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研究--以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杜鹍鹏 孙娴 +5 位作者 杨永忠 刘苹 徐其贤 张慧杰 莫燕卿 张立丰 《桉树科技》 2022年第3期22-27,共6页
以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5种林龄类型作为研究对象,从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土壤保持、森林康养等5方面核算森林生态价值人工林。结果表明:2021年公司森林生态总价值132418.17万元,其中固碳释氧价值82733.96万元,涵养水... 以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5种林龄类型作为研究对象,从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土壤保持、森林康养等5方面核算森林生态价值人工林。结果表明:2021年公司森林生态总价值132418.17万元,其中固碳释氧价值82733.96万元,涵养水源价值44832.12万元,净化空气价值190.39万元,土壤保持价值4066.4万元,森林康养价值595.3万元。成熟林、近熟林生态价值高且分别与其面积、蓄积具有相关一致性,价值核算结果为当地森林生态价值的实现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制氧 涵养水源 净化空气 土壤保持 森林康养 生态价值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桉树无性系生态调节服务价值核算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永忠 付建生 +1 位作者 吴泽鹏 李俊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以雷州半岛4种桉树无性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布式测算评估体系方法从4个功能8个指标系统评估桉树不同无性系调节服务价值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当期所提供的服务流量进行核算,以期为当地森林生态价值的实现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2023年雷... 以雷州半岛4种桉树无性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布式测算评估体系方法从4个功能8个指标系统评估桉树不同无性系调节服务价值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当期所提供的服务流量进行核算,以期为当地森林生态价值的实现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2023年雷州半岛桉树不同无性系调节服务总价值为3.32×10^(9)元·年^(-1)。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价值分别为1.22×10^(9)、1.93×10^(9)、1.16×10^(8)、5.79×10^(7)元·年^(-1),分别占比为36.80%、57.95%、3.50%、1.75%,固碳释氧及涵养水源价值是雷州半岛桉树不同无性系调节服务的主要价值。尾细桉、尾巨桉、尾叶桉、巨尾桉调节服务价值量分别为2.30×10^(9)、8.35×10^(8)、9.23×10^(7)、9.27×10^(7)元·年^(-1),分别占比为69.31%、25.13%、2.78%、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生态调节服务 价值核算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更新方式对雷州半岛尾细桉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俊 宋杰 +4 位作者 何普林 曹昊阳 刘宇升 黄润霞 王志超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准确认识更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进而为不同培育目标桉树更新方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文章以相同林龄梯度的尾细桉植苗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更新方式对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萌... 为准确认识更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进而为不同培育目标桉树更新方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文章以相同林龄梯度的尾细桉植苗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更新方式对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林前期胸径和树高显著大于植苗林,但增长速率的下降幅度大于植苗林,胸径在5年生时以及树高在7年生时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已无显著差异。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尾细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随林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树干和树根上。两种更新方式下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大呈极显著的线性增加,但增长速率表现为萌芽林小于植苗林。萌芽林各器官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植苗林的优势平均可维持到5年生,之后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各器官生物量基本无差异,但从增长速率的趋势来看,植苗更新在生长后期的生长潜力要高于萌芽更新。因此,在桉树栽培实践中,可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更新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效益,以培育短轮伐期为主的尾细桉人工林利用萌芽更新的方式造林;而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的尾细桉人工林可利用植苗更新的方式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细桉 更新方式 生长特征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振源 顾晓娟 +5 位作者 吴妙兰 何普林 王忠林 徐其贤 周庆 莫其锋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为研究林龄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等养分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及其垂直变化规律,分析林龄对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碳稳定性的影响,以雷州半岛不同林龄(7 