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底部碰撞安全测评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闫鹏飞 何兴 +1 位作者 高妍 刘祎帆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742,共6页
通过对复杂底部碰撞场景的分析,并基于托底工况,结合试验和仿真手段搭建出底部防护安全测评技术方案,揭示了底部磕碰障碍物和电池系统的作用机理。基于试验和仿真的联动分析,创建涵盖不同损伤因子的多工况、可结构设计优化的最优测评方... 通过对复杂底部碰撞场景的分析,并基于托底工况,结合试验和仿真手段搭建出底部防护安全测评技术方案,揭示了底部磕碰障碍物和电池系统的作用机理。基于试验和仿真的联动分析,创建涵盖不同损伤因子的多工况、可结构设计优化的最优测评方案,为复杂场景工况合理提取、有效表征新能源汽车底部碰撞安全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新能源汽车 底部磕碰 联动分析 损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共模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长勇 陈炟名 张云蕾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针对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共模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Markov)过程的三段式伪随机载波频率等效零矢量脉宽调制(PRF-AZSPWM)策略。在等效零矢量作用的基础上,该策略引入双态Markov链生成随机合成信号,使载波频率在一定范围内... 针对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共模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Markov)过程的三段式伪随机载波频率等效零矢量脉宽调制(PRF-AZSPWM)策略。在等效零矢量作用的基础上,该策略引入双态Markov链生成随机合成信号,使载波频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化,同时选择合适的传递概率,将谐波能量扩展到更宽的频率范围。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有效降低了电驱动系统的共模干扰水平,并通过样机试验进一步证明了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驱动系统 共模干扰 伪随机 马尔可夫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响室的车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悦 亓文君 +1 位作者 陈阳 徐千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3,共7页
为了评估道路车辆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适应性,研究了基于实际电磁环境的车辆辐射抗干扰混响室试验方法。对实际电磁信号进行采集,在混响室内搭建了复杂电磁信号回放系统,分析了接收功率的累积分布函数。针对复杂电磁信号,给出了混响室的... 为了评估道路车辆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适应性,研究了基于实际电磁环境的车辆辐射抗干扰混响室试验方法。对实际电磁信号进行采集,在混响室内搭建了复杂电磁信号回放系统,分析了接收功率的累积分布函数。针对复杂电磁信号,给出了混响室的场强标定方法和辐射抗扰度测试方法,并开展了车辆辐射抗扰度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在混响室复杂电磁环境下,部分车型存在电磁安全风险,该方法的提出为企业进行车辆电磁兼容品质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车辆 混响室 复杂电磁环境 场强标定 辐射抗扰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交通事故的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气瓶挤压试验研究
4
作者 陈向阳 张鹏 +1 位作者 黄书隆 郝冬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9-715,共7页
车载氢系统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子系统之一,在交通事故中,一旦承受较大的挤压力,可能导致关键零部件发生功能失效,进而引发氢气的大量泄漏,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对车载储氢气瓶进行耐挤压性测评是进一步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评价体系的... 车载氢系统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子系统之一,在交通事故中,一旦承受较大的挤压力,可能导致关键零部件发生功能失效,进而引发氢气的大量泄漏,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对车载储氢气瓶进行耐挤压性测评是进一步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评价体系的重要工作。建立了车载储氢气瓶的挤压测评方法,详细阐述了挤压测评方法 4方面的内容,并进行了车载储氢气瓶的挤压试验验证,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挤压对储氢气瓶的影响,定量评价分析储氢气瓶挤压之后的安全性,为车载氢系统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储氢气瓶 挤压 试验研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旋转机械微小振动放大方法实验研究
5
作者 赵乐 段承杰 +3 位作者 丁鹏 翟立宏 张铭光 马波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基于机器视觉的旋转机械微小振动放大过程中,未能将大运动和微小运动分离,导致其放大结果会产生伪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滤波和振幅阈值滤波的微小振动放大方法。首先,采用了复值可操纵金字塔分解图像,将图像信号转变... 基于机器视觉的旋转机械微小振动放大过程中,未能将大运动和微小运动分离,导致其放大结果会产生伪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滤波和振幅阈值滤波的微小振动放大方法。首先,采用了复值可操纵金字塔分解图像,将图像信号转变为局部相位信号和局部幅值信号;然后,采用了加速度滤波算法从局部相位信号中分离出线性大运动信号,采用了振幅阈值滤波算法分离了非线性大运动信号,得到了微小振动信号,并对其进行了放大;最后,对放大信号和局部幅值信号采用复值可操纵金字塔逆变换重构了图像,构建了转子实验台,对上述微小振动放大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测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振动位移幅值均低于0.15 mm,在局部放大图中可以明显分辨出低于5 Hz的转子基频信号,且其余频率成分未被放大。该方法在微小振动放大处理前增加大运动和微小振动分离过程,仅对微小振动进行处理,能够减少大运动对微小振动信号放大产生的干扰,有效改善了微小振动放大结果中的伪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去伪影 复值可操纵金字塔 加速度滤波 振幅阈值滤波 图像重构 非线性大运动和微小运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绝热量热仪的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测试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刘瑞昊 马小乐 +3 位作者 张宇萱 朱曰莹 刘仕强 白广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6-1602,共7页
