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金华地区油气井堵水增产措施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大均 李宾元 +2 位作者 王成武 钱治家 王显烈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油气井 水处理 堵水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场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汪泽成 李晓清 赵献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34,共4页
以水文地质和与其关联的第一性资料入手 ,研究了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参数的基本特征以及正向、斜向垂直水化学分带性 ,并结合油气研究成果和气田分布现状 ,对川西坳陷的含油气性和气田保存条件进行了水文地质评价和预测。研究表... 以水文地质和与其关联的第一性资料入手 ,研究了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参数的基本特征以及正向、斜向垂直水化学分带性 ,并结合油气研究成果和气田分布现状 ,对川西坳陷的含油气性和气田保存条件进行了水文地质评价和预测。研究表明 :本区存在三种水化学斜向垂直分带变化类型 ,即正向型、正向—反向型、正向—反向交替型 ;川西坳陷南部的灌口—平落坝断褶带和大兴鼻状构造带为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水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气田 地下水 水分析 水化学场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气藏硫化氢分布特征 被引量:48
3
作者 江兴福 徐人芬 黄建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是一套区域性含气层 ,目前已成为继石炭系后的重要天然气勘探接替层。该含气层完全有别于其它二叠系、三叠系及石炭系气藏 ,依硫化氢含量可分为低含硫气藏、中含硫气藏、高—特高含硫气藏。分布上从南到北可分为... 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是一套区域性含气层 ,目前已成为继石炭系后的重要天然气勘探接替层。该含气层完全有别于其它二叠系、三叠系及石炭系气藏 ,依硫化氢含量可分为低含硫气藏、中含硫气藏、高—特高含硫气藏。分布上从南到北可分为硫化氢含量两高两低的 4个区 ,即渡口河等构造为代表的高含硫北区和龙门等构造高含硫南区 ;铁山、雷沙罐坪等构造低含硫北区和新市等构造低含硫南区。其硫化氢分布规律与区域沉积相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该区气藏高含硫的原因以矿物成因为主 ,高含硫分布区与含石膏地层分布是基本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飞仙关组 气藏 硫化氢 分布特征 早三叠世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地震响应特征及勘探展望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罗兴 谢芳 李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28,共3页
根据川东北地区已有的气井井旁地震资料 ,总结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地震响应特征 ,结合模型正演分析 ,建立了气藏分布的识别模式。据该模式 ,利用已有的地震资料 ,作提高讯噪比和速度反演处理后 ,对区内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进... 根据川东北地区已有的气井井旁地震资料 ,总结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地震响应特征 ,结合模型正演分析 ,建立了气藏分布的识别模式。据该模式 ,利用已有的地震资料 ,作提高讯噪比和速度反演处理后 ,对区内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进行了识别预测。到目前为止 ,已预测圈定鲕滩储层有利分布区块 2 5块 ,累计面积达 630km2 ,估算的天然气资源量达 50 0 0× 1 0 8m3以上。展示了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广阔的勘探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气藏 早三叠世 地震响应特征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一步法合成技术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勇 张杰杉 曹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9-83,共5页
近年来 ,二甲醚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及清洁燃料 ,其一步法合成技术发展迅速。与两步法相比 ,二甲醚一步法生产成本的降低为其使用范围的扩大奠定了基础。本文阐述了二甲醚一步法合成较两步法合成在热力学上的优势来源于多个化学反应同时进... 近年来 ,二甲醚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及清洁燃料 ,其一步法合成技术发展迅速。与两步法相比 ,二甲醚一步法生产成本的降低为其使用范围的扩大奠定了基础。本文阐述了二甲醚一步法合成较两步法合成在热力学上的优势来源于多个化学反应同时进行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热力学上的优势直接导致了原料合成气转化率的提高。综述了两种一步法二甲醚合成技术 (浆床合成技术和固定床合成技术 )的发展情况。对以NKK和HaldorTopseA/S两公司为代表的这两种技术的进展及工业化进程进行了描述 ,还就这两种技术对合成气组成及造气工艺的不同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不同造气工艺的不同适应性 ,最后对不同市场需求情况下所宜采用的二甲醚生产一步法工业化方案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一步法合成 浆床合成 固定床合成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集海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成藏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闻林 王世谦 肖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2-26,共5页