a生和12 a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 为研究林龄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等养分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及其垂直变化规律,分析林龄对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碳稳定性的影响,以雷州半岛不同林龄(7 a生和12 a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层深度按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共5个层次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养分与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1)12 a生尾叶桉人工林土壤RO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比7 a生分别高72.64%、114.07%、225.69%和14.41%,说明尾叶桉人工林土壤TOC含量和养分水平随着林龄的增加而提高;(2)12 a生尾叶桉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的ROC/TOC显著大于7 a生(P<0.05),说明前者表层土壤的碳稳定性较低;而12 a生尾叶桉底层土壤(20~60 cm)的ROC/TOC值对比7 a低36.85%,说明12 a生人工林底层土壤碳稳定性高于7 a;(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林龄人工林土壤TOC与TN、速效磷(AP)和C/P呈显著正相关,且7 a生和12 a生人工林土壤TOC还分别受到TP和N/P的显著影响。土壤ROC与TN、C/P呈显著正相关,其中7 a生和12 a生土壤ROC还分别受到TP、AP和N/P的显著影响,表明7 a生尾叶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稳定性受到土壤P元素供应的影响更大。此外,12 a生人工林土壤ROC/TOC受到TN和N/P的显著影响,表明12 a生尾叶桉人工林则更容易受到土壤TN含量的调控。因此,在雷州半岛地区,适当延长桉树人工林的轮伐周期,并根据不同林龄改善土壤的氮磷养分供应水平,有利于提高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土壤的碳封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有机碳 土壤化学计量 尾叶桉 林龄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尾细桉生物量预测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华杰 何普林 +2 位作者 赵俊 宋杰 黄润霞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分析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构建并筛选最优生长模型,为有效估算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提供参考。以广东湛江雷州半岛不同林龄(1、3、5、7、8年生)尾细桉为研究对象,测量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并计算地... 分析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构建并筛选最优生长模型,为有效估算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提供参考。以广东湛江雷州半岛不同林龄(1、3、5、7、8年生)尾细桉为研究对象,测量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并计算地上部分以及单株总生物量。将胸径(D)和树高(H)及其派生变量DH和D^(2)H,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生物量模型,进而预测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地上部分以及单株总生物量,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筛选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林龄显著影响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且随着林龄的增加,树干生物量占比不断增加,稳定在70%左右,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占比不断减小,根生物量占比相对稳定。以D、H、DH和D~2H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的生物量方程大多能达到相对较高的预估精度,可在尾细桉生物量评估中应用,最优自变量则因器官不同有所差异。引入林龄因子重新建模,各器官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有改善,降低了林龄对生物量的影响,提升模型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细桉 生物量分配 林龄 生物量模型预测 模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桉树幼龄林抗风性研究
6
作者 赵俊 林陈君 +1 位作者 宋杰 何普林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雷州半岛11个桉树幼龄林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等方法,对比分析其胸径、树高、蓄积量、保存率和抗风性差异特征,以筛选生长和抗风均优良的品系,为培育高产抗风品系提供科学指导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 以雷州半岛11个桉树幼龄林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等方法,对比分析其胸径、树高、蓄积量、保存率和抗风性差异特征,以筛选生长和抗风均优良的品系,为培育高产抗风品系提供科学指导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桉树无性系2年生风害指数(3.61)显著高于1年生风害指数(2.35),且风害指数与生长量指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台风灾害后,1年生L59、L39无性系具有较高的保存率,分别为86.11%和84.16%,表现出良好的抗风性;2年生L57无性系具有较高的保存率,为74.53%,抗风性表现较好。以群体生长量均值为标准,L61、L39、L53、L54的树高、胸径、蓄积均高于群体均值,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特性。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年生无性系L39、L59、L60、L61具有一定的抗风和速生特性;2年生无性系L57、L55、LH1表现出较好的抗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桉树 无性系 抗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叶桉和柠檬桉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特征