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是评估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关键参数。虽然目前已有研究探讨了影响这些热物性参数的因素,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电池本身的特性,而对于外部测试条件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则鲜有涉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热量热仪的锂离子... 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是评估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关键参数。虽然目前已有研究探讨了影响这些热物性参数的因素,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电池本身的特性,而对于外部测试条件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则鲜有涉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热量热仪的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测试方法,旨在同步获取锂离子电池的比热容和垂向导热系数。通过调整加热片尺寸和电池的温升速率验证了相关变量对电池热物性参数测试结果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当电池的温升速率从0.2℃/min增加到0.8℃/min时,电池的平均比热容略有下降,降幅小于1%,而垂向导热系数显著降低。此外,减小加热片尺寸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平均比热容显著减少,并进一步影响了产热功率的测试结果,而垂向导热系数几乎保持不变。基于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测试条件优化的见解。在保持加热片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电池的温升速率有助于提高测试效率,且不会显著影响产热功率的准确性。建议在测试中使用较大尺寸的加热片,并控制适宜的温升速率,以确保热物性参数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热物性参数的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量热仪 产热功率 锂离子电池 比热容 垂向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高频边带噪声客观评价研究
7
作者 赵磊 陈勇 +3 位作者 邱子桢 刘海 张黎明 成海全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1-818,共8页
针对声压级不能完全反映人耳对声音感受的问题,文章选择多种工况对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高频边带噪声进行客观心理学参量评价。首先,进行驱动电机噪声数据采集实验并建立样本库。其次,计算样本的客观心理学参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贡献... 针对声压级不能完全反映人耳对声音感受的问题,文章选择多种工况对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高频边带噪声进行客观心理学参量评价。首先,进行驱动电机噪声数据采集实验并建立样本库。其次,计算样本的客观心理学参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贡献量分析,并将客观心理学参量的六个维度降低至两个维度。最后,研究多种工况下两种客观心理学参量的变化规律,尤其对随机载波频率脉宽调制(Random Carrier Frequency Pulse Width Modulation,RCFPWM)策略下电机高频边带噪声进行客观评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实现了多维客观心理学参量的降维,高频边带噪声中客观心理参量的主要贡献量为尖锐度和响度;不同工况条件对尖锐度和响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受转速变化影响较为明显;RCFPWM在降低高频边带噪声声压级的同时实现了对尖锐度幅值的抑制。文章所研究的内容不仅能够简化电机高频边带噪声客观评价流程,而且可以为电驱动总成声品质优化设计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高频边带噪声 客观心理学参量 主成分分析 随机载波频率脉宽调制(RCF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监测参数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芳 陈文涛 +1 位作者 马彪 刘仕强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596,共7页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输出功率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然而由于其不稳定性导致储能事故频发。从热失控-火灾蔓延角度出发,对热失控机理进行探究,基于产气成分及含量、膨胀力、表面温度、电压变化...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输出功率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然而由于其不稳定性导致储能事故频发。从热失控-火灾蔓延角度出发,对热失控机理进行探究,基于产气成分及含量、膨胀力、表面温度、电压变化等热失控特征参数,对现有的磷酸铁锂体系电池早期预警(外部)方式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外置)的发展思路,为锂电池热失控早期监控及预警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热失控特征参数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气可燃极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彪 李海强 +2 位作者 白广利 刘杰 刘仕强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7-1272,共6页
