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SGA-Ⅱ算法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制动转矩分配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伟 曲辅凡 +3 位作者 杨钫 李文博 王鹏龙 朱曰莹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制动安全性和制动能量回收兼顾的问题,研究了基于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的车辆制动转矩分配控制策略。建立基于模糊控制的优化集筛选模块,根据车速以及需求制动转矩从Pareto前沿优化集中确定最优转矩分配系数。...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制动安全性和制动能量回收兼顾的问题,研究了基于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的车辆制动转矩分配控制策略。建立基于模糊控制的优化集筛选模块,根据车速以及需求制动转矩从Pareto前沿优化集中确定最优转矩分配系数。以某款乘用车为研究对象,基于MATLAB/Simulink和VPAT搭建制动转矩分配控制策略模型进行仿真,并搭建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对算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WLTC工况下,基于NSGA-Ⅱ的制动转矩分配的控制策略制动转矩分配系数更加接近理想Ⅰ曲线对应的分配系数,电机制动高效区工作点提高了9.51百分点,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提升4.71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 NSGA-Ⅱ算法 模糊控制 制动转矩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汽油烯烃含量对汽车排放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崔羽浓 李博 +5 位作者 张欣 陶志平 曲静波 马晨菲 李阳 李菁元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120,共7页
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是造成城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重要来源,而车用汽油质量是决定机动车排放水平的关键要素。选取不同排量的5辆国Ⅵ轻型汽油车,使用两种不同烯烃含量的试验油,通过Ⅰ型常温试验和Ⅵ型低温试验,研究汽油烯烃... 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是造成城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重要来源,而车用汽油质量是决定机动车排放水平的关键要素。选取不同排量的5辆国Ⅵ轻型汽油车,使用两种不同烯烃含量的试验油,通过Ⅰ型常温试验和Ⅵ型低温试验,研究汽油烯烃含量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工况下,当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从13.4%降低至9.1%后,常温下CO、总碳氢化合物(THC)和NO_(x)排放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城市道路工况下THC和CO排放降幅更显著,颗粒物排放也略有下降;低温下CO和THC排放也呈现下降趋势,但NO_(x)排放无明显变化规律。以上结果表明,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可显著减少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气态污染物排放,尤其是城市道路工况。此研究结果为优化汽油结构组成和降低汽车气态污染物排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工况 汽油 烯烃含量 气态污染物 排放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清净剂对在用车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赵玥 张欣 +5 位作者 赵杰 崔羽浓 李菁元 李博 杨帆 张建荣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6-113,共8页
汽车排放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汽油清净剂能有效清除发动机积炭,但其对改善燃油效率和减少尾气排放的作用尚不明晰。选取代表性的在用车辆,研究了市场3种主流汽油清净剂在清除积炭前后对冷启动排气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结果... 汽车排放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汽油清净剂能有效清除发动机积炭,但其对改善燃油效率和减少尾气排放的作用尚不明晰。选取代表性的在用车辆,研究了市场3种主流汽油清净剂在清除积炭前后对冷启动排气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油清净剂能显著减少发动机积炭,从而减少碳排放。常温下使用汽油清净剂后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量分别下降5.98%,8.74%,14.13%,颗粒物质量(PM)和数量(PN)分别下降32.41%和29.89%,油耗减少3.29%。在全球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C)中的超高速工况下,加入汽油清净剂后,THC,CO,NO_(x)的排放量分别下降23.72%,31.43%,34.04%。此外,在车辆冷启动和急加速时,使用汽油清净剂能显著降低THC、CO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清净剂 积炭 气态污染物排放 颗粒物排放 油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晓燕 邢星飞 +1 位作者 崔庆佳 黄晶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9-1068,共10页
针对驱动电机正常和故障工况下分布式电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前轮转向和驱动力重构的驱动力分配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设计滑模加权控制器,计算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再分别建立电机正常和故障工况... 针对驱动电机正常和故障工况下分布式电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前轮转向和驱动力重构的驱动力分配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设计滑模加权控制器,计算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再分别建立电机正常和故障工况驱动力优化分配模型。其中,针对故障工况下驱动电机输出能力的限制,通过协同前轮转向来补偿横摆力矩。然后,基于二次规划理论求解最优驱动力分配值。最后利用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了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充分利用分布式驱动的冗余特性,确保分布式电动汽车在驱动电机正常与故障工况下均可满足操纵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动汽车 驱动力分配 驱动电机故障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鲸鱼优化算法-支持向量回归的汽车运动状态估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尤勇 孟云龙 +1 位作者 吴景涛 王长青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3-981,992,共10页
