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安全评价模拟研究:以甘肃北山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段先哲 牛苏娟 +5 位作者 王灿州 王驹 周志超 凌辉 唐振平 李南 《中国矿业》 2021年第4期56-63,共8页
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是全球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拥有核工业的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前沿课题,但至今尚无高放废物处置库投入运行。我国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即将开工建设,因此亟需开展相关安... 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是全球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拥有核工业的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前沿课题,但至今尚无高放废物处置库投入运行。我国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即将开工建设,因此亟需开展相关安全评价研究,为今后处置库安全评价打下良好基础。本文论述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安全评价的特性,并以处置库首选预选区甘肃北山为对象,开展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模拟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提供建议与参考。本文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构建了处置库关闭后的破损情景,对拟贮存60 000个废物罐的处置库关闭后100万年期间的辐射水平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北山处置库100万年内的高放废物有效剂量均低于国际要求的剂量限值,表明该处置库符合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安全要求。本文对于我国甘肃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地质处置 安全评价 甘肃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里垄正长岩SI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胜了 郭国林 +6 位作者 巫建华 武勇 刘清 严文亚 李昌龙 姜智东 尊珠桑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6-498,共23页
江山—绍兴断裂带内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理解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首次报道了浙西里垄正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具有较高的SiO_(2)(平均值... 江山—绍兴断裂带内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理解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首次报道了浙西里垄正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具有较高的SiO_(2)(平均值为59.65%),低的镁铁质含量(FeO^(T)和MgO平均值分别为4.06%和1.41%);Na_(2)O/K_(2)O值介于3.27~5.34,平均为4.46;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85~0.94,具有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正长岩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Th、Ce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Ta、Nb、Zr、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与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岩石基本一致;样品具有轻微Eu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0.82,指示有少量斜长石的结晶分异。正长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840.7±2.4 Ma,属于新元古代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基于本次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可能形成于古洋壳向西北俯冲后在扬子地块产生的大陆弧后环境,岩浆源区为下地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笔者等提出840 Ma左右扬子与华夏仍未最终碰撞,新元古代中期浙皖赣相邻区一直处于古华南洋板块持续向扬子东南缘俯冲消减的构造环境,该体系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岩 新元古代 地质意义 浙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的壳幔导电性结构研究 被引量:66
3
作者 张乐天 金胜 +5 位作者 魏文博 叶高峰 段书新 董浩 张帆 谢成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26-4137,共12页
自从2008年MS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青藏高原东缘便成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区域.该区域的龙门山断裂带标志着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边界.汶川地震即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上.该地区现有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 自从2008年MS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青藏高原东缘便成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区域.该区域的龙门山断裂带标志着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边界.汶川地震即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上.该地区现有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的西部,对四川盆地东部构造情况的研究目前较少.