大规模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技术,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磷酸铁锂电池以其高安全性和优良电化学性能成为电化学储能单元的主要选择。使用密闭压力容器对不同容量及不同SOC磷酸铁锂电池进行热失控测试... 大规模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技术,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磷酸铁锂电池以其高安全性和优良电化学性能成为电化学储能单元的主要选择。使用密闭压力容器对不同容量及不同SOC磷酸铁锂电池进行热失控测试,记录特征点温度变化,收集测试后热失控释放的气体,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混合气的组分比例。利用仿真及L-C公式,研究其可燃极限特征。结果表明,电池容量对产气组分比例以及可燃极限影响较小,SOC对其影响较大,SOC较低的电池热失控产气组分中具有较多的CO_(2)以及较高的可燃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产气 可燃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氢系统潜在失效模式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文妍 陈向阳 +1 位作者 杨子荣 郝冬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6-721,共6页
车载氢系统的安全性是燃料电池汽车(FCV)的核心技术指标之一,其安全性保障是实现FCV大规模商业化的重要前提。本文围绕车载氢系统的安全性,介绍了车载氢系统的组成,分析了车载氢系统及其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原因,总结了车载氢系统的失效... 车载氢系统的安全性是燃料电池汽车(FCV)的核心技术指标之一,其安全性保障是实现FCV大规模商业化的重要前提。本文围绕车载氢系统的安全性,介绍了车载氢系统的组成,分析了车载氢系统及其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原因,总结了车载氢系统的失效后果,并探讨了现阶段在FCV消防安全方面亟需完善的内容。分析表明,车载氢系统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原因主要包括密封、振动疲劳、机械冲击、碰撞、快速充放氢疲劳、热损伤、控制系统功能失效等,失效的主要后果表现为氢气泄漏。对于氢气泄漏的危害分析应充分结合车辆所处的场景进行综合考量,在极端场景下,“氢气泄漏+密闭/半密闭空间+点火源”将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会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议从强化安全性设计和验证、提升氢泄漏监测和气源控制技术、开展失效致灾危害量化评价、加强火灾防控技术等多个方面,促进车载氢系统的安全性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车载氢系统 失效模式 失效原因 氢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膨胀力与容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丹华 张晋杰 +2 位作者 马彪 王炜娜 刘仕强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7-2012,共6页
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老化过程中,内部会发生正负极活性材料结构塌陷、电解液分解产气等副反应,导致电池膨胀、容量衰减。研究电池膨胀力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演化规律对于加强电池寿命管理具有重要工程意义,然而目前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少有文... 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老化过程中,内部会发生正负极活性材料结构塌陷、电解液分解产气等副反应,导致电池膨胀、容量衰减。研究电池膨胀力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演化规律对于加强电池寿命管理具有重要工程意义,然而目前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少有文献报道。通过探究锂离子电池在老化过程中膨胀力与寿命的演变趋势,发现将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充电膨胀力峰值和容量值进行微分后,两者的绝对值呈现同时上升的趋势,表明电池膨胀力与循环寿命具有强相关关系。将膨胀力引入电池寿命预测模型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寿命预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膨胀力 循环寿命 寿命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金属极板电化学腐蚀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威 焦道宽 +2 位作者 王睿迪 郝冬 郭志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且清洁、可靠、高效的能源装置,其耐久性是阻碍其商业化的最大难题,其中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之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条件为酸性环境,金属极板腐蚀会产生离子导致催化剂中...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且清洁、可靠、高效的能源装置,其耐久性是阻碍其商业化的最大难题,其中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之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条件为酸性环境,金属极板腐蚀会产生离子导致催化剂中毒和失活,或氧化金属极板形成钝化膜,引起界面接触电阻增加,导致燃料电池输出性能下降。介绍了近年来金属极板耐电化学腐蚀特性的评价方法,并对表面涂层技术按照工艺及基材种类进行了分类总结,指出了金属极板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金属极板 性能评价方法 涂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空压机关键指标分析及试验研究
13
作者 芦宇航 马明辉 +1 位作者 郝冬 郭志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3,59,共8页
