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铀矿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研编 被引量:3
1
作者 蔡煜琦 张金带 +4 位作者 李子颖 张字龙 庞雅庆 林锦荣 夏宗强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8,共17页
铀是军民两用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铀资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基于《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的研编,阐述了中国铀矿百年勘查成果,介绍了中国铀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归纳了中国典型的铀成矿理论... 铀是军民两用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铀资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基于《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的研编,阐述了中国铀矿百年勘查成果,介绍了中国铀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归纳了中国典型的铀成矿理论。为了进一步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确保铀矿目标的实现,划分了中国铀成矿系列,分析了中国铀资源的区位优势,总结了中国铀成矿规律;针对中国“四大类型”铀矿床,概述了中国铀矿的禀赋特征,提出了铀矿找矿方向,以期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规律 百年勘查成果 铀矿找矿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比亚铀资源勘查开发现状、投资环境与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继叶 秦明宽 +4 位作者 蔡煜琦 王健菲 张煜晖 张晓 林双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70-2380,共11页
能源安全(尤其是核资源)的重要性在当今更为彰显,掌握世界主要铀资源和产铀国的勘查开发现状与投资环境,对我国天然铀企业进行海外铀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最新数据分析认为:纳米比亚铀资源丰富,主要勘查开发铀矿类型为侵... 能源安全(尤其是核资源)的重要性在当今更为彰显,掌握世界主要铀资源和产铀国的勘查开发现状与投资环境,对我国天然铀企业进行海外铀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最新数据分析认为:纳米比亚铀资源丰富,主要勘查开发铀矿类型为侵入岩型和表生型;2010~2022年,纳米比亚天然铀产量整体不断增加,增幅达到72%;铀资源勘查开发的进展主要体现在资源量新增、找矿空间拓展、潜在类型的发现以及部分暂停矿山重启等。纳米比亚总体上是开展铀资源勘查开发投资环境较优的国家,建议未来以我国现有企业控股矿山为中心,逐步辐射其周围地区乃至纳米比亚全境,分“三个层次”、采用“三种模式”进行纳米比亚铀资源勘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开发现状 铀资源主攻类型 勘查开发建议 纳米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铀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投资环境分析
3
作者 张晓 宋继叶 +2 位作者 王健菲 蔡煜琦 林双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62-2369,共8页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铀资源最具勘查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因此了解并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铀资源基本情况以及铀资源的投资环境,可为我国天然铀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信息支撑。笔者等在调研权威网站及报告、跟踪最新资讯基础之上,对...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铀资源最具勘查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因此了解并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铀资源基本情况以及铀资源的投资环境,可为我国天然铀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信息支撑。笔者等在调研权威网站及报告、跟踪最新资讯基础之上,对乌兹别克斯坦铀矿资源的分布、资源量、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和对外合作政策等各类数据信息进行了深入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实时关注乌兹别克斯坦矿业政策,利用先进的核工业技术,与其建立铀资源的互利合作关系,寻求项目合作开发”的建议。笔者等介绍、综述了乌兹别克斯坦铀资源分布规律及开发现状,希能为我国天然铀企业“走出去”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及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资源 勘查开发 投资环境 乌兹别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非铀矿资源特征及我国企业投资建议
4
作者 王健菲 宋继叶 +1 位作者 张晓 林双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1-2361,共11页
