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在环境风洞内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许翔 王远 +4 位作者 于镒隆 王丹 王伟 徐俊芳 张立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45,共10页
为研究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流场特性,建立了环境风洞和整车数值模型,考虑了风洞喷口和收缩段的阻塞效应、边界层抽吸以及实验设施等对汽车流场的干扰效应,对环境风洞内汽车前方、车身和车轮周围、冷却模块以及机舱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 为研究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流场特性,建立了环境风洞和整车数值模型,考虑了风洞喷口和收缩段的阻塞效应、边界层抽吸以及实验设施等对汽车流场的干扰效应,对环境风洞内汽车前方、车身和车轮周围、冷却模块以及机舱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车身表面的静压以及车身周围和车底部的风速等进行测试,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风洞能准确预测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流场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汽车前端气流的速度分布沿着气流方向发生显著变化,越接近前端冷却模块时风速的均匀性变得越差;汽车底部气流受地面、车底和轮胎旋转等的共同影响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车底风速沿车身纵向先增大后减小。本方法对研究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热气动性能以及开发数值风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洞 流场特性 冷却模块 数值模拟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激励下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壳体的轻量化设计研究
2
作者 徐留建 段利斌 +3 位作者 任刚 郝耀东 李占江 江浩斌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2,共10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壳体受多物理场耦合的内外载荷下,如何实现电驱动系统壳体轻量化设计的问题,文中首先阐述了电驱动系统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构建,以及多源载荷综合作用下,电驱动系统壳体轴承内孔载荷的提取;采用有限元方法,在多... 针对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壳体受多物理场耦合的内外载荷下,如何实现电驱动系统壳体轻量化设计的问题,文中首先阐述了电驱动系统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构建,以及多源载荷综合作用下,电驱动系统壳体轴承内孔载荷的提取;采用有限元方法,在多源激励下对壳体模型进行模态、强度和振动辐射噪声等性能指标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壳体性能状态;然后采用拓扑优化和自适应响应面尺寸优化方法,实现关于总成壳体的轻量化设计;最后进行单工况仿真分析结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设计的电驱动系统壳体质量减少了5 kg,占比14.7%,同时,新设计的电驱动系统壳体符合辐射噪声、模态和强度等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激励 电驱动系统壳体 多物理场 拓扑优化 尺寸优化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后副车架轻量化概念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马芳武 王卓君 +3 位作者 杨猛 梁鸿宇 武振江 蒲永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6-783,790,共9页
在汽车结构概念设计阶段,将拓扑优化技术与隐式参数化建模相结合,并引入截面形状控制方法,用以实现产品结构-材料-性能一体化优化设计。第1步,对后副车架进行综合目标拓扑优化。第2步,建立隐式参数化模型,采用截面形状控制方法选择零件... 在汽车结构概念设计阶段,将拓扑优化技术与隐式参数化建模相结合,并引入截面形状控制方法,用以实现产品结构-材料-性能一体化优化设计。第1步,对后副车架进行综合目标拓扑优化。第2步,建立隐式参数化模型,采用截面形状控制方法选择零件形状、位置、厚度和材料等36个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质量最小、第1阶模态频率最高为目标,硬点刚度和前3阶模态频率为约束,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后副车架性能目标的条件下,质量减轻2.41 kg,其轻量化率达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设计 参数化建模 后副车架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验证电控系统中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占旗 吴新维 +3 位作者 张蕾 刘全周 谢辉 熊德意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70,共8页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汽车软件功能的复杂性和快速开发需求对电控系统验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电控系统软件功能的测试流程图开发主要依赖人工方式,效率低且存在人为因素影响。文中详细描述了汽车验证电控系统中的测试用例...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汽车软件功能的复杂性和快速开发需求对电控系统验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电控系统软件功能的测试流程图开发主要依赖人工方式,效率低且存在人为因素影响。文中详细描述了汽车验证电控系统中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任务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自动生成测试流程图方法,以提高开发效率并减少人力成本。该方法包括构建领域任务数据集和选择合适场景的大模型应用路线。在实验中探讨了基于传统语言模型微调和大语言模型API适配两种技术路线的优劣,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不同的大模型API在测试用例生成任务上的表现,以及提示工程技术对大模型API的提升效果。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自动生成汽车测试流程图的方法,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提升汽车软件测试效率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领域应用 大语言模型 提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主动悬架T-S变论域模糊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韶华 张培强 杨建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01-209,共9页