在SinoProbe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了一条跨越青藏高原东缘及整个四川盆地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该剖面自西北始于青藏高原内部的松潘—甘孜地块,向东南延伸穿过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盆地内部及四川盆地东部的华蓥山断裂,最终止于重庆东南的川东滑脱褶皱带附近.维性分析表明剖面数据整体二维性较好,通过二维反演得到了最终的电性结构模型.该模型表明,从电性结构上看,沿剖面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电性结构单元,分别为:浅部高阻、中下地壳低阻的松潘—甘孜地块,浅部低阻、中下地壳相对高阻的四川盆地,以及华蓥山以东整体为高阻特征的扬子克拉通地块.龙门山断裂带在电性结构上表现为倾角较缓、北西倾向的逆冲低阻体,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相对四川盆地的推覆作用.其在地下向青藏高原内部延伸,深度约为20km左右.在标志逆冲推覆滑脱面的低阻层下存在一电性梯度带,表征着低阻的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与高阻的扬子地壳之间的电性转换.位于四川盆地东边界的华蓥山断裂在电性结构上表现为一倾向为南东向的低阻体插入高阻的扬子克拉通结晶基底,切割深度约为30km左右.这一结构反映出华蓥山向西的推覆作用.在电性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壳内物质流、青藏块体与扬子块体的深部关系以及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机制等构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青藏高原东缘 四川盆地 壳幔电性结构 龙门山断裂带 华蓥山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8
4
作者 钟大康 姜振昌 +1 位作者 郭强 孙海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96,共12页
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已经历70余年,目前初步统一了热水沉积及其沉积岩的相关概念。按照形成矿物的温度和颜色特征及类型,将热水沉积作用分为白烟囱型和黑烟囱型,前者主要是在较低温度(100~320℃)下形成硅酸盐、硫酸盐等浅色矿物... 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已经历70余年,目前初步统一了热水沉积及其沉积岩的相关概念。按照形成矿物的温度和颜色特征及类型,将热水沉积作用分为白烟囱型和黑烟囱型,前者主要是在较低温度(100~320℃)下形成硅酸盐、硫酸盐等浅色矿物,后者主要在较高温度(320~400℃)下形成硫化物、氧化物等暗色矿物。大陆的热水沉积热液与海洋热液在温度与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陆热水温度比海洋低,变化范围较海洋大;pH 均值比海洋高,变化范围较海洋热水小;Na+K 离子浓度与海洋接近,Ca 离子与 Cl 离子浓度比海洋高,但它们的变化范围较海洋大。初步建立了一些关于热水沉积的沉积模式,如海底热液对流模式、盆地压实卤水对流模式、洋中脊岩浆热液—海水混合循环对流模式、热液溢流—喷流—溢流模式。由于热水沉积作用及热水沉积岩的分布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目前的研究程度较低,对热水沉积的化学过程和热力学过程、热流体成因、物质来源、热水沉积分异、热水沉积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 研究进展 回顾与展望 成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高光谱遥感油气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德长 童勤龙 +7 位作者 李志忠 赵英俊 杨燕杰 王茂芝 谢涛 叶发旺 邱骏挺 王子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2-284,共13页
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探测油气已是一项近年来逐渐推广的新技术,也是当前遥感地质领域研究的前缘和热点。由于地表干扰因素复杂,信息真假识别困难,遥感探测油气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油气... 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探测油气已是一项近年来逐渐推广的新技术,也是当前遥感地质领域研究的前缘和热点。由于地表干扰因素复杂,信息真假识别困难,遥感探测油气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利用CASI/SAAI/TASI航空成像系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伊犁盆地示范区获得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开展了航空高光谱遥感的油气探测示范研究。笔者通过构建油气渗漏异常的光谱识别模型,借助油气渗漏异常的光谱曲线与干扰因素光谱曲线的对比和烃与蚀变矿物丰度值的消长关系,解决了油气渗漏异常信息提取中干扰因素的排除难题。同时,开发了适合油气信息提取的波段分类方法,并强调将油气地质知识,贯穿于信息提取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只按已有程序处理,结合野外实际不够的倾向,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航空高光谱油气探测的效果。经示范应用表明,航空高光谱遥感在油气探测中可以快速、大面积地提取油气信息,区分含油地层和非含油地层;提取油页岩和含油煤层,直观其展布特征和控制要素,分析其不同地段的含油丰度;提取油气渗漏异常,尤其是第四系覆盖区地质人员不易发现,而对油气勘查有重要价值的弱渗漏异常信息,圈定油气渗漏异常区。上述这些探测效果,正是油气资源调查、选区和评价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高光谱遥感探测油气的技术优势,是其它油气勘查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油气资源调查和勘查中应充分发挥高光谱遥感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高光谱遥感 油气探测示范区 油页岩 含油煤层 油气渗漏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冲锤动力学方程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叶晓平 李博 +2 位作者 刘晓阳 高辉 段隆臣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1-809,共9页