南非铀资源量位居世界前列,研究南非铀资源特征与投资环境可以为我国铀矿勘查开发“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笔者等以IAEA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南非铀资源量、铀矿床类型、铀矿床规模及投资环境。目前,南非主要存在6种类... 南非铀资源量位居世界前列,研究南非铀资源特征与投资环境可以为我国铀矿勘查开发“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笔者等以IAEA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南非铀资源量、铀矿床类型、铀矿床规模及投资环境。目前,南非主要存在6种类型的铀矿床,铀矿床主要分布于太古宙地盾金—铀、铜—铂族元素—金刚石成矿区和古生代—中、新生代卡鲁盆地铀—金刚石—砂金成矿区。综合勘查开发现状、国家政治稳定性、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笔者等认为南非铀矿投资环境属“一般”等级水平。但近年来,南非投资环境总体趋势在向好发展,而且维特瓦斯兰德盆地金(铀)矿床一直在开采,潜力巨大,因此南非铀资源值得中国企业关注,及时抓住投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资源 铀矿类型 铀矿规模 投资环境 南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铀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246
5
作者 蔡煜琦 张金带 +6 位作者 李子颖 郭庆银 宋继叶 范洪海 刘武生 漆富成 张明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1069,共19页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现状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铀成矿规律,进而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20个铀-多金属成矿系列。上述研究成果与进展有利于综合分析区域铀成矿规律,以期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规律 铀成矿区带 铀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沧盆地超大型锗(铀)矿床成矿机理及其模拟实验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正义 张玉燕 +2 位作者 尹金双 修晓茜 刘红旭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煤岩学、有机地球化学及成矿模拟实验的研究,首次阐明临沧盆地大寨超大型煤中锗(铀)的有机成矿机理:初始锗来源于赋锗的花岗岩风化产物;在泥炭化阶段通过微生物对陆生高等植物降解和改造,经有机质吸附和生成锗络... 通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煤岩学、有机地球化学及成矿模拟实验的研究,首次阐明临沧盆地大寨超大型煤中锗(铀)的有机成矿机理:初始锗来源于赋锗的花岗岩风化产物;在泥炭化阶段通过微生物对陆生高等植物降解和改造,经有机质吸附和生成锗络合物等环节构成富锗泥炭层。当富锗泥炭层形成褐煤时,未成熟有机质从含锗的粒间孔隙水中富集锗形成褐煤锗矿层;在表生氧化阶段中,褐煤锗矿层中锗被含氧地下水淋滤、迁移、叠加再造形成富大锗矿体。为进一步探讨锗矿的有机成矿机理进行了包括浸出、吸附、络合的锗矿预富集,以及锗重新迁移和聚集实验,来表述和证明上述有机成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成矿机理 模拟实验 锗(铀)矿床 临沧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盆地乌库尔其地区腐殖酸与铀成矿关系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玉燕 邱骏挺 +1 位作者 修晓茜 王文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9-353,共5页
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其地区铀矿化主要分布在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暗色含煤建造中,暗色含煤建造往往含有许多有机质,在有机质中与铀沉淀富集关系最密切的是腐殖酸(HA)。运用强碱配合焦磷酸盐对层间氧化带不同分带岩石中腐殖酸进行分离及... 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其地区铀矿化主要分布在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暗色含煤建造中,暗色含煤建造往往含有许多有机质,在有机质中与铀沉淀富集关系最密切的是腐殖酸(HA)。运用强碱配合焦磷酸盐对层间氧化带不同分带岩石中腐殖酸进行分离及提取实验,并在HF-HCl混酸处理下去除腐殖酸中硅酸盐杂质,降低样品灰分,达到纯化样品的目的。所提取的腐殖酸中含量高的元素是C、O、H,分别占53.74%、39.23%和4.03%,同时还含有较少量N、S。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伊犁盆地可提取腐植酸的芳香度高、分子量大、腐殖化程度较低。此外腐殖酸中含有羧基、羟基、酚羟基、羰基等酸性官能团,使其具有较强的还原、络合和吸附能力,在铀的沉淀富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铀矿 伊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型铀矿床中矿前期蚀变对铀活化溶解的实验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正义 张玉燕 李晓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16-222,共7页
产铀花岗岩岩体多为二云母花岗岩,其中黑云母遭受白云母化,进而改变晶体结构和铀的赋存状态,产生铀的活化溶解。大量实验结果表明,黑云母转变为白云母易发生于含钾、铝的氯化物酸性溶液中,形成温度多在350~500℃,压力(PH2O)20~100MPa... 产铀花岗岩岩体多为二云母花岗岩,其中黑云母遭受白云母化,进而改变晶体结构和铀的赋存状态,产生铀的活化溶解。大量实验结果表明,黑云母转变为白云母易发生于含钾、铝的氯化物酸性溶液中,形成温度多在350~500℃,压力(PH2O)20~100MPa。实验结果证实,酸性初始溶液对形成造岩矿物的白云母化和伊利石化更有利,并往往稳定于pH=3~4的范围,白云母化时转入溶液的铀含量最高可达30%。黑云母的绿泥石化易发生于400℃,50MPa含镁、钠,pH=6~8的弱碱溶液中。黑云母转变为绿泥石比其转变为白云母时释放出的铀要少得多,一般低于检测限。实验结果还表明,晶质铀矿在黑云母的白云母化条件下转入溶液的铀为104~130μg/L,比晶质铀矿在黑云母绿泥石化条件下转入溶液的铀(12.2μg/L)高近一个数量级。这种"矿前期蚀变"在"退色蚀变"过程中铀的丢失现象对于找矿具有普遍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铀矿床 “矿前期蚀变” 铀活化溶解实验 找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中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邱林飞 李子颖 +4 位作者 张字龙 王龙辉 李振成 韩美芝 王婷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1-296,共16页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特拉敖包及其外围发现了多个产于环河组下段的厚大铀矿孔。