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里海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梁爽 王燕琨 +2 位作者 金树堂 王震 郑俊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8,194,共6页
滨里海盆地位于东欧地台的东南边缘,是中亚最富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结合其所处中亚地区的演化,将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碰撞、坳陷4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滨里海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储盖层、圈... 滨里海盆地位于东欧地台的东南边缘,是中亚最富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结合其所处中亚地区的演化,将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碰撞、坳陷4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滨里海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储盖层、圈闭及其油气运聚之间的关系,认为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受构造作用影响,2套主力烃源岩发育的位置受当时盆地古构造形态的控制,主要沿盆地边缘、生物礁隆起附近分布,而碳酸盐岩台地上发育的优质储层是滨里海盆地最主要的储层。同时,构造作用也控制了盐下背斜、生物礁和盐上盐构造相关圈闭的发育,断层、不整合面为油气聚集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作用 油气藏 构造演化 滨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凝析油气藏超低含水饱和度及其对开发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彭珏 康毅力 +2 位作者 李前贵 吴林刚 夏玉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4,145,共4页
油气藏含水饱和度认识直接影响油气藏储量评价及开发决策。哈萨克斯坦M碳酸盐岩凝析油气藏密闭取心含水饱和度为1.6%~19.9%,平均为6.1%,通过室内建立束缚水饱和度实验得到平均含水饱和度为27.7%-42.5%。这说明该油气藏初... 油气藏含水饱和度认识直接影响油气藏储量评价及开发决策。哈萨克斯坦M碳酸盐岩凝析油气藏密闭取心含水饱和度为1.6%~19.9%,平均为6.1%,通过室内建立束缚水饱和度实验得到平均含水饱和度为27.7%-42.5%。这说明该油气藏初始含水饱和度低于束缚水饱和度,即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文章对形成超低含水饱和度的可能原因,即油气藏沉积史、温度、润湿性、距离自由水接触面的高度以及孔隙大小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厚的砂泥岩层和膏盐层的封隔作用使油气藏超低含水饱和度最终得以保存。开发生产中所呈现的见水便停喷、停产或间开等问题是超低含水饱和度油气藏的特殊动态行为。在钻井完井及开发过程中防止水相圈闭损害,提高水驱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碳酸盐岩 凝析油气藏 超低含水饱和度 水相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薄层难动用边际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以滨里海盆地Zanazour油田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合文 崔明月 +6 位作者 张宝瑞 赫安乐 晏军 梁冲 郭双根 贾洪革 马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9,共7页
滨里海Zanazour油田已持续开发20多年,主体区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作为油田开发的潜力区,主体构造边部油藏渗透率低、有效油层厚度薄,常规直井开发方式单井产量低、有效开发难度大。为了解决以上难点,实现边际油藏的有效开发,提出了... 滨里海Zanazour油田已持续开发20多年,主体区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作为油田开发的潜力区,主体构造边部油藏渗透率低、有效油层厚度薄,常规直井开发方式单井产量低、有效开发难度大。为了解决以上难点,实现边际油藏的有效开发,提出了水平井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以Zanazour油田为代表的边际油藏开展了一系列攻关研究和现场实践。低渗透、薄层边际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以水平井分段压裂为主要手段,从顶层设计出发,匹配地质、油藏特征,实现钻完井工程、分段压裂、采油工程的有机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根据水平井分段压裂对产量的影响,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从8%下降到了4%~5%。②综合考虑地应力分布、人工裂缝走向、有效油层厚度及其分布等因素,优选水平段目的层并确定水平段方位。③为了提高分段压裂有效性,使用旋转地质导向和随钻测井技术,在1.4~6.1m的薄油层中钻遇率从20.7%提高到72%。④多举措提高水平段固井质量及抗射孔、压裂等作业的冲击能力,保证分段的有效性。⑤考虑水平段非均质性,按照"一段一方案"的原则,优化分段改造方案及施工参数。⑥为了实现低压储层分段压裂后的有效返排,优化配套了气举和液氮助排技术。所形成的技术体系在以H8井为代表的边部开发井获得了应用并获得突破,H8井分段压裂后的产量是邻井产量的11倍。目前共完成了8口井的现场试验,实现累计增产原油11×10^4t。实践表明,对于直井开发效益低的低渗透、薄层边际油藏,采用以分段压裂为主要手段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模式,可以实现此类油藏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边际油藏 分段压裂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貌恢复技术在滨里海盆地东缘中—下石炭统岩性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燕琨 王震 +2 位作者 梁爽 盛善波 臧真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东缘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KT-Ⅱ层)不断获得油气发现。