渗填砂管和低渗填砂管采收率均有明显提高,低渗管采收率提高约11个百分点,高渗管采收率提高约8个百分点。模拟吞吐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化学+气协同作用下,可至少降低含水20%~30%,采油指数由0.90 mL/(min·MPa)提高至1.95 mL/(min·MPa),可显著改善低产稠油井的开发效果。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已在渤海稠油油田现场取得成功试验,措施井含水最高降低73.4个百分点,有效期150天,平均日产油较措施前提高2.9倍,有效期内累增油4300 m^(3),为渤海稠油冷采井增储上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稠油油田 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 采油指数 稠油冷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破乳脱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政 童志明 +2 位作者 杨超 王占生 陈武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4-794,共11页
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含有起乳化作用的胶态FeS等成分,导致原油脱水困难,不能满足原油进后续电脱水器的要求;分析了过渡带原油物性、原油组分及采出水组成,对FeS脱除剂及破乳剂的筛选进行优化实验,重点研究了FeS脱除剂与破乳剂联合... 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含有起乳化作用的胶态FeS等成分,导致原油脱水困难,不能满足原油进后续电脱水器的要求;分析了过渡带原油物性、原油组分及采出水组成,对FeS脱除剂及破乳剂的筛选进行优化实验,重点研究了FeS脱除剂与破乳剂联合破乳效果及适应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FeS脱除剂BLJ-01对FeS有很好的溶解效果,体积分数3%的FeS脱除剂BLJ-01和质量浓度800 mg/L的破乳剂X-75联合使用,55℃下可有效去除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FeS,沉降罐过渡带原油脱水率达85.78%;BLJ-01与X-75配合使用适应性较强,对含水率超过40%的P2联合站沉降罐过渡带原油脱水率均可达80%以上,且在弱酸或弱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表现出优良的破乳效果,也适用于SJ站沉降罐过渡带原油的破乳脱水,并能显著降低破乳剂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罐过渡带原油 破乳 硫化亚铁 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高温油田防垢剂的研制及应用
10
作者 董辉 于萌 +4 位作者 曾浩见 郁美莹 冀文雄 赵为熊 汪洋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68,共4页
针对南海某油田因高温、高矿化度、高二氧化碳造成水处理系统低压段结垢严重的问题,制备了耐高温的防垢剂聚环氧琥珀酸(PESA),并与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进行复配,得到复合防垢剂,分别采用滴定法和纳... 针对南海某油田因高温、高矿化度、高二氧化碳造成水处理系统低压段结垢严重的问题,制备了耐高温的防垢剂聚环氧琥珀酸(PESA),并与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进行复配,得到复合防垢剂,分别采用滴定法和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防垢率和水中垢的平均粒径。结果表明,当温度为98℃、PESA∶ATMP∶PBTCA为6∶2∶1、加量为10 mg·L^(-1)时,复合防垢剂的防垢率达到99.8%,水中垢的平均粒径为601.0 nm,PESA、ATMP、PBTCA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加注复合防垢剂后,防垢挂片未发现结垢现象,下游水样中Ca^(2+)浓度与地层水水质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防垢效果优于现场用防垢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防垢剂 海上油田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单步解除有机沉积及无机垢的单相酸体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波 荣新明 +3 位作者 冯浦涌 姚二冬 周福建 王顺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近井地带有机垢和无机垢的沉积严重影响了油气正常生产,常规解堵体系无法同时解除有机、无机及其混合垢。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该体系由2种不相溶的液体(溶有机垢的芳烃溶剂和溶无机垢的酸液)、表面... 近井地带有机垢和无机垢的沉积严重影响了油气正常生产,常规解堵体系无法同时解除有机、无机及其混合垢。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该体系由2种不相溶的液体(溶有机垢的芳烃溶剂和溶无机垢的酸液)、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功能型添加剂组成。采用电导率仪、粒度分析仪、旋转岩盘仪、界面张力仪、润湿角测定仪、摩阻仪、岩心流动仪、CT扫描等实验仪器对单相酸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单相酸体系是一种外相为油、内相为酸的纳米均相分散体系,粒径分布为7~50 nm;界面张力为0;具有解除储层乳化(破乳率大于90%)、水锁、润湿改性的性能(油湿改性为水湿);可同时溶解有机垢、无机垢及其混合垢(溶解率100%),岩心伤害渗透率恢复率大于100%;具有低摩阻性能(降阻率大于80%),可实现大排量解堵作业;具有高缓速率性能(缓速率大于99%),可实现储层深部解堵。单相酸体系利用油、酸互溶原理,实现了有机垢、无机垢及其混合垢单步同时溶解,对油气井及转注井近井地带混合垢污染物的高效解除具有重要意义。单相酸体系在伊拉克米桑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酸 有机沉积 无机垢 纳米分散体系 单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特征及其新生代构造演化