有机质是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河组下段赋矿砂岩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机质...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特拉敖包及其外围发现了多个产于环河组下段的厚大铀矿孔。有机质是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河组下段赋矿砂岩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机质类型目前还缺乏研究,铀成矿作用过程还不清楚。本文以特拉敖包铀矿产地赋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与室内研究,厘定了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类型,探讨了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砂岩中几乎不含炭屑有机质,有机质主要为顺层沿砂岩孔隙充填、具有流动特征的浸染状有机质,它是一种具有与沥青相似的复杂结构、低演化程度的大分子物质,具有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混合来源的特点。铀矿化与固体炭屑有机质关系不大,主要与浸染状有机质密切相关,特拉敖包铀矿产地的成矿特征契合“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的特点,深灰色、灰褐色铀矿石的形成可能主要与深部渗出的有机流体有关。成矿元素可能主要以有机质络合物的胶体形式迁移,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成矿流体发生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铀成矿作用 下白垩统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溶解与迁移沉淀成矿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正义 王勇剑 +3 位作者 刘红旭 王生云 郭春影 白芸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1-408,共8页
深入探讨铀溶解、迁移以及沉淀成矿特征对于研究铀基本性状、铀矿成因、铀水冶和污染治理都至关重要。多年来的实践研究证明,热力学计算和与之有关的铀溶解实验得出的相图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从中可以获得关于成矿作用中铀迁移形式、沉... 深入探讨铀溶解、迁移以及沉淀成矿特征对于研究铀基本性状、铀矿成因、铀水冶和污染治理都至关重要。多年来的实践研究证明,热力学计算和与之有关的铀溶解实验得出的相图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从中可以获得关于成矿作用中铀迁移形式、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机制的认识。通过梳理近年来发表的铀溶解与矿物平衡的Eh-pH图、各类新相图图解及其应用现状,并结合相关图解的物理化学含义提出了若干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溶解 迁移 沉淀 铀矿物与溶液平衡 成矿特征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攀枝花大田地区铀矿化透镜地质体特征、成因及其对深源铀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凤岗 姚建 +4 位作者 吴玉 陈友良 孙泽轩 张玉顺 李秋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2-931,共20页
提要:【研究目的】近期在四川省攀枝花大田地区发现了呈雁列式展布铀矿化透镜体群,无论是在铀矿化特征上还是在成因上均极为特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通过对铀矿化透镜体开展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 提要:【研究目的】近期在四川省攀枝花大田地区发现了呈雁列式展布铀矿化透镜体群,无论是在铀矿化特征上还是在成因上均极为特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通过对铀矿化透镜体开展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年代学、铀赋存状态及铀矿化与透镜体之间的成因联系等研究。【研究结果】铀矿化透镜体基本由斜长石组成并发生了强烈钠黝帘石化,具有岩浆岩常见的镶嵌结构,形成年龄为821 Ma(SIMS锆石U-Pb)。化学组成上具有富Na_(2)O(含量3.95%~5.68%,平均为5.09%)、CaO(含量4.40%~7.35%,平均为5.46%),贫SiO_(2)(含量51.52%~55.09%,平均为53.34%)的特征。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铀矿化透镜体具有极低的ΣREE含量(含量9.96×10^(-6)~33.63×10^(-6),平均为22.03×10^(-6)),特殊的铕正异常(δEu=1.59~5.51,平均为2.68)稀土配分模式。I_(Sr)值介于0.7060~0.7088,平均为0.7074,具有地幔来源特征。透镜体中铀主要呈独特的“铀钛矿物聚集体”形式存在,主要由“金红石+铀钛混合物+钛铀矿+晶质铀矿+锆石”等矿物组成,且上述矿物具有由“金红石(Ti)→铀钛混合物(Ti>U)→钛铀矿(Ti700℃)高压(>15 kbar)的环境中,U与Ti具有极强的亲和性,形成以Na U^(4+)(Ti^(4+))[Ti O_(4)]^(4+)(F,Cl)为主要形式的络合物,并在熔体中向富钠的部位迁移、富集。铀与透镜体具有同源、同成因特征,而“铀钛矿物聚集体”是在等压降温过程中因温度降低从浆状体中分离出来所形成。攀枝花大田地区铀矿化透镜体的发现提供了深源铀成矿的地质实例,为探讨深源铀成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透镜体 铀钛矿物聚集体 斜长岩 幔源 矿产勘查工程 攀枝花大田地区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侵入岩体有关的重点铀成矿带成矿区域和矿床类型及典型矿床式
12
作者 李建红 夏宗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04-305,共2页
