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浮床重油加氢裂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美 刘金东 +4 位作者 张树广 张海洪 田义斌 赵德智 王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35-2440,共6页
简述了悬浮床重油加氢裂化工艺、工业化过程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目前国际上成熟的前沿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有EST工艺、HDHPLUS工艺、Uniflex工艺等,这些工艺多采用均相分散型催化剂,有效地减少重馏分的缩合生焦,具有催... 简述了悬浮床重油加氢裂化工艺、工业化过程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目前国际上成熟的前沿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有EST工艺、HDHPLUS工艺、Uniflex工艺等,这些工艺多采用均相分散型催化剂,有效地减少重馏分的缩合生焦,具有催化活性高,产品汽柴比高等特点,已实现工业装置建设和生产,成为炼厂解决重质油深度加工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表明,未来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降低底油产量及提高轻质油品的收率的同时减少结焦。因此,研发高分散、高活性的催化剂、设计具有高效传质传热效率的新型反应器、开发高效工业组合工艺是今后悬浮床加氢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悬浮床 催化剂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高酸原油破乳剂复配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方义 晋西润 +1 位作者 薛光亭 张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3-77,共5页
针对重质高酸原油破乳脱盐困难的问题,首先在原油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市售部分破乳剂进行性能评定,筛选几种性能优良的破乳剂单剂,将这些破乳剂单剂与不同助剂进行复配,筛选出两种脱水效果较好的破乳剂。通过比较两种破乳剂的加注量、脱... 针对重质高酸原油破乳脱盐困难的问题,首先在原油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市售部分破乳剂进行性能评定,筛选几种性能优良的破乳剂单剂,将这些破乳剂单剂与不同助剂进行复配,筛选出两种脱水效果较好的破乳剂。通过比较两种破乳剂的加注量、脱盐效果及使用成本最终得到油溶性破乳剂FO_6。破乳剂FO_6动态脱盐试验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10μg/g时,脱后原油含盐量低于3 mg/L,脱后原油含水量低于0.3%,电脱盐排水中污水含油量小于150mg/L,各项工艺控制指标符合炼油厂原油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高酸原油 破乳剂 复配 电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高硫原油产生污水的性质及其处理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巫明娟 卞玉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0,共4页
对加西原油加工过程产生污水的性质进行分析,该污水具有pH大、硫化物含量低、氨氮含量低、含油量低、COD含量高的特点。在污水处理场原有设施上,通过调节pH、增加絮凝剂投加量、增加生化池葡萄糖投加量、调节生化池温度等措施,使加西原... 对加西原油加工过程产生污水的性质进行分析,该污水具有pH大、硫化物含量低、氨氮含量低、含油量低、COD含量高的特点。在污水处理场原有设施上,通过调节pH、增加絮凝剂投加量、增加生化池葡萄糖投加量、调节生化池温度等措施,使加西原油加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原油加工废水 气浮 生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湿法灰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油重油中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 被引量:7
4
作者 马树侠 高明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1-484,共4页
在石油炼制与加工过程中,原油重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容易引起管线设备结垢,反应器管线腐蚀,从而降低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原油重油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1]。
关键词 微量金属元素 石油炼制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 管线腐蚀 重油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烷基减压馏分油生产橡胶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文中 蔡烈奎 +1 位作者 马莉莉 张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53,共3页
针对绥中36-1减压馏分油具有芳烃含量高、硫含量和氮含量较高、黏度大等特点,采用传统全氢型流程生产橡胶油时,存在产品收率偏低、氢耗大、操作费用较高等问题,开发了溶剂精制与加氢技术的组合工艺。与全氢型流程相比,采用组合工艺时产... 针对绥中36-1减压馏分油具有芳烃含量高、硫含量和氮含量较高、黏度大等特点,采用传统全氢型流程生产橡胶油时,存在产品收率偏低、氢耗大、操作费用较高等问题,开发了溶剂精制与加氢技术的组合工艺。与全氢型流程相比,采用组合工艺时产品收率高、氢耗低,可同时生产出满足欧盟环保要求的轮胎用环保橡胶油和SBS橡胶油,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油 溶剂精制 加氢 组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环烷基蜡油加氢生产芳香基橡胶增塑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姚秀杰 宋君辉 +1 位作者 焦祖凯 张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57,共4页