为解决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垂向振动加剧的问题。针对主动悬架设计了一种基于T-S(Takagi-Sugeno)模糊思想的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改进了伸缩因子的设计方法,以提升控制精度及多工况下的自适应能力;基于1/4车辆模型在随机路面和对接路面... 为解决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垂向振动加剧的问题。针对主动悬架设计了一种基于T-S(Takagi-Sugeno)模糊思想的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改进了伸缩因子的设计方法,以提升控制精度及多工况下的自适应能力;基于1/4车辆模型在随机路面和对接路面上进行动力学分析,将所提出的T-S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与单一的T-S模糊控制、Mamdani变论域模糊控制进行对比,并通过硬件在环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主动悬架T-S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可有效提升车辆的平顺性,相对于单一模糊控制和Mamdani变论域模糊控制具有较好的多工况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轮毂电机 变论域 T-S模糊控制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锂离子电池热扩散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爽 许立坤 +1 位作者 胡帛涛 邝男男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0,共6页
动力电池热失控一直是行业难题,由单电芯热失控所引发的电池包内部的热扩散行为往往会造成恶劣的安全事故。基于此,针对电芯的热失控行为,通过反应动力学测试和物性参数测试,建立一套电芯热失控数学模型。以外部加热作为热失控触发条件... 动力电池热失控一直是行业难题,由单电芯热失控所引发的电池包内部的热扩散行为往往会造成恶劣的安全事故。基于此,针对电芯的热失控行为,通过反应动力学测试和物性参数测试,建立一套电芯热失控数学模型。以外部加热作为热失控触发条件,测试了模组内电芯间的热扩散行为。结果表明在无明显冷却措施介入时,热扩散速度逐渐增加。此外,结合仿真手段,对模组内各温度点数据进行了对标,并预测了该模组在一个小型电池包内的热扩散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仿真 热扩散 电池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风响应影响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学龙 袁海东 李景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58,共6页
为对车辆在侧风条件下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研究,首先依据ISO 12021进行车辆侧风条件下的动态响应试验,研究车辆在道路试验场侧风条件下侧向位移、偏航角等车辆侧风动态响应指标的变化规律,然后对车辆流场和所受气动力进行分析,找出影响... 为对车辆在侧风条件下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研究,首先依据ISO 12021进行车辆侧风条件下的动态响应试验,研究车辆在道路试验场侧风条件下侧向位移、偏航角等车辆侧风动态响应指标的变化规律,然后对车辆流场和所受气动力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气动力的关键因素,并采用双向耦合方法进行侧风响应仿真与试验对比分析,最后,分析气动力对车辆侧风响应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在气动分力中,侧向力是影响车辆侧风动态响应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外形减小车辆所受侧向力可提高车辆的抗侧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侧风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方形锂离子电池挤压安全性的特征值研究
8
作者 许立坤 冯爽 +1 位作者 胡帛涛 邝男男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0,共9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池安全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进行三个方向的挤压工况实验,实验中电芯正面挤压时均在135 kN载荷和形变率40%附近发生剧烈爆炸;电芯底面挤压时均在45 kN载荷和形变率70%附近发生烟...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池安全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进行三个方向的挤压工况实验,实验中电芯正面挤压时均在135 kN载荷和形变率40%附近发生剧烈爆炸;电芯底面挤压时均在45 kN载荷和形变率70%附近发生烟气喷射与燃烧;侧面挤压因电芯内部卷绕结构影响分别表现出爆炸、燃烧、温度不变三种情形。通过载荷与挤压深度确定该电池不同方向的机械安全边界,结合电压变化特征,为动力电池包的设计及安全预警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挤压 机械边界 热失控 电池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动总成咕咕音机理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9
作者 黎谦 王田修 +2 位作者 高辉 黄元毅 罗德洋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9,共8页
