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下分布式光纤井筒温度校正技术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志刚 胡振超 +3 位作者 宋立志 范远洪 廖茂林 辛小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74,共5页
油气藏的井下温度分布式动态监测技术作为油气藏开发效果评价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与井下电缆构建光电复合缆的形式来实现,然而电缆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以及复合缆在封隔器位置的特殊结构,导致电缆产生的... 油气藏的井下温度分布式动态监测技术作为油气藏开发效果评价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与井下电缆构建光电复合缆的形式来实现,然而电缆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以及复合缆在封隔器位置的特殊结构,导致电缆产生的热量在封隔器部分出现非均匀分布,使得分布式温度测量参数的常规校准方法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Comsol有限元局部温度场仿真与卡尔曼滤波的井下分布式光纤井筒温度校正方法。首先分析了分布式光纤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封隔器处整体式复合缆穿越三维结构,同时构建了基于井下流体对流散热的电潜泵与电缆发热模型;然后针对井下封隔器内的复合缆穿越器,建立了基于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的穿越器部分三维温度场模型,并且结合分布式光纤实测数据,建立了井下分布式光纤温度分布状态空间方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井下分布式光纤井筒温度的精确校准。最后,利用所研发的温度分布式监测系统在南海某油田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温度场建模与卡尔曼滤波校正的井筒测量温度曲线,减轻了电潜泵电缆与封隔器对井筒温度的干扰影响,提高了井筒温度测量的精度,测量相对误差仅为0.16%,满足生产现场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温度分布式监测 三维温度场建模 分布式光纤 复合缆发热干扰 卡尔曼滤波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东区块低钻速影响因素随钻分析与识别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益涛 姜波 《录井工程》 2020年第1期52-56,共5页
乐东区块位于南海西部莺歌海盆地中心区域,其莺歌海组、黄流组地层处于压力过渡带,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在钻井过程中,受钻头异常磨损、钻井参数搭配不合理、井筒压差大、地层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钻井效率低、事故频发。为提高该区油气勘探... 乐东区块位于南海西部莺歌海盆地中心区域,其莺歌海组、黄流组地层处于压力过渡带,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在钻井过程中,受钻头异常磨损、钻井参数搭配不合理、井筒压差大、地层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钻井效率低、事故频发。为提高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充分发挥录井作为钻井过程中“眼睛”的作用,在随钻过程中,通过对钻头机械比能(MSE)、岩性、井筒压差以及气测等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例从钻头、地层及压差3方面分析随钻过程中导致乐东区块钻速过低的原因,进而快速准确地识别钻井效率低的影响因素,最终为下步钻井提速提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东区块 钻井效率 钻头机械比能 岩性 压差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流变性实时测量方法及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海波 宋洋 +2 位作者 于志刚 辛小军 杨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8,共9页
针对当前钻井液测量中无法实现在线测量、工作量大及存在操作误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钻井液流变性在线测量装置。通过测量钻井液在不同管径下的压力损失,结合质量流量计所测得的数据,上传到上位机进行处理,从而得到钻井液的各项流变性能参... 针对当前钻井液测量中无法实现在线测量、工作量大及存在操作误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钻井液流变性在线测量装置。通过测量钻井液在不同管径下的压力损失,结合质量流量计所测得的数据,上传到上位机进行处理,从而得到钻井液的各项流变性能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钻井液流变性测量试验平台进行数据测量精度对比试验,与现阶段的API 2003的钻井液流变性测量结果相差无几,其误差在3%以内;在对钻井液密度及黏度变化情况下的试验平台实时测量中,所得结果与不间断采样的旋转黏度计测量数据几乎相同,其误差在4%以内。该钻井液流变性在线测量装置对钻井完井自动化进程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流变性 实时测量 测量管 剪切应力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