为了不依赖动力学模型精度而准确地获取车辆运动状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支持向量回归(WOA-SVR)的车辆状态估计算法。首先通过分析车辆动力学基本特性,设计了侧向速度、横摆角速度与车速分离的支持向量回归估计架构;然后对... 为了不依赖动力学模型精度而准确地获取车辆运动状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支持向量回归(WOA-SVR)的车辆状态估计算法。首先通过分析车辆动力学基本特性,设计了侧向速度、横摆角速度与车速分离的支持向量回归估计架构;然后对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进行多种行驶工况组成的数据集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运用鲸鱼优化算法对松弛变量中的惩罚因子c与核函数参数g进行寻优;最后对估计算法进行单移线、扫频试验虚拟仿真和实车ABS制动、双移线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估计精度,且对车速的变化具有鲁棒性,可以实现准确的不依赖动力学模型精度的汽车运动状态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状态估计 动力学模型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回归 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外饰用再生聚丙烯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一权 董婧晗 +4 位作者 张铜柱 王焰孟 刁帅 李明贺 徐昌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本研究在原生聚丙烯(VPP)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制得一系列不同再生含量(0、10%、30%、50%)的再生聚丙烯(RPP)材料,进而研究再生材料添加比例对RPP材料的拉伸、弯曲、压缩、冲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以差示扫描... 本研究在原生聚丙烯(VPP)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制得一系列不同再生含量(0、10%、30%、50%)的再生聚丙烯(RPP)材料,进而研究再生材料添加比例对RPP材料的拉伸、弯曲、压缩、冲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以差示扫描量热(DSC)、熔体流动速率等热学性能检测方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分析手段探索RPP材料性能衰减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PCR-PP含量的提升,RPP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变差,结晶性能和加工性能逐步降低,造成产品各项强度性能及塑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当PCR-PP含量≤30%时,RPP材料的各项强度及塑性保持率均维持在90%以上,此时如果在产品中针对性地辅以补强剂,RPP材料的物理性能可以满足车规级使用要求。此研究结果为RPP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行业 聚丙烯 再生材料 再生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保险杠用再生聚丙烯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婧晗 赵一权 +4 位作者 张铜柱 王焰孟 刁帅 李明贺 徐昌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126,共6页
为验证再生聚丙烯(RPP)应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比例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的用量对RPP的冲击、拉伸、弯曲、压缩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RPP的热性能和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CR-PP含量占比分别为0、10... 为验证再生聚丙烯(RPP)应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比例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的用量对RPP的冲击、拉伸、弯曲、压缩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RPP的热性能和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CR-PP含量占比分别为0、10%、30%和50%的情况下,随着PCR-PP添加量的增加,RPP力学性能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断裂伸长率从467%下降至210%,下降最为明显;当添加10%PCR-PP时,材料的冲击、拉伸、弯曲性能变化较小,均可满足应用于保险杠材料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杠 再生材料 聚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乘员保护虚拟测试中数据相关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庆祥 郑艳婷 +2 位作者 谭雯霄 卜晓兵 赵子开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4,共6页
为研究不同的数据相关性评估方法在远端乘员保护虚拟测试中的适用性,首先通过分析2个车型的远端碰撞工况基础数据,确定了11个动态响应量,进一步应用相关分析(CORA)和ISO/TS 18571方法进行相关性评估,采用误差分析法对相关性评估结果中... 为研究不同的数据相关性评估方法在远端乘员保护虚拟测试中的适用性,首先通过分析2个车型的远端碰撞工况基础数据,确定了11个动态响应量,进一步应用相关分析(CORA)和ISO/TS 18571方法进行相关性评估,采用误差分析法对相关性评估结果中差异较大的响应量进行分析,证明了ISO/TS 18571方法相比CORA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测试 远端乘员保护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行模式及测试循环下重型混合动力汽车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腾腾 赵健福 +2 位作者 高东志 景晓军 吕恒绪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以一台重型混合动力自卸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底盘测功机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开展了不同运行模式(纯发动机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和不同测试循环(C-WTVC和CHTC)下车辆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结合工况特征参数分析了车辆的排放表现。结果表... 