随着勘探的深入,面临的难题是碳酸盐岩薄储层预测。从KT-Ⅱ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入手,还原当时碳酸盐岩沉积背景,厘清储层的分布规律。KT-Ⅱ层由下至上可划分为SQ1...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东缘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KT-Ⅱ层)不断获得油气发现。随着勘探的深入,面临的难题是碳酸盐岩薄储层预测。从KT-Ⅱ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入手,还原当时碳酸盐岩沉积背景,厘清储层的分布规律。KT-Ⅱ层由下至上可划分为SQ1、SQ2、SQ3三个三级层序,根据高频层序地震精细解释,分别采用地震层位拉平法、地层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恢复了SQ1—SQ3沉积前的古地貌。SQ1滩体主要围绕SQ1沉积前的坡折带进行沉积,局部沉积厚度较大;SQ2滩体主要分布于低势区与高势区之间的斜坡带,呈连片的趋势,越往高势区储层越发育;SQ3滩体主要沉积于两条走滑断层之间的斜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里海盆地 中—下石炭统 碳酸盐岩 古地貌恢复技术 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下油藏近井沥青质沉积预测与化学解堵 被引量:3
5
作者 郭东红 苗钱友 +1 位作者 辛浩川 崔晓东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1,共2页
对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近井地层沥青质沉积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利用气-液-固平衡理论模型预测了不同油井近井地带沥青质沉积的初始压力。结果表明,沥青质初始沉积压力均高于平均饱和压力以及目前的井底流压。据此可以断定,盐下油藏近井... 对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近井地层沥青质沉积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利用气-液-固平衡理论模型预测了不同油井近井地带沥青质沉积的初始压力。结果表明,沥青质初始沉积压力均高于平均饱和压力以及目前的井底流压。据此可以断定,盐下油藏近井地带已经出现了沥青质的沉积堵塞。利用BKJ-1化学解堵剂对8033和8031两口油井开展近井地带解堵现场试验,获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同时证实了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基亚克油田 盐下油藏 近井地层 沥青质沉积 预测 化学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敏感油藏合理工作制度的确定 被引量:14
6
作者 苗钱友 李云娟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1,70,共4页
以肯基亚克油田石炭系油藏为例,对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压力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运用压力敏感油藏产能方程并结合经济因素提出了不同渗透率伤害系数地区合理的工作制度.结果表明:异常高压油藏具有应力敏感性,地层压力下降后孔隙... 以肯基亚克油田石炭系油藏为例,对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压力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运用压力敏感油藏产能方程并结合经济因素提出了不同渗透率伤害系数地区合理的工作制度.结果表明:异常高压油藏具有应力敏感性,地层压力下降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应力敏感油藏的产能曲线特征与常规油藏显著不同,即在同样的生产压差下,应力敏感油藏单井产能比常规油藏产能明显偏低;当生产压差高于一定数值后,增加应力敏感油藏生产压差后油井产能反而减小;渗透率伤害系数越大,曲线弯曲越早,弯曲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基亚克油田 压力敏感 渗透率伤害系数 工作制度 异常高压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力喷射压裂砂卡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伟 张好林 +3 位作者 吕吉祥 蒲勇 殷福亮 陈忠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8,9,共4页
水力喷射压裂作为低渗及非常规油气藏增产的有效方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压裂作业中一旦发生砂卡,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水力喷射压裂砂卡因素复杂多样,同时缺乏数据难以量化。通过对压裂工程作业流程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水力喷射... 水力喷射压裂作为低渗及非常规油气藏增产的有效方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压裂作业中一旦发生砂卡,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水力喷射压裂砂卡因素复杂多样,同时缺乏数据难以量化。通过对压裂工程作业流程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水力喷射压裂砂卡风险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砂卡风险。现场水力喷射压裂结果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为水力喷射压裂砂卡风险的综合评价与预测提供了符合客观实际的量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喷射压裂 砂卡 风险预测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8001井有机-无机复合堵塞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立新 郭东红 +2 位作者 谢慧专 辛浩川 崔晓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2-415,共4页