混动总成在怠速充电工况下有疑似咕咕音,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后,确定该异响为具有发动机半阶次特征的咕咕音。根据其产生机理分析确定了混合动力总成咕咕音源于轴系扭转振动高谐次分量激励,并由混合动力总成弯扭模态和EGR模态耦合放大产... 混动总成在怠速充电工况下有疑似咕咕音,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后,确定该异响为具有发动机半阶次特征的咕咕音。根据其产生机理分析确定了混合动力总成咕咕音源于轴系扭转振动高谐次分量激励,并由混合动力总成弯扭模态和EGR模态耦合放大产生。由此提出了更换柔性飞轮、增加DHT连接支架、增加EGR螺栓支撑点三个优化方案,最终解决了咕咕音异响问题。针对咕咕音的分析和应对方法对于解决该类问题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总成 噪声 扭转振动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汪琳琳 焦鹏飞 +4 位作者 王伟 伊虎城 牟连嵩 刘双喜 许翔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44-1750,1757,共8页
为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经济性,减少低温制热性能衰减问题,提出并分析对比了3种用于低温环境的热泵空调系统解决方案:(1)余热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余热,提高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同时,优化整车的能量消耗。(2)蒸汽喷射... 为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经济性,减少低温制热性能衰减问题,提出并分析对比了3种用于低温环境的热泵空调系统解决方案:(1)余热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余热,提高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同时,优化整车的能量消耗。(2)蒸汽喷射热泵空调系统:对R1234yf制冷剂的蒸汽喷射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蒸汽喷射比不开蒸汽喷射时的热泵系统的制热COP约高10%~30%,环境温度越低,制热COP改善越明显。(3)CO2制冷剂热泵空调系统:研究显示由于CO2制冷剂的特性,热泵系统可在环境温度-20℃稳定有效地采暖。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利用蒸汽喷射热泵空调系统是解决新能源电动汽车低温采暖的有效手段,而在未来,使用自然制冷剂CO2是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低温热泵 R1234yf 余热回收 蒸汽喷射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驱动桥啸叫特性识别与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月芹 黄显淞 李春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0,184,共5页
为确定某款纯电动汽车电驱动桥的啸叫来源,对台架试验测试结果进行阶次分析和啸叫特性研究。首先,通过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推导理想条件下作用于永磁同步电机定子内表面的径向力波频率阶次,依次分析单档减速器和滚动轴承组的噪声阶次特性... 为确定某款纯电动汽车电驱动桥的啸叫来源,对台架试验测试结果进行阶次分析和啸叫特性研究。首先,通过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推导理想条件下作用于永磁同步电机定子内表面的径向力波频率阶次,依次分析单档减速器和滚动轴承组的噪声阶次特性,确定其在无故障情况下其产生的主要阶次;其次,采用5点法采集电驱动桥噪声信号;最后,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和阶次分析两种信号处理方法提取电驱动桥在台架试验匀加速工况下产生的主要啸叫特征阶次。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阶次分析的底噪低、阶次分辨率高,更适用于识别和提取电驱动桥的啸叫阶次以及早期故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动桥 啸叫 阶次分析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环境舱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翔 张艺伦 +3 位作者 梅铮 李建 王丹 牟连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15-2123,共9页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汽车环境舱在无车状态下的风速分布、边界层厚度、轴向静压梯度以及动压稳定性等流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1∶1的汽车环境舱模型,考虑环境舱内各种实验设施设备对流场的干扰效应,对环境舱内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数...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汽车环境舱在无车状态下的风速分布、边界层厚度、轴向静压梯度以及动压稳定性等流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1∶1的汽车环境舱模型,考虑环境舱内各种实验设施设备对流场的干扰效应,对环境舱内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汽车环境舱内的流场比较紊乱,试验段的流场呈现发散射流状态;主风机出口风速分布不均匀,最高风速与最低风速之间相差36 km/h;气流从风机流出后风速衰减明显,轴向静压梯度变化大;试验段内气流的边界层较厚,距离风机中心方向越远边界层厚度不断增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主风机的安装位置和尺寸对环境舱流场有一定影响,增大风机出风口的尺寸可以改善环境舱试验段的流场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环境舱 流场特性 数值仿真 流场实验 流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环境风洞和环境舱流场品质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许翔 张艺伦 +4 位作者 王丹 李建 韩佳伟 牟连嵩 刘学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9-96,共8页
