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油测井公司项目QHSE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兆陵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9-55,共7页
本文从项目运行的范围着手,研究中油测井公司项目QHSE的管理。通过对项目层、作业队层的QHSE作业文件的设置、目的和意义的研究,以PDCA循环管理原则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形成中油测井公司项目QHSE管理模式。
关键词 项目 范围 QHSE管理 PDCA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钻头测井技术——一种新的测井数据采集方式 被引量:1
2
作者 毕林锐 程晓东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6期438-440,共3页
过钻头测井技术是一种新的测井数据采集方式,被评为2005年国际石油科技十大进展之一。介绍了过钻头测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例,分析了过钻头测井技术的优点。通过电缆测井和随钻测井对比的分析,认为过钻头测井不仅会成为水平井、大斜度... 过钻头测井技术是一种新的测井数据采集方式,被评为2005年国际石油科技十大进展之一。介绍了过钻头测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例,分析了过钻头测井技术的优点。通过电缆测井和随钻测井对比的分析,认为过钻头测井不仅会成为水平井、大斜度井及困难井眼条件首选测量方式,也会逐渐在直井中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钻头测井 测井数据采集 工作原理 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绞车设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凯 陈文全 +1 位作者 汤胜利 屈文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4-87,共4页
介绍了测井绞车设备的分类,论述了国外测井绞车设备技术研究现状及我国测井绞车发展历程和技术现状,分析了我国测井绞车设备与国外产品存在的差距。指出我国测井绞车设备应朝国际化和个性化、高新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深井和超深井绞... 介绍了测井绞车设备的分类,论述了国外测井绞车设备技术研究现状及我国测井绞车发展历程和技术现状,分析了我国测井绞车设备与国外产品存在的差距。指出我国测井绞车设备应朝国际化和个性化、高新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深井和超深井绞车、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高适应性、人性化设计等方向发展。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增强我国测井绞车设备在国际石油装备市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绞车 发展历程 技术现状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服务型企业社会安全方面的弱点和应对 被引量:2
4
作者 席桐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3-64,共2页
技术服务型企业一般都规模比较小,作业地点分散而且流动,如何保证这些技术服务型企业的安全是本文的关注重点。作者从技术服务型企业在社会安全方面的弱点着手,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安全 弱点 技术服务型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平衡条件下深侧向测井响应校正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长喜 唐良民 +3 位作者 周灿灿 王昌学 张树东 杨仁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6-741,共6页
欠平衡钻井和欠平衡测井技术对于直接发现和保护油气层、提高单井产能和勘探开发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欠平衡测井时的井口装置与常规测井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对双侧向测井仪器的加长电极进行改造,使其长度缩短,以适应井口装置的长度... 欠平衡钻井和欠平衡测井技术对于直接发现和保护油气层、提高单井产能和勘探开发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欠平衡测井时的井口装置与常规测井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对双侧向测井仪器的加长电极进行改造,使其长度缩短,以适应井口装置的长度,这一改造使得深侧向测井值明显降低,不能真实反映储集层电性。应用有限元素法计算了欠平衡条件下深侧向电极系系数随加长电极长度的变化规律,即加长电极越长,深侧向电极系系数越小。建立了欠平衡条件下深侧向测井响应的校正方法,并应用实际测井资料验证了校正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适用于任意长度的加长电极,可直接用于现场测井资料的预处理,校正后的深侧向测井电阻率可用于测井解释建模和油气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测井 油气层保护 双侧向测井 电极系系数 视电阻率校正 有限元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数值模拟在巷道掘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晓宇 程五一 王广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8-163,共6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进行数值模拟井下巷道分步开挖,对巷道应力、位移、应变进行了分析,改善了应力分布,有效减少了瓦斯涌出。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分步开挖并应用于实践,通过现场试验论证得出合理的分步开挖顺序改变了岩石应力集中,减少了瓦斯... 利用有限元分析进行数值模拟井下巷道分步开挖,对巷道应力、位移、应变进行了分析,改善了应力分布,有效减少了瓦斯涌出。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分步开挖并应用于实践,通过现场试验论证得出合理的分步开挖顺序改变了岩石应力集中,减少了瓦斯涌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开挖方案 应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进展综述 被引量:45
7
作者 许风光 邓少贵 +2 位作者 范宜仁 程相志 刘鹏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4期239-243,共5页
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已从交会图定性分析发展到用岩心分析资料建立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半定量、定量评价裂缝。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的纵、横向分辨率高,经过地质刻度,可以较精细地识别岩性和裂缝,在解释火成岩方面... 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已从交会图定性分析发展到用岩心分析资料建立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半定量、定量评价裂缝。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的纵、横向分辨率高,经过地质刻度,可以较精细地识别岩性和裂缝,在解释火成岩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提高岩性识别准确率,识别复杂火成岩储层和孔隙流体,以及综合评价火成岩储层裂缝、饱和度等参数,仍然是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所面临的难题。加强岩石物理基础实验,研究火成岩储层导电机理,系统研究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理论,推广测井新技术在火成岩中的应用,建立统一的测井评价方法,将成为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岩性识别 裂缝评价 储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密度测井高分辨率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范传文 梁忠奎 +1 位作者 路建光 蔺慧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57,共3页