安 6井和吐谷 1井是四川石油管理局在准南西部新近完钻的井。通过对这两口井的钻探已经意识到 ,准南的勘探不仅有工程技术上的风险 ,更面临着严峻的地质认识问题。通过对安 6井和吐谷 1井的生烃条件、油气源对比、储层分布、盖层有效性... 安 6井和吐谷 1井是四川石油管理局在准南西部新近完钻的井。通过对这两口井的钻探已经意识到 ,准南的勘探不仅有工程技术上的风险 ,更面临着严峻的地质认识问题。通过对安 6井和吐谷 1井的生烃条件、油气源对比、储层分布、盖层有效性、构造圈闭条件以及异常高压对成藏的影响等诸方面的分析讨论 ,得出以下结论 :准南西部地区油气来源复杂 ,既有上部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及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油 ,也有下部J1 +2 湖沼相煤系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混合 ;但以下部J1 +2 湖沼相煤系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为主 ;储层为近缘泛滥平原—滨浅湖陆源碎屑砂体 ;而油源断裂的发育则是成藏的关键因素 ;属异常高压次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集海凹陷 准噶尔盆地 油气藏形成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过程中井内流动与传热的耦合数值计算 被引量:5
7
作者 钟兵 方铎 +1 位作者 付建红 施太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59,共3页
钻井作业必然伴随着钻井液在井内的流动及钻井液与井眼周围地层的热交换。钻井液在井内的流动及井内温度分布是影响井下压力平衡、井壁稳定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深入研究钻井过程中井下流动和传热的规律对钻井作业安全、快速地进行具有极... 钻井作业必然伴随着钻井液在井内的流动及钻井液与井眼周围地层的热交换。钻井液在井内的流动及井内温度分布是影响井下压力平衡、井壁稳定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深入研究钻井过程中井下流动和传热的规律对钻井作业安全、快速地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建立了钻井过程中井内流动和传热的耦合数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井内流体 传热 数学模型 数值分析 耦合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气北干线沿线土壤理化性质的概率分布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大全 姚安林 +3 位作者 蒋宏业 李又绿 姜力 王飞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9,共4页
通过对输气北干线沿线地区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指标进行测定所取得的大量试验数据,应用概率统计理论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北干线沿线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分布规律;然后采用最小方差准则对分布规律图象进行回归处理,得出各项理化性质指标分布... 通过对输气北干线沿线地区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指标进行测定所取得的大量试验数据,应用概率统计理论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北干线沿线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分布规律;然后采用最小方差准则对分布规律图象进行回归处理,得出各项理化性质指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形式,以此建立了输气北干线沿线土壤理化性质的概率分布模型。同时在一定的置信区间范围内,应用土壤腐蚀性的单因素评价准则对输气北干线沿线土壤腐蚀性作出了评判。此外,利用这些概率分布模型还能够计算输气北干线所经地区不同腐蚀性土壤区域各自出现的概率,以及可能存在的最大土壤腐蚀性等工程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概率分布模型 回归曲线 腐蚀现象 油气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耦合整体求解方法解井下流动和传热问题
9
作者 钟兵 方铎 施太和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8,共4页
将井下钻井液、地层、水泥环、套管、钻柱等中的流动和传热组合起来 ,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进行求解 ,从而避免了不同区域间的反复迭代 ,有利于井下复杂的井身结构和钻柱组合的处理。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测量数据的对比初步说明该方法是... 将井下钻井液、地层、水泥环、套管、钻柱等中的流动和传热组合起来 ,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进行求解 ,从而避免了不同区域间的反复迭代 ,有利于井下复杂的井身结构和钻柱组合的处理。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测量数据的对比初步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流动 传热 固液耦合 井下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