为了优化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结构,本文建立了该型冲击器的数值模拟程序,用于之后结构参数与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基于流体连续性方程、水击现象、水垫阻力、伯努利方程、压力损失等理论,建立了阀锤系统在三个运动阶段的力学模型... 为了优化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结构,本文建立了该型冲击器的数值模拟程序,用于之后结构参数与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基于流体连续性方程、水击现象、水垫阻力、伯努利方程、压力损失等理论,建立了阀锤系统在三个运动阶段的力学模型;以冲锤或活阀为受力分析对象,建立了阀锤系统在每个阶段的动力方程;基于有限差分原理,利用MATLAB GUI进行程序编写,建立了数值模拟程序,运用实验数据拟合修正后的数值模拟程序输出性能参数与该型液动冲击器在实际工况下的输出性能参数基本一致。通过对背压的研究,阐述了背压的组成;利用建立的程序探究了背压对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动冲击器 差动 数值模拟程序 背压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佳林 刘武生 +1 位作者 虞航 章展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85-1295,共11页
二连盆地中部巴彦乌拉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发育有多个砂岩型铀矿床(点)。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分析对巴彦乌拉地区巴音宝力格隆起东部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在292±3~288... 二连盆地中部巴彦乌拉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发育有多个砂岩型铀矿床(点)。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分析对巴彦乌拉地区巴音宝力格隆起东部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在292±3~288±2 Ma之间,与巴彦乌拉地区巴音宝力格隆起中西部发育的早二叠世花岗岩及流纹岩的年龄范围基本一致。结合区域成岩年代学数据可知,巴彦乌拉地区巴音宝力格隆起发育一条主要由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岩及火山岩组成的岩浆岩带。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2个花岗岩样品的εHf(t)值为+10.6^+18.2,表明其源区为新生下地壳物质。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可知,中亚造山带东段显生宙的构造-岩浆活动与二连盆地中部及巴彦乌拉地区赛汉组上段砂岩型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为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系列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巴彦乌拉 砂岩型铀矿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新场花岗岩的成因、构造意义: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的约束
8
作者 贵仁高 王驹 +7 位作者 孙嘉 石开拓 肖文舟 周淼 张晓平 李南 吴鹏 段先哲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2693,共22页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K_(2)O>Na_(2)O)、富碱、铝含量中等特征,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A2型花岗岩,而英云闪长岩则低硅、富钠(K_(2)O<Na_(2)O)、低碱、铝含量中等,属于准铝质的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三种花岗岩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和高场强元素(如Th、Zr、Hf),但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具有典型的岛弧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三者存在显著的轻重稀土分馏,其中轻稀土相对富集且分馏较强,而重稀土相对亏损且分馏较弱,特别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显示出强烈的铕亏损。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62.9±5.2 Ma、264.4±3.6 Ma、259.4±6.3 Ma,表明花岗岩形成于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三个岩相单元的εHf(t)和tDM2分别为7.9~11.0、5.2~9.8和4.6~6.4,以及756~560 Ma、933~637 Ma和967~848 Ma,暗示这些花岗岩岩浆可能源自新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形成经历了角闪岩的部分熔融,且后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强,而英云闪长岩形成于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弱,三者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结合构造演化背景,中二叠世北山南部处于碰撞后伸展环境,且南部洋盆在该时期前闭合,形成辉铜山-账房山蛇绿岩带。新场区域不具备矿产资源成矿潜力,这也可为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新场岩体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 构造演化 矿产资源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核素释放率对缓冲材料参数的敏感性研究
9
作者 凌辉 王驹 +3 位作者 刘月妙 高玉峰 陈伟明 佟强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3-409,共7页
