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层内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
被引量:
22
1
作者
张官亮
张祖波
+2 位作者
刘庆杰
罗蔓莉
陈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CT扫描技术,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对大庆油区萨尔图油田层内非均质油层进行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建立的非均质模型由3块等厚度的互相连通的长方形天然岩心组成,特殊设计的岩心夹持器系统适用于CT扫描。应用CT...
采用CT扫描技术,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对大庆油区萨尔图油田层内非均质油层进行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建立的非均质模型由3块等厚度的互相连通的长方形天然岩心组成,特殊设计的岩心夹持器系统适用于CT扫描。应用CT扫描技术得到非均质模型整体及各层的含水饱和度沿程分布,实现了岩心驱油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分布可视化和表征定量化。分析水驱后各层剩余油分布,以及聚合物驱过程中不同渗透率小层提高采收率状况。DQZ3组和DQZF1组层内非均质模型聚合物驱后采出程度分别达77.3%和72.2%,较水驱分别提高了39.4%和21.9%。DQZ3组和DQZF1组模型聚合物驱后高渗透层平均含水饱和度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4.1%和2.7%。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不仅能有效动用水驱阶段不能动用的中、低渗透层剩余油,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水驱阶段动用程度已经很高的高渗透层残余油饱和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聚合物驱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内非均质
聚合物驱
饱和度沿程分布
采出程度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油气成因及来源
被引量:
4
2
作者
段威
田金强
+3 位作者
李三忠
于强
陈瑞雪
龙祖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6-187,共12页
惠州凹陷是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位于其东南缘的远源凸起带普遍缺失烃源岩地层,距离油源远,是典型的源外远源油气藏,油藏中原油成因及来源尚未明确。通过对惠州凹陷内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
惠州凹陷是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位于其东南缘的远源凸起带普遍缺失烃源岩地层,距离油源远,是典型的源外远源油气藏,油藏中原油成因及来源尚未明确。通过对惠州凹陷内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特征的系统对比,结合对断裂-砂体-不整合运移通道和遮挡条件的分析,应用Pathway软件模拟分析三维油气运移路径,跳出静态模式的禁锢,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本文认为,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源于文昌组烃源岩,其生物标志物主要表现为低C_(19)/C_(23)三环萜烷值(<0.7)、低C_(20)/C_(23)三环萜烷值(<0.8)、高C_(27)重排甾烷/C_(27)规则甾烷值(>0.25)、低ETR值(<0.4)、高4-甲基甾烷/ΣC_(29)甾烷值(>0.4)和低双杜松烷T/C_(30)藿烷值(<1)。油气三维运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油气在惠州凹陷H26洼生成后,在惠-流构造脊控制下沿优势运移路径向东沙隆起方向运移,并在构造脊顶端的远源凸起带L11-1油田聚集成藏。远源凸起带的原油与同一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其他油田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故本文推断,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自惠州凹陷H26洼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远源凸起带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油气成因及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星地区吴家坪组地层井壁失稳机理研究及钻井液对策
3
作者
白杨
杨震
+5 位作者
白浩成
王长勤
张鑫
陈玉杰
李欣荣
吴宏壮
《断块油气田》
2025年第4期685-691,共7页
针对红星地区页岩气钻探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地层垮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吴家坪组地层岩石进行矿物组成分析,采用低温N2吸附法对岩石进行全孔径实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岩石微观结构,...
