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冷杉过伐林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曾祥谓 玉宝 +3 位作者 乌吉斯古楞 红玉 达楞巴雅尔 杨浩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1-486,共6页
选择长白山针阔比9∶1、8∶2、7∶3的云冷杉过伐混交林,探讨直径结构、空间格局、蓄积生长、林下更新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林分结构问题,为恢复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出结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由于过去以不合理的非经营性采伐,红松成主... 选择长白山针阔比9∶1、8∶2、7∶3的云冷杉过伐混交林,探讨直径结构、空间格局、蓄积生长、林下更新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林分结构问题,为恢复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出结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由于过去以不合理的非经营性采伐,红松成主要择伐对象,红松不同年份各径阶株数变化幅度较大,直径18 cm开始出现缺损株数现象,缺乏中、大径组株数,导致母树数量、结实量和种源减少,造成在主要树种中红松更新最差的问题,不利于林分正向演替。不同针阔比混交林空间格局与其主要树种空间格局并非完全一致,在同一林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针阔比9∶1、8∶2、7∶3的混交林空间格局分别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红松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因此,恢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种作为目标树种,采取目标树培育方法,伐除影响其更新和生长的林木,而将云冷杉和一般阔叶树作为伴生树种,逐渐减少云冷杉的优势,最终逐渐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对针阔比8∶2和7∶3混交林红松分布格局,采取人工补植、间伐等措施,结合天然更新,向随机分布进行调整;采取人工补植、清理母树周围枯枝落叶层等措施人工辅助红松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 过伐林 混交林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旅游城市滑坡灾害风险性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炜 陈丽聪 +2 位作者 冉啟香 刘增力 蒋亚芳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6期1-7,共7页
滑坡作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对地区的经济与旅游造成重大影响。以西南山城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滑坡诱发因素及影响过程的10个指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由地理环境、地质构造及人类活动因素组成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对重... 滑坡作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对地区的经济与旅游造成重大影响。以西南山城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滑坡诱发因素及影响过程的10个指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由地理环境、地质构造及人类活动因素组成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对重庆市各个县滑坡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滑坡危险性评价地理环境因素危险性等级整体较高,达3.13,地质构造因素危险性等级评价全市空间分异较大,平均达2.7,人类活动滑坡危险性评价全市整体等级较高,西部区域尤为明显;滑坡灾害风险等级较高区域面积较大,以3级占比最多,东部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高风险等级区域集中分布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大巴山脉;各县区滑坡灾害危险性等级排名前3的分别是三峡库区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与万州区,以及西北部主城区北碚区,位于西北角的潼南县滑坡灾害危险性全市最小。本文为山地旅游城市地质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危险性评价 加权叠加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