缓冲材料对高水平放射性废物(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在处置库关闭后预期演变情景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对缓冲层厚度、缓冲材料密度、核素在缓冲材料中的分配系数这三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 缓冲材料对高水平放射性废物(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在处置库关闭后预期演变情景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对缓冲层厚度、缓冲材料密度、核素在缓冲材料中的分配系数这三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处置库关闭后1 000 a内,近场核素释放率对缓冲层厚度较敏感,超过1 000 a后敏感性较低;近场核素释放率对缓冲材料密度不敏感;核素在缓冲材料中的分配系数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对应的参数敏感度也逐渐加大。上述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为缓冲材料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地质处置 缓冲材料 情景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河超大型铍(铀)矿床中蓝柱石(BeAlSiO4(OH))的矿物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畅 田建吉 +6 位作者 范光 赵晓波 王谋 衣龙升 邱林飞 吴玉 邹耀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蓝柱石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含铍矿物,通常产在过铝-准铝性的岩浆-热液演化系统中,或发育于富铝质岩石的低级变质过程中。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多种手段方法,在白杨河超大型铍(铀)矿床... 蓝柱石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含铍矿物,通常产在过铝-准铝性的岩浆-热液演化系统中,或发育于富铝质岩石的低级变质过程中。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多种手段方法,在白杨河超大型铍(铀)矿床首次发现了除羟硅铍石以外的另一种含铍矿物-蓝柱石。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表明蓝柱石应由花岗斑岩岩浆分异的岩浆热液直接沉淀而成,且形成于富F环境中。结合前人关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白杨河矿床中的铍矿化应是花岗斑岩深部岩浆房分异的岩浆热液,在不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而与后期流体(包括幔源流体和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无关或关系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柱石 电子探针 X射线粉晶衍射 激光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白杨河超大型铍(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质谱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金英 王凡 +3 位作者 赵永刚 郭冬发 崔海平 肖国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5-1174,共10页
本文综述了激光质谱(LMS)的发展历史、原理、特点和最新进展,阐述了激光质谱在地质矿产、有机生物、环境样品分析和核工业中的应用。讨论了激光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了现存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激光质谱 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激光共振电离质谱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裂隙连通路径及岩体等效渗透张量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鑫永 王锡勇 +2 位作者 章杨松 李晓昭 许文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9-795,共7页
在高放核废料的处置中,掌握地下水在裂隙岩体中的渗流规律是当下的关键问题。以甘肃北山岌岌槽一测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数据测得的裂隙统计参数,应用编制的MATLAB语言程序生成全局域内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将三维裂隙以圆盘模拟并简化... 在高放核废料的处置中,掌握地下水在裂隙岩体中的渗流规律是当下的关键问题。以甘肃北山岌岌槽一测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数据测得的裂隙统计参数,应用编制的MATLAB语言程序生成全局域内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将三维裂隙以圆盘模拟并简化为变截面圆管单元渗流网络,为考虑边缘效应以圆管作为单元体切割基准。通过比较随单元体尺寸增大的三个方向上的等效渗透系数变化趋势得到表征单元体REV,并在该单元体中计算渗透张量以及应用Dijkstra算法识别对应边界方向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该测区的渗透系数最值分别为3.62e-6m/s与9.19e-7m/s,水平向渗透性最小,竖直向附近最大,基本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离散裂隙网络 路径识别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沉积相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4
13
作者 张字龙 韩效忠 +2 位作者 李胜祥 姚春玲 赵永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9-758,共10页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地质考察,并通过1048个煤田和核工业部钻孔岩心的编录统计,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划分为上中下3段。作者将直罗组下段作为研究目标层,分析了其砂体特征、含砂率、地层厚度和底板埋深等分布情况...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地质考察,并通过1048个煤田和核工业部钻孔岩心的编录统计,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划分为上中下3段。作者将直罗组下段作为研究目标层,分析了其砂体特征、含砂率、地层厚度和底板埋深等分布情况,结合野外地质露头和测井解释资料的综合研究,将研究区直罗组下段划分出3种沉积相,分别为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最后,通过东胜矿床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研究,表明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相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最有利的沉积相,其次是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相,并简要阐述了东胜矿床外围今后找矿的重点区域为东胜地区西北部、榆林地区西部、横山地区西北部的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发育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下段 沉积相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寺庄金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与石英溶解度证据 被引量:31
