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质对纳米级磁铁矿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文芳 李金华 +1 位作者 张春霞 潘永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27-2434,共8页
单畴磁铁矿颗粒是地质样品中最重要的磁性载体,其稳定性一直备受关注.为了认识有机质对纳米级磁铁矿颗粒热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比研究了趋磁细菌AMB-1合成的单畴磁铁矿分别在全细胞中和经去胞提纯后的纯化磁小体中的热磁性质,以及热处... 单畴磁铁矿颗粒是地质样品中最重要的磁性载体,其稳定性一直备受关注.为了认识有机质对纳米级磁铁矿颗粒热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比研究了趋磁细菌AMB-1合成的单畴磁铁矿分别在全细胞中和经去胞提纯后的纯化磁小体中的热磁性质,以及热处理后样品的磁滞参数和低温磁性的变化.发现仅有磁小体膜包裹的纯化磁小体中单畴磁铁矿热稳定性极强,而全细胞中的单畴磁铁矿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热变化:磁铁矿在约270℃即开始转化,400℃以前几乎完全被有机质还原为顺磁性物质;同时在400℃以前,有机质的还原作用与有机质热分解引起磁小体链的坍塌,共同导致了样品矫顽力(B_c)、剩磁矫顽力(B_(cr))和剩磁比(M_(rs)/M_s)的减小,以及矫顽力比(B_(cr)/B_c)的增加.我们的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当地质样品中含有较多有机质组分并受热事件影响时,其中的单畴磁铁矿难以得到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磁小体磁铁矿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电子传递体AQDS对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矿化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陛 吴文芳 +1 位作者 李金华 潘永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31-2638,共8页
微生物矿化产生的超顺磁性(SP)磁铁矿是沉积物和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本文比较了三个不同温度下(20℃,30℃,37℃)纯培养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还原水合氧化铁形成SP磁铁矿的矿化特征.在实验体系中加入细菌CN32后... 微生物矿化产生的超顺磁性(SP)磁铁矿是沉积物和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本文比较了三个不同温度下(20℃,30℃,37℃)纯培养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还原水合氧化铁形成SP磁铁矿的矿化特征.在实验体系中加入细菌CN32后,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Eh迅速下降.酸碱度pH和亚铁离子Fe^(2+)浓度随之快速上升,磁铁矿也逐渐开始形成.透射电镜观测和室温磁滞回线测定表明产物为SP磁铁矿特征.对比三个温度下产物的磁化率和饱和磁化强度变化发现,培养温度是影响细菌CN32矿化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加快了细菌矿化.随培养温度的升高,磁铁矿的矫顽力增大;低温磁学测量结果显示,产物SP磁铁矿颗粒的平均解阻温度T_b从20℃时的95 K升高到37℃时的160 K,都表明生成的磁铁矿的粒径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外,实验体系中加入电子传递体(AQDS,2.6-anthraquinone disulphonate)明显促进了CN32矿化.这些实验模拟结果有助于认识自然环境中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生磁性矿物的能力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还原细菌 磁铁矿 生物矿化 培养温度 AQ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圣妲 潘红苗 +2 位作者 周克 肖天 吴龙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11-3318,共8页
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指一类由含有磁小体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聚集而成的球形或者卵球形细胞聚集体,一般由745个细胞组成,直径在223μm之间,它们可在地磁场或外加磁场中沿磁力线定位并做定向运动。通过对巴西潟湖、美国盐湖、德国和法国... 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指一类由含有磁小体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聚集而成的球形或者卵球形细胞聚集体,一般由745个细胞组成,直径在223μm之间,它们可在地磁场或外加磁场中沿磁力线定位并做定向运动。通过对巴西潟湖、美国盐湖、德国和法国海岸带花瓣型MMPs以及最近对中国青岛海域潮间带菠萝型MMPs研究结果的总结,分别从MMPs的生物学特征、细胞内容物以及生态学分布及分类地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 趋磁性 铁氧化物型磁小体 铁硫化物型磁小体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海洋趋磁球菌QH-3的鞭毛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克 潘红苗 +2 位作者 岳海东 肖天 吴龙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92,共5页
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MTB)是一类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特殊细菌。MTB在胞内磁小体的导向下借助自身鞭毛进行趋磁趋氧运动,以到达适宜的生境。本研究在青岛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大量的趋磁球菌,通过光镜与透射电镜对其运动方... 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MTB)是一类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特殊细菌。MTB在胞内磁小体的导向下借助自身鞭毛进行趋磁趋氧运动,以到达适宜的生境。本研究在青岛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大量的趋磁球菌,通过光镜与透射电镜对其运动方式与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优势趋磁细菌为卵球形,大小为2.5μm×2.1μm,宽长比为0.85,将其命名为QH-3。QH-3为趋北型(North-seeking)MTB,运动速度88μm/s,细胞内两侧各有一条由棱柱形颗粒组成的磁小体链。QH-3在菌体同一侧有两个由直径62 nm±9 nm的鞘包裹7根鞭毛组成的鞭毛束。这种特殊的鞭毛结构与已报道的致病菌的不同,而与法国地中海趋磁球菌MO-1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磁球菌 鞭毛鞘 潮间带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潮间带趋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蕊 陈一然 +3 位作者 周克 张文燕 肖天 吴龙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31,共8页
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生活在淡水和海洋的有氧-无氧过渡区。本调查通过对青岛汇泉湾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分层样品中趋磁细菌的计数和沉积物理化因子的分析,研究了趋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 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生活在淡水和海洋的有氧-无氧过渡区。本调查通过对青岛汇泉湾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分层样品中趋磁细菌的计数和沉积物理化因子的分析,研究了趋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趋磁细菌以趋北型的趋磁球菌占优势,主要分布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为179.7--107.0 mV,为弱还原-还原性质,最大丰度(94-169个/cm3)出现在氧化还原跃层(表层下5-9 cm黄-黑沙界面处),暗示有氧-无氧过渡区;趋磁细菌的垂直变化趋势与粒径、含水率、硫酸盐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磁细菌 垂直分布 环境因子 氧化还原电位 潮间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