空压机作为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响应时间、油蒸气含量和耐振性对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变载、使用寿命以及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某款气浮轴承离心式空压机为研究对象,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方法,旨在深入研究这三个关键性... 空压机作为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响应时间、油蒸气含量和耐振性对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变载、使用寿命以及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某款气浮轴承离心式空压机为研究对象,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方法,旨在深入研究这三个关键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响应时间方面,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减小,压比增大,排气阻力增加,导致空压机启动响应和动态变载响应时间相应增加,不同背压条件对空压机的响应时间具有较大影响。在油蒸气含量方面,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可操作性强、高效便捷的测试方法,试验表明:不同的气体介质导致含油量测试结果存在差异,因此在考虑空压机“无油指标”时需慎重考虑大气介质中的含油量。在机械负荷方面,致力于为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空压机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有效的振动冲击试验方法,结合空压机实际应用工况,开展了非运行、怠速和额定工况下的随机振动试验和非带载机械冲击试验,并对机械完整性、绝缘电阻性和输出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振动冲击试验未对空压机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离心式空压机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开关损耗的永磁同步电机边带声振响应数值仿真与抑制优化
14
作者 邱子桢 张维 +2 位作者 王芳 孔治国 黄炘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以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脉宽调制策略所引入的边带电流谐波与声振响应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计及开关损耗因素,基于随机性载波频率调制对边带声振响应进行抑制优化。首先,对脉宽调制策略所引入的边带谐波分量与电... 以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脉宽调制策略所引入的边带电流谐波与声振响应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计及开关损耗因素,基于随机性载波频率调制对边带声振响应进行抑制优化。首先,对脉宽调制策略所引入的边带谐波分量与电磁力特性进行理论解析,建立完整的边带声振响应仿真流程与数值预测模型。其次,讨论典型的不连续脉宽调制和随机性载波频率调制策略对边带分量的影响,并理论分析边带电流谐波与声振响应的抑制效果。最后,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搭载至实验样机,分别进行数值仿真计算验证、稳态声振测试与驱动控制器损耗测试。结果表明,不连续脉宽调制会恶化边带声振响应,但可以降低开关损耗;随机性载波频率调制可以有效抑制边带电流谐波和声振响应,并且对开关损耗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不连续脉宽调制 载波频率调制 振动噪声抑制 数值预测 开关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性能评价函数的构建与验证
15
作者 赵鑫 王晓兵 +1 位作者 侯永平 郝冬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是一种特殊的离子选择性透过的聚合物膜。为满足研发、测试与性能评价需求,构建涵盖关键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质子交换膜测评体系。首先,基于产品评价需求,明确质子交换... 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是一种特殊的离子选择性透过的聚合物膜。为满足研发、测试与性能评价需求,构建涵盖关键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质子交换膜测评体系。首先,基于产品评价需求,明确质子交换膜的关键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物理特性、工作特性以及耐久性等3个层级,涵盖质子传导率、拉伸性能和机械稳定性等10个指标;其次,基于产品行业发展现状,构建质子交换膜的量化评价体系;最后,对两种质子交换膜产品进行测试,得到测试结果,分析产品的先进性。产品综合得分越高,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性能 耐久性 评价函数 测试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智能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
16
作者 王芳 马天翼 +2 位作者 刘仕强 孙智鹏 韩策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4,共7页
围绕动力电池智能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阐述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到在役监控及失效分析等阶段的检测需求与技术方案。针对动力电池在材料选型与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原位检测、高通量分析和数字孪生技术,探讨在缩短研发周期与提升性能方面的... 围绕动力电池智能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阐述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到在役监控及失效分析等阶段的检测需求与技术方案。针对动力电池在材料选型与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原位检测、高通量分析和数字孪生技术,探讨在缩短研发周期与提升性能方面的作用。介绍基于智能传感的多参数在线监控与预警技术,通过温度、气体、应力等多维度传感器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实时评估电池健康状态(SOH)和潜在故障风险。多参数融合检测与虚实结合测评,能提供更精确的电池健康评估和安全预警。智能检测装备与大数据分析的深度融合,可为动力电池的安全保障、行业智能化建立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智能检测 检测装备 测试-仿真结合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膜电极耐久性试验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17
