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S-T携砂助抽器在吐哈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曹红英 杨清玉 +1 位作者 毕国强 焦亚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1-62,共2页
对KS-T携砂助抽器的技术特点、选井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携砂助抽器在吐哈油田应用后,平均单井增产6 12m3 d,提高泵效15 5%。实践证明,该助抽器对提高有杆泵采油井的单井产量和泵效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携砂助抽器 吐哈油田 技术参数 有杆泵 低渗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红连边底水油藏高效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3
2
作者 魏尚武 刘曰强 +2 位作者 李艳明 赵健 李旭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6-59,共4页
针对小型块状边底水油藏特征,编制了适合油藏特点的开发方案,在开发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合理调整,探索出低含水期控制液量、中含水期油水同采、高含水期老井侧钻、关井压锥等有效防治扣治理底水锥进的新方法,形成了小型边底水油田开发... 针对小型块状边底水油藏特征,编制了适合油藏特点的开发方案,在开发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合理调整,探索出低含水期控制液量、中含水期油水同采、高含水期老井侧钻、关井压锥等有效防治扣治理底水锥进的新方法,形成了小型边底水油田开发的成熟技术,实现了油田高速高效开发,为今后同类型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油藏 高效开发 实践 认识 红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吐哈盆地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曰强 乔向阳 +1 位作者 魏尚武 袁昭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应用核磁共振等实验技术对低渗透岩心的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进行了定量测试,评价了储层流动能力,建立了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回归关系,研究了影响储层渗流能力的因素;通过研究全直径岩心不同驱替阶段核磁共振弛豫时间谱的变... 应用核磁共振等实验技术对低渗透岩心的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进行了定量测试,评价了储层流动能力,建立了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回归关系,研究了影响储层渗流能力的因素;通过研究全直径岩心不同驱替阶段核磁共振弛豫时间谱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低渗透储层渗流机理。研究表明:各类储层渗流能力差异较大,储层沉积微相、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决定了渗流能力的大小,注水驱替过程中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较小的毛管孔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低渗透储层 渗流能力 影响因素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油田开发中隔障开采法浅议 被引量:7
4
作者 袁昭 邵明记 +2 位作者 于家义 乔向阳 张国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2-64,共3页
国内外对于气顶油田的开发主要是采用衰竭式和注水开发方式。随着对气顶油田开采机理认识的深化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目前隔障开采已成为气顶油田开发中重要方法之一。文章总结了气顶油田开发应用中主要的隔障开采方法,可为合理开发气顶油... 国内外对于气顶油田的开发主要是采用衰竭式和注水开发方式。随着对气顶油田开采机理认识的深化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目前隔障开采已成为气顶油田开发中重要方法之一。文章总结了气顶油田开发应用中主要的隔障开采方法,可为合理开发气顶油田提供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油田 隔障开采 水障 聚合物粘性水障 泡沫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低”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书勇 张烈辉 +2 位作者 陈论韬 胡绪军 胡仁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2-55,共4页
通过对“三低”(低孔、低渗、低矿化度 )油田现场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 ,建立了适合油田实际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 ,对储层水淹规律及岩电特征有了准确认识 ,搞清了强亲水岩石、低矿化度地层水储层的水洗特征 ,为准确识别油水层提供了依... 通过对“三低”(低孔、低渗、低矿化度 )油田现场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 ,建立了适合油田实际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 ,对储层水淹规律及岩电特征有了准确认识 ,搞清了强亲水岩石、低矿化度地层水储层的水洗特征 ,为准确识别油水层提供了依据 ,并根据这些成果进行挖潜上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低”油田 剩余油分布 水淹层测井 挖潜上产 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喀油田构造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伏海蛟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吴俊红 陈晓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6,136,共4页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系统分析巴喀地区的构造演化及构造样式特征,认为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对巴喀地区构造演化起关键决定作用,主要发育断褶-背斜构造和背冲式构造。针对研究区气藏存在2种不同性质的气源进行研究,认为下侏罗...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系统分析巴喀地区的构造演化及构造样式特征,认为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对巴喀地区构造演化起关键决定作用,主要发育断褶-背斜构造和背冲式构造。针对研究区气藏存在2种不同性质的气源进行研究,认为下侏罗统地层的构造运动控制着该2种气源聚集成藏,从而建立了巴喀地区下侏罗统的油气成藏模式,为该区下一步勘探目标选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三维地震 构造运动 油气成藏 下侏罗统 巴喀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降解特征及稠变机制 被引量:17
7
作者 苏传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5,共3页
鲁克沁构造带原油密度大、粘度高 ,但降解程度相对较低 ,多属于中、低降解程度原油。古构造背景、断层发育程度及油藏内部连通性直接控制着不同区块原油的降解程度 ,呈现东强西弱、上油组降解程度强而下油组降解程度较弱的特点。源岩低... 鲁克沁构造带原油密度大、粘度高 ,但降解程度相对较低 ,多属于中、低降解程度原油。古构造背景、断层发育程度及油藏内部连通性直接控制着不同区块原油的降解程度 ,呈现东强西弱、上油组降解程度强而下油组降解程度较弱的特点。源岩低、中演化阶段生烃及成藏后期持续的浅埋 ,造成原油轻质组分散失、生物降解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克沁构造带 稠油 生物降解技术 密度 原油 粘度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喀油田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俊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3,152-153,共5页
