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D油田高倍数水驱油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金宜 罗宪波 +3 位作者 刘英宪 刘宗宾 冯海潮 陈科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2-49,共8页
为探索介于热采开发界限的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大液量提液冷采模式下的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渤海辽东矿区LD油田样品为例,在实验流速分别为1.0、7.5、15.0 mL/min的情况下,开展了2000 PV高倍数水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同时结... 为探索介于热采开发界限的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大液量提液冷采模式下的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渤海辽东矿区LD油田样品为例,在实验流速分别为1.0、7.5、15.0 mL/min的情况下,开展了2000 PV高倍数水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压汞、X衍射全岩和气测渗透率等实验数据对提液方式进行优化,分析各因素对此类型稠油油藏提液后的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孔喉结构、填隙物体积分数、渗透率等储层地质特征差异对提液后的驱替特征具有较大影响,微观孔喉结构越差、填隙物体积分数越高、渗透率越低,高倍数水驱油效率越低;相比于直接提液方式,分步提液方式能取得更高的水驱油效率。对处于热采界限内的该类型稠油油藏进行水驱冷采开发,为避免造成前缘突进、降低微观波及,提液幅度控制在7.5倍为宜。实验结果可以有效指导该类型稠油油藏在矿场利用水平井规模化大幅提高生产井产液量进行剩余油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疏松砂岩 高倍数 水驱油效率 提液 特高含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西部海域某区块油田注水过程储层伤害机理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旭东 陈科 +2 位作者 何伟 张铜耀 陈毅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基于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理念,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伤害成为高效开发海上油田的关键。针对渤海油田某区块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偏高、地层欠注等问题,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及悬浮物、垢样的扫描电镜分析等。实验发现:储层具有... 基于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理念,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伤害成为高效开发海上油田的关键。针对渤海油田某区块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偏高、地层欠注等问题,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及悬浮物、垢样的扫描电镜分析等。实验发现: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伤害,黏土矿物蒙皂石以及伊/蒙间层不同程度地发生膨胀、分散,造成储层堵塞。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高达16.7mg/L,严重超出平台标准要求;注入水中的颗粒粒径大约集中在30μm,容易造成储层堵塞。储层经过注水冲刷,孔喉中零星分布着大量的碳酸盐颗粒,使得储层渗透率降低。在明确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加药方式、酸化等保护措施。施工后注水井井口注入压力下降了7MPa,日注水量增加了6倍,酸化解堵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海域 注水 伤害机理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河流相底水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极限驱油效率认识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金宜 何逸凡 +3 位作者 刘博伟 张运来 胡治华 洪鑫 《海洋石油》 CAS 2022年第4期24-30,共7页
围绕渤海底水稠油油藏在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机理认识不清、渗流特征认识不深的难点问题,以典型河流相Q油田主力砂体为例,开展不同类型储层样品在2000 PV高倍数水驱下的极限水驱油效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经过2000 PV高倍数水... 围绕渤海底水稠油油藏在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机理认识不清、渗流特征认识不深的难点问题,以典型河流相Q油田主力砂体为例,开展不同类型储层样品在2000 PV高倍数水驱下的极限水驱油效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经过2000 PV高倍数水驱后,稀油、普1类稠油和普2类稠油的极限驱油效率分别为76.5%、75.5%和72.5%。在相同的高倍数水驱条件下,稀油样品驱油效率在100 PV处出现拐点,普1类稠油样品在300 PV处出现拐点,普2类稠油样品驱油效率在1000 PV处出现拐点。地层原油黏度越大,拐点出现的时机越晚,揭示水驱至残余油状态的废弃时机越晚。普2类稠油样品在100~1000 PV的高倍数驱替过程中,单位PV数下驱油效率要高于稀油样品和普1类稠油样品,在2000 PV的高倍数水驱条件下驱油效率最终可高达72.5%。实验结论可为底水稠油特高含水期大液量提液挖潜提供机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极限驱油效率 剩余油挖潜 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密闭取芯井新鲜样品和洗油样品相对渗透率曲线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金宜 陈丹磬 +3 位作者 周凤军 朱文森 信召玲 张旭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6,共8页
