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冀东油田古潜山油藏特征及完井工艺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 1
-
-
作者
李洪达
许廷生
张晓明
王旭东
朱松青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
基金
中油科技攻关项目"南堡凹陷勘探潜力分析
预探目标优选与勘探技术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研2008-1)
-
文摘
通过对南堡油田奥陶系古潜山及南堡凹陷周边古潜山储层特征的研究,结合试油效果分析,初步形成了1套古潜山勘探完井方式的选择原则。研究认为,南堡油田奥陶系古潜山南堡1、2、5号构造适合采用裸眼方法完井,南堡凹陷周边古潜山油藏应采用筛管+盲管或射孔方法完井。根据油气藏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完井方式,以缩短钻井周期、减少储层污染,且要满足后续试油施工的各种要求;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地质认识的提高是古潜山获得突破的前提和基础。
-
关键词
完井工艺
裸眼完井
筛管+盲管完井
射孔完井
古潜山油气藏
试油
-
Keywords
well completion technique
open hole completion
screen+blind pipe completion
perforation completion
buried hill reservoir
well testing
-
分类号
TE2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
-
题名南堡陆地油田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主控因素
被引量:19
- 2
-
-
作者
马桂芝
陈仁保
张立民
强晓光
李远超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5,154,共5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水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研究"(2011B-1106)
-
文摘
针对南堡陆地油田水平井高含水的情况,对稠油和稀油油藏通过分析大量矿场实践数据以及室内油藏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开展了水平井CO2吞吐控水增油主控因素研究,明确了影响水平井CO2吞吐控水增油效果的因素有油层厚度、隔层、构造位置、水平段位置、投产含水率、吞吐前含水率、非均质程度、地层倾角、韵律、吞吐时机等,并明确了其影响规律。该研究为同类型油藏水平井控水增油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对进一步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水平井CO2吞吐
主控因素
高含水期控水稳油
南堡陆地油田
-
Keywords
complex fault-block reservoir
CO2 huff and puff in horizontal well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control water cut to stabilize oil production
Nanpu onshore oilfield
-
分类号
TE34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南堡油田古生界古潜山油藏裂缝描述预测及勘探
被引量:16
- 3
-
-
作者
刘淑华
薛云松
赵宝银
李文华
陈蕾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44,48,共5页
-
文摘
南堡油田古生界碳酸盐岩古潜山油藏为孔隙-裂缝型双重介质油藏。精细描述裂缝发育和分布规律,是提高油气藏勘探效果的关键。为此,在岩心描述裂缝和成像测井描述裂缝的约束下,应用叠前地震属性解释描述预测裂缝技术,确定目标区块裂缝密度、产状、发育程度及空间分布。预测结果显示,现有高产井正位于预测构造裂缝发育部位,利用该成果部署新探井,预期将获得良好勘探效果。
-
关键词
南堡富油凹陷
古生界古潜山
地震属性
裂缝综合描述预测
南堡油田
-
Keywords
Nanpu oil-rich sag
Paleozoic buried hill
seismic attribute
fracture prediction
Nanpu oilfield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冀东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古潜山油藏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廖保方
王群会
于忠良
冯靓
孙彦春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5,153-154,共4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滩海开发技术示范工程"(2011ZX05050)
-
文摘
南堡凹陷古潜山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关键开发技术,包括岩性判识技术、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动—静结合的储集空间厘定技术以及基于溶蚀孔洞发育模式的储层综合预测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较好地描述了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发部署优化,提出了初期立足天然能量开发、水平井与定向井相结合、顶密底稀不均匀布井等开发技术政策,保证了南堡古潜山油藏的经济、科学开发,对该油藏下一步的滚动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南堡凹陷
古潜山
岩性识别
裂缝预测
溶蚀孔洞预测
-
Keywords
Nanpu depression
buried hill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fracture prediction
dissolved pore prediction
-
分类号
TE3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水驱特征曲线对油田不同阶段开发效果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 5
-
-
作者
赵春森
刘庆娟
李佩敬
袁友为
李振红
-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中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1-53,共3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水平井整体开发渗流理论研究"(2002CX17)资金资助
-
文摘
水驱特征曲线是预测水驱油田未来开发动态和最终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水驱特征曲线的分析,推导出预测油田可采储量、采收率和综合含水率的公式,并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针对不同沉积类型油藏总结其不同开发阶段的水驱规律特征,克服了以往只能针对不同油田区块研究的缺点;对不同开发阶段条件下措施前后预测的可采储量和最终采收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加密井网开采技术的调整,最终采收率均有所提高。
-
关键词
可采储量
采收率
水驱特征曲线
沉积类型
阶段
效果评价
杏南开发区
-
Keywords
recoverable reserves
recovery factor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sedimentation type
stage
effect evaluation
Xingnan development area
-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复杂断块特高含水油田储层及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9
- 6
-
-
作者
王群一
毕永斌
修德艳
房梦斋
王迎华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3,154,共4页
-
基金
中油重大科技项目"水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研究--断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试验"(2011B-1102)
