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北山新场花岗岩的成因、构造意义: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的约束
1
作者 贵仁高 王驹 +7 位作者 孙嘉 石开拓 肖文舟 周淼 张晓平 李南 吴鹏 段先哲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2693,共22页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K_(2)O>Na_(2)O)、富碱、铝含量中等特征,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A2型花岗岩,而英云闪长岩则低硅、富钠(K_(2)O<Na_(2)O)、低碱、铝含量中等,属于准铝质的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三种花岗岩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和高场强元素(如Th、Zr、Hf),但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具有典型的岛弧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三者存在显著的轻重稀土分馏,其中轻稀土相对富集且分馏较强,而重稀土相对亏损且分馏较弱,特别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显示出强烈的铕亏损。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62.9±5.2 Ma、264.4±3.6 Ma、259.4±6.3 Ma,表明花岗岩形成于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三个岩相单元的εHf(t)和tDM2分别为7.9~11.0、5.2~9.8和4.6~6.4,以及756~560 Ma、933~637 Ma和967~848 Ma,暗示这些花岗岩岩浆可能源自新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形成经历了角闪岩的部分熔融,且后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强,而英云闪长岩形成于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弱,三者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结合构造演化背景,中二叠世北山南部处于碰撞后伸展环境,且南部洋盆在该时期前闭合,形成辉铜山-账房山蛇绿岩带。新场区域不具备矿产资源成矿潜力,这也可为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新场岩体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 构造演化 矿产资源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E的核电运行状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易爽 贺俊杰 +2 位作者 郑胜 杨森权 曾曙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109-8114,共6页
由于核反应堆发电的特殊性,核电厂对于生产安全的敏感度远胜于普通电厂。作为日常运维的重要环节,核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对于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核电机组状态监测主要采用预设固定阈值报警结合人工监盘的方式,这种... 由于核反应堆发电的特殊性,核电厂对于生产安全的敏感度远胜于普通电厂。作为日常运维的重要环节,核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对于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核电机组状态监测主要采用预设固定阈值报警结合人工监盘的方式,这种方式无法发现低于报警阈值的异常状态,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风险。核电运行数据作为高维海量时序数据,具有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分布不均衡以及数据缺乏标签的问题,这限制了有监督深度学习方法的使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s,VAE)构建的无监督深度学习模型对真实运行数据进行异常检测,通过正常运行数据学习正常模式下数据在隐空间的分布,并基于异常数据无法被良好重构的原理,通过重构误差的大小来判别当前状态是否异常。实验以核电机组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removal-chemical and volume control system,RCV)中的上充泵为例,使用真实运行数据结合插入异常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经典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模型能够有效检测到核电真实数据中的异常数据片段及离群点,检测精确率和召回率均高于90%,检测性能相对孤立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等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具有优势,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运行状态 异常检测 变分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里垄正长岩SI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胜了 郭国林 +6 位作者 巫建华 武勇 刘清 严文亚 李昌龙 姜智东 尊珠桑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6-498,共23页
江山—绍兴断裂带内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理解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首次报道了浙西里垄正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具有较高的SiO_(2)(平均值... 江山—绍兴断裂带内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理解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首次报道了浙西里垄正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具有较高的SiO_(2)(平均值为59.65%),低的镁铁质含量(FeO^(T)和MgO平均值分别为4.06%和1.41%);Na_(2)O/K_(2)O值介于3.27~5.34,平均为4.46;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85~0.94,具有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正长岩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Th、Ce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Ta、Nb、Zr、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与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岩石基本一致;样品具有轻微Eu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0.82,指示有少量斜长石的结晶分异。