为分析清楚巴喀气藏主力层位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储层变化,通过对巴喀地区岩心、测井、地震等多方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该组各种相标志(岩石成分、岩性、泥岩颜色、沉积构造特征、岩石粒度、电测曲线及地震相等),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巴喀... 为分析清楚巴喀气藏主力层位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储层变化,通过对巴喀地区岩心、测井、地震等多方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该组各种相标志(岩石成分、岩性、泥岩颜色、沉积构造特征、岩石粒度、电测曲线及地震相等),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巴喀地区八道湾组主要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类型。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废弃河道,泛滥平原和河漫沼泽4个微相,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沉积相模式,为气藏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喀油田 致密砂岩储层 沉积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套管损坏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7
9
作者 房育金 郭伟锋 +1 位作者 张云杰 马鸿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8-80,共3页
在注水开发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但又各具特点。通过对鄯善油田套管损坏井的自身特点进行统计、归纳,深入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套管变形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提出了套管损坏井的预防及相应治理措施。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油水井 套管损坏 影响因素 变形机理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克沁油田鲁2块水驱后天然气气水交替驱油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松林 张云辉 赵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8,155-156,共4页
吐哈鲁克沁油田鲁2块深层断块型边底水稠油油藏现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其埋藏深度为2 300 m,油水黏度比大,油藏压力高,导致注蒸汽开采时注入过程热损失大,油藏难以采出。对水驱后注气提高油藏采收率这一开采方式进行了大量调研基础上,针... 吐哈鲁克沁油田鲁2块深层断块型边底水稠油油藏现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其埋藏深度为2 300 m,油水黏度比大,油藏压力高,导致注蒸汽开采时注入过程热损失大,油藏难以采出。对水驱后注气提高油藏采收率这一开采方式进行了大量调研基础上,针对鲁2块水驱后的油藏特征进行了天然气气水交替驱油模拟研究。该研究建立了鲁2块典型地质模型,进行了天然气气水交替驱主要影响因素的模拟优化,并预测了该油藏的增产效果,为该油藏的进一步开采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克沁油田鲁2块油藏 深层稠油 水驱后油藏 天然气气水交替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油田增压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长久 郭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4-76,共3页
在低渗透注水油田的开发过程中 ,存在许多井欠注的问题 ,常规的酸化、压裂等措施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增压注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丘陵油田实施这一措施后 ,见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注水 增压 吸水规律 可行性 压力界限 丘陵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藏应力敏感模型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蔡明金 陈方毅 +2 位作者 张利轩 谭静 何其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9-72,共4页
在运动方程中加入启动压力梯度,考虑地层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建立了应力敏感带启动压力梯度均质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模型。应用预估校正法对所形成的非线性抛物型方程进行线性化,采用追赶法进行求解。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启动压力... 在运动方程中加入启动压力梯度,考虑地层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建立了应力敏感带启动压力梯度均质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模型。应用预估校正法对所形成的非线性抛物型方程进行线性化,采用追赶法进行求解。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化模数对压力及压力导数存在较大影响,导致径向流段消失,表现为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后期上翘。在试井解释中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化模数的影响可使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结果更接近生产实际,为油藏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敏介质 启动压力梯度 预估校正法 压力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油藏滚动勘探开发实践 被引量:14
13
作者 荆文波 李道阳 +2 位作者 宋学良 刘波 冯利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9-71,共3页
雁木西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低幅度构造油藏,通过分析总结油气聚集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采用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思路、技术方法、开发技术政策和运作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第三系含油面积由1.8 km2增加到6.3 km2;白垩系新发现雁6... 雁木西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低幅度构造油藏,通过分析总结油气聚集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采用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思路、技术方法、开发技术政策和运作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第三系含油面积由1.8 km2增加到6.3 km2;白垩系新发现雁6-27、620、19、20等断块,新增含油面积5.7 km2;在含油层系上新发现了第三系Ⅰ、Ⅱ和白垩系Ⅰ油藏,使油藏由2个增加到5个;油田的储量规模增加到最初的9倍,产能规模由方案编制初期的2.5×104t增加到19.0×104t,并且仍在继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油藏 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 实践 雁木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二叠系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晓峰 王琪 +2 位作者 史基安 郝乐伟 马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7,137,共4页
在分析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二叠系火山岩区域构造背景、火山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全岩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综合测井、地震与重磁资料,划分了岩石、岩相类型,在"优势岩相"思路的指导下,建立了岩相... 在分析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二叠系火山岩区域构造背景、火山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全岩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综合测井、地震与重磁资料,划分了岩石、岩相类型,在"优势岩相"思路的指导下,建立了岩相模式,总结了岩相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了岩性、岩相对火山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有利储层分布,对火山岩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岩相特征 岩相模式 储层特征 火山岩 陆西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慧元 李文厚 +2 位作者 张慧军 田发国 谭晨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7-30,共4页