以一台重型混合动力自卸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底盘测功机和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开展了不同运行模式(纯发动机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和不同测试循环(C-WTVC和CHTC)下车辆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结合工况特征参数分析了车辆的排放表现。结果表明:相同的测试循环时,试验车辆混合动力模式下NOx排放量较纯发动机模式高,而CO排放量较纯发动机模式低;相同的运行模式时,纯发动机模式下,CHTC工况NOx排放量较C-WTVC工况高,而混合动力模式下,C-WTVC工况NOx排放量较CHTC工况高,纯发动机模式下,CO排放集中于低速小负荷工况,而混合动力模式下,CO排放集中于高速大负荷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混合动力汽车 C-WTVC 中国重型商用车辆行驶工况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农机装备智能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文婷 丁浩轩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1期53-55,共3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自身运算能力以及计算机基础,实现数据的多方面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在农机设备中,相关人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机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自身运算能力以及计算机基础,实现数据的多方面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在农机设备中,相关人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机器视觉、智能控制以及深度学习等方式,对农机设备运行过程实时控制,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为此,探讨人工智能在农机装备智能化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助力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农机 农机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自动触发加速度波形研究
11
作者 娄磊 顾海明 王景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7,共5页
研究了国外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AECS)相关标准的现状,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AECS自动触发条件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国内车企气囊标定策略的调研和大量实车碰撞加速度数据的收集,分析了各个方向的碰撞动力学,研究了车体运动特征,并进行了数... 研究了国外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AECS)相关标准的现状,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AECS自动触发条件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国内车企气囊标定策略的调研和大量实车碰撞加速度数据的收集,分析了各个方向的碰撞动力学,研究了车体运动特征,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确定了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后碰撞的车身加速度波形,并据此定义了AECS标准中自动触发条件的试验加速度通道和速度变化量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所定义的自动触发条件较联合国标准更为敏感,能够提升AECS的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紧急呼叫系统 自动触发 加速度波形 碰撞恢复系数 台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β分子筛HC吸附-脱附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李洪林 李博 +5 位作者 张欣 陶志平 罗一斌 李菁元 闫峰 李春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41,共8页
以β分子筛为载体,采用金属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Cu改性β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N 2等温吸附-脱附等对水热老化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Cu负载量对分子筛的水热结构稳定性、碳氢化合物(HC)吸附-脱附性能和氧化性能... 以β分子筛为载体,采用金属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Cu改性β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N 2等温吸附-脱附等对水热老化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Cu负载量对分子筛的水热结构稳定性、碳氢化合物(HC)吸附-脱附性能和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量的Cu能够均匀地分散在分子筛中,改性后β分子筛的水热结构稳定性显著增强,C_(3)H_(6)吸附量和HC氧化效率提高,同时NH_(3)吸附量降低;当Cu质量分数达到6.4%时,β分子筛的孔径进一步减小,C_(7)H_(8)的吸附量和HC氧化效率降低。在800℃下水热老化60 h后,改性分子筛对NH_(3),C_(3)H_(6),C_(7)H_(8)吸附量可分别达到0.989,0.337,8.99 mg/g,HC氧化效率为71%,均显著优于水热老化后的H-β分子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启动 HC吸附-脱附 β 分子筛 Cu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Bin MAW的柴油车实际运行工况与NO_(x)排放特征研究
13
作者 白晓鑫 李旭 +2 位作者 吴春玲 刘卫林 杨永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6,共6页
基于远程监控数据和3-Bin MAW方法对国六标准在用柴油车的实际运行工况和NO_(x)排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行驶中,柴油车近半数时间处于低负荷工况,怠速和中高负荷工况的运行时长占比相近,在怠速Bin、低负荷Bin和中高负荷Bin时... 基于远程监控数据和3-Bin MAW方法对国六标准在用柴油车的实际运行工况和NO_(x)排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行驶中,柴油车近半数时间处于低负荷工况,怠速和中高负荷工况的运行时长占比相近,在怠速Bin、低负荷Bin和中高负荷Bin时,柴油车的NO_(x)排放贡献率分别为33.4%、49.5%和17.1%;在怠速Bin时,约86.2%的车辆NO_(x)排放速率低于20 g/h的区间排放限值;在中高负荷Bin时,约99.2%的柴油车比排放低于0.92 g/(kW·h)的区间排放限值;在低负荷Bin时,仅约52.3%的车辆比排放能够低于0.54 g/(kW·h)的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排放 柴油车 3-Bin移动平均窗口 远程监控 运行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测试循环下的制动鼓磨损排放研究
