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纳米增注技术在渤海油田中低渗储层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冯青 张凡 +4 位作者 王博 李胜胜 陈哲永 李啸南 佘跃惠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8,176,共7页
海上油田注入压力高,注水量达不到配注要求,为此研制了生物纳米增注技术,该技术主要由改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散剂构成。文中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生物纳米增注体系的分散稳定性、耐受性、粒径分布和改性接枝特性进行... 海上油田注入压力高,注水量达不到配注要求,为此研制了生物纳米增注技术,该技术主要由改性纳米颗粒和生物分散剂构成。文中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生物纳米增注体系的分散稳定性、耐受性、粒径分布和改性接枝特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纳米颗粒为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SiO2,不同加量的生物纳米溶液放置12~360 h后,透光率均保持在95%以上;生物纳米体系平均粒径为58.10 nm,Zeta电位维持在-32 mV左右,可抑制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最高抗矿化度为75 g/L。对生物纳米增注体系注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纳米溶液最佳加量为10%,最优注入量为3 PV,最佳注入速率为0.50 mL/min。渤海K油田进行了生物纳米增注技术矿场试验,3个月后,目标井作业后储层平均吸水指数由12 m^(3)/(d·MPa)升至30 m^(3)/(d·MPa),中低渗小层启动压力由15.1 MPa降至6.5 MPa,井组累计增注量已达0.9×10^(4) m^(3)。该研究为解决海上中低渗油藏注水困难以及保证油田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储层 生物纳米 增注体系 现场试验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高含水油田用无机复合调驱剂实验研究
2
作者 于萌 徐国瑞 +4 位作者 李翔 郑玉飞 冯轩 杨劲舟 刘丰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7-1312,共6页
针对海上碳酸氢钠水型的高含水油田,以硅酸钠和氯化钙为主剂、聚羧酸分散剂和乳液聚合物为助剂制备了环保型无机复合调驱剂,并研究了聚羧酸分散剂类型和乳液聚合物质量浓度对调驱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聚羧酸分散剂的酸醚比... 针对海上碳酸氢钠水型的高含水油田,以硅酸钠和氯化钙为主剂、聚羧酸分散剂和乳液聚合物为助剂制备了环保型无机复合调驱剂,并研究了聚羧酸分散剂类型和乳液聚合物质量浓度对调驱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聚羧酸分散剂的酸醚比为3.7、分子量为23 800时,聚羧酸分散剂和无机颗粒表面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作用相互促进,可达到有效分散效果。配合使用低质量浓度乳液聚合物(500 mg/L),形成的无机复合调驱体系可进一步增强体系的黏度和强度,初始黏度从1.1 mPa·s提升至5.4 mPa·s。封堵实验表明,无机复合调驱剂能够大幅度增加流动阻力,封堵率可达82.3%。该无机复合调驱剂可实现在线注入,具有快速分散、深部调驱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海上及其他作业空间受限的高含水油田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聚羧酸分散剂 吸附性能 空间位阻 酸醚比 乳液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致密砂岩气储层施工曲线图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3
作者 刘子雄 张静 +3 位作者 周子惠 郭布民 李新发 陈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2,共6页
压裂施工曲线中隐含了人工裂缝和储层信息,是压裂效果评价的基础,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及统计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压裂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指导作用有限。为了充分挖掘施工曲线中隐含的信息,对压裂施工曲线的图像按照压裂无阻流量分类构建样本库... 压裂施工曲线中隐含了人工裂缝和储层信息,是压裂效果评价的基础,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及统计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压裂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指导作用有限。为了充分挖掘施工曲线中隐含的信息,对压裂施工曲线的图像按照压裂无阻流量分类构建样本库,采用人工智能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训练,建立基于产能分类的施工曲线效果评价模型,然后应用Grad-CAM进行可解释性研究,找出人工智能进行识别的主要参考位置,进而指导压裂工艺优化和改进。研究表明:采用CNN进行压裂曲线分类准确率能够达到85%以上,影响压裂效果的关键在压裂施工的初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主要包括压裂初期的排量及对应的压力上升速度、停泵压力、段塞持续时间等,可以通过改变施工参数提高压裂产能。因此采用该方法能针对性地进行压裂施工优化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施工曲线 人工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类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金发扬 郭勇 +2 位作者 蒲万芬 刘永兵 联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7,共7页