以高硫环烷基原油的减二线馏分油(高硫环烷基蜡油)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加氢处理、临氢降凝、补充精制催化剂,通过高压加氢工艺进行生产橡胶增塑剂A1004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三段高压加氢工艺可以得到符合GB T 33322-2016指标要求... 以高硫环烷基原油的减二线馏分油(高硫环烷基蜡油)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加氢处理、临氢降凝、补充精制催化剂,通过高压加氢工艺进行生产橡胶增塑剂A1004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三段高压加氢工艺可以得到符合GB T 33322-2016指标要求的芳香基橡胶增塑剂A1004,收率约82%,芳碳率为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环烷基蜡油 加氢工艺 橡胶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溶剂处理废白土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丽 王延臻 +1 位作者 许海龙 宋春敏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4,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复合溶剂脱附萃取工艺提取废白土中的油,考察超声波频率、溶剂用量、处理温度、时间、处理次数对废白土中油分回收率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搅拌处理工艺相比较。结果表明:以100 g废白土(含油31.2 g)为例,超声波处理的最佳工... 采用超声波辅助复合溶剂脱附萃取工艺提取废白土中的油,考察超声波频率、溶剂用量、处理温度、时间、处理次数对废白土中油分回收率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搅拌处理工艺相比较。结果表明:以100 g废白土(含油31.2 g)为例,超声波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68 kHz、溶剂用量80 mL、温度30 ℃、时间 10 min ,非极性溶剂抽提2次、混合溶剂抽提2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总油分回收量可达30.4 g;要达到相同的效果,传统搅拌工艺需要更高的温度、更长的处理时间和更多的溶剂;回收的理想油符合基础油特性,再生白土的吸附能力大部分得到恢复,可用于润滑油补充精制。超声波辅助溶剂处理废白土工艺技术上可行,每处理1 t白土可得经济效益4 799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白土 超声波 溶剂 回收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油砂沥青的净化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宽勇 韩冬云 +3 位作者 李福起 石薇薇 庞海全 曹祖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85-3890,共6页
溶剂萃取法分离油砂制得油砂沥青中含大量机械杂质,影响沥青的品质及后期加工利用。通过XRD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机械杂质的矿物组成和粒度分布等特性。针对机械杂质的特性,开发了复配试剂,通过稀释剂降黏沥青、复配试剂净化沥青、稀释剂... 溶剂萃取法分离油砂制得油砂沥青中含大量机械杂质,影响沥青的品质及后期加工利用。通过XRD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机械杂质的矿物组成和粒度分布等特性。针对机械杂质的特性,开发了复配试剂,通过稀释剂降黏沥青、复配试剂净化沥青、稀释剂回收再生及循环利用3个操作单元对油砂沥青进行了脱杂净化实验,并分析了净化机理。结果表明:降黏过程,温度70℃、时间10min、稀释剂与沥青比0.3g/g,稀释沥青70℃黏度为3.2Pa·s;净化过程,6%盐酸与稀释沥青比0.2m L/g、Ca Cl2与稀释沥青比0.01g/g,温度70℃,混合时间10min,沉降时间20min,机械杂质脱除率可达到93.5%;回收及循环过程,稀释剂回收率为98%,循环使用5次,机械杂质脱除率仍92%以上。该工艺具有沉降时间短、机械杂质脱除彻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沥青 机械杂质 表征 复配试剂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脱芳烃技术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侯章贵 胡笛 +3 位作者 韩龙年 陈新国 辛靖 陈禹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8,共7页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燃料油消耗量的增大,引发了严重雾霾天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有效地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2016年底,国内发布了第六阶段车用柴油标准GB 19147-2016《车用柴油》,其中车用柴油中的多环芳烃质量分数由原来的不大...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燃料油消耗量的增大,引发了严重雾霾天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有效地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2016年底,国内发布了第六阶段车用柴油标准GB 19147-2016《车用柴油》,其中车用柴油中的多环芳烃质量分数由原来的不大于11%降至不大于7%。加氢脱芳烃技术(hydrodearomatization-HDA)是生产超清洁国Ⅵ柴油的关键。主要综述了加氢脱芳烃技术及催化剂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VI标准 加氢脱芳烃 催化剂 雾霾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聚丙烯酰胺的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嫡 牛毓 +2 位作者 康东会 潘岩 晋西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99,共4页