-
文摘
选取冀东复杂断块油田典型井岩心,采用水驱油实验与岩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特高含水阶段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并利用储层孔隙分形、油水相对渗透率及采液采油指数曲线分析了特高含水阶段的储层变化及油水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均较原始状态有所增大,岩石亲水性逐渐增强,水相相对渗透率大幅度提高,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无因次采液指数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无因次采油指数。
-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田
储层参数
特高含水
油水渗流规律
-
Keywords
complex fault block oilfield
reservoir parameters
ultra-high water cut
oil and water seepage law
-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南堡油田沙一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4
- 7
-
-
作者
陈吉
吴远坤
孙爱艳
宋宝顺
仲学哲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0,152,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滩海开发技术示范工程"(2011ZX05050)
-
文摘
南堡油田深部储层水体较深、湖盆面积广、埋藏深,导致深部储层泥质含量较高、压实作用较强,储层较差,寻找优质储层是勘探开发的重点。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其他分析化验资料系统分析了P1、P2断块的沉积相、储层物性、储层孔隙喉道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了南堡油田深层优质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P1断块发育三角洲相,储集砂体较薄、连通性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胶结物和泥质杂基含量高,储层综合评价为中孔、特低渗、细喉道型储层。P2断块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储集砂体较厚、连通性好,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胶结物和泥质杂基含量少,储层综合评价为中孔、中低渗、中喉道型储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影响显著,三角洲相储层较差,砂质碎屑流储层较为优质,且优质储层均发育在强溶蚀相中。
-
关键词
优质储层
沉积相
成岩作用
P1、P2断块
南堡油田
-
Keywords
quality reservoir,sedimentary facies,diagenesis,P1 and P2 faulted block,Nanpu Oilfield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南堡油田沙一段优势储层预测技术
被引量:6
- 8
-
-
作者
徐文会
邢文军
高文中
吴鑫
高斌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2,154,共3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滩海开发技术示范工程"(2011ZX05050)
-
文摘
针对南堡油田难以准确预测有利储层的问题,开展了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研究。通过建立地震弹性参数与岩性、物性、含油性的"物探四性关系",明确目标区适用的敏感参数;通过井震紧密结合,开展了叠后、叠前地震反演技术研究,探索不同地质条件下储层预测的有效方法,制订相应的储层预测技术流程。预测堡古2区块优势储层,符合率达到83.3%;南堡4号构造沙一段进行叠前同时反演,利用纵波阻抗和纵波横波速度比对有效砂岩进行了预测,现场成果证实了预测方法的可靠性。
-
关键词
南堡油田
储层预测
地震反演
岩石物理分析
-
Keywords
Nanpu Oilfield
reservoir prediction
seismic inversion
petrophysical analysis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0
- 9
-
-
作者
崔建
李海东
冯建松
刘丛宁
居亚娟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0,152,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井中雷达储层监控方法与应用"(PLC201103)
-
文摘
以高尚堡浅层北区NgⅣ油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泥质、钙质、物性和特殊岩性等多种隔夹层类型。基于储层单砂体构型研究和层次分析方法,将目标区域储层划分为"隔层"、"薄隔层"和"薄夹层"3个层次;该划分方案能精细表征和刻画辫状河储层内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钻资料表明,"隔层"较"薄隔层"对剩余油富集程度的影响大,"隔层"是控制层间剩余油最重要的因素;"薄夹层"的垂向位置、数量、面积及其与注水井配置关系等是影响层间剩余油分布及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
关键词
辫状河储层
隔夹层
剩余油分布
控制因素
南堡凹陷
-
Keywords
braided river reservoirs
barrier-beds and inter-beds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control factor
Nanpu sag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渗透率级差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
被引量:18
- 10
-
-
作者
刘道杰
田中敬
孙彦春
王红
张雪辉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5,154-155,共4页
-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油气田开发动态预测预警及优化控制"(20095121110003)
-
文摘
渗透率级差是影响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油水运移规律的主要因素。油田投入开发后,纵向非均质底水油藏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极其复杂,使得油藏后期调整开发潜力及编制剩余油挖潜方案更加困难。基于不同渗透率级差,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韵律下4个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机理模型;研究不同渗透率级差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油水运移规律的影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正韵律储层下部剩余油分布越多;渗透率级差越小,反韵律、复合反韵律及复合反正韵律储层下部剩余油分布越多。实例证明,考虑储层不同渗透率级差能够准确有效地描述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
关键词
底水油藏
剩余油分布
纵向非均质性
渗透率级差
韵律
-
Keywords
reservoir with bottom water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vertical heterogeneity
permeability ratio
rhythm
-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克下组冲积扇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9
- 11
-
-
作者
李国永
徐怀民
张兵
传平
薛建兴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
中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18,共4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低丰度天然气成藏机理"部分成果(2007CB209503)