为了准确测量和评价薄油气层,研究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密度测井曲线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以小波分析为基础,利用小波在时间(或空间)域和频率域内同时进行局部化信号分析和去噪的特性对密度测井曲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密度测... 为了准确测量和评价薄油气层,研究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密度测井曲线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以小波分析为基础,利用小波在时间(或空间)域和频率域内同时进行局部化信号分析和去噪的特性对密度测井曲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密度测井高分辨率处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取决于小波函数与尺度因子的选择;高分辨率处理后,密度测井分辨率明显提高,储层的分层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密度测井 小波变换 高分辨率处理 薄油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波流动成像测井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牛虎林 吴锡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9-363,共5页
为了在生产动态监测中实时准确地显示油井内多相流体流型,确定各相流体持率,对电磁波流动成像测井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首先建立了电磁波流动成像测量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元仿真方法求解,然后采用Twomey改进的光滑化算... 为了在生产动态监测中实时准确地显示油井内多相流体流型,确定各相流体持率,对电磁波流动成像测井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首先建立了电磁波流动成像测量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元仿真方法求解,然后采用Twomey改进的光滑化算法重建图像,最后采用中值滤波和平均值滤波结合法、SWatanabe二值化、二值图像修正以及图像面积测量等方法改善成像质量。结果表明,综合分布模型在电磁波频率为6MHz时计算持率的相对误差为12.36%。该方法通过对井内流动的实时检测,获取了多相流体的二维或三维分布信息,为油井生产状况评价和油藏动态分析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 多相流动 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地层水成因与天然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伟 杨金利 +2 位作者 姜均伟 刘济民 刘宗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8-435,共8页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矿化度大多较高,局部地区也存在中、低矿化度的地层水;地层水中几乎不含硫酸根离子,却含有大量的钡离子。须家河组地层水具有与侏罗系地层水类似的形成环境,而与下伏海相地层水形成环境差别较大。须...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矿化度大多较高,局部地区也存在中、低矿化度的地层水;地层水中几乎不含硫酸根离子,却含有大量的钡离子。须家河组地层水具有与侏罗系地层水类似的形成环境,而与下伏海相地层水形成环境差别较大。须家河组地层水具有较低的钠(钾)氯系数和较高的变质系数,展示出高变质地层水的特征;其中不含硫酸根离子,表明具有极好的还原条件或封闭条件。须家河组地层水具有原陆相沉积地层水受后期海相高浓度地层水改造的基本特点。储集层改造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含大量硫酸根离子的地表水,更应尽量避免快速改变地层温度、压力与化学平衡,以免引起地层水中出现大量沉淀物而堵塞储集层孔隙与喉道,进而影响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 地层水 成因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钻井液侵入低幅度-低电阻率油层评价方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长喜 石玉江 +4 位作者 周灿灿 李霞 刘炳玉 唐良民 李树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6-702,共7页
长庆油田A区块三叠系长2油层组发育古地貌控制的低幅度-低电阻率油藏,含油面积较大,可形成规模低电阻率油藏。经岩石物理成因机理研究发现,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在于低幅度油藏背景造成其含油饱和度较低及淡水钻井液侵入对油层、... 长庆油田A区块三叠系长2油层组发育古地貌控制的低幅度-低电阻率油藏,含油面积较大,可形成规模低电阻率油藏。经岩石物理成因机理研究发现,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在于低幅度油藏背景造成其含油饱和度较低及淡水钻井液侵入对油层、水层双感应测井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淡水钻井液条件下分步骤的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常规测井交会、基于侵入原理的侵入因子分析、多井对比等3个步骤对油、水层进行识别,提高了测井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能力;通过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正演建模、地质和油藏工程参数等约束的反演解释、定量评价结果检验等3个步骤开展油层定量评价,提高了低幅度油藏背景下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的精度和可信度。此测井解释模式对低电阻率油气层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钻井液侵入 低幅度油藏 低电阻率油层 岩石物理研究 成因机理 测井识别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剩余压力分布及油气运聚条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小琦 邓宏文 +1 位作者 李青斌 任国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利用平衡深度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的流体剩余压力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各井下均有剩余压力,其中长7幅度最大,其次为长6和长4+5及长8,剩余压力的分布与已知含油情况分布关系密切,大多数油田在平面上均分布在相应油组剩... 