通过对堵塞物的分离和组分分析,探讨了肯基亚克油田8001井井筒中有机-无机复合堵塞的机理。利用有机溶剂对其堵塞物进行了分离,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无机杂质5.31%,正庚烷沥青质48.23%,胶质10.87%。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分析了无机物杂质... 通过对堵塞物的分离和组分分析,探讨了肯基亚克油田8001井井筒中有机-无机复合堵塞的机理。利用有机溶剂对其堵塞物进行了分离,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无机杂质5.31%,正庚烷沥青质48.23%,胶质10.87%。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分析了无机物杂质的组成,其中的石英成分高达60.8%。结果表明,盐下油藏8001井井筒的堵塞主要是胶质、沥青质的沉积,并与无机杂质协同作用,加剧了堵塞物的形成;堵塞物中的主要无机杂质并不是来自于储层,而是由于各种施工措施带入的。通过沥青质沉积初始压力预测模型的建立,预测了8001井原油发生沥青沉积的初始压力和初始温度。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8001井堵塞物中沥青质、8001井原油中沥青质以及地层沥青质的碳、氢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堵塞物沥青质中的碳元素含量高于原油沥青质中的碳元素含量,堵塞物沥青质中的氢元素含量低于原油沥青质中的氢元素含量,而地层沥青质的碳元素含量最高、氢含量最低,意味着8001井堵塞物中的沥青质并非完全来自于原油,有部分沥青质可能来自于地层沥青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基亚克油田 盐下油藏 8001井 有机-无机复合堵塞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脱水装置内部生成单质硫的分析及改造方案 被引量:8
9
作者 方正 王国志 +2 位作者 张磊 李林辉 李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以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油田湿气回注工程分子筛脱水装置生成固态堵塞物的分析数据为依据,确认固态堵塞物为单质硫及其混合物。对该分子筛脱水装置内生成单质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装置内设备、管道、阀门的影响,提出了装置改造方案... 以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油田湿气回注工程分子筛脱水装置生成固态堵塞物的分析数据为依据,确认固态堵塞物为单质硫及其混合物。对该分子筛脱水装置内生成单质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装置内设备、管道、阀门的影响,提出了装置改造方案,为类似原料气中含O2及H2S的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脱水装置 含硫天然气 单质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深井连续油管复合解堵工艺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杰文 张宝瑞 +3 位作者 刘刚 贾洪革 周宏华 高金强 《油气井测试》 2020年第3期45-49,共5页
哈萨克斯坦盐下油田水平井H8×井油管及油套环空均出现堵塞,解堵修井存在井控风险。使用连续油管作业,制定磨铣钻通后再采用高压水力喷射工具清理残余堵塞物的方案,经过喷嘴优选和井下工具串优化,确定适用的钻磨工具串和高压冲洗工... 哈萨克斯坦盐下油田水平井H8×井油管及油套环空均出现堵塞,解堵修井存在井控风险。使用连续油管作业,制定磨铣钻通后再采用高压水力喷射工具清理残余堵塞物的方案,经过喷嘴优选和井下工具串优化,确定适用的钻磨工具串和高压冲洗工具串。通过连续油管钻磨和高压冲洗两种工艺交替作业,使H8×井恢复产量30 t/d,成功解除油管内堵塞,达到预期作业目的和复产效果。该工艺为盐下油田躺井大修复产提供了基础方案和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解堵 高压冲洗 连续油管 磨铣 水力喷射 井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伟 杨桂荣 张品先 《天然气与石油》 2015年第2期1-8,10,共8页
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年来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迅速。为了弄清哈萨克斯坦未来油气出口规模以及中哈两国油气合作前景,有必要对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规划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未来,哈萨克斯坦油气产量... 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年来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迅速。为了弄清哈萨克斯坦未来油气出口规模以及中哈两国油气合作前景,有必要对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规划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未来,哈萨克斯坦油气产量将进一步增长,到2030年石油年产量达到1.18×108 t,天然气612×108 m3(含煤层气等非常规气);能源出口国地位进一步巩固,石油出口规模达1×108 t,天然气则主要满足本国市场需求,出口规模较小。为此,中哈两国作为近邻,能源互补性强,石油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储量 产量 出口 炼化 管道 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钻井肋式定向器执行机构偏置位移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志晟 孔璐琳 +4 位作者 祝传增 郑硕 焦滨海 蒋世东 李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共7页