经过六十年的铀矿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查,在全国范围内已探明了300多个铀矿床,发现了一大批铀矿(化)点及异常点。同时,积累了丰硕的全国铀矿地质科研成果资料和数据。尽管如此,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当时地质知识水平和技术手段及研究勘查... 经过六十年的铀矿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查,在全国范围内已探明了300多个铀矿床,发现了一大批铀矿(化)点及异常点。同时,积累了丰硕的全国铀矿地质科研成果资料和数据。尽管如此,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当时地质知识水平和技术手段及研究勘查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论是在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研究领域还是在找矿地域上都还大有拓展空间。不仅老区需要扩大,铀矿工作程度薄弱的地区,也需要探索和开拓。目前,在充分利用以往老的数据和资料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 铀矿床 侵入岩体 成矿区 铀矿地质 矿床类型 典型矿床 成矿理论 成果资料 诸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深穿透地球化学扫面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窦备 张必敏 +8 位作者 王学求 刘武生 柳青青 韩志轩 周建 刘映东 刘彬 张宝匀 李瑞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0-391,共12页
铀矿资源的勘查一直是全球矿业领域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砂岩型铀矿是我国铀矿勘查的主要矿床类型。砂岩型铀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盆地当中,矿体埋藏较深,找矿难度较大。本文通过深穿透地球化学扫面技术在二连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的试验,主要... 铀矿资源的勘查一直是全球矿业领域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砂岩型铀矿是我国铀矿勘查的主要矿床类型。砂岩型铀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盆地当中,矿体埋藏较深,找矿难度较大。本文通过深穿透地球化学扫面技术在二连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的试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分离土壤样品,可以实现对富含活动性铀的粘土矿物进行物理富集,方法简单高效;(2)地表铀地球化学异常的发现反映的是活动性铀迁移扩散的结果,即深部铀矿(化)体产生的易溶于水的铀酰阳离子,在地下水及蒸发蒸腾作用下通过垂向迁移至地表,而通过地表径流等水平运移形成了大面积的地表铀异常;(3)利用能捕捉来自深部铀矿(化)体发出的直接找矿信息的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能有效圈定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在地表引起的地球化学异常,可在盆地内快速有效地开展砂岩型铀矿地球化学扫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砂岩型铀矿 深穿透地球化学 区域地球化学扫面 活动性铀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比亚罗辛地区矿化白岗岩铀矿物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旭 范洪海 +4 位作者 何德宝 陈金勇 耿瑞瑞 陈东欢 王勇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7-923,共17页
罗辛矿床为世界级白岗岩型铀矿床,存在SJ、SH、SK、Z17、Z19等多个矿(化)带,各矿(化)带矿物组合存在较大差异,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程度不高。本次工作通过岩矿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罗辛地区主要矿(化)带铀矿... 罗辛矿床为世界级白岗岩型铀矿床,存在SJ、SH、SK、Z17、Z19等多个矿(化)带,各矿(化)带矿物组合存在较大差异,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程度不高。本次工作通过岩矿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罗辛地区主要矿(化)带铀矿物共生组合及赋存状态。结果显示,白岗岩矿化按矿物组合可划分为3类:①晶质铀矿+锆石+磷灰石组合,主要分布在Z17、Z19、SJ矿床(带);②铀石、铀钍石+榍石+磷灰石组合,主要分布在SH矿床;③贝塔石组合,主要分布在SK、SH矿床。研究区铀成矿可划分为3个期次:岩浆期、热液期、表生淋积期。岩浆期为主成矿期,研究区晶质铀矿电子探针化学年龄为505±11 Ma,代表岩浆期成矿年龄。SH应进一步寻找铀石、铀钍石+榍石+磷灰石组合矿化白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合 多期成矿 白岗岩型铀矿床 纳米比亚罗辛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沉积特征及铀矿找矿方向
15
作者 冀华丽 何中波 +5 位作者 钟军 陈虹 朱斌 吴玉 东前 耿英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7-1290,共24页