针对红星地区页岩气钻探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地层垮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吴家坪组地层岩石进行矿物组成分析,采用低温N2吸附法对岩石进行全孔径实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岩石微观结构,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了红星地区吴家坪组页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通过钻井液流变实验、高温高压滤失实验、封堵性实验,优化了钻井液乳化稳定性能、降滤失性能和多级微纳米封堵性能,其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3 mL,PPA实验滤失量小于2 mL,填砂管实验侵入深度不超过2 cm,形成了稳定井壁高性能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在ZBW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与应用前相比,复杂情况损失时间下降了86.9%,日进尺提升了150.3%,平均井径扩大率降低了1.66百分点。该体系能够对吴家坪组地层微裂缝进行有效封堵,实现低密度安全钻进,为该地区页岩气实现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钻井液
井壁失稳机理
井壁稳定
微裂缝封堵
吴家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层内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
被引量:
22
1
作者
张官亮
张祖波
刘庆杰
罗蔓莉
陈序
机构
中海油实验中心深圳实验中心
中国石
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3,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复杂油气藏开发新技术新方法"(2011A-1003)
文摘
采用CT扫描技术,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对大庆油区萨尔图油田层内非均质油层进行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建立的非均质模型由3块等厚度的互相连通的长方形天然岩心组成,特殊设计的岩心夹持器系统适用于CT扫描。应用CT扫描技术得到非均质模型整体及各层的含水饱和度沿程分布,实现了岩心驱油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分布可视化和表征定量化。分析水驱后各层剩余油分布,以及聚合物驱过程中不同渗透率小层提高采收率状况。DQZ3组和DQZF1组层内非均质模型聚合物驱后采出程度分别达77.3%和72.2%,较水驱分别提高了39.4%和21.9%。DQZ3组和DQZF1组模型聚合物驱后高渗透层平均含水饱和度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4.1%和2.7%。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不仅能有效动用水驱阶段不能动用的中、低渗透层剩余油,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水驱阶段动用程度已经很高的高渗透层残余油饱和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聚合物驱效果越好。
关键词
层内非均质
聚合物驱
饱和度沿程分布
采出程度CT扫描
Keywords
layered heterogeneity
polymer flooding
on way saturation distribution
degree of reserve recovery
CT scanning
分类号
TE357.4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油气成因及来源
被引量:
4
2
作者
段威
田金强
李三忠
于强
陈瑞雪
龙祖烈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和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
中心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
实验
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
实验
室
中国石
油
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海油实验中心深圳实验中心
中海
石
油
(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
分公司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6-18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0213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072002,862001013146)。
文摘
惠州凹陷是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位于其东南缘的远源凸起带普遍缺失烃源岩地层,距离油源远,是典型的源外远源油气藏,油藏中原油成因及来源尚未明确。通过对惠州凹陷内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特征的系统对比,结合对断裂-砂体-不整合运移通道和遮挡条件的分析,应用Pathway软件模拟分析三维油气运移路径,跳出静态模式的禁锢,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本文认为,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源于文昌组烃源岩,其生物标志物主要表现为低C_(19)/C_(23)三环萜烷值(<0.7)、低C_(20)/C_(23)三环萜烷值(<0.8)、高C_(27)重排甾烷/C_(27)规则甾烷值(>0.25)、低ETR值(<0.4)、高4-甲基甾烷/ΣC_(29)甾烷值(>0.4)和低双杜松烷T/C_(30)藿烷值(<1)。油气三维运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油气在惠州凹陷H26洼生成后,在惠-流构造脊控制下沿优势运移路径向东沙隆起方向运移,并在构造脊顶端的远源凸起带L11-1油田聚集成藏。远源凸起带的原油与同一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其他油田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故本文推断,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自惠州凹陷H26洼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远源凸起带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油气成因及来源
Keywords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Huizhou depression
uplifts far from source rocks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rkers
origin and source of oil and gas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星地区吴家坪组地层井壁失稳机理研究及钻井液对策
3
作者
白杨
杨震
白浩成
王长勤
张鑫
陈玉杰
李欣荣
吴宏壮
机构
西南石
油
大学石
油
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2025年第4期685-69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井壁岩石结构强化及调控机理研究”(U23A202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井筒稳定性闭环响应机制与智能调控方法”(2019YFA0708303)。
文摘
针对红星地区页岩气钻探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地层垮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吴家坪组地层岩石进行矿物组成分析,采用低温N2吸附法对岩石进行全孔径实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岩石微观结构,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了红星地区吴家坪组页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通过钻井液流变实验、高温高压滤失实验、封堵性实验,优化了钻井液乳化稳定性能、降滤失性能和多级微纳米封堵性能,其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3 mL,PPA实验滤失量小于2 mL,填砂管实验侵入深度不超过2 cm,形成了稳定井壁高性能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在ZBW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与应用前相比,复杂情况损失时间下降了86.9%,日进尺提升了150.3%,平均井径扩大率降低了1.66百分点。该体系能够对吴家坪组地层微裂缝进行有效封堵,实现低密度安全钻进,为该地区页岩气实现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页岩气
钻井液
井壁失稳机理
井壁稳定
微裂缝封堵
吴家坪组
Keywords
shale gas
drilling fluid
borehole instability mechanism
borehole stability
microfracture plugging
Wujiaping Formation
分类号
TE25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层内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
张官亮
张祖波
刘庆杰
罗蔓莉
陈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油气成因及来源
段威
田金强
李三忠
于强
陈瑞雪
龙祖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星地区吴家坪组地层井壁失稳机理研究及钻井液对策
白杨
杨震
白浩成
王长勤
张鑫
陈玉杰
李欣荣
吴宏壮
《断块油气田》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