7
作者 徐其贤 顾晓娟 +3 位作者 何普林 张振源 王忠林 莫其锋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评价雷州半岛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不同林龄的尾叶桉(7年生和12年生)和柠檬桉(3年生和20年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TOC)含量,并估算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2... 为评价雷州半岛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不同林龄的尾叶桉(7年生和12年生)和柠檬桉(3年生和20年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TOC)含量,并估算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2年生尾叶桉人工林各土层土壤TOC比7年生高25.27%~139.55%,20年生柠檬桉人工林各土层土壤TOC比3年生高89.23%~293.76%(除20年生10~20 cm土层外)。4种桉树林土壤碳储量大小为12年生尾叶桉(136.86 t•hm^(−2))>20年生柠檬桉(116.81 t•hm^(−2))>7年生尾叶桉(72.21 t•hm^(−2))>3年生柠檬桉(62.80 t•hm^(−2)),7年生尾叶桉和3年生柠檬桉土壤碳储量随土层的加深并无显著变化,12年生尾叶桉和20年生柠檬桉土壤60~100 cm土层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7年生尾叶桉林土壤碳储量与全氮(TN)呈显著正相关,与N∶P呈极显著正相关;12年生尾叶桉土壤碳储量与T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磷(TP)、有效磷(AP)和N∶P呈显著负相关;20年生柠檬桉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与TN、TP呈显著负相关,与C∶N、C∶P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幼龄期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受到氮磷供应及其比例的影响,而随着林龄的增加,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受氮磷供应水平的影响变弱。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的不同生长期,适当调控土壤氮磷的施加比例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储量 生态化学计量 桉树人工林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变化对尾叶桉土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顾晓娟 吴妙兰 +6 位作者 张振源 何普林 何至杭 赵俊 刘悦 周庆 莫其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目的】探究季节变化对雷州半岛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碳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2023年9月(湿季)和12月(干季)分土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 【目的】探究季节变化对雷州半岛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碳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2023年9月(湿季)和12月(干季)分土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有机碳组分,探明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季节变化,以及土壤有机碳组分在不同季节的关键调控因子。【结果】1)季节变化对尾叶桉人工林土壤碳组分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土壤总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非活性有机碳(NLC)、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5种碳组分均为干季大于湿季;2)湿季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的比酶活性均高于干季;干季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的比酶活性均为表层土高于底层土,而湿季均为底层土高于表层土;3)季节变化改变了胞外酶活性对碳组分的作用,湿季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主要受到土壤水解酶的调控,而干季主要受到土壤氧化酶的调控;4)在湿季和干季土壤总磷(TP)对碳组分的解释度均较高,碳组分受到磷养分的影响较大。【结论】季节变化通过改变土壤全磷含量和微生物胞外酶活性来调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因此,在尾叶桉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中,应定期监测土壤状况,特别是磷含量和微生物活性,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如调整施肥和灌溉策略,提升土壤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组分 胞外酶活性 季节变化 尾叶桉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沛健 徐建民 +4 位作者 卢万鸿 潘松海 陈马兴 李孔生 尚秀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105,共10页