为了提高连续管肋式定向器井眼轨迹控制效果及定向效率,结合最小能量原则,建立了肋式定向器执行机构偏置位移矢量模型。根据旋转偏置位移理论对定向器的执行机构进行偏置位移矢量合成与分解、分位移矢量求解、工作过程与工具面数学关系... 为了提高连续管肋式定向器井眼轨迹控制效果及定向效率,结合最小能量原则,建立了肋式定向器执行机构偏置位移矢量模型。根据旋转偏置位移理论对定向器的执行机构进行偏置位移矢量合成与分解、分位移矢量求解、工作过程与工具面数学关系分析,提出了分位移矢量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中的设计要求,采用就近原则和最小能量原则进行三翼肋分位移矢量计算。综合考虑井眼扩大、实际钻进时定向器外套的转动等影响,建立了连续管定向器纠偏过程中“定向模式”及“保持模式”的肋位移控制方案,得到了肋位移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管钻井肋式定向器工作过程中,单肋位移的幅值决定了合位移的大小;在导向过程中,当三翼肋工具面角相隔120°时,某些运动规律相同;连续管钻井进入斜直井段时,此时不存在工具面,此时属于“钻进模式”,各肋位移相同。所得结论可为连续管钻井肋式定向器导向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钻井 肋式定向器 执行机构 偏置位移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特鲁瓦油田第一口长水平段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万军 周海秋 +3 位作者 王俊峰 陈忠祥 刘江波 顾亦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北特鲁瓦油田位于滨里海盆地东缘,其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普遍存在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边界和厚度变化大、下部高研磨性灰泥岩机械钻速低等突出问题;同时,为了增加单井产量,水平段长度由该油田常规的400m延伸至1000m,显著增大了井眼轨迹... 北特鲁瓦油田位于滨里海盆地东缘,其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普遍存在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边界和厚度变化大、下部高研磨性灰泥岩机械钻速低等突出问题;同时,为了增加单井产量,水平段长度由该油田常规的400m延伸至1000m,显著增大了井眼轨迹与井身质量控制的难度。为了攻克以上技术难题,开展了延长水平段钻井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形成了该地区以旋转导向、锥形齿钻头、探边技术为主的长水平段优快钻井技术。该技术在北特鲁瓦油田H814井进行了首次试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实现了目的层的旋转钻进,降低了钻井风险;锥形齿钻头实现了机械钻速提高一倍以上;探边技术实现了油气层的精准定位,使油层钻遇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83.9%。鉴于滨里海盆地具有很强的地层规律性,所形成的优快钻井技术在全盆地其他油田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可全范围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复杂油气藏 高研磨地层 长水平段 优快钻井 旋转导向技术 锥形齿钻头 探边技术 储层钻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8010井井筒堵塞机理与解堵技术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东红 高金强 +2 位作者 辛浩川 崔晓东 谢慧专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探讨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8010井井筒的堵塞机理,利用有机溶剂对井筒的堵塞物各组分进行了分离,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分析了无机物杂质的组成。结果表明,盐下油藏8010井井筒主要是由于胶质、沥青质的沉积形成堵塞,该沉积与无机杂... 为探讨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8010井井筒的堵塞机理,利用有机溶剂对井筒的堵塞物各组分进行了分离,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分析了无机物杂质的组成。结果表明,盐下油藏8010井井筒主要是由于胶质、沥青质的沉积形成堵塞,该沉积与无机杂质协同作用,加剧了堵塞物的形成。为此,研制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堵剂配方体系JD-1,该解堵剂体系主要由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渗透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基亚克油田 盐下油藏 8010井井筒堵塞 解堵技术 JD-1解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压储层水力喷砂射孔多层压裂投产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贾洪革 孙杰文 +3 位作者 何昊楠 余伟 张宝瑞 邵昭媛 《油气井测试》 2020年第4期40-44,共5页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盐下二叠系砂岩油藏压力系数超过1.7,采用常规射孔后压裂工艺或者适用于常压储层的不动管柱喷砂射孔压裂工艺,存在井控风险大、转层作业周期长、改造不彻底等技术难题。为提高单井产能,在单层水力喷射加砂压裂技...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盐下二叠系砂岩油藏压力系数超过1.7,采用常规射孔后压裂工艺或者适用于常压储层的不动管柱喷砂射孔压裂工艺,存在井控风险大、转层作业周期长、改造不彻底等技术难题。为提高单井产能,在单层水力喷射加砂压裂技术获得显著增产效果后,研发出逐级坐封封隔器和带滑套喷枪,通过理论参数计算,实现了工艺优化与入井管柱的组配,形成异常高压储层水力喷砂射孔多层压裂投产技术。在现场完成了3口井不动管柱逐级坐封单井分两层喷砂射孔加砂压裂工艺的现场试验,成功率100%。措施后平均单井日增油52.3 t;现场施工数据显示,转层后两层水力喷砂射孔时的射孔压力差小于2 MPa,验证了该工艺在理论上满足3层以上的压裂改造。该工艺实现了不压井条件下多套储层的射孔、压裂改造及投产一体化作业,对高压油气井储层改造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油藏 多层 喷砂射孔 逐级坐封 封隔器 喷枪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盐岩层发育区下伏构造精细解释——以北特鲁瓦油田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双生 魏小东 +1 位作者 陈波 张大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91-96,共6页