14
作者 危红媛 白凤月 +12 位作者 王宠 王珊 王凤滨 张琳 吴春玲 杜天强 汪晓伟 张新峰 马尧 常鹏 郭守峰 贾春富 刘俊霆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8,341,共9页
随着汽车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汽车非尾气颗粒物排放特别是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日益凸显。为了探究不同测试循环下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特征,本研究选取了一套鼓式制动器在基于制动惯量台改造的制动排放测试系统上开展了WLTP-Brake、WLTP... 随着汽车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汽车非尾气颗粒物排放特别是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日益凸显。为了探究不同测试循环下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特征,本研究选取了一套鼓式制动器在基于制动惯量台改造的制动排放测试系统上开展了WLTP-Brake、WLTP、C-WTVC和CHTC-LT这4个不同测试循环下的PM_(2.5)、PN_(10)排放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制动鼓在不同测试循环下的平均制动初始/终了温度存在较大差异,最高制动终了温度基本上均出现在循环中最大制动初速度对应的制动事件中;试验制动鼓在WLTP-Brake循环下的PM_(2.5)排放因子为1.67 mg/km/wheel(欧七整车排放限值7 mg/km/vehicle),因此制动鼓的颗粒物排放控制与制动盘一样需要引起重视;此外,各循环的制动初速度对制动颗粒物排放的影响明显大于平均制动减速度等制动特征参数。该研究对制动器企业进行低排放制动器的研发测试工作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鼓 颗粒物排放 测试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估计准确度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志诚 周博雅 +3 位作者 戴天禄 陈光 孟庆宇 黎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44-350,共7页
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估计准确度是缓解消费者里程焦虑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估计准确度,首先就要在行业内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以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和仪表显示续航里程为参数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确定系数、欧氏距... 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估计准确度是缓解消费者里程焦虑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估计准确度,首先就要在行业内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以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和仪表显示续航里程为参数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确定系数、欧氏距离和平均误差对11辆纯电动汽车在常温、高温、低温环境中的续航里程估计准确度进行了评价。由结果可知:对于大部分车型,常温的续航里程估计准确度最好,高温次之,低温最差;确定系数相比于欧式距离和平均误差能更好地评价续航里程估计准确度,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在《EV-TEST管理规则》(2017版)框架内建立了评分规则,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续航里程 确定系数 欧氏距离 平均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膜电极中铂担载量测试方法研究
16
作者 姚慧 张仲荣 +1 位作者 李明贺 杨惠玲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9-153,共5页
膜电极(MEA)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能量转换单元,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铂基催化剂目前仍是商用PEMFC不可替代的催化剂,其中膜电极中铂担载量已成为PEMFC性能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现有PEMFC膜电极铂担载... 膜电极(MEA)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能量转换单元,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铂基催化剂目前仍是商用PEMFC不可替代的催化剂,其中膜电极中铂担载量已成为PEMFC性能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现有PEMFC膜电极铂担载量测试国标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研究了PEMFC膜电极铂担载量测试的微波消解前处理方法。与国标方法相比,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标准方法相当,测试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铂担载量 催化剂 膜电极 微波消解 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保护FlexPLI与aPLI标定限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瑞 孙丽梅 +1 位作者 曾祥义 刘伟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为探究腿型碰撞器标定试验的工作原理,详细对比了先进行人腿型碰撞器(aPLI)与柔性腿型碰撞器(FlexPLI)在结构上的差异,总结了腿型碰撞器动态标定和静态标定限值确定的方法分别为混合组群均值估计法和三点弯曲挠度试验法,归纳并比较了2... 为探究腿型碰撞器标定试验的工作原理,详细对比了先进行人腿型碰撞器(aPLI)与柔性腿型碰撞器(FlexPLI)在结构上的差异,总结了腿型碰撞器动态标定和静态标定限值确定的方法分别为混合组群均值估计法和三点弯曲挠度试验法,归纳并比较了2种腿型碰撞器在动、静态标定限值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这些差异的内在原因,动态标定限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PLI增加了模拟人体上肢的质量模块,静态标定限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PLI腿部和膝部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行人腿型碰撞器 柔性腿型碰撞器 动态标定限值 静态标定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受限条件下矿区无人驾驶卡车路径最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宏伟 高亚男 +1 位作者 王宇 刘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5,共6页