笔者等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黄花沟地区的露头和钻孔岩芯、钻测井综合分析,结合镜下观察,对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主要岩石学特征、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从沉积学角度,探... 笔者等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黄花沟地区的露头和钻孔岩芯、钻测井综合分析,结合镜下观察,对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主要岩石学特征、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从沉积学角度,探讨了研究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有利成矿砂体的类型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下白垩统吐谷鲁a亚群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吐谷鲁b、c和d亚群则以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2)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以德伦山为界,乌尔禾—夏子街一带发育远源弱流的浅水三角洲相,物源来自北西的雪米斯坦,而德伦山—黄花沟一带以发育高能量的辫状河沉积为主,物源应来自盆地北部;(3)下白垩统有利找矿层位为吐谷鲁a+b亚群的原生灰—灰绿色粗碎屑建造。乌尔禾—油砂山一带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是重要的找矿方向;夏子街一带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厚大砂体具备形成一定规模砂岩型铀矿的能力;黄花沟一带在吐谷鲁a+b时期发育宽广且具有较大规模的辫状河砂体是寻找层间氧化和潜水氧化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相 砂岩型铀矿 下白垩统吐谷鲁群 乌尔禾—黄花沟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缘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黄铁矿与砂岩型铀矿化关系研究
16
作者 李强 赵兴齐 +8 位作者 陈擎 陈云杰 陈斌 荣骁 赵旭 康利刚 时志浩 李天石 龚奇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4-1285,共12页
英东地区砂岩型铀矿是近年在柴达木盆地西缘古-新近系中新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砂岩型铀矿。为了查明赋矿地层中黄铁矿成因及形成机理,探讨其与铀矿化之间关系,本文对含矿砂岩中的黄铁矿、铀矿物开展矿物学研究,并分析了黄铁矿微量元素... 英东地区砂岩型铀矿是近年在柴达木盆地西缘古-新近系中新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砂岩型铀矿。为了查明赋矿地层中黄铁矿成因及形成机理,探讨其与铀矿化之间关系,本文对含矿砂岩中的黄铁矿、铀矿物开展矿物学研究,并分析了黄铁矿微量元素和S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①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中黄铁矿主要以胶状和粒状形式存在,多与铀矿物相伴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其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黄铁矿显著富集As且Co/Ni值较低,表明其形成于低温沉积环境。②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中黄铁矿δ^(34)S_(CDT)分布范围为1.2‰~14.1‰,平均值为7.9‰,表明硫的分馏程度较低,岩石中硫的来源比较单一,认为黄铁矿的形成与有机物热解作用密切相关,其硫源主要为油气和沉积硫化物。③综合研究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中黄铁矿为铀成矿提供了必要的还原剂,增加了目的层砂体还原容量,有利于砂岩型铀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S同位素 砂岩型铀矿 上油砂山组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区直罗组砂岩中烃类流体特征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兴齐 李西得 +4 位作者 史清平 刘武生 张字龙 易超 郭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81-3392,共12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纳岭沟、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砂岩中139个样品的酸解烃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烃类流体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直罗组下段砂体中CH_...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纳岭沟、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砂岩中139个样品的酸解烃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烃类流体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直罗组下段砂体中CH_4及C_2+含量具有从含矿砂体、灰色砂体、灰绿-绿色砂体逐渐变小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铀成矿与烃类气体关系密切。酸解烃中气体组成特征参数C_1/ΣC、C_1/C_2^+、C_2/iC_4、C_2/C_3、iC_4/nC_4、iC_5/nC_5、ln(C_1/C_2)、ln(C_2/C_3)及δ^(13) C_(CO_2)特征表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砂岩层中烃类气体为有机成因的油型气,烃类气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是原油裂解气与原油伴生气的混合气。通过气源对比分析认为,直罗组下段砂体中的烃类气主要来源于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半深湖相腐泥型烃源岩。这些原油裂解气和原油伴生气的混合气主要沿深大断裂、微裂缝等其他运移通道向上运移到直罗组砂岩中,直罗组下段砂体褪色蚀变(漂白)和绿色蚀变均是深部逸散到该层位中的烃类气体对岩石发生蚀变作用的结果,靠近断裂的直罗组下段褪色蚀变砂岩与绿色蚀变砂岩之间的氧化-还原过渡带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烃类流体 成矿关系 直罗组 东胜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什布拉克地区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章月 秦明宽 +2 位作者 蔡根庆 刘红旭 耿英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222,共11页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新疆典型的与地沥青有关的砂岩型铀矿床。