正长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840.7±2.4 Ma,属于新元古代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基于本次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可能形成于古洋壳向西北俯冲后在扬子地块产生的大陆弧后环境,岩浆源区为下地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笔者等提出840 Ma左右扬子与华夏仍未最终碰撞,新元古代中期浙皖赣相邻区一直处于古华南洋板块持续向扬子东南缘俯冲消减的构造环境,该体系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岩 新元古代 地质意义 浙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RX的蒸汽发生器液位异常检测方法
4
作者 周光荣 杨森权 +1 位作者 郑胜 易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4672-14678,共7页
蒸汽发生器液位是评价核电机组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指标之一,由于传统预设固定液位报警阈值的监测方法无法在触发报警信号前及早发现异常,为蒸汽发生器液位建立异常检测模型很有必要。基于蒸汽发生器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特点,通过带外源输... 蒸汽发生器液位是评价核电机组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指标之一,由于传统预设固定液位报警阈值的监测方法无法在触发报警信号前及早发现异常,为蒸汽发生器液位建立异常检测模型很有必要。基于蒸汽发生器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特点,通过带外源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with exogenous inputs, NARX)方法研究了蒸汽发生器在正常工作模式下液位及相关参数间的耦合关系模型。模型以历史液位值和相关参数作为输入回归得到下一时刻的液位预测值,并通过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残差的大小,来判断蒸汽发生器多传感器系统当前工作状态是否异常。与触发预设液位阈值后再报警的传统状态监测方法相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到液位与相关参数间的耦合关系偏移,并在微小变化发生时就检测到异常,从而实现蒸汽发生器液位的状态监测和预警。同时经真实核电厂数据验证,可见该模型能够对液位实现准确的回归预测,并在依照真实故障类型构建的异常数据集验证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异常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液位 带外源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with exogenous inputs NARX)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的壳幔导电性结构研究 被引量:66
5
作者 张乐天 金胜 +5 位作者 魏文博 叶高峰 段书新 董浩 张帆 谢成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26-4137,共12页
自从2008年MS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青藏高原东缘便成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区域.该区域的龙门山断裂带标志着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边界.汶川地震即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上.该地区现有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 自从2008年MS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青藏高原东缘便成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区域.该区域的龙门山断裂带标志着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边界.汶川地震即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上.该地区现有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的西部,对四川盆地东部构造情况的研究目前较少.在SinoProbe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了一条跨越青藏高原东缘及整个四川盆地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该剖面自西北始于青藏高原内部的松潘—甘孜地块,向东南延伸穿过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盆地内部及四川盆地东部的华蓥山断裂,最终止于重庆东南的川东滑脱褶皱带附近.维性分析表明剖面数据整体二维性较好,通过二维反演得到了最终的电性结构模型.该模型表明,从电性结构上看,沿剖面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电性结构单元,分别为:浅部高阻、中下地壳低阻的松潘—甘孜地块,浅部低阻、中下地壳相对高阻的四川盆地,以及华蓥山以东整体为高阻特征的扬子克拉通地块.龙门山断裂带在电性结构上表现为倾角较缓、北西倾向的逆冲低阻体,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相对四川盆地的推覆作用.其在地下向青藏高原内部延伸,深度约为20km左右.在标志逆冲推覆滑脱面的低阻层下存在一电性梯度带,表征着低阻的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与高阻的扬子地壳之间的电性转换.位于四川盆地东边界的华蓥山断裂在电性结构上表现为一倾向为南东向的低阻体插入高阻的扬子克拉通结晶基底,切割深度约为30km左右.这一结构反映出华蓥山向西的推覆作用.在电性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壳内物质流、青藏块体与扬子块体的深部关系以及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机制等构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青藏高原东缘 四川盆地 壳幔电性结构 龙门山断裂带 华蓥山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沉积相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4
6