12
作者 商琳 高广亮 +3 位作者 姚丹丹 孙彦春 王淼 李春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21-2633,共13页
南堡凹陷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是渤海湾盆地北部的一个富烃凹陷。长期以来,关于南堡凹陷的构造演化模式一直存在着伸展断陷叠加走滑裂陷成盆或者多期伸展断陷成盆的争论。本文对横穿南堡凹陷的八条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译,发现NE-SW向... 南堡凹陷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是渤海湾盆地北部的一个富烃凹陷。长期以来,关于南堡凹陷的构造演化模式一直存在着伸展断陷叠加走滑裂陷成盆或者多期伸展断陷成盆的争论。本文对横穿南堡凹陷的八条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译,发现NE-SW向断裂带以发育铲式正断层、多米诺式正断层、X型正断层、地堑-地垒构造和伸展型双重构造等为特征,代表典型的伸展变形系统;NW-SE向断裂带具有左行走滑-斜向伸展的特点,它们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协调NE-SW向正断层上盘向南东的滑动。通过南堡凹陷不同地质时期地层底界构造图的分析,发现南堡凹陷新生代的沉积中心具有自NW向SE迁移的规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本文建立了南堡凹陷新生代四阶段构造演化模式,并提出南堡凹陷新生代是一个多阶段伸展的裂陷。这项工作不仅可以为南堡凹陷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服务,而且也可以为断裂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断裂系统 构造演化 南堡凹陷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页岩沉积古环境
13
作者 沈均均 杨丽亚 +5 位作者 王玉满 李辉 王鹏万 周林 刘计勇 孟江辉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34,共21页
【目的】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是中上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而对两套页岩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一直缺乏系统对比研究。【方法】以中扬子西部两套海相页岩为例,对其在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坳陷内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目的】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是中上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而对两套页岩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一直缺乏系统对比研究。【方法】以中扬子西部两套海相页岩为例,对其在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坳陷内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结果】两套页岩高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段均位于底部,形成于陆源输入量低、古生产力水平高和保存条件好的环境,且筇竹寺组底部古生产力水平和底水还原程度更高,导致其TOC含量更高。此后,筇竹寺期盆地拉张裂陷作用持续减弱,龙马溪期前陆挠曲—迁移作用逐渐增强,两套页岩均表现出陆源输入量增大和保存条件变差的特点,但古生产力水平变化却截然不同:筇竹寺期,洋流活动随着海平面下降而减弱,古生产力水平随之降低,而龙马溪期,挠曲—迁移作用导致扬子海盆北部障壁开口逐渐打开,洋流涌入规模逐渐扩大,受海平面下降影响较弱,古生产力水平随之升高。因此,纵向上,筇竹寺组TOC含量降低主要受古生产力水平降低、保存条件变差和陆源输入量增大共同控制,而龙马溪组则主要受后两个因素控制。横向上,两套页岩由被动大陆边缘过渡至克拉通坳陷内,海平面高度和洋流活跃程度均呈降低趋势,保存条件和古生产力水平同时变差,TOC含量随之降低。受此控制,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重点应向西南落实,而龙马溪组则应转向西北方向,二者难以同时兼顾。【结论】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沉积古环境演化特征、有机质富集机理及指导页岩气勘探实践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笻竹寺组 龙马溪组 黑色页岩 有机质 沉积古环境 富集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润滑剂制备及其在无机盐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徐博韬 张紫铜 +5 位作者 夏小春 邹洋 王志永 张浩 宋钰 戴媛静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3,共9页
随着钻井环境的日益复杂与苛刻,常规钻井液用润滑剂在钻井工程中难以发挥有效的减摩抗磨作用。采用微胶囊技术,以二氧化硅为壁材,润滑剂为芯材,制备2种胶囊润滑剂:ATF6润滑油胶囊(ATF6@HSM)及QT311润滑剂胶囊(QT311@HSM),将其分别添加... 随着钻井环境的日益复杂与苛刻,常规钻井液用润滑剂在钻井工程中难以发挥有效的减摩抗磨作用。采用微胶囊技术,以二氧化硅为壁材,润滑剂为芯材,制备2种胶囊润滑剂:ATF6润滑油胶囊(ATF6@HSM)及QT311润滑剂胶囊(QT311@HSM),将其分别添加至无机盐钻井液中并通过四球试验机测试其减摩抗磨性能。结果表明:钻井液中添加质量分数2%ATF6@HSM后,摩擦因数降低30%,磨斑直径降低12%,效果优于ATF6;经过长时间老化后ATF6失效,而ATF6@HSM仍能发挥较优的减摩抗磨作用,说明胶囊润滑剂壁材可以保护芯材,同时能够在摩擦区域定点释放润滑剂,从而在钻井液中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2%QT311@HSM添加至钻井液后摩擦因数降低39%,磨斑直径降低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润滑剂 减摩抗磨 无机盐钻井液 大位移井 抗温抗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渗流方程求解方法
