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浓缩厂放射性废物管理与最小化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建华 张晓文 +2 位作者 杨蓉 杜仁铠 张德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介绍了某铀浓缩厂含铀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及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方面的应用实践。放射性废物分类收集,集中处置,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体积及产生量是基本要求。采用5%的Na_2CO_3和30%H_2O_2混合液以及清水对放射性污染管道、阀门等进行清洗,使... 介绍了某铀浓缩厂含铀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及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方面的应用实践。放射性废物分类收集,集中处置,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体积及产生量是基本要求。采用5%的Na_2CO_3和30%H_2O_2混合液以及清水对放射性污染管道、阀门等进行清洗,使α表面污染≤0.4 Bq/cm^2,清洗液厂内循环利用。通过除锈清洗液再利用、水压试验水再利用及容器清洗工艺优化改进等措施,单台容器平均废液产生量减少35%左右,从源头上控制了含铀废液的产生量。小容器处理工艺由湿法改为干法,废水产生量减少了90%;大容器清洗过程中,除锈液可重复利用5次,可使得除锈废液的产生量减少80%左右。提高吸附尾液循环利用比,减少了废水的产生量。采用钙盐联合沉淀法处理废水,废渣年产生量平均减少20%,废水处理合格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实现含铀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几点思路,并提出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浓缩厂 放射性废物 废物最小化 清洁解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工业含铀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郭栋清 李静 +4 位作者 张利波 吴宏伟 闫汉洋 郭晓冬 许德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0,共7页
随着核能技术与核能应用的迅速发展,作为核工业中至关重要的原料铀与其化合物在不断地消耗,从而产生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含铀放射性废水。如何深度高效地处理含铀废水成为核能技术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简述了现行含铀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其... 随着核能技术与核能应用的迅速发展,作为核工业中至关重要的原料铀与其化合物在不断地消耗,从而产生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含铀放射性废水。如何深度高效地处理含铀废水成为核能技术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简述了现行含铀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其特征,并认为多重技术的协同作用将是未来含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放射性废水 除铀技术 核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铀浓缩设施试运行期间辐射防护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卿青 马宙 李平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297,共5页
阐述了某铀浓缩设施四期工程的辐射防护分区、密封屏障设计、气流方向组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对试运行期间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四期工程各项辐射监测指标,包括厂房空气和气载流出物、工作场所表面污染和γ辐射剂量率... 阐述了某铀浓缩设施四期工程的辐射防护分区、密封屏障设计、气流方向组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对试运行期间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四期工程各项辐射监测指标,包括厂房空气和气载流出物、工作场所表面污染和γ辐射剂量率、工作人员剂量、工作人员尿铀和尿氟水平等远低于国家标准或控制限值要求,防护措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浓缩设施 辐射防护 监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气体回收装置重复利用工艺设计
4
作者 马彦 闫汉洋 +3 位作者 肖建华 常玉珍 王洁钰 龚路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2-107,共6页
HF气体回收装置重复利用系统经过试验,从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工艺方法、工艺控制等方面进行论证,设计出一套能够满足脱附工艺需求的工艺系统。工艺系统在生产规模、安全性和自动化方面均已达到成熟工艺标准。本文对HF气体回... HF气体回收装置重复利用系统经过试验,从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工艺方法、工艺控制等方面进行论证,设计出一套能够满足脱附工艺需求的工艺系统。工艺系统在生产规模、安全性和自动化方面均已达到成熟工艺标准。本文对HF气体回收装置重复利用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总结,对系统设备、工艺管线、集中传输及DCS控制、计算机工作站等进行工艺设计,对系统故障连锁保护部分进行设计,对系统创新及难点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实施效果验证,此工艺安全可行,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气体回收装置 NaF吸附塔 重复利用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木麻黄防护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动态 被引量:12
5
