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湖盆坳陷期源-汇系统的要素特征及耦合关系--以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坳陷新近系Jimidi组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杨丽莎 陈彬滔 +5 位作者 马轮 史忠生 薛罗 王磊 史江龙 赵艳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8,共12页
源—汇系统要素特征与耦合关系分析作为当前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成为定量预测沉积体及油气储集体规模的重要思路与手段之一。为了研究Melut盆地新近系Jimidi组沉积期的源—汇系统要素及其耦合关系,开展了钻测井资料分析、高分辨连... 源—汇系统要素特征与耦合关系分析作为当前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成为定量预测沉积体及油气储集体规模的重要思路与手段之一。为了研究Melut盆地新近系Jimidi组沉积期的源—汇系统要素及其耦合关系,开展了钻测井资料分析、高分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和盆缘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表征了各源—汇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Melut盆地北部坳陷基岩岩石类型为前寒武系千枚岩和花岗片麻岩,Jimidi组沉积时期发育3个一级汇水单元,存在V型、U型、W型下切谷型以及断槽型四种搬运通道类型。②研究区可划分出3个源—汇系统,其中西北部Kaka—Ruman源汇系统为典型的斜坡型源—汇耦合模式,汇水区发育面积约600 km^(2)的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北部的Gandool—Wengi源—汇系统和西南部的Tean—Ruman West源—汇系统具有断裂坡折型源—汇系统的特征,盆内分别发育面积约400 km^(2)和112 km^(2)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③研究区源—汇系统要素定量分析显示,湖盆坳陷期盆内沉积物总量与源区汇水面积、地形高差、搬运通道截面积密切相关,汇水单元面积是决定沉积体系规模的首要影响因素,汇水单元面积大,则易于形成大规模沉积体系。该研究成果可预测Melut盆地Ruman地区Jimidi组的物源方向、沉积体系类型以及有利储集砂体展布,对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定量分析 耦合关系 Jimidi组 新近系 Melut盆地 坳陷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潜山周缘滩坝沉积模式与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以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地区Galhak组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彬滔 史忠生 +5 位作者 薛罗 马轮 赵艳军 何巍巍 王磊 史江龙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4,共8页
Melut盆地历经了近20年的构造圈闭勘探,目前可钻的剩余构造圈闭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储量和产量递减,亟待开展岩性油藏等新领域的探索。基于古地貌恢复、物源体系、单井微相、砂体展布等分析,综合青海湖现代沉积调查结果,提出Ruman潜山周... Melut盆地历经了近20年的构造圈闭勘探,目前可钻的剩余构造圈闭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储量和产量递减,亟待开展岩性油藏等新领域的探索。基于古地貌恢复、物源体系、单井微相、砂体展布等分析,综合青海湖现代沉积调查结果,提出Ruman潜山周缘白垩系Galhak组发育大型滩坝沉积,建立了潜山隆起周缘型和水下潜山台地型2类沉积模式,认为长轴三角洲前端侧翼的古潜山地貌所造就的高能滨浅湖环境是滩坝沉积的关键控制因素。Galhak组沉积初期,因强烈断层掀斜作用,Ruman潜山短暂露出水面,基岩-长轴三角洲复合供源,发育大型坝砂,单层厚度10~20 m,面积约10 km^2;随后,因相对湖平面上升,Ruman潜山没入水下,发育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长轴三角洲单一供源,以大面积薄层滩砂为主,局部发育厚层坝砂。滩坝砂体与上倾尖灭线、下伏Renk组烃源岩、顶板洪泛泥岩、侧向湖相泥岩封隔等配套,形成上倾尖灭、孤立透镜体等类型的岩性圈闭。滩坝沉积的提出有效指导了岩性油藏勘探,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勘探发现,提升了Ruman地区的储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ut盆地 Ruman凹陷 滩坝沉积 沉积模式 青海湖现代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薛罗 马轮 +4 位作者 史忠生 赵艳军 陈彬滔 史江龙 王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60,共8页
Melut盆地Ruman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导致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复杂。为落实Ruman潜山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探索油气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区域构造资料,开展基于平衡剖面技术的构造演化分析,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 Melut盆地Ruman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导致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复杂。为落实Ruman潜山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探索油气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区域构造资料,开展基于平衡剖面技术的构造演化分析,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对Ruman潜山周缘油藏动态成藏过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Ruman潜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2期规模较大的翘倾抬升;白垩纪末期的翘倾抬升有利于潜山周缘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古近纪末期的翘倾抬升导致潜山暴露,先期成藏的原生油藏遭受破坏,形成次生型稠油油藏;新近纪以来构造活动弱,围绕Ruman潜山形成晚期成藏型白垩系Galhak组地层-岩性稠油油藏以及新近系Jimidi组构造-岩性稠油油藏,二者均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排烃史 稠油油藏 Ruman潜山 Melut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凹陷东斜坡稠油成藏机理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薛罗 史忠生 +4 位作者 马轮 赵艳军 陈彬滔 史江龙 王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3,共7页
