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料棒端塞外观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丹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81-84,共4页
分析燃料棒端塞(简称:端塞)的结构特点,设计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系统,实现对端塞外观表面缺陷的检测。利用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端塞的视觉图像,通过软件系统进行机械控制及图像分析处理。通过对端塞的外观质量检测,证明可满足端塞外观... 分析燃料棒端塞(简称:端塞)的结构特点,设计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系统,实现对端塞外观表面缺陷的检测。利用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端塞的视觉图像,通过软件系统进行机械控制及图像分析处理。通过对端塞的外观质量检测,证明可满足端塞外观质量检测技术和生产上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棒端塞 机器视觉 表面缺陷 图像采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铀点缺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锐 高家诚 +1 位作者 杨晓东 畅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7-880,共4页
为研究超化学剂量二氧化铀(UO2+x)中缺陷对烧结的影响,应用缺陷化学理论建立了点缺陷模型(PDM)。通过PDM计算了UO2+x中的缺陷浓度、铀离子的扩散系数、烧结后密度等。结果表明,二氧化铀中的铀离子和氧离子的缺陷浓度随着气氛中氧分压(p... 为研究超化学剂量二氧化铀(UO2+x)中缺陷对烧结的影响,应用缺陷化学理论建立了点缺陷模型(PDM)。通过PDM计算了UO2+x中的缺陷浓度、铀离子的扩散系数、烧结后密度等。结果表明,二氧化铀中的铀离子和氧离子的缺陷浓度随着气氛中氧分压(pO2)或UO2+x中的多余氧x的变化而急剧变化。超化学剂量二氧化铀芯块的烧结试验结果很好地符合了计算值。PDM揭示了UO2+x粉末能够在较低温度下烧结成芯块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缺陷模型 超化学剂量 反应方程 缺陷浓度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铀粉末513K下空气氧化机制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家诚 吴曙芳 +1 位作者 杨晓东 畅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9期352-358,共7页
为获取壳层O/U比约为2.25而芯部仍为UO2的预氧化活性粉末以进行UO2芯块的低温烧结试验,研究了UO2粉末在513K下于静态空气中的氧化机制和动力学。结果表明:UO2粉末在513K下氧化,可分为氧化前期和氧化后期;UO2粉末氧化后期绝对增重比率极... 为获取壳层O/U比约为2.25而芯部仍为UO2的预氧化活性粉末以进行UO2芯块的低温烧结试验,研究了UO2粉末在513K下于静态空气中的氧化机制和动力学。结果表明:UO2粉末在513K下氧化,可分为氧化前期和氧化后期;UO2粉末氧化后期绝对增重比率极限为0.489%;氧化前期反应速率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氧化后期反应速率受扩散控制;氧化前期,UO2粉末氧化属于缩核模型,UO2单颗粒单位面积上氧化质量的增加量解析式为Δw/Sn=0.1041t-2.14667,氧化速率常数kc=3.49×106exp(-73919.39/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铀 缩核模型 氧化动力学 氧化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O_2粉末表面活化壳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4
作者 高家诚 吴曙芳 +2 位作者 杨晓东 李锐 王勇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2,154,共4页
对UO2粉末表面活化壳层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其比表面积的因素,用DSC-TG、XRD、BET等分析了粉末的氧化过程、组织结构和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优化的制备工艺是330℃×8h,18%O2+N2。影响UO2粉末比... 对UO2粉末表面活化壳层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其比表面积的因素,用DSC-TG、XRD、BET等分析了粉末的氧化过程、组织结构和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优化的制备工艺是330℃×8h,18%O2+N2。影响UO2粉末比表面积的主要因素为氧化气氛和氧化温度。分析发现,UO2粉末在240℃氧化8h后有极少量的U3O7生成,382℃和815℃下氧化8h后生成U3O8。因此,实现UO2低温烧结的最佳O与U原子数比的粉末预氧化工艺温度在240~37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正交试验 UO2 比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