针对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存在的反应速率测定难等问题,设计了两组模拟实验分别研究多孔介质中CH_4水合物的生成和CO_2置换CH_4的效率,两组模拟实验分别是:(1)多孔介质中CH_4水合物的生成模拟实验;(2)CO_2从水合物中置换CH_4... 针对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存在的反应速率测定难等问题,设计了两组模拟实验分别研究多孔介质中CH_4水合物的生成和CO_2置换CH_4的效率,两组模拟实验分别是:(1)多孔介质中CH_4水合物的生成模拟实验;(2)CO_2从水合物中置换CH_4气体模拟实验。通过两组模拟实验,测定了参与生成水合物的CH_4的物质的量和置换反应的置换率及反应速率,并分析了置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置换反应的置换率为70.63%,平均速率为0.001 3 mol/d,且随着置换反应的进行置换速率快速下降。因此,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反应在动力学上是可行的,其置换效率较高,但置换速率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二氧化碳水合物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率 水合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投球滑套密封结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斌 沈桓宇 +2 位作者 朱兆亮 李强 陈海涛 《石油机械》 2015年第7期104-107,共4页
水平井分段压裂完井技术的核心工具之一是投球滑套。滑套在坐封面常出现球座表面被压溃而造成密封失效。为了有效解决投球和球座间的密封失效问题,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出适用于投球滑套的最大接触压力及接触长度的理论公式,并提出一... 水平井分段压裂完井技术的核心工具之一是投球滑套。滑套在坐封面常出现球座表面被压溃而造成密封失效。为了有效解决投球和球座间的密封失效问题,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出适用于投球滑套的最大接触压力及接触长度的理论公式,并提出一种新型投球滑套密封结构。利用ABAQUS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常规和新型投球滑套密封结构在相同条件下的接触压力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坐封力下投球与球座间的接触压力和Mises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密封结构的表面接触压力由1 082 MPa减至976 MPa,降低了球座被冲蚀压溃的风险;球座接触面长度由1.37 mm增至1.76 mm,增大了接触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投球滑套密封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压裂 投球滑套 ABAQUS 密封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井水泥石腐蚀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易航 宋旭辉 +2 位作者 许明标 王晓亮 刘汝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50-2455,共6页
针对富含酸性气流体的储层固井作业中,水泥石防腐效果不佳时,极易造成气窜、油套管腐蚀等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作业事故,综述了当下油田固井作业中油井水泥环腐蚀成因及其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治思路、具体的防治方法,并分别阐述了各类防腐... 针对富含酸性气流体的储层固井作业中,水泥石防腐效果不佳时,极易造成气窜、油套管腐蚀等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作业事故,综述了当下油田固井作业中油井水泥环腐蚀成因及其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治思路、具体的防治方法,并分别阐述了各类防腐措施的作用机理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油井水泥石腐蚀防治的发展走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固质量 固井水泥石 机理 综述 腐蚀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水平井甜点段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子雄 李啸南 +5 位作者 王金伟 刘汝敏 王涛 王一竹 闫治东 李新发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125,共9页
水平井分段压裂已经成为致密气储层开发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致密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各段产能贡献差异大,有效识别水平段甜点位置,针对性优化压裂规模,成为提高压裂产能的关键。根据6口水平井57个压裂段微地震向量扫描监测结果,识别出压裂期... 水平井分段压裂已经成为致密气储层开发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致密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各段产能贡献差异大,有效识别水平段甜点位置,针对性优化压裂规模,成为提高压裂产能的关键。根据6口水平井57个压裂段微地震向量扫描监测结果,识别出压裂期间72处有效破裂位置。将这些点的测井、录井参数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全烃和钻时对破裂位置的表征最为显著。因此利用全烃和钻时建立了水平井甜点段位置(易破裂位置)表征参数K_(tr)的计算公式。应用结果表明:在S-13H井的K_(tr)值异常段监测到的微地震事件明显多于其他段,表明起裂裂缝多;识别出的3个甜点发育段的产能贡献占90%以上;在其他未监测的5口水平井的产能与通过K_(tr)值识别出的甜点段呈现较好的对应关系。通过验证,K_(tr)法能准确识别出水平段甜点位置,对水平井选择性分段压裂和工艺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甜点 水平段 分段压裂 全烃 钻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中低渗油藏多功能纳米增注体系性能评价及应用