作者 张字龙 韩效忠 +2 位作者 李胜祥 姚春玲 赵永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9-758,共10页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地质考察,并通过1048个煤田和核工业部钻孔岩心的编录统计,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划分为上中下3段。作者将直罗组下段作为研究目标层,分析了其砂体特征、含砂率、地层厚度和底板埋深等分布情况...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地质考察,并通过1048个煤田和核工业部钻孔岩心的编录统计,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划分为上中下3段。作者将直罗组下段作为研究目标层,分析了其砂体特征、含砂率、地层厚度和底板埋深等分布情况,结合野外地质露头和测井解释资料的综合研究,将研究区直罗组下段划分出3种沉积相,分别为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最后,通过东胜矿床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研究,表明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相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最有利的沉积相,其次是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相,并简要阐述了东胜矿床外围今后找矿的重点区域为东胜地区西北部、榆林地区西部、横山地区西北部的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发育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下段 沉积相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8
7
作者 钟大康 姜振昌 +1 位作者 郭强 孙海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96,共12页
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已经历70余年,目前初步统一了热水沉积及其沉积岩的相关概念。按照形成矿物的温度和颜色特征及类型,将热水沉积作用分为白烟囱型和黑烟囱型,前者主要是在较低温度(100~320℃)下形成硅酸盐、硫酸盐等浅色矿物... 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已经历70余年,目前初步统一了热水沉积及其沉积岩的相关概念。按照形成矿物的温度和颜色特征及类型,将热水沉积作用分为白烟囱型和黑烟囱型,前者主要是在较低温度(100~320℃)下形成硅酸盐、硫酸盐等浅色矿物,后者主要在较高温度(320~400℃)下形成硫化物、氧化物等暗色矿物。大陆的热水沉积热液与海洋热液在温度与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陆热水温度比海洋低,变化范围较海洋大;pH 均值比海洋高,变化范围较海洋热水小;Na+K 离子浓度与海洋接近,Ca 离子与 Cl 离子浓度比海洋高,但它们的变化范围较海洋大。初步建立了一些关于热水沉积的沉积模式,如海底热液对流模式、盆地压实卤水对流模式、洋中脊岩浆热液—海水混合循环对流模式、热液溢流—喷流—溢流模式。由于热水沉积作用及热水沉积岩的分布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目前的研究程度较低,对热水沉积的化学过程和热力学过程、热流体成因、物质来源、热水沉积分异、热水沉积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 研究进展 回顾与展望 成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盆地蒙其古尔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相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奋雄 聂逢君 +1 位作者 张成勇 张占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3-842,共10页
新疆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以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分析及露头描述和剖面对比,从沉积学的角度解释蒙其古尔矿区铀矿化的发育条件和成矿机制。研究认为,蒙... 新疆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以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分析及露头描述和剖面对比,从沉积学的角度解释蒙其古尔矿区铀矿化的发育条件和成矿机制。研究认为,蒙其古尔地区三工河组以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等为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河口砂坝不发育。该沉积微相对研究区铀矿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砂体的连通性为成矿流体提供运移空间;(2)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控制氧化带发育及矿体富集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沉积微相变化导致的砂体变异部位是矿体厚度、宽度与富集程度增大的主要原因;(4)由决口扇形成的泥岩天窗是越流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越流 砂岩型铀矿 侏罗系 伊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寺庄金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与石英溶解度证据 被引量:31
9
作者 卫清 范宏瑞 +3 位作者 蓝廷广 刘玄 姜晓辉 文博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9-1062,共14页
寺庄金矿床位于胶北地体西北缘,招远-莱州金矿区焦家金矿带南段。矿体赋存于焦家主断裂寺庄段下盘的玲珑花岗岩中,以蚀变岩型矿石为主,石英脉型矿石为次。成矿流体可分为石英-钾长石(成矿前)和石英-黄铁矿-金(主成矿期)两个主要阶段。... 寺庄金矿床位于胶北地体西北缘,招远-莱州金矿区焦家金矿带南段。矿体赋存于焦家主断裂寺庄段下盘的玲珑花岗岩中,以蚀变岩型矿石为主,石英脉型矿石为次。成矿流体可分为石英-钾长石(成矿前)和石英-黄铁矿-金(主成矿期)两个主要阶段。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主成矿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3~310℃,盐度为0%~12%NaC leqv,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2O-CO2-NaC l体系。根据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并结合前人数据发现,石英δ18O石英值变化于9.7‰~14.2‰,δDH-2O变化于77.7‰^-55.0‰,经计算获得的石英包裹体的δ18OH‰2O值落在-0.5‰~6.1之间,因此推测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且主要为岩浆水,演化到后期可能有部分大气降水参与。