针对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凹陷稠油油藏成藏机理及勘探潜力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烃源岩盆地模拟、油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Ruman凹陷东斜坡稠油油藏成藏机理进行研究,并对该区稠油的勘探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uman凹陷东斜坡Yabus组... 针对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凹陷稠油油藏成藏机理及勘探潜力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烃源岩盆地模拟、油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Ruman凹陷东斜坡稠油油藏成藏机理进行研究,并对该区稠油的勘探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uman凹陷东斜坡Yabus组、Gayger组与基岩油藏受Lau组沉积时期构造运动影响,原生油藏发生破坏,现今为次生型残留稠油油藏,勘探潜力十分有限;Jimidi组油藏为晚期成藏次生型稠油油藏,有利勘探面积约为21 km 2,Galhak组油藏属于晚期成藏原生型稠油油藏,有利勘探面积约为105 km 2,均具有较大勘探潜力。该研究可为研究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成藏机理 勘探潜力 油源分析 成藏过程 Ruman地区 Melut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石油工程技术研发管理动向及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娜 王敏生 张大军 《石油科技论坛》 2018年第2期56-63,共8页
在石油工程市场的寒冬期,石油工程科研管理面临着用更少的投资驱动更多资源,以实现技术快速发展的巨大挑战。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参与主体(最终用户、技术集成者、技术创新者、技术投资人)的专注点有所不同,协调参与者间的关系和利... 在石油工程市场的寒冬期,石油工程科研管理面临着用更少的投资驱动更多资源,以实现技术快速发展的巨大挑战。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参与主体(最终用户、技术集成者、技术创新者、技术投资人)的专注点有所不同,协调参与者间的关系和利益成为研发管理的重点。为应对低油价,国际油服行业在研发管理上形成了一些新动向:以更快响应客户需求为核心,以更开放的态势加速推进各方合作;使用以技术成熟度评价为基础的评价工具,降低研发风险;探索与认证、标准制定机构的合作研发模式,推动技术融合进展;关注公司和技术收并购后的融合和协同,迅速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并提出了我国国有油服企业需开放思维,提高技术商业模式设计能力,建设灵活、柔性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科研管理 技术成熟度 技术评价 收并购 合资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宏伟 张松 +1 位作者 管磊 信硕 《天然气与石油》 2019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油气管道高后果区,对降低管道沿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工作存在任务重、效率低、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工作,梳理了国内外油气... 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油气管道高后果区,对降低管道沿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工作存在任务重、效率低、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工作,梳理了国内外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的技术现状、高后果区的主要类型及识别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缓冲区分析的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某地区输油管道进行高后果区识别实践,快速识别出该地区输油管线的高后果区地段。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效率高,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优势,为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工作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高后果区 管道 缓冲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国林 史忠生 +2 位作者 赵艳军 陈彬滔 薛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5,共9页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经过十多年的勘探部署,目前剩余构造圈闭少、面积小,难以满足勘探需求,勘探领域需向岩性油藏领域转移。以近200口探井的测井、录井、岩心,以及4 000多km^2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了Melut盆地烃源岩、沉积相及...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经过十多年的勘探部署,目前剩余构造圈闭少、面积小,难以满足勘探需求,勘探领域需向岩性油藏领域转移。以近200口探井的测井、录井、岩心,以及4 000多km^2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了Melut盆地烃源岩、沉积相及断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北部地区发育Jamous凹陷、Abyat凹陷、Moleeta凹陷和Ruman凹陷4个生油凹陷,油源条件优越;(2)白垩系Galhak组和古近系Yabus组上段发育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沉积,其岩性组合特征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3)断裂为Galhak组源内及Yabus组源上岩性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油气运移通道。Melut盆地北部地区具备形成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该认识指导了Ruman地区Galhak组上倾尖灭、Gasab地区Yabus组构造-岩性等一批岩性油藏的勘探发现,推动了Melut盆地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hak组 Yabus组 岩性油藏 成藏条件 Melut盆地 南苏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煤系烃源岩评价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芸 杨仓 +2 位作者 张承志 唐闻强 李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8,50,共7页
采用常规静态实验和动力学模拟方法,判识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统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评价煤系烃源岩生气能力,建立煤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动态模拟生气过程。研究认为,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属于中—好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具有... 采用常规静态实验和动力学模拟方法,判识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统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评价煤系烃源岩生气能力,建立煤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动态模拟生气过程。研究认为,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属于中—好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具有煤气成藏的物质基础,主要经历早三叠期和侏罗—白垩系二次生气高峰期,新生界沉积后基本没有生烃发生;煤成气藏未来的勘探重点在曲堤潜山构造带的东北部构造高点部分和局部高点部位、王判镇潜山带小而丰的甜点型气藏、济阳地堑东部的白桥断层遮挡的断块圈闭和西南缓坡带的靠近曲堤地堑一侧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煤系烃源岩 生烃潜力 生烃动力学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