随着原油勘探程度加深,开采难度加大,三次采油技术将成为充分开采利用石油的一个重要技术。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1]等,其中属于化学驱范畴的聚合物驱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 随着原油勘探程度加深,开采难度加大,三次采油技术将成为充分开采利用石油的一个重要技术。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1]等,其中属于化学驱范畴的聚合物驱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目前,聚合物驱所采用的聚合物产品主要为聚丙烯酰胺(简称PAM)。通常认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起到了调解注入水的流变性、增加驱动液黏度、改善水驱波及效率等重要作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技术 聚合物驱 聚合物产品 勘探程度 甲苯不溶物 化学驱 开采难度 波及效率 采收率 布氏漏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石脑油中砷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明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6-729,共4页
石脑油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为芳烃抽提装置的原料。在石脑油下游加工工艺中,重整精制是最重要的一环。重整精制需要使用铂催化剂,若石脑油中含有砷,由于砷原子外层有未共享的电子轨道,会在铂催化剂表面生成强的化学吸附键,从而导致铂... 石脑油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为芳烃抽提装置的原料。在石脑油下游加工工艺中,重整精制是最重要的一环。重整精制需要使用铂催化剂,若石脑油中含有砷,由于砷原子外层有未共享的电子轨道,会在铂催化剂表面生成强的化学吸附键,从而导致铂催化剂中毒[1],这种中毒作用是不可逆的,不仅给石脑油的重整精制带来极大的影响,还会增加经济成本。因此,石脑油中的砷含量的控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一般要求其质量分数不得高于10n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催化剂 电子轨道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石油化工产品 化学吸附 石脑油 芳烃抽提装置 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烷基侧线馏分油制备混装乳化炸药复合油
12
作者 牛毓 吴嫡 李娜 《爆破器材》 CAS 2016年第4期41-44,48,共5页
以环烷基原油S的侧线馏分油A、B、C为原料制备一种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复合油产品,通过稳定性试验以及爆炸性能测试考察复合油产品的性能,并与国内同类型产品从性能及成本两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原油S的减压侧线馏分油可以制... 以环烷基原油S的侧线馏分油A、B、C为原料制备一种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复合油产品,通过稳定性试验以及爆炸性能测试考察复合油产品的性能,并与国内同类型产品从性能及成本两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原油S的减压侧线馏分油可以制得合格的混装乳化炸药复合油,m(馏分油A)m(馏分油C)在9:1~7:3之间、m(馏分油B):m(馏分油C)在9:1~8:2之间都能得到可行的配方,其中m(馏分油B)m(馏分油C)为91时稳定性较好,是推荐的最佳配方;与国内炸药生产厂家普遍选用的油相材料产品相比,以原油S侧线油生产的复合油产品无论从性能还是生产成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基 侧线馏分油 混装乳化炸药 复合油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的组成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付雪 郜金平 +1 位作者 何柏 朱蠡庆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96-699,703,共5页
在常压下制备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研究乳化剂的用量、水蜡质量比以及助乳化剂种类、含量等因素对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粒径的影响。研究助乳化剂碱性添加物和短链异构醇对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的最佳组成为... 在常压下制备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研究乳化剂的用量、水蜡质量比以及助乳化剂种类、含量等因素对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粒径的影响。研究助乳化剂碱性添加物和短链异构醇对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的最佳组成为:m[乳化剂(平平加O+Span-60)]∶m(氧化聚乙烯蜡)=25∶100,m(水)∶m(氧化聚乙烯蜡)=2∶1;乳化剂最佳组成:m(平平加O)∶m(Span-60)=4∶1;助乳化剂的比例:m(三乙醇胺)∶m(氧化聚乙烯蜡)=5∶100,m(异辛醇)∶m(氧化聚乙烯蜡)=3∶100,所得乳液平均粒径为0.34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聚乙烯蜡 粒径 乳化剂 助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新型配体的氢甲酰化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帅 王兴永 +1 位作者 傅送保 张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9-192,198,共5页
为打破国外对配体生产技术的垄断,中海油开发了具有独特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的国产新型双亚磷酸酯配体。以工业混合碳四烯烃为原料,对国产新型双亚磷酸酯配体的氢甲酰化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最优工艺条件:铑质量分数为250μg/g、... 为打破国外对配体生产技术的垄断,中海油开发了具有独特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的国产新型双亚磷酸酯配体。以工业混合碳四烯烃为原料,对国产新型双亚磷酸酯配体的氢甲酰化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最优工艺条件:铑质量分数为250μg/g、膦铑摩尔比为3∶1、氢碳体积比为1∶1、反应温度为70℃、反应压力为1.2 MPa、反应时间为1.5 h,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混合碳四烯烃中1-丁烯和顺反2-丁烯的总转化率平均可达89.1%,戊醛正异比平均可达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甲酰化 双亚磷酸酯配体 催化性能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中PM2.5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璐 赵东风 +4 位作者 薛建良 孙慧 甘为民 巫明娟 李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8,共4页