以露头、岩心、测井曲线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分析,对该区的沉积特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认为华池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主要由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组成,并进一步分为多种亚相。三... 以露头、岩心、测井曲线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分析,对该区的沉积特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认为华池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主要由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组成,并进一步分为多种亚相。三角洲沉积体系既有北东向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也有南西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这将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对长4+5油层组的储层特征与展布、油气富集规律、圈闭的成藏机理等问题的认识,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三角洲 湖泊 亚相 沉积微相 华池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草湖洼陷西山窑组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俊田 王劲松 +2 位作者 任忠跃 张宏 王兴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4,141,共5页
小草湖洼陷紧邻生油洼陷,随着研究的深入,勘探层系由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向西山窑组拓展,油气藏类型由构造型向构造-岩性型转变,基于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及分析测试等成果,系统开展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小草湖洼陷紧邻生油洼陷,随着研究的深入,勘探层系由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向西山窑组拓展,油气藏类型由构造型向构造-岩性型转变,基于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及分析测试等成果,系统开展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油气成藏受控于构造、岩性、断层三重因素,南北向左旋走滑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控制着储集层砂体的平面分布,晚燕山及早喜山期古构造控制油气的运聚及规模;红台—大步构造带东段剩余圈闭多,油气运聚系统良好,砂体发育,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主控因素 岩性油气藏 西山窑组 小草湖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冬生 陈旋 +2 位作者 陈永慧 何燕清 张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1,153,共4页
为加快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展了主要含油层系三间房组沉积特征分析。综合研究古地形、古气候、沉积物供给、古水深及湖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三间房组沉积期,凹陷西、南缘发育多个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从鄯善弧形带勘探实践总结出浅... 为加快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展了主要含油层系三间房组沉积特征分析。综合研究古地形、古气候、沉积物供给、古水深及湖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三间房组沉积期,凹陷西、南缘发育多个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从鄯善弧形带勘探实践总结出浅水三角洲勘探启示:前陆盆地前缘斜坡区浅水三角洲树枝状"窄河道、薄砂体"决定了构造-岩性油藏为主要油藏类型,"满盆砂"为前渊区岩性油气藏提供储层条件,精细储层描述是勘探的核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勘探启示 浅水三角洲 前陆盆地 台北凹陷 三间房组 鄯善弧形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查”在台北凹陷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荆文波 孔繁志 +2 位作者 李国兵 刘波 谷江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从台北凹陷“三查”(一查圈闭、二查录测井、三查工艺措施 )入手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研究思路和工作流程 ,并详细地论述了在台北凹陷老井复查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实施效果。同时指出 :测井复查与成藏条件分析相结合是老井复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滚动勘探开发 老井复查 圈闭 录测井 工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潜泵提液采油配套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玉旺 马伟亭 +2 位作者 司宝 郭玉严 胡仁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6-89,共4页
为了鲁克沁油田提液增产,针对其超深稠油油藏的特点和深层稠油采油技术现状进行分析,采用试验电潜泵提液井筒举升工艺,增大了油井生产压差,同时在研究和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空心抽油杆井筒掺稀油降粘、防砂电潜泵提液采油工艺配套技术。... 为了鲁克沁油田提液增产,针对其超深稠油油藏的特点和深层稠油采油技术现状进行分析,采用试验电潜泵提液井筒举升工艺,增大了油井生产压差,同时在研究和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空心抽油杆井筒掺稀油降粘、防砂电潜泵提液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现场实施表明,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该技术为超深稠油油田中高含水期实现经济高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稠油 中高含水 电潜泵 生产压差 配套技术 鲁克沁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油藏渗吸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宝益 李治平 +2 位作者 蔡喜东 王希刚 史庆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4,145,共4页
目前渗吸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裂缝性油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和低渗透油藏,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渗吸作用提高油藏采收率,需要对油藏进行适用性评价,确定油藏渗吸潜力。油藏存在多因素,需对其定量评价,在多种... 目前渗吸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裂缝性油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和低渗透油藏,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渗吸作用提高油藏采收率,需要对油藏进行适用性评价,确定油藏渗吸潜力。油藏存在多因素,需对其定量评价,在多种因素定量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这些参数的影响。引入最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油藏渗吸潜力区块进行评价和筛选,对油藏毛管压力、润湿性、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等多因素影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W-R均值模型验证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渗吸潜力区的正确性,对低渗透油田渗吸潜力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法 渗吸 提高采收率 渗吸潜力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