硫同位素研究表明,寺庄金矿床与矿带中段的焦家和新城金矿床具有类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其黄铁矿的δ34S值为7.5‰~9.4‰。这一范围与玲珑花岗岩和胶东群变质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相近,可能暗示寺庄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中生代花岗岩。利用最新提出的适用于H2O-CO2-NaC l三元混合流体的石英溶解度模型,计算发现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中石英溶解度为0.015mol/kg,这与胶东地质事实相符。成矿期热液中的SiO 2含量极低,其对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极为敏感。随着成矿流体演化到后期可能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或是流体迁移至容矿构造压力下降导致的沸腾作用使得成矿流体温度下降,造成SiO 2的大量沉淀,改变了残余流体中Au-S络合物的稳定保存条件,进而发生大规模的金矿化事件。这可能是寺庄乃至整个胶西北金矿都发育有强烈的硅化蚀变带以及石英脉型矿体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石英溶解度 寺庄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地区侏罗系直罗组古地貌及其对铀成矿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贺锋 张字龙 +2 位作者 刘红旭 李平 李亚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2-702,共11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地区侏罗系直罗组下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拉平法精细恢复彬县地区直罗组下段各个时期的古地貌特征并划分古地貌单元,探讨古地貌特征对有利沉积相带分布的控制,揭示直罗组下段铀储集层的空间演化特征,明确不同时期...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县地区侏罗系直罗组下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拉平法精细恢复彬县地区直罗组下段各个时期的古地貌特征并划分古地貌单元,探讨古地貌特征对有利沉积相带分布的控制,揭示直罗组下段铀储集层的空间演化特征,明确不同时期地下水流的流向,探讨古地貌特征对层间氧化带的控制作用。辫状河道砂体为有利的铀储集层,铀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砂体中,受沉积古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在下切谷中。古地貌控制了地下古水流的流向,从而控制着氧化带的发育和铀成矿。晚侏罗世,彬县地区北部为古隆起区,容易被淋滤氧化,不利于铀矿的预富集;早白垩世—古新世主成矿阶段,直罗组底部古地貌变为"东南高、北西低"特征,含氧含铀水主要来自盆地东南缘,呈扇形沿着直罗组下段辫状河道砂体渗流,形成层间氧化带。古地貌恢复对铀储集层砂体的分布特征和铀成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彬县地区 侏罗系 古地貌 有利铀储集层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古元古代热液铀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春影 韩军 +4 位作者 徐浩 白芸 任忠宝 韩愉 赵宇霆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3-907,共15页
辽东半岛是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一部分,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裂谷作用和古元古代末期碰撞造山过程。裂谷阶段形成了A型花岗岩(2.09~2.18 Ga)、辽河群沉积(2.05~1.93 Ga)。1.90~1.93 Ga期间裂谷闭合碰撞造山,辽河群遭受强烈变形、变质... 辽东半岛是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一部分,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裂谷作用和古元古代末期碰撞造山过程。裂谷阶段形成了A型花岗岩(2.09~2.18 Ga)、辽河群沉积(2.05~1.93 Ga)。1.90~1.93 Ga期间裂谷闭合碰撞造山,辽河群遭受强烈变形、变质。1.83~1.90 Ga造山带构造折返,伴随垮塌、软流圈地幔上涌,发生区域退变质作用,形成造山后环斑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碱性正长岩和花岗伟晶岩。1.83 Ga辉绿岩的出现标志地壳进入伸展张裂阶段。尽管辽东地区古元古代铀矿化的类型多样,包括单铀型(3075铀矿床、410铀矿床)、铁-铀型(405铀矿床)、铁-硼-铀型(翁泉沟含铀铁硼矿床),但是铀的成矿时代一致,集中在1.83~1.90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末期的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太古宙龙岗地块与狼林地块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环境,可能与碰撞造山晚期俯冲陆块的构造折返和/或造山带垮塌及软流圈地幔上涌加热下地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造山带 铀矿床 古元古代 碰撞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高光谱遥感油气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德长 童勤龙 +7 位作者 李志忠 赵英俊 杨燕杰 王茂芝 谢涛 叶发旺 邱骏挺 王子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2-284,共13页
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探测油气已是一项近年来逐渐推广的新技术,也是当前遥感地质领域研究的前缘和热点。由于地表干扰因素复杂,信息真假识别困难,遥感探测油气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油气... 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探测油气已是一项近年来逐渐推广的新技术,也是当前遥感地质领域研究的前缘和热点。由于地表干扰因素复杂,信息真假识别困难,遥感探测油气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利用CASI/SAAI/TASI航空成像系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伊犁盆地示范区获得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开展了航空高光谱遥感的油气探测示范研究。笔者通过构建油气渗漏异常的光谱识别模型,借助油气渗漏异常的光谱曲线与干扰因素光谱曲线的对比和烃与蚀变矿物丰度值的消长关系,解决了油气渗漏异常信息提取中干扰因素的排除难题。同时,开发了适合油气信息提取的波段分类方法,并强调将油气地质知识,贯穿于信息提取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只按已有程序处理,结合野外实际不够的倾向,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航空高光谱油气探测的效果。