我国大气颗粒物呈现复合型污染特征,细颗粒物PM2.5来源复杂。通过对我国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得出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分布随时间、空间及气象条件变化的规律。各地的源解析结果显示,... 我国大气颗粒物呈现复合型污染特征,细颗粒物PM2.5来源复杂。通过对我国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得出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分布随时间、空间及气象条件变化的规律。各地的源解析结果显示,我国PM2.5主要来源有燃煤、机动车尾气、扬尘、二次粒子、生物质燃烧、有机物、海盐粒子等,且各来源的贡献率因所在功能区不同而异。同时,从化学组成、特定指标、化学-统计学等多角度梳理了确定PM2.5污染源头的分析手段,有助于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PM2.5的源头削减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2 5 分布特征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表处用改性咪唑啉型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孔祥军 李福起 +4 位作者 杨维才 范维玉 姚艳 刘娜娜 罗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6,共7页
以分子结构设计为基础,通过合成多头亲水活性基团、接枝改性增加咪唑啉型乳化剂的空间位阻,采用月桂酸、四乙烯五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利用在线红外监测咪唑啉中间体的官能团变化,合成改性咪唑啉型微表处用慢裂快凝型乳化沥青乳化剂,... 以分子结构设计为基础,通过合成多头亲水活性基团、接枝改性增加咪唑啉型乳化剂的空间位阻,采用月桂酸、四乙烯五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利用在线红外监测咪唑啉中间体的官能团变化,合成改性咪唑啉型微表处用慢裂快凝型乳化沥青乳化剂,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乳化剂性能优异,临界胶束浓度为23.99μg/g,在临界胶束浓度下表面张力为24.36 m N/m;用该乳化剂制备的乳化沥青颗粒均匀,体积平均粒径为3.09μm,乳化剂用量为1.5%时乳化沥青各项指标均满足微表处用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与石料的可拌和时间达206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乳化沥青 慢裂快凝 微表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废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付坤 李多 贾荣利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8-412,共5页
从煤化工废水和厌氧污泥中分离出2株高效的硫酸盐还原菌,通过革兰氏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法鉴定其种属,并研究其生长特性和硫酸盐还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RB-1为革兰氏阴性柠檬酸杆菌;菌株SRB-2... 从煤化工废水和厌氧污泥中分离出2株高效的硫酸盐还原菌,通过革兰氏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法鉴定其种属,并研究其生长特性和硫酸盐还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RB-1为革兰氏阴性柠檬酸杆菌;菌株SRB-2为革兰氏阳性丁酸梭菌;两种菌株在最佳条件下培养4 d,菌液菌量均可达到1×106个/m L的水平;在SO2-4质量浓度为1 360 mg/L的条件下,两种菌株的SO2-4去除率分别达到93%和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厌氧污泥 硫酸盐还原菌 菌种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大分子抗菌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卉 黎剑浩 +1 位作者 邵辉 王占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3年第2期27-30,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天然大分子抗菌剂ε-聚赖氨酸盐酸盐(ε-PLH)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抗菌PP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P相比,当ε-PLH质量分数为0.10%时,抗菌PP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大近20 MPa、断裂伸长率增大...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天然大分子抗菌剂ε-聚赖氨酸盐酸盐(ε-PLH)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抗菌PP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P相比,当ε-PLH质量分数为0.10%时,抗菌PP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大近20 MPa、断裂伸长率增大了2.0个百分点、缺口冲击强度增大了53 kJ/m^(2),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当ε-PLH质量分数为0.30%时,PP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超过99.99%,且抗菌持久性超过40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天然抗菌剂 ε-聚赖氨酸盐酸盐 力学性能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