本文以滨里海盆地北特鲁瓦油田为例,就盐岩层不规则发育区盐下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描述和综合评价技术进行总结,提出并应用多数据体联合解释技术和基于VSP综合标定的时深转换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盐丘发育区盐下油藏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描述... 本文以滨里海盆地北特鲁瓦油田为例,就盐岩层不规则发育区盐下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描述和综合评价技术进行总结,提出并应用多数据体联合解释技术和基于VSP综合标定的时深转换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盐丘发育区盐下油藏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描述难题,提高了盐岩层不规则发育区下伏构造解释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层 盐丘 碳酸盐岩 下伏构造 精细解释 北特鲁瓦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希望油田振幅随偏移距变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涛 艾克拜江.艾尔肯 +1 位作者 李来运 贺金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515,共3页
以哈萨克希望油田的地震资料为例,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处理中采用Aki Richards及Shuey公式,获得了流体因子等数种地震属性剖面,对探区KT-Ⅱ储集层的含气性进行综合判识,预测了气层的分布范围,对下步钻探和开发井网的部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处理 AKI Richards公式 Shuey公式 气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碳酸盐岩台缘带识别及展布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凯 范乐元 +3 位作者 金树堂 程晓东 盛善波 吴嘉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3期23-30,共8页
滨里海盆地东缘X区块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且钻井资料有限,分析沉积相带及展布特征对于评价该区勘探潜力及优化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区域构造沉积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厚度变化、剖面地震相分析及平面波形分类等方法开展石炭系KT... 滨里海盆地东缘X区块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且钻井资料有限,分析沉积相带及展布特征对于评价该区勘探潜力及优化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区域构造沉积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厚度变化、剖面地震相分析及平面波形分类等方法开展石炭系KT-Ⅱ段台地边缘相带识别,明确了相带展布及有利区分布范围。研究表明,该区KT-Ⅱ段Γ层东部发育具多个建隆区的台地边缘,是下部Д层缓坡台地上发育起来的沉积型镶边台地。自西向东地震反射主要由平行-亚平行反射、亚平行-丘形反射向丘形-斜交型前积反射变化,反映了由台内到台缘斜坡的相带变化特征。东部台缘带以中弱振幅、中低连续与中高频反射为主,而西部台内则相反,台缘带北东向展布大于45 km,宽约5~9 km。有利相带分布及储层发育受台地边缘演化控制明显,主力层Γ层下部有利相带主要为西部台内滩,而上部有利相带主要为东部台缘藻丘滩与颗粒滩,其次为西部台内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里海盆地 石炭系 台地边缘 地震反射构型 波形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盐丘下碳酸盐岩地震波假象校正技术--以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
19
作者 郭洪明 艾克拜江·艾尔肯 +1 位作者 李来运 孙铁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0,共3页
针对滨里海盆地巨厚盐下复杂的地震资料,通过模型正演方法及具体实例,在垂直地震测井(VSP)及盐层速度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盐下假断层、假构造的形成机理与校正方法,在滨里海盆地中区块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层位标定 构造层 模型正演 盐下断层 盐下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天然气管道焊接气孔的误判纠正和工艺改进
20
作者 付振东 王勇 张武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6年第1期25-27,37,共4页
以哈萨克斯坦让那若尔油田—KC13天然气管道工程为例,阐述了中方专家对俄罗斯监理误判的6道“焊接裂纹”(实际为焊接气孔)进行的认真分析。首先,从底片成像的分析上,对裂纹的判定提出了疑问;进而,从工艺分析上,排除了冷裂纹和热裂纹的... 以哈萨克斯坦让那若尔油田—KC13天然气管道工程为例,阐述了中方专家对俄罗斯监理误判的6道“焊接裂纹”(实际为焊接气孔)进行的认真分析。首先,从底片成像的分析上,对裂纹的判定提出了疑问;进而,从工艺分析上,排除了冷裂纹和热裂纹的可能性;最终,综合判定该缺陷为链状条虫形气孔。同时,说明了为减少低温环境下的焊接缺陷而采取的相应措施,为中国施工单位在中亚地区进行类似的焊接工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焊接 低温 气孔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