【目的】探讨雷州半岛地区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为尾细桉人工林科学种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9年生9个林龄的尾细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标准样地调查林下植被,... 【目的】探讨雷州半岛地区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为尾细桉人工林科学种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9年生9个林龄的尾细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标准样地调查林下植被,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尾细桉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种类30科59属63种,大青、白楸和银柴是灌木层最常见的树种,飞机草为草本层的优势种。除草本层Simpson指数外,不同林龄尾细桉林下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林龄的增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出现明显的波动性,林龄大于4 a时都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均显著(P<0.05)。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容重、有机质、全磷含量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雷州半岛尾细桉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随林龄变化差异显著,土壤环境能显著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在生产经营中要做好整地、补充磷肥及抚育间伐等管理,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能,从而维持生态群落的稳定性,促进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细桉 林龄 植物多样性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细桉人工林对不同抚育营林模式的生长响应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马兴 李孔生 +6 位作者 陆海飞 何普林 李光友 徐其贤 李华强 欧生 戴寿祥 《桉树科技》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揭示不同抚育措施对尾细桉人工林的生长影响,为雷州半岛尾细桉纸浆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雷州林业局纪家林场尾细桉无性系林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抚育经营模式,连续2年对不同抚育措施集成模式样地进行观测,通过生长性状、投入产出的比较... 揭示不同抚育措施对尾细桉人工林的生长影响,为雷州半岛尾细桉纸浆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雷州林业局纪家林场尾细桉无性系林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抚育经营模式,连续2年对不同抚育措施集成模式样地进行观测,通过生长性状、投入产出的比较分析,获得不同模式下的生长及其营林效果。在5种抚育措施集成模式中单位面积蓄积和单位面积蓄积增量均以模式1>模式3>模式2>模式4>模式5,以模式1的中耕不施生物肥为最佳,单位面积蓄积增量比对照模式5提高34%~52%;两个年度单位面积蓄积的连年增长量排序不同,生物肥对第2年的增长影响更大,以模式2和3增长最大。5种模式下现时经济效益排序均以模式1>模式4>模式3>模式2>模式5,以模式1为最佳,比对照模式5提高25.72%~50.86%;模式1是具有推广潜力的营林模式,亦即保证常规抚育施肥的基础上,合理的土壤扰动最有利于林分生长。研究表明尽管施生物肥能促进林分生长和提高林木抗逆性,但受限于生物肥的价格,倘若生物肥市场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模式3和2仍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施肥 尾细桉无性系 雷州半岛 单位面积蓄积量 连年增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旱雨季生长特征及其对旱季水肥管理的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洁纯 李华东 +4 位作者 符樱瀚 许宇星 竹万宽 杜阿朋 王志超 《桉树科技》 2021年第1期9-15,共7页
为准确了解尾巨桉人工林的生长特征,并为进一步提升尾巨桉人工林林分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本研究以2年生和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了解气象因素的基础上,连续两年对其林分生长进行跟踪调查,并在旱季进行不同的水肥管... 为准确了解尾巨桉人工林的生长特征,并为进一步提升尾巨桉人工林林分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本研究以2年生和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了解气象因素的基础上,连续两年对其林分生长进行跟踪调查,并在旱季进行不同的水肥管理措施,分析旱季尾巨桉人工林在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下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旱季尾巨桉人工林的月平均胸径增长量显著小于雨季(其中雨季相比于旱季分别提高了26.9%和37.3%)。林分尺度下旱季加水肥处理和单独加水处理能极显著增加2年生尾巨桉的月平均胸径增长量(P<0.01),2018年较CK提高了1.76倍和1.59倍,2019年提高了1.71和1.56倍。单独加肥处理对尾巨桉旱季生长促进较小,仅2018年2年生尾巨桉单独加肥处理的月平均胸径增长量极显著大于CK处理(P<0.01),是CK的1.24倍。2018年旱季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加水肥处理极显著大于其他3种处理(P<0.01),2019年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4种处理间的月平均胸径增长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在雷州半岛区域,旱季尾巨桉胸径增长较雨季缓慢;通过在旱季对尾巨桉人工林加水肥处理,可较大地提高旱季尾巨桉的生长速率尤其是对幼林的促进作用更大,进而提升尾巨桉人工林年林分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生长特征 旱季 水肥管理 林分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松海 李敖彬 +4 位作者 李华强 王楚彪 卢万鸿 林彦 罗建中 《桉树科技》 2020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了解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杂交种类型、无性系水平的生长特点,对分属4种杂交种类型(粗皮桉与横脉组树种杂交种、粗皮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尾叶桉与巨桉间杂交种、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40个无性系在雷州半岛进行了生长测定。... 为了解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杂交种类型、无性系水平的生长特点,对分属4种杂交种类型(粗皮桉与横脉组树种杂交种、粗皮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尾叶桉与巨桉间杂交种、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40个无性系在雷州半岛进行了生长测定。