利用平衡深度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的流体剩余压力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各井下均有剩余压力,其中长7幅度最大,其次为长6和长4+5及长8,剩余压力的分布与已知含油情况分布关系密切,大多数油田在平面上均分布在相应油组剩余压力低值带,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异常压力段中的相对低值带,其次为正常压力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力生油层长7油组油气运移及聚集条件,指出安塞和盐池两地区是长2油层聚集区,陇东、白宝、靖边一线以东是长6油层运移富集指向区,而陇东、白宝、靖边一带是长8油层运移富集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剩余压力 油气运聚 声波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斜坡深层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圣柱 梁毅 +2 位作者 钱克兵 金强 王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4-481,共8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地区处于丁家屋子鼻状构造带背景之上,紧邻牛庄生油洼陷,油源丰富,断层—骨架砂体—不整合面相互配置为油气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成藏条件。油源对比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三种成因类型的原油:北部Ek21~4深部油藏和王古1...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地区处于丁家屋子鼻状构造带背景之上,紧邻牛庄生油洼陷,油源丰富,断层—骨架砂体—不整合面相互配置为油气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成藏条件。油源对比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三种成因类型的原油:北部Ek21~4深部油藏和王古1井奥陶系油藏为孔二段烃源岩提供的原油;而Ek11~2浅部油藏为孔二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混合型原油;浅层沙河街组油藏主要为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对该区深层典型油藏成藏要素分析,认为丁家屋子构造带继承性鼻状构造背景、沙四上亚段—孔二段两套烃源岩和输导体系—圈闭的有效空间配置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类型 成藏特征 主控因素 王家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作用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翠光 魏春景 +2 位作者 侯荣玖 后立胜 卜小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4-41,共8页
通过对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型变质序列中典型泥质岩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相平衡研究,获得黑云母带变质作用的温度为445~550℃和压力为0.2~0.6 GPa;石榴石带为480~566℃、0.54±0.22 GPa;十字石带601±20℃、0.8±0.25GPa;... 通过对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型变质序列中典型泥质岩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相平衡研究,获得黑云母带变质作用的温度为445~550℃和压力为0.2~0.6 GPa;石榴石带为480~566℃、0.54±0.22 GPa;十字石带601±20℃、0.8±0.25GPa;十字石-红柱石带540±20℃、0.32±0.05 GPa,而632.4℃、0.785 GPa这个值不是红柱石的稳定范围,这可能是其早期中压变质作用条件;矽线石带为640℃、0.43 GPa左右,由于石榴石中有蓝晶石包体,因此其早期也可能经历中压条件的变质;堇青石-矽线石带740~800℃、0.4~0.7 GPa。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序列不是一个正常的变质序列,其野外变质梯度呈现“Z”字型特征。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作用可能形成于早期中压变质岩的挤压抬升和以此相关的大量花岗岩侵入的构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变质作用 相平衡 阿尔泰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中北一区断东厚油层聚驱后井网重构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丹丹 唐玮 +3 位作者 常毓文 张善严 左松林 仵元兵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3,共5页
大庆喇萨杏油田聚驱后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储量逐年增多,为开发这部分储量,实现4000×10^4t稳产,以萨中北一区断东作为典型解剖区,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搞清剩余油特点及分布规律,明确聚驱后的剩余油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新组... 大庆喇萨杏油田聚驱后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储量逐年增多,为开发这部分储量,实现4000×10^4t稳产,以萨中北一区断东作为典型解剖区,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搞清剩余油特点及分布规律,明确聚驱后的剩余油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新组合开发层系,重新构建井网系统,利用水平井和直井相结合的调整方式,提出了聚驱后现场试验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聚驱后层系重组、水平井和直井联合井网系统的进一步挖潜方式是可行和经济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中北一区 厚油层 聚驱后 剩余油分布 井网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含气带资源条件评价与排序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宝生 彭贤强 罗东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3,共4页
目前中国正处于煤层气开发大发展前期,迫切需要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特别是作为基本单元的含气带资源状况与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再选择资源密度、煤层气资源量、含气量这3个参数作为煤层... 目前中国正处于煤层气开发大发展前期,迫切需要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特别是作为基本单元的含气带资源状况与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再选择资源密度、煤层气资源量、含气量这3个参数作为煤层气含气带评价排序的分析指标,在评价排序中首先对指标进行处理,给出了不同指标性质的指标处理函数,并设计了限值约束条件;然后采用矩阵综合决策方法(加权平均法)对划定的56个含气带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最后给出了关于煤层气含气带应优先考虑的重点区域的建议:根据资源状况排序分析,最好的资源条件基本分布在冀鲁豫皖和晋陕蒙含气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资源分布 含气带 指标处理函数 资源条件 综合评价 排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观测资料反演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滑动速率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德敏 甘卫军 +2 位作者 任金卫 倪国辉 宁树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6-714,共9页