基于渤海某典型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稀油油藏密闭取岩心,对同一样品先后分别完成新鲜样品相渗实验和洗油样品相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中水淹层段样品在洗油后油水相渗曲线与新鲜状态下相渗曲线各关键参数均非常接近;未水淹层段样品在洗油... 基于渤海某典型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稀油油藏密闭取岩心,对同一样品先后分别完成新鲜样品相渗实验和洗油样品相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中水淹层段样品在洗油后油水相渗曲线与新鲜状态下相渗曲线各关键参数均非常接近;未水淹层段样品在洗油后状态下完成的油水相渗曲线与新鲜状态下相渗曲线相比,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残余油饱和度较低,两相区范围接近,最终驱油效率较高。未水淹层段岩心若采用洗油后的柱塞进行油水相渗实验,其结果将偏离真实储层渗流规律。根据水淹程度对油水相渗曲线影响的认识,重构了考虑水淹影响的"全寿命"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矿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考虑水淹影响的重构相渗曲线的模型,在相同采出程度下,其含水率更低;在相同含水率情况下,其采出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密闭取芯井 水淹程度 油水相对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酚群落水平水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佟玉洁 聂云 丁侃 《口岸卫生控制》 2015年第2期31-35,共5页
本研究通过案例提出群落水平水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以初步筛选出对环境有高风险的污染物。首先依据逸度模型预测出五氯酚在水体的浓度为0.092μg/L,选择代表食物链关系的多物种以表示群落水平的生物效应,包括:初级生产者(藻类)、初级消费... 本研究通过案例提出群落水平水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以初步筛选出对环境有高风险的污染物。首先依据逸度模型预测出五氯酚在水体的浓度为0.092μg/L,选择代表食物链关系的多物种以表示群落水平的生物效应,包括:初级生产者(藻类)、初级消费者(浮游动物)和捕食者(鱼),应用欧盟评价因子风险评价方法计算风险商值为1.642,表明五氯酚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值为高风险。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五氯酚对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有着一定的影响,应用健康风险度法评价五氯酚对人群的健康风险,人群超额危风险度分别为2.30×10-7/a,此风险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水生生态系统 五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河水及底泥对NPEO的生物降解试验
6
作者 佟玉洁 刘炳光 丁侃 《盐业与化工》 CAS 2015年第8期14-18,共5页
为掌握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在自然环境的生物降解性,以进一步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文章模拟自然环境进行其在天然河水和底泥的生物降解性试验。用河水配制初始浓度为100 m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水样1),同时加入底泥(500 mg/L... 为掌握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在自然环境的生物降解性,以进一步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文章模拟自然环境进行其在天然河水和底泥的生物降解性试验。用河水配制初始浓度为100 m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水样1),同时加入底泥(500 mg/L)为水样2。用生物耗氧量法每天测定BOD,试验时间为10 d。结果为初始浓度100 mg/L的NPEO在河水和底泥的生物降解速率分别0.154 1 d-1和0.047 8 d-1,半衰期分别为4.50 d和14.50 d。同时,测定了水样溶解氧并绘制溶解氧日变化曲线,结果为河水溶解氧在1 d^10 d内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符合河水耗氧曲线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生物降解速率 耗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十八烷氧基-2-羟丙基)-N,N-二甲基甜菜碱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方芳 陈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5-399,共5页
以正十八醇和表氯醇、二甲胺等合成N-(3-十八烷氧基-2-羟丙基)-N,N-二甲基甜菜碱(JHD-18),并对其表面活性以及与OP-10的复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HD-18在25℃的临界胶束浓度为500 mg/L,临界表面张力为28.94 mN/m,JHD-18与OP-10的... 以正十八醇和表氯醇、二甲胺等合成N-(3-十八烷氧基-2-羟丙基)-N,N-二甲基甜菜碱(JHD-18),并对其表面活性以及与OP-10的复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HD-18在25℃的临界胶束浓度为500 mg/L,临界表面张力为28.94 mN/m,JHD-18与OP-10的摩尔比为3∶7时表现出最佳的复配效果,该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为450 mg/L,临界表面张力为20.47 mN/m,并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超低(10-3mN/m)数量级。复配体系与地层水配伍性好,抗盐能力较强,当Ca2+浓度高达16000 mg/L时,该体系与原油仍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10-3mN/m);在不同渗透率(0.32×10-3率3.14×10-3μm2)岩心的驱替实验中,水驱后注入0.3 PV、质量浓度为1500 mg/L的复配体系(JHD-18与OP-10的摩尔比为3∶7)最大可提高驱油效率1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临界胶束浓度 油水界面张力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安全环保自动化”重矿物前处理新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岩岩 王渝 +1 位作者 周富春 贺银军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4期34-37,共4页
为了提高重矿物分离质量及效率,改善实验人员的工作环境,采用一种"环保自动化"重矿物前处理新方法,利用中、高速螺旋桨机械转子对泥沙样品的快速抽打使泥沙松动、分散,再通过超声波震荡使泥沙分离,同时借助水循环将分离出的... 为了提高重矿物分离质量及效率,改善实验人员的工作环境,采用一种"环保自动化"重矿物前处理新方法,利用中、高速螺旋桨机械转子对泥沙样品的快速抽打使泥沙松动、分散,再通过超声波震荡使泥沙分离,同时借助水循环将分离出的泥质除去。新方法将处理2块样品的时间由800 min降至140min,较传统手工,重矿物分离效率提高了5倍,且解决了其轻矿物杂质含量高的弊端。此外,新方法采用凝固点相对较低且无毒的无机重液多钨酸钠(密度2.9g/cm3)来代替凝固点较高且毒性较大的三溴甲烷等重液(密度2.92g/cm3),提高了实验室环境质量,攻克了冬季因三溴甲烷凝固而无法作业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全自动泥沙分离仪 三溴甲烷 多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