8
作者 李胜胜 冯青 +3 位作者 宫汝祥 李啸南 郑玉飞 柏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85,共6页
目的目前部分海上中低渗油藏薄互层较为发育,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局部物性差、层内非均质强等储层特征,导致整体呈现“注不进水,采不出油”现状,严重制约了油田开发效果和储量动用程度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纳米增注体系,... 目的目前部分海上中低渗油藏薄互层较为发育,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局部物性差、层内非均质强等储层特征,导致整体呈现“注不进水,采不出油”现状,严重制约了油田开发效果和储量动用程度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纳米增注体系,为海上油田中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提供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室内实验性能评价方法对体系润湿性、除垢性能、渗透率改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纳米溶液处理后岩心由亲水变为疏水,平均岩心润湿角提高20°左右,使流过的水分子发生速度滑移,减少流动阻力;纳米溶液有助于剥离后的有机垢分散,洗脱率达到92.3%,避免剥离后有机垢的二次沉淀堵塞,并且能有效溶蚀矿物,溶蚀率达到43%,起到很好的解堵除无机垢效果;岩心经过纳米溶液驱替后,平均渗透率提高32.6%,平均注入压力下降35.9%。结论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显著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措施后注入压力下降46.7%,注入量增加8倍,吸水指数提高12.2倍,有效期是常规酸化的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中低渗油藏 多功能纳米增注体系 润湿性 除垢性能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储层特征及开发机理综述 被引量:21
9
作者 郭平 王德龙 +3 位作者 汪周华 黄凯 张小涛 刘子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123,共6页
页岩气藏属于含有大量吸附态天然气的致密性气藏,相比常规气藏有其独特之处,为了更有效地开发页岩气藏,在综述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介绍并分析了页岩气藏的储集特征、孔渗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解,页岩气微观运移方式、流态判断以及... 页岩气藏属于含有大量吸附态天然气的致密性气藏,相比常规气藏有其独特之处,为了更有效地开发页岩气藏,在综述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介绍并分析了页岩气藏的储集特征、孔渗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解,页岩气微观运移方式、流态判断以及对产能的影响;指出页岩气与煤层气的解吸、微观运移特征有很大差异,因此,今后建立适合页岩气解吸的吸附模型、分析页岩气的微观运移机理、特征及影响产能的主控因素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微观运移 解吸 扩散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沉析技术堵气窜实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发扬 田园媛 +3 位作者 蒲万芬 袁成东 郭勇 刘哲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78,共5页
注入气在地层中气窜是长期困扰注气开发油气田的技术难题,特别在高温(≥120℃)高盐(≥20×10^4mg/L)条件下,因凝胶、泡沫等堵气窜技术不满足恶劣的油藏条件,使得堵气窜变得更加困难。基于盐沉析理论和堵气窜提高波及体积原... 注入气在地层中气窜是长期困扰注气开发油气田的技术难题,特别在高温(≥120℃)高盐(≥20×10^4mg/L)条件下,因凝胶、泡沫等堵气窜技术不满足恶劣的油藏条件,使得堵气窜变得更加困难。基于盐沉析理论和堵气窜提高波及体积原理,提出了盐沉析堵气窜技术。采用电镜扫描研究了盐结晶颗粒的微观结构,用单岩心和并联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盐沉析对气窜的封堵能力,并与水气交替和泡沫的堵气窜能力进行了对比,同时开展了盐沉析后的耐冲刷实验和解堵实验。结果表明:多层堆积的盐结晶颗粒使盐沉析对不同渗透率气窜层均有较好封堵能力,封堵率介于55.18%~68.34%,且盐沉析对气窜的封堵率分别比水气交替和泡沫高21.06%和19.27%;盐沉析具有良好的耐冲刷性、较好的选择性封堵能力和可解堵性,累积注入气20PV时封堵率仍大于50%,解堵后封堵率可降至3%。盐沉析堵气窜技术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和完善的堵气窜提高气驱波及体积优势,对解决恶劣油气田的气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沉析 气窜 封堵 物模实验 注气 波及体积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气藏水平井流入控制阀完井优化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进先 李海涛 +1 位作者 董社霞 粟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7,8,共3页