根据地质资料,首先建立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空间展布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分段模型,并把地质方法大致推测或估计的各段滑动速率和滑动方式作为先验初值,通过三维深断裂位错模型对GPS观测站点速度场的最佳拟合,反演获得各断裂段... 根据地质资料,首先建立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空间展布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分段模型,并把地质方法大致推测或估计的各段滑动速率和滑动方式作为先验初值,通过三维深断裂位错模型对GPS观测站点速度场的最佳拟合,反演获得各断裂段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马衔山北缘断裂有1.4~3.0mm/a的逆倾滑,且中部断层段有约3mm/a的左旋走滑;庄浪河断裂有0.6~1.2mm/a的逆倾滑,走滑分量不明显。这些滑动速率值均在地质方法的推测范围内,且模型预测的GPS站点速度与实际观测值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吻合。本研究表明,对于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这样一些滑动速率相对较低且传统地质调查方法较难实施的断裂,基于GPS观测结果的滑动速率反演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深断裂位错模型 GPS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套源岩天然气扩散损失量评价——以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源岩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民 郭晓博 +3 位作者 薛海涛 卢双舫 付广 陈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09,共7页
根据天然气扩散原理、物质平衡原理和烃浓度封闭机理建立了多套源岩天然气扩散损失评价模型。选取松辽盆地北部浅层多套生物气源岩为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4个层位现今累积生气量达385.7×1012m3,浅层生物气源岩主要生气层位... 根据天然气扩散原理、物质平衡原理和烃浓度封闭机理建立了多套源岩天然气扩散损失评价模型。选取松辽盆地北部浅层多套生物气源岩为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4个层位现今累积生气量达385.7×1012m3,浅层生物气源岩主要生气层位中嫩江组二段生气量最大,主要生气期在嫩江组沉积末期。实际扩散气量计算表明,嫩二段实际扩散气量最大,其次为嫩一段、青山口组一段和青山口组二三段,不考虑烃浓度封闭和考虑烃浓度封闭的累积实际扩散气量分别达199.42×1012m3和105.44×1012m3。考虑烃浓度封闭时各时期的评价扩生比(实际扩散气量和生气量比值)都低于不考虑烃浓度封闭时的扩生比,后者约为前者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损失量 物质平衡 烃浓度封闭 多套源岩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枢纽带及其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汪伟光 吕修祥 +1 位作者 喻莲 成克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337,共5页
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差异升降运动和周缘造山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枢纽带。枢纽带的形成与隆起、斜坡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根据枢纽带的形成特点及其发育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3类:隆起翘倾型枢纽带、斜坡反转型枢纽带和斜坡-隆起复合... 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差异升降运动和周缘造山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枢纽带。枢纽带的形成与隆起、斜坡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根据枢纽带的形成特点及其发育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3类:隆起翘倾型枢纽带、斜坡反转型枢纽带和斜坡-隆起复合型枢纽带。塔里木盆地构造枢纽带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枢纽带邻近烃源区,碳酸盐岩岩溶、风化壳、礁滩型储集层发育,圈闭以潜山、构造-岩性圈闭为主。相对于凹陷或烃源区,枢纽带处于高部位,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而相对隆起高部位,其又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免遭破坏。因此,不管是对于油气的捕捉还是保存,枢纽带都处于极其有利的位置。枢纽带油气分布具明显的复式油气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叠合盆地 构造枢纽带 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重点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量:30
20
作者 汪伟光 童晓光 +1 位作者 张亚雄 成克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3期62-69,7-8,共8页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受南大西洋的张裂和持续的漂移作用的控制,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大西洋裂开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两侧盆地的发育及含油气性又存在着差异。南美东岸油气主要集中于大坎普斯盆地,为典型...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受南大西洋的张裂和持续的漂移作用的控制,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大西洋裂开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两侧盆地的发育及含油气性又存在着差异。南美东岸油气主要集中于大坎普斯盆地,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盆地发育阶段完整,包括前裂谷、裂谷、过渡和漂移4个阶段,各阶段特征明显,发育盐下和盐上含油气系统。而西非油气主要集中于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盆地虽总体上与前者相似,但各成藏要素的发育与其差异仍然明显;并且,各演化阶段由南向北缩减,至西非中部尼日尔三角洲仅发育裂谷和漂移阶段,且以古近系—新近系含油气系统为主。通过着重探讨南大西洋两岸重点富油气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比分析了各重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为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战略选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演化特征 油气地质 对比研究 西非 南美东部 南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