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无人驾驶卡车作为新型矿区运输设备,因其具有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矿区物流中。然而,在实际矿山应用中,卡车的燃料供应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驾驶卡车的运营距离和行驶时间。... 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无人驾驶卡车作为新型矿区运输设备,因其具有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矿区物流中。然而,在实际矿山应用中,卡车的燃料供应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驾驶卡车的运营距离和行驶时间。因此,寻找一种优化燃料消耗并提高运输效率的路径规划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优化燃料消耗的无人驾驶卡车路径规划策略,旨在优化燃料消耗并实现更高效的运输。建立了一个矿区车辆路径燃料消耗优化模型,该模型将燃料消耗与车速、卡车功率等因素联系起来,并考虑了矿区地形、道路条件以及各个加油站的位置和燃料存储容量等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搜索最优解,并通过交叉验证和灵敏度分析测试其优化的准确性。为了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一条典型的矿区路径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燃料供应下,与其他智能算法相比,所提出的优化燃料消耗的无人驾驶卡车路径规划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燃料消耗,并且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此外,在不同的燃料供应情况下,该策略也能够根据实时条件变化进行快速优化,并得出最优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无人驾驶卡车 燃料受限 路径最优化策略 智能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C循环下重型车N_(2)O,PN_(10)排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志伟 李腾腾 +3 位作者 钟祥麟 任烁今 黄鹏程 孟庆梁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面向未来法规需求,基于低负荷循环(low-load cycle,LLC),对重型车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氧化亚氮(N_(2)O)、10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_(10))以及23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_(23))的排放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使用v-VSP分块聚类模型进行了区域排放... 面向未来法规需求,基于低负荷循环(low-load cycle,LLC),对重型车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氧化亚氮(N_(2)O)、10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_(10))以及23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_(23))的排放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使用v-VSP分块聚类模型进行了区域排放分析。结果表明:LLC工况下,N_(2)O排放量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加,与排温直接相关;低速区或负VSP区内,N_(2)O排放与载荷呈正相关关系,但在正VSP&中高速区域,过高的载荷反而降低了N_(2)O的排放;PN_(10)和PN_(23)排放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加,且载荷越大,10~23 nm粒径粒子占比越高;中高速&VSP绝对值大的区域内,PN_(10)和PN_(23)有较高的浓度,但PN_(10)和PN_(23)的绝对排放量主要存在于VSP为正的区域;随着载荷的增大,低速&高VSP区域有更多比例10~23 nm粒径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汽车 低负荷循环 氧化亚氮 颗粒 排放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六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实际运行工况与氮氧化物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晓鑫 吴春玲 +3 位作者 景晓军 刘卫林 李旭 杨永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9-795,809,共8页
非城市柴油车在柴油车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开展国六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实际运行工况与氮氧化物(NO_(x))排放特征分析,对于下一阶段实际道路排放测试方法的升级以及降低NO_(x)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在用柴油车远程监控数据,系统研究... 非城市柴油车在柴油车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开展国六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实际运行工况与氮氧化物(NO_(x))排放特征分析,对于下一阶段实际道路排放测试方法的升级以及降低NO_(x)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在用柴油车远程监控数据,系统研究了国六N_(2)和N_(3)类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实际运行工况与NO_(x)排放特征,并与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市区和市郊工况下,国六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实际运行时间占比和NO_(x)排放贡献率均低于PEMS测试,而在高速工况下的实际运行时间占比和NO_(x)排放贡献率均高于PEMS测试。建议在后续标准的修订中,应进一步优化PEMS测试中非城市车辆的行驶工况构成比例,以便更真实地反映其实际NO_(x)排放水平。此外,国六非城市柴油车NO_(x)比排放随车速和发动机负荷的提高呈下降趋势。高速工况下,N_(2)和N_(3)类非城市在用柴油车的NO_(x)比排放较于市区工况分别降低了72.1%和64.7%。值得注意的是,约13%的N_(2)类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在市区工况下表现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入口排气温度较低,导致SCR装置处于低转化效率状态。因此,应提高SCR装置低温转化效率,以降低市区行驶工况下的NO_(x)实际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城市柴油车 实际道路 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测试 远程排放监控 氮氧化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