-
文摘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克下组油藏属于一套山前陆相盆地边缘冲积扇沉积。在充分认识克下组冲积扇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露头、岩心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克下组冲积扇划分为扇顶、扇中与扇缘3个亚相和8个微相,详细阐述了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及在克下组各小层的展布规律。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分析了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石油地质储量及剩余油分布关系,为二次开发提供地质基础。
-
关键词
克下组
冲积扇
沉积微相
剩余油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
Keywords
lower Karamay formation
alluvial fa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residual oil
northwestern Junggar Basin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南堡凹陷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形成及分布
被引量:17
- 12
-
-
作者
刘海青
许廷生
李艳梅
孟令箭
吴琳娜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36,152,共3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精细勘探关键技术--南堡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增储领域"(2011ZX05006)
-
文摘
随着南堡凹陷主体构造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需要寻找新的区块来满足勘探需求。勘探成果表明,中深层的岩性油气藏是增储上产的重要潜力区,有必要对岩性圈闭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构造活动、沉积体系展布及优势储集砂体分析,认为高北斜坡岩性体、南堡4号构造北部的叠置砂体和南堡3号构造坡折带砂体沉积背景有利,多期扇体叠置,优势相带储层发育,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这些区带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力区域。
-
关键词
南堡凹陷
中深层
岩性油气藏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
Keywords
Nanpu Sag
middle-deep formation
lithologic reservoirs
formation condi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中石油探区主要盆地页岩气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 13
-
-
作者
徐波
李敬含
谢东
王雪峰
段健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6,135,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碎屑岩盆地天然气聚集主要机理类型及条件转换"(40472073)
"页岩气聚集机理与成藏条件"(40672087)
-
文摘
页岩气是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类型。中国页岩发育广泛,有着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在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中石油探区主要盆地泥页岩特征和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总体上,中-新生界页岩在中石油探区各主要含油气盆地内广泛发育,以陆相沉积为主,具有东部生油能力强,西部生气能力强的特征;古生界页岩主要发育于中、西部盆地和南方地区,以海相沉积为主,具有高热演化程度的特征。通过成因法、统计法、特尔菲法计算,最终确定中石油探区内主要页岩气盆地地质资源量及分布特征。在平面上,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盆地、中部盆地和南方地区,以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南方页岩发育区为最有利勘探区;在剖面上,页岩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上述盆地的古生界地层,四川盆地的中—新生界地层也是值得重视的勘探领域。
-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地质特点
特尔菲法
资源量计算
分布特征
-
Keywords
shale ga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lphi method
resource extent calculation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TE1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底水油藏水平井出水位置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 14
-
-
作者
孙彦春
王群会
张雷
刘薇薇
王春红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1,147,共3页
-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滩海开发技术示范工程"(2011ZX05050)
-
文摘
底水油藏水平井投产后,底水易沿高渗带突进至井筒,导致油井快速水淹。开展了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提出均质型、两段型及多段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建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水平井不同渗透率分布模式下见水位置及其动态响应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特征的出水位置判别方法。实例对比结果表明,渗透率特征法识别水平井见水位置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渗透率分布特征
动态响应
出水位置
-
Keywords
bottom-water oil reservoir
horizontal well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features
dynamic response
water-break-through interval
-
分类号
TE34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微地震注水前缘监测技术在高尚堡中深层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9
- 15
-
-
作者
李国永
朱福金
任利斌
田新民
赵娜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4-106,共3页
-
基金
冀东油田公司科研项目"高尚堡中深层/深层注水开发油藏精细注采调控研究"部分内容(冀研2009-9)
-
文摘
为了解G59-10断块水驱开发状况,提高水驱效果,对G59-7井组进行了微地震注水前缘监测。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在现场的实际应用,确定了注入水的优势渗流方向及波及范围。实例分析表明,根据水驱前缘波及面形状及扫油面积,可以从平面上直观地显示监测层位的剩余油分布状况,其实质为油藏平面非均质性的直观反映;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结果与井组的生产状况吻合,该技术可对复杂断块油藏不规则井网注水状况起到有效的监测作用,实现了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实时评价,为下步挖潜措施及注采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