15
作者 郭布民 徐延涛 +5 位作者 武广瑷 张雯 杨浩 王金伟 王倩 李道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7-1124,共8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正演与反演是当前研究热点,而渗流方程是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数学模型,该方程存在非线性和源汇项,给深度学习求解带来了很大挑战。文章提出基于物理约束的深度学习的渗流方程求解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油藏参数反演中... 基于深度学习的正演与反演是当前研究热点,而渗流方程是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数学模型,该方程存在非线性和源汇项,给深度学习求解带来了很大挑战。文章提出基于物理约束的深度学习的渗流方程求解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油藏参数反演中。针对非线性强和源汇项的问题,提出多级残差框架用于学习井周围压力变化特征,从而更好地符合物理规律;对输入的时间与空间坐标进行非线性变换,引入自适应参数,增加网络的灵活性和模型的表达能力,实现渗流方程的智能求解。该求解方法仅依赖于井底的压力数据,无需传统的数值计算即可实现正演与参数高效反演。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均质储层还是在非均质油藏中,该方法都能够精确求解变井流量条件下的井底压力,并有效反演出储层中的多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自动反演 物理约束 非均质油藏 多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卡瓦坐封对套管力学性能的影响及试验研究
16
作者 董社霞 程文佳 +3 位作者 葛垣 刘洋 贺育贤 易先中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5-220,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桥塞对套管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保证桥塞的坐封效果,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探讨了铣齿式和镶齿结构卡瓦对P110和P125套管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桥塞卡瓦与套管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推导了卡瓦与套管间的支持...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桥塞对套管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保证桥塞的坐封效果,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探讨了铣齿式和镶齿结构卡瓦对P110和P125套管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桥塞卡瓦与套管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推导了卡瓦与套管间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并对P110和P125套管材料进行拉伸试验。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铣齿式和镶齿式结构卡瓦下入套管的力学行为,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两种卡瓦结构的坐封效果。结果表明:铣齿式卡瓦坐封力为85~210 kN时,套管最大应力为780 MPa,套管变形比较严重,且变形方向由内向外扩展,当坐封压力超过210 kN时,卡瓦才能有效坐封套管;镶齿式硬质合金卡瓦在坐封压力为85~210 kN时,接触压力呈锯齿状变化,齿痕较深,能够牢固坐封套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镶齿式硬质合金卡瓦在P110和P125套管中的咬合效果显著优于铣齿式卡瓦;采用硬质合金型卡瓦替代铣齿式卡瓦,可有效达到坐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瓦结构 有限元 力学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油膜动态剥离特征及机理
17
作者 徐国瑞 李晓骁 +3 位作者 周泾泾 王硕 李翔 刘丰钢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30,348,共9页
油膜是一种重要的水驱残余油类型,提高其动用程度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研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油膜的动态剥离特征,基于可视化油膜剥离物理模拟方法,量化表征了油膜剥离动态特征参数。通过11种不同类型的典型表面活性剂剥离油膜实验... 油膜是一种重要的水驱残余油类型,提高其动用程度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研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油膜的动态剥离特征,基于可视化油膜剥离物理模拟方法,量化表征了油膜剥离动态特征参数。通过11种不同类型的典型表面活性剂剥离油膜实验,明确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及性质对油膜动用规律及作用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剥离油膜的动态特征及剥离机理差异明显。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四烷基磺酸钠、十六烷基磺酸钠)对油膜的剥离主要受分子结构中亲油基团数量和乳化性能的影响,提高碳链数有利于油水乳化作用从而促进油膜剥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油膜的剥离效果主要受结构中亲油基团数量、油水界面张力、油水乳化性能和润湿性反转能力的共同影响,提高碳链数有利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乳化能力、增强岩石表面亲水性能,从而促进油膜剥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对油膜的剥离效果主要受结构中亲水基团数量、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的共同作用,提高聚氧乙烯醚基团数量有利于提高分子亲水活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提高乳化能力进而剥离油膜。研究结果可为水驱油藏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设计与驱油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 表面活性剂 动态剥离 剥离机理 油水界面张力 润湿性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井人工智能压裂参数优化