14
作者 卫清 范宏瑞 +3 位作者 蓝廷广 刘玄 姜晓辉 文博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9-1062,共14页
寺庄金矿床位于胶北地体西北缘,招远-莱州金矿区焦家金矿带南段。矿体赋存于焦家主断裂寺庄段下盘的玲珑花岗岩中,以蚀变岩型矿石为主,石英脉型矿石为次。成矿流体可分为石英-钾长石(成矿前)和石英-黄铁矿-金(主成矿期)两个主要阶段。... 寺庄金矿床位于胶北地体西北缘,招远-莱州金矿区焦家金矿带南段。矿体赋存于焦家主断裂寺庄段下盘的玲珑花岗岩中,以蚀变岩型矿石为主,石英脉型矿石为次。成矿流体可分为石英-钾长石(成矿前)和石英-黄铁矿-金(主成矿期)两个主要阶段。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主成矿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3~310℃,盐度为0%~12%NaC leqv,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2O-CO2-NaC l体系。根据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并结合前人数据发现,石英δ18O石英值变化于9.7‰~14.2‰,δDH-2O变化于77.7‰^-55.0‰,经计算获得的石英包裹体的δ18OH‰2O值落在-0.5‰~6.1之间,因此推测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且主要为岩浆水,演化到后期可能有部分大气降水参与。硫同位素研究表明,寺庄金矿床与矿带中段的焦家和新城金矿床具有类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其黄铁矿的δ34S值为7.5‰~9.4‰。这一范围与玲珑花岗岩和胶东群变质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相近,可能暗示寺庄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中生代花岗岩。利用最新提出的适用于H2O-CO2-NaC l三元混合流体的石英溶解度模型,计算发现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中石英溶解度为0.015mol/kg,这与胶东地质事实相符。成矿期热液中的SiO 2含量极低,其对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极为敏感。随着成矿流体演化到后期可能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或是流体迁移至容矿构造压力下降导致的沸腾作用使得成矿流体温度下降,造成SiO 2的大量沉淀,改变了残余流体中Au-S络合物的稳定保存条件,进而发生大规模的金矿化事件。这可能是寺庄乃至整个胶西北金矿都发育有强烈的硅化蚀变带以及石英脉型矿体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石英溶解度 寺庄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地区侏罗系直罗组古地貌及其对铀成矿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贺锋 张字龙 +2 位作者 刘红旭 李平 李亚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2-702,共11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地区侏罗系直罗组下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拉平法精细恢复彬县地区直罗组下段各个时期的古地貌特征并划分古地貌单元,探讨古地貌特征对有利沉积相带分布的控制,揭示直罗组下段铀储集层的空间演化特征,明确不同时期...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地区侏罗系直罗组下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拉平法精细恢复彬县地区直罗组下段各个时期的古地貌特征并划分古地貌单元,探讨古地貌特征对有利沉积相带分布的控制,揭示直罗组下段铀储集层的空间演化特征,明确不同时期地下水流的流向,探讨古地貌特征对层间氧化带的控制作用。辫状河道砂体为有利的铀储集层,铀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砂体中,受沉积古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在下切谷中。古地貌控制了地下古水流的流向,从而控制着氧化带的发育和铀成矿。晚侏罗世,彬县地区北部为古隆起区,容易被淋滤氧化,不利于铀矿的预富集;早白垩世—古新世主成矿阶段,直罗组底部古地貌变为"东南高、北西低"特征,含氧含铀水主要来自盆地东南缘,呈扇形沿着直罗组下段辫状河道砂体渗流,形成层间氧化带。古地貌恢复对铀储集层砂体的分布特征和铀成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彬县地区 侏罗系 古地貌 有利铀储集层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古元古代热液铀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春影 韩军 +4 位作者 徐浩 白芸 任忠宝 韩愉 赵宇霆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3-907,共15页
辽东半岛是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一部分,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裂谷作用和古元古代末期碰撞造山过程。裂谷阶段形成了A型花岗岩(2.09~2.18 Ga)、辽河群沉积(2.05~1.93 Ga)。1.90~1.93 Ga期间裂谷闭合碰撞造山,辽河群遭受强烈变形、变质... 辽东半岛是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一部分,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裂谷作用和古元古代末期碰撞造山过程。裂谷阶段形成了A型花岗岩(2.09~2.18 Ga)、辽河群沉积(2.05~1.93 Ga)。1.90~1.93 Ga期间裂谷闭合碰撞造山,辽河群遭受强烈变形、变质。1.83~1.90 Ga造山带构造折返,伴随垮塌、软流圈地幔上涌,发生区域退变质作用,形成造山后环斑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碱性正长岩和花岗伟晶岩。1.83 Ga辉绿岩的出现标志地壳进入伸展张裂阶段。