针对底水气藏,采用水平井流入控制阀完井方式开采,可实现对气井早期控水,以达到提高气藏采收率和延长气井寿命的目的。常规水平井流入控制阀控水完井是基于水平井产能剖面附加各入流段压降,实现油(气)水剖面均衡推进,以此平均各段流量... 针对底水气藏,采用水平井流入控制阀完井方式开采,可实现对气井早期控水,以达到提高气藏采收率和延长气井寿命的目的。常规水平井流入控制阀控水完井是基于水平井产能剖面附加各入流段压降,实现油(气)水剖面均衡推进,以此平均各段流量。但该法未能完全发挥地层产能优势,旨在单一控水。文章对拟采用水平井流入控制阀分段完井的水平气井,结合气藏水平井稳态耦合模型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以出水前最大总产量为前提,水平井流入控制阀控水完井的分段及压降值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为水平气井控水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水 流入控制阀 底水气藏 压力降 产气剖面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介导的纳米银合成、表征及抗菌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好 李杨 +7 位作者 胡语婕 郑安应 孙珊珊 董浩 李啸南 冯青 张凡 佘跃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06-2815,共10页
纳米银(Ag NPs)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广泛应用于医疗医药行业。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化学表面活性剂的良好替代品在NPs合成中作为分散剂,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采用从油田分离的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发酵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 纳米银(Ag NPs)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广泛应用于医疗医药行业。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化学表面活性剂的良好替代品在NPs合成中作为分散剂,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采用从油田分离的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发酵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和稳定剂,合成Ag NPs。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激光粒度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合成的Ag NPs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虑了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进行了杀菌抑菌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Ag NPs分散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23 nm,且对Bacillus alkalitelluris(革兰氏阳性菌)和Escherichia coli DH5α(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纳米银对细菌细胞膜具有强大破坏作用,验证了Ag NPs对细菌的抗菌机制为膜的损伤和胞内物质外泄导致的细菌死亡。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介导合成的Ag NPs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一种潜在的高效抗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 银纳米颗粒(Ag NPs) 纳米合成 抗菌活性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在提高采收率与降压增注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啸南 冯青 +4 位作者 高平 黄子俊 宫汝祥 陈先超 李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291-8300,共10页
纳米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材料等多个领域,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也具有诸多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纳米颗粒在石油开发领域中提高采收率及降压增注的应用进展,石油开发所使用的纳米颗粒可分为金属纳米颗粒、有机纳米颗粒、无机纳... 纳米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材料等多个领域,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也具有诸多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纳米颗粒在石油开发领域中提高采收率及降压增注的应用进展,石油开发所使用的纳米颗粒可分为金属纳米颗粒、有机纳米颗粒、无机纳米颗粒;针对表面改性后纳米SiO_(2)分散性变差的问题介绍了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等纳米材料分散方法;纳米SiO_(2)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楔形挤压、润湿反转、降低界面张力及其他提采机理;纳米SiO_(2)降压增注机理为进入地层后形成的疏水膜能改变润湿性、防止黏土膨胀,对于吸附纳米颗粒能否增大孔道半径存在争议。建议今后从纳米SiO_(2)地层匹配性、降压增注解析模型、数值模拟模型以及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SiO_(2) 分散剂 提高采收率 降压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地震向量扫描的煤层气井天然裂缝监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子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4-210,共7页