经示范应用表明,航空高光谱遥感在油气探测中可以快速、大面积地提取油气信息,区分含油地层和非含油地层;提取油页岩和含油煤层,直观其展布特征和控制要素,分析其不同地段的含油丰度;提取油气渗漏异常,尤其是第四系覆盖区地质人员不易发现,而对油气勘查有重要价值的弱渗漏异常信息,圈定油气渗漏异常区。上述这些探测效果,正是油气资源调查、选区和评价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高光谱遥感探测油气的技术优势,是其它油气勘查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油气资源调查和勘查中应充分发挥高光谱遥感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高光谱遥感 油气探测示范区 油页岩 含油煤层 油气渗漏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佳林 刘武生 +1 位作者 虞航 章展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85-1295,共11页
二连盆地中部巴彦乌拉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发育有多个砂岩型铀矿床(点)。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分析对巴彦乌拉地区巴音宝力格隆起东部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在292±3~288... 二连盆地中部巴彦乌拉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发育有多个砂岩型铀矿床(点)。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分析对巴彦乌拉地区巴音宝力格隆起东部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在292±3~288±2 Ma之间,与巴彦乌拉地区巴音宝力格隆起中西部发育的早二叠世花岗岩及流纹岩的年龄范围基本一致。结合区域成岩年代学数据可知,巴彦乌拉地区巴音宝力格隆起发育一条主要由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岩及火山岩组成的岩浆岩带。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2个花岗岩样品的εHf(t)值为+10.6^+18.2,表明其源区为新生下地壳物质。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可知,中亚造山带东段显生宙的构造-岩浆活动与二连盆地中部及巴彦乌拉地区赛汉组上段砂岩型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为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系列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巴彦乌拉 砂岩型铀矿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冲锤动力学方程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晓平 李博 +2 位作者 刘晓阳 高辉 段隆臣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1-809,共9页
为了优化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结构,本文建立了该型冲击器的数值模拟程序,用于之后结构参数与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基于流体连续性方程、水击现象、水垫阻力、伯努利方程、压力损失等理论,建立了阀锤系统在三个运动阶段的力学模型... 为了优化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结构,本文建立了该型冲击器的数值模拟程序,用于之后结构参数与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基于流体连续性方程、水击现象、水垫阻力、伯努利方程、压力损失等理论,建立了阀锤系统在三个运动阶段的力学模型;以冲锤或活阀为受力分析对象,建立了阀锤系统在每个阶段的动力方程;基于有限差分原理,利用MATLAB GUI进行程序编写,建立了数值模拟程序,运用实验数据拟合修正后的数值模拟程序输出性能参数与该型液动冲击器在实际工况下的输出性能参数基本一致。通过对背压的研究,阐述了背压的组成;利用建立的程序探究了背压对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动冲击器 差动 数值模拟程序 背压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入渗对土钉支护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院成 王辉 张春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4-269,共6页
为深入研究雨水入渗对土钉支护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郑州市某基坑工程由降雨引发的工程事故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土钉支护体系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仅考虑雨水入渗对土体抗剪强度及自重的影响,研究雨水入渗位置对土钉轴力、基坑... 为深入研究雨水入渗对土钉支护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郑州市某基坑工程由降雨引发的工程事故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土钉支护体系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仅考虑雨水入渗对土体抗剪强度及自重的影响,研究雨水入渗位置对土钉轴力、基坑侧移及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入渗深度与宽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入渗位置逐渐远离开挖面,基坑侧移先增大后减小,且存在突变点;安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在土钉末端入渗时,达到最小值。研究成果为加强土钉支护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工程 土钉支护 雨水入渗 土钉轴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南雄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虞航 庞雅庆 +3 位作者 祁家明 刘佳林 陈军军 张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9-576,共8页