尽管辽东地区古元古代铀矿化的类型多样,包括单铀型(3075铀矿床、410铀矿床)、铁-铀型(405铀矿床)、铁-硼-铀型(翁泉沟含铀铁硼矿床),但是铀的成矿时代一致,集中在1.83~1.90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末期的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太古宙龙岗地块与狼林地块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环境,可能与碰撞造山晚期俯冲陆块的构造折返和/或造山带垮塌及软流圈地幔上涌加热下地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造山带 铀矿床 古元古代 碰撞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差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结构参数与输出性能关系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晓平 李博 +2 位作者 刘晓阳 裴文奇 段隆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9-225,共7页
为了提高压差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在深孔钻进中的输出性能,利用MATLAB程序编写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程序,对此型冲击器冲锤质量、节流孔直径、活阀行程、自由行程和冲锤上下端有效面积差5个主要结构参数与其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进行数值模拟... 为了提高压差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在深孔钻进中的输出性能,利用MATLAB程序编写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程序,对此型冲击器冲锤质量、节流孔直径、活阀行程、自由行程和冲锤上下端有效面积差5个主要结构参数与其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模拟分析结果对液动冲击器结构设计及优化、提高冲击器的工作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动冲击器 结构参数 输出性能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杭构造带东段661铀矿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建吉 胡瑞忠 +3 位作者 苏文超 齐有强 张国全 商朋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46-347,共2页
661铀矿床位于赣杭铀成矿带东段大洲铀矿田内,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产在流纹岩中的铀矿床。由于前人对华南热液铀矿床的认识还存在种种争论及该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比较薄弱,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成矿资料,探讨了... 661铀矿床位于赣杭铀成矿带东段大洲铀矿田内,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产在流纹岩中的铀矿床。由于前人对华南热液铀矿床的认识还存在种种争论及该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比较薄弱,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成矿资料,探讨了该矿床可能的成矿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矿床地球化学 铀成矿 成因机制 地球化学研究 断陷盆地 基底变质岩 基底岩石 成矿流体 花岗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南雄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虞航 庞雅庆 +3 位作者 祁家明 刘佳林 陈军军 张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9-576,共8页
本文利用南雄幅1∶50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元素变异系数、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解析了元素异常特征,认为区内Bi、Mo、Pb、W、Au、Cu、Sn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依据面积、平均衬度和规格化面金属量之和等特征参数的规... 本文利用南雄幅1∶50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元素变异系数、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解析了元素异常特征,认为区内Bi、Mo、Pb、W、Au、Cu、Sn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依据面积、平均衬度和规格化面金属量之和等特征参数的规范化数据之和进行了综合异常定量排序。结合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圈出棉土窝钨钼铜多金属、鸦子寨-天瑶地钨钼铀多金属和全安锑铅金属3个找矿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预测 青嶂山矿集区 南岭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量采深估算方法在岩爆危险性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成功 李炜强 +1 位作者 李冬伟 马利科 《中国矿业》 2021年第4期181-184,共4页
为了研究浅部岩爆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实现矿山采场岩爆分级评价和分类治理目标,根据应力叠加原理,建立了当量采深估算模型,提出了当量采深估算方法,并确定了估算方法的计算过程。研究表明:当量采深与实际采深成正相关,与矿柱尺寸成负... 为了研究浅部岩爆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实现矿山采场岩爆分级评价和分类治理目标,根据应力叠加原理,建立了当量采深估算模型,提出了当量采深估算方法,并确定了估算方法的计算过程。研究表明:当量采深与实际采深成正相关,与矿柱尺寸成负相关。本文以山东某矿浅部岩爆现象为工程背景,由于巷道开挖和构造应力造成采场围岩应力集中,没有达到岩爆深度的浅部开采水平,却出现岩爆预兆现象。因此,采用当量采深估算方法对该矿浅部450中段采场进行岩爆分级评价,共划分48个矿柱单元,形成1个高度危险区,9个中等危险区,4个一般危险区,34个安全区,并对不同区域采取岩爆分级防治措施,达到了良好的岩爆防治目的,提高了矿山回采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集中 岩爆 当量采深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