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煤层气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准确获取沁水盆地南部A煤层气田井组的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位置,采用地面微地震向量扫描技术对区域内7口二次压裂井进行天然裂缝发育情况监测。在压裂井周围部署一定量的三分量检波... 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煤层气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准确获取沁水盆地南部A煤层气田井组的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位置,采用地面微地震向量扫描技术对区域内7口二次压裂井进行天然裂缝发育情况监测。在压裂井周围部署一定量的三分量检波器,采集压裂过程中周边储层的微地震事件,进行Semblance叠加后得到监测区内不同时刻的破裂能量切片,解释出监测区内天然裂缝发育情况。对比井组单井产能,与监测到的天然裂缝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揭示了天然裂缝是影响煤层气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同时表明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天然裂缝呈现局部发育特征,且比较分散、面积小,常规的三维地震预测方法难以有效的识别。应用该技术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煤层气储层的天然裂缝发育情况,为调整井位的部署及优选层位提供可靠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天然裂缝 压裂 微地震向量扫描 监测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坳陷北部珠海组—韩江组沉积演化及储盖组合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志峰 刘志鹏 +2 位作者 肖伶俐 印斌浩 张洋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9期25-31,共7页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岩性、古生物、成像测井、地震资料等综合分析,珠三坳陷北部珠海组—韩江组经历了一个海侵逐渐发展的过程,其中珠海组、珠江组二段发育潮坪、海岸平原、小型三角洲,珠江组一段发育滨海、浅海,韩江组主要发育浅海、大...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岩性、古生物、成像测井、地震资料等综合分析,珠三坳陷北部珠海组—韩江组经历了一个海侵逐渐发展的过程,其中珠海组、珠江组二段发育潮坪、海岸平原、小型三角洲,珠江组一段发育滨海、浅海,韩江组主要发育浅海、大型三角洲。珠三坳陷北部珠海组—韩江组形成了3套储盖组合,分别为珠海组、珠江组二段潮坪相砂岩与珠江组一段底部浅海相泥岩所形成的下组合,珠江组一段中、下部滨海相砂岩与珠江组一段上部浅海相泥岩所形成的中组合,韩江组下部三角洲相砂岩与韩江组中部浅海相泥岩所形成的上组合。目前在3套储盖组合中均发现了油层,证实了储盖组合的存在及其储集油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坳陷 阳江凹陷 阳春凹陷 沉积演化 储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钡结垢影响因素及防垢剂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定成 冯浦涌 +2 位作者 陈凯 任坤峰 林科雄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5期58-60,64,共4页
为了研究硫酸钡结垢量的影响因素,室内开展了成垢离子浓度、温度、矿化度和pH值对硫酸钡结垢量的影响实验,并考察了4种防垢剂(HEDP、ATMP、PBTCA、HFGJ-26)对硫酸钡垢的防垢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成垢离子浓度的增大和pH值的升高,硫酸钡... 为了研究硫酸钡结垢量的影响因素,室内开展了成垢离子浓度、温度、矿化度和pH值对硫酸钡结垢量的影响实验,并考察了4种防垢剂(HEDP、ATMP、PBTCA、HFGJ-26)对硫酸钡垢的防垢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成垢离子浓度的增大和pH值的升高,硫酸钡结垢量逐渐增加;而随着温度和矿化度的升高,硫酸钡结垢量逐渐减少。硫酸钡防垢剂效果评价实验表明,防垢剂HFGJ-26具有良好的防硫酸钡垢效果,其加量在50 mg·L-1时,防垢率可以达到85%以上,能够对硫酸钡垢的形成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钡 结垢 影响因素 防垢剂 防垢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428东潜山结构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捷 刘廷海 +3 位作者 张京思 孙希家 王晨杰 冯青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9-226,共8页
428东潜山勘探历史悠久,但一直存在地层对比困难、地层展布及内幕结构认识不清等问题。利用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并且系统梳理钻井资料,进行了潜山内幕界面标定及反射波组对比,分析了潜山内幕结构并探讨了其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42... 428东潜山勘探历史悠久,但一直存在地层对比困难、地层展布及内幕结构认识不清等问题。利用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并且系统梳理钻井资料,进行了潜山内幕界面标定及反射波组对比,分析了潜山内幕结构并探讨了其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428东潜山残留4套地层,其中二叠系全区分布,寒武系只分布于潜山东部,潜山基底为元古宙花岗岩;潜山内幕具有不对称性,东部为三层结构,西部为两层结构,整体上为双断地垒型潜山;同时428东潜山油源条件优越,潜山内幕寒武系未钻圈闭极具勘探价值,同时元古宇也值得关注,储层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地震反射特征对比 结构特征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