研究该矿床油气有机质来源、演化程度及后期降解过程,有助于深入解读原生红层在油气二次还原条件下的铀富集机理。本文针对该区铀矿化与油气密切相关的特点,采集了钻孔中具明...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新疆典型的与地沥青有关的砂岩型铀矿床。研究该矿床油气有机质来源、演化程度及后期降解过程,有助于深入解读原生红层在油气二次还原条件下的铀富集机理。本文针对该区铀矿化与油气密切相关的特点,采集了钻孔中具明显油浸的铀矿化砂岩和砾岩进行提取物分析。通过对提取物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和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可见,有机质正构烷烃主峰碳为C17、C18、C20、C24和C25;(C21+C22)/(C28+C29)为0.58-12.17;Pr/Ph为0.40-1.47;Ts/Tm为1.3-16.1,高含量的系列重排藿烷化合物和“V”型甾烷分布,显示该区油气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中下侏罗统湖相沉积。OEP为1.04-1.14,深部样品的OEP〈1.0;C-21/C+22为0.18-2.11,指示局部烃源岩可能受到热改造提前进入生油门限,导致矿区深部浸入的油气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早期浸入的油气有机质饱和烃气相色谱基线呈上飘“鼓包”状突出,Pr/nC17为0.6-0.9,Ph/nC18为0.8-11.98,表明受到氧化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在此过程中铀发生沉淀和富集。铀矿化主要受油气氧化和降解产物地沥青分布范围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 二次还原 有机地球化学 微生物降解 铀沉淀和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砂岩岩石学特征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50
19
作者 易超 韩效忠 +2 位作者 李西得 张康 陈心路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该文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分析化验数据,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地段和大营地段直罗组下段砂岩碎屑及填隙物的成分、含量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微观特征差异并初步探讨差异原因,建立其与铀矿化的关系。研究表... 该文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分析化验数据,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地段和大营地段直罗组下段砂岩碎屑及填隙物的成分、含量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微观特征差异并初步探讨差异原因,建立其与铀矿化的关系。研究表明,纳岭沟地段与大营地段,在碎屑成分和填隙物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纳岭沟地段碎屑含量高,而胶结物及粘土含量较低,这一方面表明纳岭沟地段相比大营地段更靠近物源,长石风化程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目的层埋深不同而导致的成岩强度的差异也是造成岩石微观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对含矿砂岩微观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纳岭沟和大营地段与东胜皂火壕地段经历了基本相同的铀成矿作用,大致可分为早期主成矿和后期再改造两个阶段。造成绿色调砂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后期油气还原蚀变而形成的绿泥石。在成矿过程中,方解石与铀矿物的沉淀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下一阶段东胜西北部地区铀矿勘查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微观特征 直罗组 纳岭沟 大营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与油气关系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刘武生 赵兴齐 +1 位作者 史清平 张梓楠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9-287,共9页
油气与砂岩型铀矿的相互作用关系日益受到地质、特别是铀矿地质学者的重视,单个能源矿产的成矿理论已日趋成熟,但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却十分薄弱,是亟需探究和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中国北方典型砂岩型铀矿与油气时空分布特征... 油气与砂岩型铀矿的相互作用关系日益受到地质、特别是铀矿地质学者的重视,单个能源矿产的成矿理论已日趋成熟,但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却十分薄弱,是亟需探究和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中国北方典型砂岩型铀矿与油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镜下微观分析、化学计算,表明油气主要通过吸附作用、还原作用、供铀作用和保铀作用促使铀的富集成矿。其中,油气的裂解产物沥青、有机酸层对铀有强烈的吸附作用;油气的还原作用主要是通过强还原气体(H_2、CH_4、CO、H_2S等)将高价、活化的铀离子还原成四价、稳定的铀矿物;油气与硫酸根离子相互作用生成的有机酸能够通过酸溶、萃取和金属-有机络合作用将途经围岩的部分铀富集并在成矿部位释放,从而叠加改造铀成矿作用,增加铀的来源;油气逸出的强还原气体H_2、CO能使地层产生酸化,形成高岭土化,从而使氧化带呈弱碱性、成矿带呈弱酸性特征。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与油气的关系对砂岩型铀矿含矿目的层的厘定、铀矿床定位、补充完善砂岩型铀成矿理论、"烟囱效应"指导找油气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砂岩型铀矿 分布特征 成矿作用 找矿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