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西番莲产区东亚西番莲病毒的发生情况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张莉娟 时鹏涛 +2 位作者 丁孝宇 宋奇琦 莫干辉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6-756,共11页
【目的】调查广西西番莲产区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EAPV)发生情况,分析病毒种群遗传结构特征,为明确该病毒在田间的流行规律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13个市的西番莲主产区采集187份疑似被EAP... 【目的】调查广西西番莲产区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EAPV)发生情况,分析病毒种群遗传结构特征,为明确该病毒在田间的流行规律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13个市的西番莲主产区采集187份疑似被EAPV感染的西番莲样品,利用RT-PCR和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对样品进行鉴定。选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EAPV阳性样本,基于完整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分析其序列相似性、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种群结构等特征。【结果】经RT-PCR验证,共有132份西番莲样品为EAPV阳性,检出率为70.6%。从EAPV阳性样品中测序获得23株EAPV CP基因序列,上传至GenBank获得登录号。23株EAPV分离株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0.9%~100.0%和83.4%~100.0%。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23株EAPV分离株分别属于AO株系(8个分离株)和IB株系(15个分离株)。IB株系CP蛋白编码区第87~95位核苷酸比AO株系多9个核苷酸。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EAPV两个株系间遗传分化显著。基因交流结果显示,2个株系间基因交流频率低,株系间易发生遗传漂变。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AO株系和IB株系的基因进化主要受负选择压力,2个株系处于扩张趋势。【结论】EAPV在广西西番莲主产区发生普遍。本研究获得的23个EAPV分离株包含AO株系和IB株系。遗传漂变和负选择压力是影响EAPV遗传变异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EAPV 遗传多样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后浸泡方式对豇豆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婵婵 陈羽烨 +6 位作者 李冬桂 陆覃昱 姚金洁 陈壮美 谢晋 丁孝宇 吕丽兰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98-3706,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采后浸泡方式对豇豆中农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为豇豆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及膳食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田间喷施毒死蜱、水胺硫磷、氧乐果和丁硫克百威的豇豆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喷药后第1、3、5和14 d进行采摘,... 【目的】研究不同采后浸泡方式对豇豆中农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为豇豆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及膳食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田间喷施毒死蜱、水胺硫磷、氧乐果和丁硫克百威的豇豆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喷药后第1、3、5和14 d进行采摘,然后采用常温清水、冰水和1%冰碱水均分别浸泡5、10和15 min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未经浸泡处理为对照,对豇豆中毒死蜱、氧乐果、丁硫克百威和水胺硫磷残留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采后浸泡方式对豇豆中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结果】通过清水、冰水和1%冰碱水浸泡豇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毒死蜱、氧乐果、丁硫克百威和水胺硫磷的残留量;其中,喷施丁硫克百威和水胺硫磷后第5 d采摘于1%冰碱水浸泡15 min的洗脱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69.37%和49.67%;喷施毒死蜱后第5 d采摘于1%冰碱水浸泡10 min的洗脱效果最佳,去除率为44.94%;喷施氧乐果后第1 d采摘于1%冰碱水浸泡5 min的洗脱效果最佳,去除率为53.83%。喷药后第5 d,经3种浸泡方式处理的豇豆仅丁硫克百威的最大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限量值标准(≤0.01 mg/kg)。【结论】毒死蜱、氧乐果和水胺硫磷在喷药5 d内,通过常温清水、冰水和1%冰碱水浸泡方式均无法达到国家限量标准,我国实行高毒农药在豇豆中的禁限用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浸泡方式 农药残留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