汽车环境风洞和环境舱的流场品质直接影响汽车的各项热气动性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试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对比了环境风洞和环境舱的流场品质。试验测试了环境风洞和环境舱试验段特定区域的风速均匀性、边... 汽车环境风洞和环境舱的流场品质直接影响汽车的各项热气动性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试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对比了环境风洞和环境舱的流场品质。试验测试了环境风洞和环境舱试验段特定区域的风速均匀性、边界层厚度、轴向静压梯度和动压稳定性等流场参数,使用CFD方法对环境风洞和环境舱进行流场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对比环境风洞和环境舱的整体流场特征,分析了影响环境风洞和环境舱内流场差异的原因。试验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汽车环境风洞试验段流场的风速均匀性、边界层、轴向静压梯度、动压稳定性以及气流和风速分布等流场品质明显优于汽车环境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环境风洞 汽车环境舱 流场品质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稀疏八叉树与卷积神经网络的汽车风阻系数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刚 张瑞昊 +2 位作者 刘学龙 袁海东 韩旭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针对汽车风阻系数预测研究中参数化方法难以准确表征汽车外造型的难题,提出融合稀疏八叉树与卷积神经网络的汽车风阻系数预测方法。将汽车外造型按照八叉树结构离散,使用平均法向量对离散的复杂曲面进行简化,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八叉树... 针对汽车风阻系数预测研究中参数化方法难以准确表征汽车外造型的难题,提出融合稀疏八叉树与卷积神经网络的汽车风阻系数预测方法。将汽车外造型按照八叉树结构离散,使用平均法向量对离散的复杂曲面进行简化,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八叉树形式的汽车外造型进行特征提取,进而对汽车风阻系数进行快速预测。通过改变卷积层数与全连接层数,研究了不同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对风阻系数预测精度的影响。与参数化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外造型表示方法能更好地描述模型细节,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对风阻系数预测的最小相对误差为1.453%,且计算速度是CFD仿真的1620倍,具有较高的精度及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阻系数 深度学习 稀疏八叉树 卷积神经网络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身简化模型中A-立柱和后视镜风噪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亓良 陈鑫 +3 位作者 张英朝 张祥东 顾灿松 关青青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7-404,共8页
为研究车身A柱和后视镜的风噪,建立汽车简化模型。基于气动声学风洞试验,设计了外形配置不同的5种模型。以A计权声压级和语音清晰度为评价指标,对侧窗外表面、远场和车内风噪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柱涡区域内高频风噪衰减较快;方形A... 为研究车身A柱和后视镜的风噪,建立汽车简化模型。基于气动声学风洞试验,设计了外形配置不同的5种模型。以A计权声压级和语音清晰度为评价指标,对侧窗外表面、远场和车内风噪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柱涡区域内高频风噪衰减较快;方形A柱对后视镜风噪具有明显掩蔽作用;后视镜风噪中存在压力级峰值,对应特征频率随风速升高而增加;随风速升高,各模型车窗、远场和车内风噪均明显增加;偏航时,车窗风噪在全频段内表现出迎风侧降低、背风侧升高的趋势,远场风噪与车内风噪在不同频段展现相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噪声 A柱 后视镜 气动声学风洞 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模组热扩散精准建模及高效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邝男男 胡帛涛 +3 位作者 栗国 赵光磊 冯爽 许立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2-661,共10页
电池系统热失控扩散仿真是电池系统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能够为电池系统安全设计优化提供指导建议。因此,在满足系统模型精度的前提下,为大幅提高研发效率,非常有必要对热失控扩散的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本文采用“单体-模组... 电池系统热失控扩散仿真是电池系统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能够为电池系统安全设计优化提供指导建议。因此,在满足系统模型精度的前提下,为大幅提高研发效率,非常有必要对热失控扩散的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本文采用“单体-模组”的研究思路,基于传统热失控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构建了以归一性生热方程为核心的简化电池模组热失控扩散模型,研究模型准确性及计算效率。结果表明:简化模型的计算时间为37 min,而相同条件下传统模型的计算时间为90 min左右,在模型精度达到90%的前提下,计算时间缩短了约2/3,显著降低了计算成本。