结果表明:粗皮桉杂交种的材积生长量显著(P<0.01)高于尾叶桉杂交种,3 a生时平均高约16%;其中粗皮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优势更大,因其树高具有显著优势。粗皮桉杂交种的保存率显著低于(P<0.01)尾叶桉杂交种(1 a生除外),3 a生时低约8%。在无性系水平(杂种类型内)各性状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粗皮桉杂交种材积的遗传力约为0.70,其中粗皮桉与横脉组树种杂交种的略高,但均低于尾叶桉杂交种(约0.82);不同性状的遗传力大小为:胸径(0.815)>树高(0.527)、保存率(0.717)>风害率(0.423)。本研究发现粗皮桉杂交种在生长性状及其遗传上具有显著区别于尾叶桉杂交种的特点,可为该地区桉树杂交制种和无性系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杂交种 无性系 生长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尾巨桉对磷吸收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揭凡 魏国余 +1 位作者 王志超 杜阿朋 《桉树科技》 2019年第2期37-40,共4页
本文对雷州半岛5个林龄的尾巨桉人工林不同器官磷元素含量特征和年际磷吸收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林龄的尾巨桉不同器官均是以树叶中全磷含量最高;3~5a时干物质年累积量和磷素年吸收量均为最高;5个生长阶段的磷素吸收利用效率变化... 本文对雷州半岛5个林龄的尾巨桉人工林不同器官磷元素含量特征和年际磷吸收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林龄的尾巨桉不同器官均是以树叶中全磷含量最高;3~5a时干物质年累积量和磷素年吸收量均为最高;5个生长阶段的磷素吸收利用效率变化范围为0.92~1.57t·hm^-2·Kg^-1,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人工林 林龄 干物质 磷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采伐作业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昱钢 谭泽盛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4期148-149,共2页
随着国民经济和生活的发展,林业木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林业采伐规模和数量也随之扩张。就林业采伐中的环境破坏和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从环保角度出发为林业采伐提供思路。
关键词 林业采伐作业 环境保护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纸浆材出材量表及相关形数表的编制
15
作者 陈东 莫锦权 +1 位作者 肖秋明 肖裕勇 《贵州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50-53,共4页
为了满足生产实践和森林调查的需要,利用编制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二元立木材积表的1059株样木原始资料,加编"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纸浆材出材量胸高形数表和树高形数表",且经检验相关其精度可靠,可供参考使用。
关键词 尾叶桉 U6无性系 纸浆材 出材量 形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桉树人工林单木生物量预估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杰 赵俊 +3 位作者 何普林 成雅君 黄润霞 竹万宽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基础。通过标准木法实测雷州半岛地区90株桉树单株生物量数据,随机划分60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30个样本数据作为验证集。以林龄、树高和胸径为自变量,单木生物量为因变量,使用岭回归模型、异速生长模...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基础。通过标准木法实测雷州半岛地区90株桉树单株生物量数据,随机划分60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30个样本数据作为验证集。以林龄、树高和胸径为自变量,单木生物量为因变量,使用岭回归模型、异速生长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R~2、RMSE和MAE无论在训练集还是验证集均高于岭回归模型和异速生长模型。由随机森林模型的因子重要值可知,胸径是影响单木生物量的主要因子。引入林龄因子后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提高单木生物量的预测精度,为碳汇计量提供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单木生物量 岭回归模型 异速生长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龄和土层对柠檬桉林土壤养分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普林 徐其贤 +5 位作者 王忠林 张振源 刘悦 顾晓娟 周庆 莫其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目的]人工林土壤的地力维持和有机碳稳定性受到林龄和土层的极大影响。本文旨在探明林龄和土层对柠檬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ROC)的影响,为人工林土壤固碳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参考。[方... [目的]人工林土壤的地力维持和有机碳稳定性受到林龄和土层的极大影响。本文旨在探明林龄和土层对柠檬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ROC)的影响,为人工林土壤固碳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测定了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2种林龄柠檬桉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探讨林龄(3年生和20年生)和土层(0~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对柠檬桉人工林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结果]林龄显著影响柠檬桉人工林土壤的物理性质、碳氮磷含量及C∶N、C∶P和N∶P,但土层仅对自然含水量(SWC)、总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和ROC存在显著影响。