作者 胡光明 王睿迪 +2 位作者 郝冬 焦道宽 郭志军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膜电极耐久性是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述了近年来PEMFC膜电极的耐久性试验研究,重点对膜电极的常用加速衰减工况——稳态开路电压(OCV)工况、方波电压循环工况、三角波电压循环工况、相对湿... 膜电极耐久性是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述了近年来PEMFC膜电极的耐久性试验研究,重点对膜电极的常用加速衰减工况——稳态开路电压(OCV)工况、方波电压循环工况、三角波电压循环工况、相对湿度循环工况和模拟车载循环工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介绍了膜电极特性评价方法及表征手段,包括电化学分析法、理化特性分析法等,对开展膜电极的耐久性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电极组件 耐久性 耐久性加速测试 性能测试方法 表征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道路工况动态规划策略的混动能量管理优化
18
作者 王宝森 秦炜 +3 位作者 杨建军 赵凌霄 邱子桢 马凯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7,共8页
能量管理策略作为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的控制核心,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整车在道路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首先,选取了相对立方速度和正动能作为特征参数表征道路工况。其次,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学模型,包括车... 能量管理策略作为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的控制核心,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整车在道路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首先,选取了相对立方速度和正动能作为特征参数表征道路工况。其次,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学模型,包括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发动机模型、驱动电机模型和动力电池模型。然后,通过工况相似度分析选取了代表性的循环工况,并提取了工况的特征参数来评价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同时,根据参数近似程度选取CLTC低中速部分作为道路工况的代表性循环工况。最后,基于动态规划构建的最优策略模型指导HEV规则能量管理策略的优化。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实际道路工况下,优化后的能量管理策略相比原策略油耗降低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能量管理策略 道路工况 特征参数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热层对锂电池模组热失控蔓延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常润泽 郑斌 +4 位作者 冯旭宁 徐成善 王淮斌 陈立铎 王有镗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48-1456,共9页
本文中对不同类型隔热层对电池模组热失控蔓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隔热层具有延长电池模组热蔓延时间、防止电池喷阀后起火和降低模组热蔓延最高温度的作用;其中预氧化丝气凝胶隔热层热蔓延抑制效果最优,其模组完全热... 本文中对不同类型隔热层对电池模组热失控蔓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隔热层具有延长电池模组热蔓延时间、防止电池喷阀后起火和降低模组热蔓延最高温度的作用;其中预氧化丝气凝胶隔热层热蔓延抑制效果最优,其模组完全热蔓延时长是使用陶瓷气凝胶隔热层模组的138%,是使用纳米玻璃纤维隔热层模组的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模组 隔热层 热失控 热蔓延抑制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膨胀力特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春景 李丹华 +5 位作者 温浩然 马天翼 常宏 常沛祥 李海强 刘仕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7-1633,共7页
锂离子电池在发生热失控前会出现明显的体积膨胀,因此研究动力电池膨胀力的变化规律对于提升电池性能及安全性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元/石墨体系电池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不同倍率下充电时膨胀力的变化规律。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在发生热失控前会出现明显的体积膨胀,因此研究动力电池膨胀力的变化规律对于提升电池性能及安全性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元/石墨体系电池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不同倍率下充电时膨胀力的变化规律。动力电池在25℃充电时的膨胀力增加幅值较小,这是因为较低的环境温度使得锂离子堆积在石墨层表面,电池厚度增加,膨胀力也增大;而较高的环境温度不但使得动力电池的体积变大,也会在充电过程中生成SEI膜,故具有更大的膨胀力。动力电池以不同倍率充电时,膨胀力随着倍率增加而逐渐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大倍率充电使得电池温度升高且在材料表面生成SEI膜。CT扫描结果精确量化分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厚度变化。由充电过程中的容量微分曲线(dQ/dV)可知,该电池膨胀力增长趋势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的充电阶段,正负极材料具有不同的相变,进而从机理层面揭示了动力电池充电过程中膨胀力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膨胀力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