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高光谱CASI-SASI数据蚀变矿物信息提取与应用——以甘肃省敦煌市小金窝子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雨 刘家军 +8 位作者 赵英俊 翟德高 柳振江 张方方 秦凯 田丰 康向阳 裴承凯 刘鹏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3-664,共12页
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具有“空谱合一”的优势,深入挖掘并应用高光谱数据中蕴含的蚀变矿物地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航空高光谱CASI-SASI数据,建立了基于“整体谱形-特征参量协同”的蚀变矿物信息提取流程,并在甘肃省敦煌市小金窝... 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具有“空谱合一”的优势,深入挖掘并应用高光谱数据中蕴含的蚀变矿物地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航空高光谱CASI-SASI数据,建立了基于“整体谱形-特征参量协同”的蚀变矿物信息提取流程,并在甘肃省敦煌市小金窝子地区开展了蚀变矿物信息提取、地质涵义分析和野外查证。基于高光谱CASI-SASI数据成功提取了褐铁矿、绿泥石、绿帘石、短波云母、中短波云母、中长波云母、长波云母共7种蚀变矿物。高光谱CASI-SASI数据提取的大面积区域性分布的蚀变矿物多为区域热液作用产物,小范围定向分布的蚀变矿物与断裂、岩脉等成矿热液活动关系密切,局部产出且具定向性的中短波云母与断裂构造及酸性脉体关系密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ASD光谱实测的蚀变矿物野外查证工作证实蚀变矿物提取结果可信。褐铁矿+中短波云母的蚀变矿物组合具有金矿化指示意义,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遥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CASI-SASI数据 蚀变信息提取 整体谱形-特征参量协同 金矿 小金窝子地区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碱性农地镉污染土壤钝化的凹凸棒改性特征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宿俊杰 刘永兵 +4 位作者 王鹤立 郭威 王嘉良 王宏鹏 张原浩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9-1039,共11页
凹凸棒及其改性材料具有较发达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官能团及较强的吸附能力,被作为良好的环境修复材料而成为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中国农田土壤Cd污染现状仍然严峻,为探究改性凹凸棒的钝化机制及其对碱性土壤Cd污染的... 凹凸棒及其改性材料具有较发达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官能团及较强的吸附能力,被作为良好的环境修复材料而成为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中国农田土壤Cd污染现状仍然严峻,为探究改性凹凸棒的钝化机制及其对碱性土壤Cd污染的钝化效果,本文采用氢氧化钠、氯化铁两种改性剂对凹凸棒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比表面积测定(BET)和孔径分析(BJH)对改性前后凹凸棒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结合表征结果分析其钝化机理,开展室内模拟Cd污染碱性土壤培养试验、生菜盆栽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Cd含量,探究单一施用与复配施用两种改性凹凸棒对碱性土壤Cd的钝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碱处理后凹凸棒Si—O基团、结构负电荷增多,铁改性后凹凸棒微孔数量增多、比表面积增大,两种改性方法均使凹凸棒的内部结构及表面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吸附能力得以提升。碱改性凹凸棒(AM)通过更强的化学吸附能力实现对Cd的钝化,可提高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而铁改性凹凸棒(IM)则具有更强的物理吸附能力和较强的化学吸附能力,使得土壤pH降低、CEC升高,两种材料复配施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pH升高幅度、提高土壤CEC值,提高钝化效果。碱、铁改性凹凸棒按质量配比3∶1、土壤质量的2.00%施用后,土壤Cd有效态含量可降低33.85%,生菜对Cd的富集系数降低24.49%,在各处理组中效果最好。因此,铁改性凹凸棒对碱性土壤重金属Cd具有良好的钝化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单独施用碱改性凹凸棒,可考虑与其他钝化材料复配施用,实现在保护土壤质量的同时更好地降低土壤Cd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 碱改性 铁改性 微观表征 CD污染 碱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平禹矿区沉降区地下水循环变化解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绘梦 张发旺 +6 位作者 侯甦予 赵宝印 杨博 王誉龙 左伟 卢桂海 李洪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7,共15页
矿区地下水对周边居民生活及煤炭工业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排水会改变原有的矿区地下水循环过程,进而改变地下水环境,因此,明晰“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科学利用矿区水资源的关键。本... 矿区地下水对周边居民生活及煤炭工业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排水会改变原有的矿区地下水循环过程,进而改变地下水环境,因此,明晰“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科学利用矿区水资源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分析平禹矿区地下水常规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识别矿区地下水中主要组分来源及控制性因素,以明晰矿区在大规模矿井排水后的地下水循环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水化学组分受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作用控制,地下水中离子主要来源于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存在NO_(3)^(-)超标现象。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矿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孔隙水和岩溶水存在紧密的水力联系;矿井排水后,矿区地下水循环过程发生改变,岩溶水由原先顶托补给上层孔隙水转变为接受上层孔隙水的越流补给,再由矿井排水排放至地表水体当中,矿井排水成为矿区主要地下水排泄方式。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地下水开发与管理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排水 水化学特征 氢氧同位素 地下水循环 平禹矿区沉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