本文利用南雄幅1∶50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元素变异系数、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解析了元素异常特征,认为区内Bi、Mo、Pb、W、Au、Cu、Sn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依据面积、平均衬度和规格化面金属量之和等特征参数的规... 本文利用南雄幅1∶50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元素变异系数、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解析了元素异常特征,认为区内Bi、Mo、Pb、W、Au、Cu、Sn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依据面积、平均衬度和规格化面金属量之和等特征参数的规范化数据之和进行了综合异常定量排序。结合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圈出棉土窝钨钼铜多金属、鸦子寨-天瑶地钨钼铀多金属和全安锑铅金属3个找矿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预测 青嶂山矿集区 南岭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差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结构参数与输出性能关系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晓平 李博 +2 位作者 刘晓阳 裴文奇 段隆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9-225,共7页
为了提高压差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在深孔钻进中的输出性能,利用MATLAB程序编写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程序,对此型冲击器冲锤质量、节流孔直径、活阀行程、自由行程和冲锤上下端有效面积差5个主要结构参数与其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进行数值模拟... 为了提高压差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在深孔钻进中的输出性能,利用MATLAB程序编写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程序,对此型冲击器冲锤质量、节流孔直径、活阀行程、自由行程和冲锤上下端有效面积差5个主要结构参数与其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模拟分析结果对液动冲击器结构设计及优化、提高冲击器的工作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动冲击器 结构参数 输出性能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杭构造带东段661铀矿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建吉 胡瑞忠 +3 位作者 苏文超 齐有强 张国全 商朋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46-347,共2页
661铀矿床位于赣杭铀成矿带东段大洲铀矿田内,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产在流纹岩中的铀矿床。由于前人对华南热液铀矿床的认识还存在种种争论及该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比较薄弱,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成矿资料,探讨了... 661铀矿床位于赣杭铀成矿带东段大洲铀矿田内,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产在流纹岩中的铀矿床。由于前人对华南热液铀矿床的认识还存在种种争论及该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比较薄弱,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成矿资料,探讨了该矿床可能的成矿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矿床地球化学 铀成矿 成因机制 地球化学研究 断陷盆地 基底变质岩 基底岩石 成矿流体 花岗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应力隔震组合支座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巧荣 饶聪 +1 位作者 何文福 刘文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5,共8页
提出了1种超高应力隔震组合支座高性能隔震系统,该隔震系统是由多个橡胶支座按设计所需规则组合而成。建立了高性能隔震系统回转刚度理论公式、水平刚度、竖向刚度和屈曲应力的相关理论公式,并采用300型缩小试件对HPIS高性能隔震系统组... 提出了1种超高应力隔震组合支座高性能隔震系统,该隔震系统是由多个橡胶支座按设计所需规则组合而成。建立了高性能隔震系统回转刚度理论公式、水平刚度、竖向刚度和屈曲应力的相关理论公式,并采用300型缩小试件对HPIS高性能隔震系统组合支座进行了竖向刚度、屈服后刚度、屈服力等基本性能和相关性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性能隔震系统组合支座相对单体橡胶支座,在回转刚度、压应力稳定性及屈曲应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隔震系统 压应力稳定性 回转刚度 水平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库淋滤液中氟垂向迁移的土柱淋滤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鹏 朱国荣 +3 位作者 王倩 张世杰 李林子 江思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4-750,共7页
淋滤液引起地下水系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承钢双大尾矿库淋滤液引起地下水氟污染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勘探、取样,以及尾矿砂矿物成分和粘粒含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室内土柱淋滤试验以模拟氟在尾矿砂中的迁移过程,研究其迁移... 淋滤液引起地下水系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承钢双大尾矿库淋滤液引起地下水氟污染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勘探、取样,以及尾矿砂矿物成分和粘粒含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室内土柱淋滤试验以模拟氟在尾矿砂中的迁移过程,研究其迁移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尾矿砂矿物成分中铁绿泥石和正长石等粘土矿物居多,是氟的良好吸附剂,因此该过程主要受解吸-吸附作用控制.具体表现为在上部尾矿砂中解吸作用占优和下部尾矿砂中吸附作用占优,致使氟含量随深度增加有增大的趋势,这与钻孔岩芯段中氟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相符,也与尾矿砂粘粒含量随深度增加的特点相一致,说明氟迁移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尾矿砂的矿物成分和粘粒含量.了解这一过程为后期地下水氟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迁移 土柱淋滤试验 解吸-吸附平衡 淋滤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