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水库移民工作经验分析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
4
1
作者
范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9-61,共3页
水库移民是一项对水利水电事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复杂工程。文章阐述了工程移民安置的几点经验和教训,对移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移民
安置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构建和完善我国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文胜
蒋蓉
+2 位作者
范敏
李松
崔亚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7,共2页
分析了我国水利系统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水环境
监测网络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5—2014年大清河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祝冰洁
王刚
+3 位作者
何晓燕
周旷
翁白莎
付晓娣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283-291,共9页
基于1985年、2000年、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大清河山区长期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背景及经济社会因素。结果表明,大清河山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1985—2000年总体保持稳定,而在2000—2014年变...
基于1985年、2000年、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大清河山区长期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背景及经济社会因素。结果表明,大清河山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1985—2000年总体保持稳定,而在2000—2014年变化较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尤其2000年以来快速增长;林地规模总体不变,但其构成在2000—2014年间发生明显变化,灌木林地大量转化为有林地,高覆盖草地面积比例也有所增加,林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人类活动在大清河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在区域人口、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林草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政策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时空格局变化
驱动力
大清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水库移民工作经验分析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
4
1
作者
范敏
机构
水利部
中水移民开发中心
出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9-61,共3页
文摘
水库移民是一项对水利水电事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复杂工程。文章阐述了工程移民安置的几点经验和教训,对移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移民
安置
措施
Keywords
resettlement
arrangement
measures
分类号
D632.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构建和完善我国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文胜
蒋蓉
范敏
李松
崔亚军
机构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
中水移民开发中心
出处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7,共2页
文摘
分析了我国水利系统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水环境
监测网络
体系建设
分类号
X8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5—2014年大清河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祝冰洁
王刚
何晓燕
周旷
翁白莎
付晓娣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中水移民开发中心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283-29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809281)。
文摘
基于1985年、2000年、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大清河山区长期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背景及经济社会因素。结果表明,大清河山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1985—2000年总体保持稳定,而在2000—2014年变化较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尤其2000年以来快速增长;林地规模总体不变,但其构成在2000—2014年间发生明显变化,灌木林地大量转化为有林地,高覆盖草地面积比例也有所增加,林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人类活动在大清河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在区域人口、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林草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政策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时空格局变化
驱动力
大清河山区
分类号
F323.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水库移民工作经验分析与对策探讨
范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议构建和完善我国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张文胜
蒋蓉
范敏
李松
崔亚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985—2014年大清河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祝冰洁
王刚
何晓燕
周旷
翁白莎
付晓娣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