20年生柠檬桉人工林土壤TOC、TN和TP比3年生分别高138.60%、29.77%和56.99%,说明土壤有机碳和氮磷养分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随着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地表凋落物和根系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输入进而改善了土壤肥力。20年生柠檬桉林土壤ROC含量比3年生高49.52%,而土壤ROC/TOC值比3年生低30.17%,说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TOC积累的量更多而ROC积累的量相对较少,因而土壤碳稳定性增强。相关分析表明,两种林龄柠檬桉人工林土壤TOC和ROC受到土壤TN、TP、C∶N和C∶P的显著影响,而3年生柠檬桉人工林土壤TOC和ROC还受到土壤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的影响,说明柠檬桉幼龄林土壤碳储量及稳定性同时受到土壤物理性质和氮磷养分供应的调控,而成熟林则更容易受到土壤养分供应水平的调控。[结论]柠檬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随着林龄的增加而提高,且容易受到土壤氮磷养分供应的影响。因此,在人工林经营实践中,适当延长轮伐期,并注意调控土壤氮磷养分供应,可以有效提高柠檬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性 土壤养分 易氧化有机碳 柠檬桉人工林 粤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营林数据林分郁闭度测算模型与检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丽婷 李田 +3 位作者 李华强 郭昌庆 张港隆 欧阳天林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8-22,43,共6页
依据人工同龄纯林树冠垂直投影模型,提出一种精度高、操作简便的郁闭度测算方法。根据树冠面积和林木株行距的关系,把树冠垂直投影模拟为椭圆,应用营林数据中林分平均冠幅、株行距和保存率,用微积分的方法,求出树冠投影面积与总面积比,... 依据人工同龄纯林树冠垂直投影模型,提出一种精度高、操作简便的郁闭度测算方法。根据树冠面积和林木株行距的关系,把树冠垂直投影模拟为椭圆,应用营林数据中林分平均冠幅、株行距和保存率,用微积分的方法,求出树冠投影面积与总面积比,推算林分郁闭度,提出基于林分数据的林分郁闭度测算模型。采用数码相机获取林冠数字图像,通过Hemiview冠层分析系统计算林分郁闭度,对比模型计算值验证模型相对误差。采用树冠投影法测算了27块样地的郁闭度值,并以Hemiview冠层分析系统配合鱼眼镜头测得的各样地郁闭度为基准值,运用SPSS 22.0进行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得的郁闭度无显著性差异,相对误差小于6%。分析样地之间间隙率的差异特征,不同林龄或不同样地间,林木的平均株间冠幅和平均行间冠幅差异性极显著。Hemiview冠层分析系统计算不同林龄或不同样地间,树冠间隙率差异性极显著。在桉树人工林同龄纯林中,基于营林数据的树冠投影法林分郁闭度测算模型能满足林分郁闭度精确调查的需要,可应用于生产中,在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时测算人工林同龄纯林的林下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同龄纯林 郁闭度 林下种植 林下光照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台风气象灾害事件本体模型构建初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丽婷 李敖彬 +1 位作者 梁学明 莫晓勇 《桉树科技》 2020年第4期3-12,共10页
林木在台风气象灾害事件中是较特殊的生物类承灾载体。林木因风灾损毁,不仅自身遭到灾损,还带来其他领域的灾损事件和公共安全隐患。本研究应用斯坦福大学本体模型构建“七步法”,通过分析广东省和海南省台风气象灾害在林业生产领域、... 林木在台风气象灾害事件中是较特殊的生物类承灾载体。林木因风灾损毁,不仅自身遭到灾损,还带来其他领域的灾损事件和公共安全隐患。本研究应用斯坦福大学本体模型构建“七步法”,通过分析广东省和海南省台风气象灾害在林业生产领域、城市管理领域、及森林生态安全领域的林木个体事件,抽提出林木台风气象灾害事件的类、个体及属性概念,进行元语言转化。应用Protégé4.3本体构建软件进行林木气象灾害事件本体框架模型构建,重点分析了承灾载体的致灾属性——抗风性,及决定抗风性属性的自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台风气象灾害 本体模型 林业生产 城市管理 公共安全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沛健 卢万鸿 +3 位作者 徐建民 林志锋 陈马兴 李孔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目的]对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为雷琼地区尾细桉造林立地选择及生产潜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1~18年生的尾细桉人工林内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设置112块样地,调查样地内尾细桉的生... [目的]对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为雷琼地区尾细桉造林立地选择及生产潜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1~18年生的尾细桉人工林内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设置112块样地,调查样地内尾细桉的生长指标,记录立地因子,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建立尾细桉优势木高年均生长量与立地因子的关系模型,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尾细桉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及质量评价。[结果]海拔、坡度、土壤厚度、成土母岩、pH值、土壤质地、土壤密度7个立地因子与优势木高生长量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712,达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质地、成土母岩和土壤密度是主要影响尾细桉优势木高生长的立地因子,依此将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划分归类为12个立地类型;根据适宜性和生产力情况对立地质量进行评价,分为高产组、中产组、低产组和劣产组4个等级,最适宜、较适宜和适宜等级总占比为91.89%,表明雷琼地区尾细桉种植基本合理;土壤pH值、有机质、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对尾细桉人工林生长影响显著。[结论]雷琼地区适宜尾细桉生长,营造尾细桉人工林时应选择酸性壤土、中低密度的立地,在造林及抚育管理中应及时补充磷肥和钾肥,可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对不适宜立地及时进行改种,提高造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琼地区 尾细桉人工林 立地类型 立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