作者 伍恩华 刘强 王敏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在固定样地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收集并定期回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2008—2009年的凋落物产量及N、P、K养分归还动态.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年凋落物量为5.984 4 t/hm2,其中小枝凋落物量在年凋落量中占有最大比例... 在固定样地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收集并定期回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2008—2009年的凋落物产量及N、P、K养分归还动态.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年凋落物量为5.984 4 t/hm2,其中小枝凋落物量在年凋落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88.99%;其次是杂物,为6.63%;最小是皮+枝,为4.38%.木麻黄林总凋落物量和小枝凋落物量的月变化格局十分相似,皮+枝、杂物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则比较平缓.(2)小枝中N、P、K 3种主要养分年归还总量为94.69 kg/hm2,其中N归还量在年归还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78.86%;其次是K,为18.71%;最小是P,为2.43%.N归还量月动态与总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极其相似,P、K归还量月动态则比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凋落物 养分归还 海南岛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木麻黄林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细根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伍恩华 刘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8-495,共8页
通过对海口市桂林洋海岸木麻黄防护林地表凋落物进行持续清除处理,与保留凋落物层的对照样地进行比较实验,研究防护林凋落物-土壤养分-细根生物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处理样地与对照样地的年凋落物量分别是6.0162和5.9505t... 通过对海口市桂林洋海岸木麻黄防护林地表凋落物进行持续清除处理,与保留凋落物层的对照样地进行比较实验,研究防护林凋落物-土壤养分-细根生物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处理样地与对照样地的年凋落物量分别是6.0162和5.9505t·hm-2,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样地一年内凋落物量变化的时间格局较一致。凋落物组成均为小枝占比例最高,且小枝凋落物量月动态与凋落物总量月动态相似,杂物占比例次之,皮+枝占的比例最小;(2)N、P、K元素归还量的月动态变化在两样地中均较一致。两样地中小枝养分归还量的大小顺序为N>K>P;(3)处理样地在短时间无新鲜凋落物输入情况下,两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两样地的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均呈现"单峰"特征,细根生物量在实验期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处理样地的细根生物量有随时间延长低于对照样地的趋势,清除凋落物的处理可能会引起细根生物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凋落物 土壤养分 细根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滨海木麻黄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养分动态 被引量:4
7
作者 伍恩华 刘强 +1 位作者 王显道 黄奕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4,共5页
通过对海口市桂林洋海岸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地表的凋落物进行持续清除处理,与保留凋落物层的对照样地进行比较试验,研究防护林凋落物层的存在与否对土壤养分、木麻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凋落物中不同养分元素在分解... 通过对海口市桂林洋海岸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地表的凋落物进行持续清除处理,与保留凋落物层的对照样地进行比较试验,研究防护林凋落物层的存在与否对土壤养分、木麻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凋落物中不同养分元素在分解过程中的释放量的影响,为提高木麻黄林的土壤肥力与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在两种样地中,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处理样地[0.402 g/(g.a)]低于对照样地[0.548 g/(g.a)]。经过18个月的分解,N、P、K 3种元素的释放率均为处理样地小于对照样地,说明样地中凋落物层的清除对凋落物的分解与元素的释放有一定的减缓作用。(2)处理样地土壤N、P含量的变化较对照样地更平缓,说明在无新鲜凋落物输入的情况下,土壤腐殖层仍然进行着矿质化过程,进行着养分的分解和积累,但不如有凋落物输入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凋落物 分解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电网频率电压耦合机理及控制措施
8
作者 吕思卓 郑超 +4 位作者 彭利 宋新甫 高凯 吕盼 唐俊刺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3-60,共8页
地区电网与主网发生解列故障时,将转为孤岛电网运行状态,由于孤岛电网转动惯量较小,大容量不平衡功率冲击下孤网频率和电压交互作用显著。首先,揭示了孤岛电网频率和电压之间耦合作用的机理,通过构建单机单负荷模型,分析了线路传输有功... 地区电网与主网发生解列故障时,将转为孤岛电网运行状态,由于孤岛电网转动惯量较小,大容量不平衡功率冲击下孤网频率和电压交互作用显著。首先,揭示了孤岛电网频率和电压之间耦合作用的机理,通过构建单机单负荷模型,分析了线路传输有功、负荷频率因子和线路高抗补偿度对孤网频率和电压动态过程的影响。结合西藏电网实际运行情况,从稳定控制措施方面给出了应对孤网频率和电压越限的建议,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研究结论可以为藏中联网工程投运后西藏电网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电网 频率 电压 耦合机理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