18
作者 刘子雄 钦伟 +3 位作者 贺卫东 徐延涛 李新发 李啸南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压裂设计时,如何准确为不同储层条件井匹配最优施工程序,以便最大程度释放低渗储层潜力,一直是困扰压裂工艺设计的难题。为了构建压裂施工曲线与无阻流量的关联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某致密气田676个压裂层测井曲线和压裂施工曲线... 压裂设计时,如何准确为不同储层条件井匹配最优施工程序,以便最大程度释放低渗储层潜力,一直是困扰压裂工艺设计的难题。为了构建压裂施工曲线与无阻流量的关联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某致密气田676个压裂层测井曲线和压裂施工曲线提取了232项特征值,并进行特征参数的提取和降维,构建了压裂井的人工智能样本库,并优选了机器学习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测井曲线、压裂施工曲线与压裂产能之间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对给定的测井曲线准确计算出不同压裂方式对应的无阻流量,进而实现了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研究表明:采用测井和施工曲线的特征值提取方法构建的人工智能样本库,消除了人为解释的干扰,数据质量较高,模型拟合精度达到了93.3%以上;对给定压裂曲线进行定性产能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6.7%以上。应用该模型能够直接为测井曲线匹配不同的压裂施工方式,并获得对应的无阻流量,减少了压裂井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和压裂施工设计等中间过程,为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测井曲线 施工曲线 人工智能 无阻流量预测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X区块超深水开发井固井技术
19
作者 冯颖韬 马睿 +3 位作者 崔策 张福铭 温达洋 赵军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7,共8页
随着海洋深水及超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深入,复杂的地层环境给固井作业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超深水低温、高压且可能含有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中,常规水泥浆难以满足固井作业的安全需求。为了实现长期有效的固井效果,开发了适用于... 随着海洋深水及超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深入,复杂的地层环境给固井作业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超深水低温、高压且可能含有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中,常规水泥浆难以满足固井作业的安全需求。为了实现长期有效的固井效果,开发了适用于超深水开发井的固井技术。该技术包括一种适用于超深水低温环境的低水化热水泥浆,与常规水泥浆相比,该水泥浆的水化放热量降低了23%以上,有效降低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风险,且对水泥的强度无影响。建立了海洋超深水井筒传热模型,在迭代求解该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海洋超深水井底循环温度(BHCT)模拟预测软件,并利用研制的BHCT井下测量工具验证了海洋超深水井筒传热模型的准确性。同时,研发了一种具有良好乳化和润湿反转效果的高效油基冲洗液,提高了油基滤饼的冲洗效率。南海X区块的11口开发井应用了超深水开发井固井技术,固井施工顺利,固井质量优良。研究和现场应用表明,超深水开发井的固井技术解决了超深水低温、高压且可能含有天然气水合物环境的固井技术难点,可以为超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开发井 固井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 水泥浆 井底循环温度 冲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
20
作者 张宫 刘宁培 +3 位作者 薛志波 覃莹瑶 姜志敏 张家成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8,56,共7页
二维核磁共振岩心分析实验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设备仅提供原始回波数据和粗略的二维谱图,需要对结果进行二次处理才能获取油气饱和度等参数信息。研制一套通用的二维核磁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基于快速高分辨二维谱... 二维核磁共振岩心分析实验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设备仅提供原始回波数据和粗略的二维谱图,需要对结果进行二次处理才能获取油气饱和度等参数信息。研制一套通用的二维核磁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基于快速高分辨二维谱反演算法和面积积分算法,实现了二维核磁共振实验数据的精细处理和分析,直接得到与油气藏相关的孔隙度、饱和度等定量参数,扩展了二维核磁实验结果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 岩心分析 非常规油气饱和度 定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