本文的研究对电池包级别的热扩散高效快速仿真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热扩散 热扩散模型 模型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D/3D耦合仿真的某大功率重型货车冷却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浩杰 马彦达 +4 位作者 徐亚坤 吴延巽 董丽萍 于振华 张艺伦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5-1135,共11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商用车的功率需求越来越高,大功率意味着更高的散热负荷,这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匹配及系统的空间布置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针对装配600马力发动机的某重型商用车,采用1D/3D耦合仿真的手段建立整车热流场模型与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商用车的功率需求越来越高,大功率意味着更高的散热负荷,这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匹配及系统的空间布置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针对装配600马力发动机的某重型商用车,采用1D/3D耦合仿真的手段建立整车热流场模型与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模型,研究了护风罩、导流板对散热器进风流量与进风平均温度的影响;并根据发动机热平衡试验数据,完成了冷却系统的匹配计算,同时进行了整车热平衡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单层护风罩相比,C型护风罩所引起的湍动能较小,因而可以提供更大的风量;当水泵速比由2.2降至为1.8时,转矩点和功率点出水温度分别为99.2和96.2℃,可满足冷却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水泵的能耗,此外整车环境舱试验也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大转矩工况下C型护风罩可以有效降低冷却系统的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热平衡 C型护风罩 冷却系统 导流板 水泵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单缸柴油机油箱动态特性识别研究
18
作者 孟浩东 张忠 +2 位作者 徐年尧 王勇 邹灵浩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3,共6页
针对某型农用单缸柴油机油箱在标定工况下受多源激励作用产生的振动问题,融合傅里叶分解方法(FDM)、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法(SWT)以及模态分析技术的优势识别油箱动态特性。采用FDM-SWT方法进行标定工况下油箱半载状态振动响应信号的自适应... 针对某型农用单缸柴油机油箱在标定工况下受多源激励作用产生的振动问题,融合傅里叶分解方法(FDM)、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法(SWT)以及模态分析技术的优势识别油箱动态特性。采用FDM-SWT方法进行标定工况下油箱半载状态振动响应信号的自适应分解与时频特征提取,消除模式混叠对分解结果的影响,提高时频分辨率,获取油箱表面振动信号的主傅里叶固有频带函数分量及其时频特性。采用模态分析技术识别油箱空载状态与油液作用下油箱半载状态的固有振动特性,在研究油箱振动响应特性与其结构固有特性两者相关性基础上,找到导致油箱结构动态特性变差的薄弱环节。通过下箱体底部采用增加压凹加强筋结构设计措施提高油箱结构刚度,避开结构共振频率,优化油箱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缸柴油机 油箱 模态分析 动态特性 时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质量飞轮对汽车传动系扭振的影响
19
作者 朱凌 柏福明 +1 位作者 毛杰 谢辉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2,共10页
为研究双质量飞轮(dual mass flywheel,DMF)对整车传动系扭振的影响,基于DMF理论搭建了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台架测试了DMF在不同振幅工况下的扭转刚度特性。通过不同工况下迟滞曲线仿真和试验对比,验证了DMF仿真模型的精度。基于准确的... 为研究双质量飞轮(dual mass flywheel,DMF)对整车传动系扭振的影响,基于DMF理论搭建了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台架测试了DMF在不同振幅工况下的扭转刚度特性。通过不同工况下迟滞曲线仿真和试验对比,验证了DMF仿真模型的精度。基于准确的DMF模型,搭建了传动系扭振仿真模型,并通过整车状态怠速和3挡节气门全开工况的仿真和试验转速波动对标,验证了传动系扭振模型的精度。通过DMF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研究了传动系扭振开发和DMF设计的匹配。结果显示,DMF能衰减70%~90%的发动机燃烧主阶次转速波动幅值,极大降低扭振问题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质量飞轮 扭转特性 转速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相干分析法结合OTPA技术在汽车路噪主动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森 史晨路 +2 位作者 吕晓 高坤 张贤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9-57,共9页
针对参考信号的选取质量对路面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效果有较大影响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重相干分析结合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TPA)技术选取参考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在不拆除耦合部件的前提下,利用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技术对汽车噪声进行分解;... 针对参考信号的选取质量对路面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效果有较大影响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重相干分析结合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TPA)技术选取参考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在不拆除耦合部件的前提下,利用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技术对汽车噪声进行分解;并利用多重相干法优选出与目标噪声强相关的参考信号组合;最后,将寻优出的参考信号组合在汽车路噪主动控制(RANC)系统模型中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优化方法可筛选出相干性更好的参考信号通道,进而提升汽车路噪主动控制系统的降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PA 多重相干法 路噪主动控制 参考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