关键词
微地震
监测
水驱前缘
废块油藏
高尚堡油藏
-
Keyword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waterflood front
fault block reservoir
Gaoshangpu reservoir
-
分类号
TE357.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构造-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 16
-
-
作者
卢家亭
刘道杰
高贺存
温玉焕
修德艳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4,156,共4页
-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滩海开发技术示范工程"(2011ZX05050)
-
文摘
构造-岩性油藏地质条件差、油水关系分布复杂,经过长时间注水开发,使得该类型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更加难以描述,同时也对油藏下步挖潜的方向及调整方案的编制带来更大困难。在精细地质建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构造-岩性油藏地层沉积旋回、垂向非均质性及储量分布特征,对层内泥岩和干层进行特殊处理,建立描述该类型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数值模拟模型。实例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模拟小层含油饱和度分布及储量丰度分布与动态分析结果一致,可用于描述构造-岩性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状况。
-
关键词
构造-岩性油藏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历史拟合
高3106断块
-
Keywords
structural-lithologic oil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oil
historical match
Gao 3105 Faulted Block
-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油气二次运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 17
-
-
作者
徐波
杜岳松
杨志博
贵健平
张娟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6,135,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碎屑岩盆地天然气聚集主要机理类型及条件转换"(40472073)
-
文摘
油气二次运移是成藏研究的薄弱领域,正确了解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对于促进油气成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于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研究成果;对目前常用的流体示踪剂法、物理模拟法、数值模拟法等研究方法在我国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油气二次运移
运移相态
运移动力
运移通道
运移时间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
Keywords
secondary hydrocarbon migration
migration facies
migration agent
migration pathway
migration time
study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古近系岩性油藏勘探实践
被引量:8
- 18
-
-
作者
卿颖
张敬艺
汪浩源
唐小云
郭颖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1,143,共4页
-
基金
中石油股份公司科技攻关专项项目"南堡凹陷中深层勘探潜力及有利目标评价技术研究"(2011D-0704)
-
文摘
通过对研究区构造背景、资源基础、油气运移通道等岩性油藏成藏条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已知油藏,明确了区内东营组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和不整合遮挡等3种典型岩性油藏模式。研究认为,东营组分流河道砂岩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油气资源、构造和岩性三重因素控制。近2 a来,在高南地区针对东营组下生上储型岩性油藏钻探的G129x1、G183x1等6口井均获得工业油流,对同类岩性油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控制因素
勘探实践
高南斜坡
岩性油藏
南堡凹陷
-
Keywords
control factors
exploration practices
Gaonan slope
lithologic reservoir
Nanpu sag
-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断裂构造在南堡凹陷新生代火成岩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9
- 19
-
-
作者
薛云松
逯经铁
张梅
苏景学
石玉军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
文摘
南堡凹陷在新生代有多期次的基性岩浆活动,形成大量玄武岩和少量次火成岩、火山碎屑岩,产状有岩被、岩株、岩床等。火成岩的形成期次及空间分布,与凹陷盆缘断层及基底断层的演化、空间分布规律一致。火成岩分析数据证实,基性岩浆起源于幔源型原生岩浆。凹陷内的深大断裂是上地幔部分熔融后岩浆上涌侵入或喷发的通道。断裂构造活动与基性岩浆形成的同一性,是南堡凹陷内火成岩的形成机制。岩浆活动的高温、高压,有利于源岩生成丰富的油气。广泛分布的火成岩,既可以作为储层,也可以作为盖层。南堡凹陷内已经发现基底深大断裂侧向遮挡,并由该断裂运移岩浆形成的玄武岩被做盖层,形成储量千万吨以上的馆陶组油气藏。
-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南堡凹陷
新生代
火成岩
油气地质
形成机制
形成期次
空间分布
-
Keywords
deep fracture
igneous rock
generation mechanism
generation period
space distribution
Nanpu sag
-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水平井开发效果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0
- 20
-
-
作者
李斌
杨志鹏
毕永斌
刘振林
房梦斋
-
机构
中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6,154,共4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科研项目"冀东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效果及水平井开发效果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研2012-13)
-
文摘
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多采用经济效果评价或比较水平井与直井开采效果评价,较少采用技术、管理、经济等多指标综合评价。提出了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的9种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多指标评价方法组合,进行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通过实例分析,认为该体系符合油田开发实际,说明了综合评价体系的正确性与实用性,对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尤其是效果跟踪评价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
关键词
综合评价
评价体系
组合方法
开发效果
水平井
-
Keywords
integrated evaluation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ation method
development effect
horizontal well
-
分类号
TE3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