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地面塌陷三机理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43
1
作者 罗小杰 罗程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88,共18页
为了给岩溶地面塌陷预测、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全面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认为岩溶、土体和诱发因素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三要素。岩溶为土体丧失提供通道和储藏空间。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决定了土体塌陷方式:"黏土... 为了给岩溶地面塌陷预测、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全面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认为岩溶、土体和诱发因素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三要素。岩溶为土体丧失提供通道和储藏空间。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决定了土体塌陷方式:"黏土块"坍塌、砂颗粒漏失、软弱土流失;土体塌陷方式决定了土体塌陷机理;据土体塌陷方式提出了由"土洞型塌陷""沙漏型塌陷"和"泥流型塌陷"构成的岩溶地面塌陷三机理理论:黏性土和密实砂性土层中,在外力作用下,土洞顶板拱效应失效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土洞型塌陷;由于诱发因素的触发导致可溶岩上方松散砂层中砂颗粒漏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沙漏型塌陷;可溶岩上方软弱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向可溶岩中流失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现象称为泥流型塌陷。三机理理论关注土体塌陷方式,既解释了岩溶地面塌陷现象,更回答了土体"如何塌"的问题。诱发因素是塌陷的外部影响因素,不是塌陷机理的构成要素;诱发因素产生作用力;作用力改变土颗粒运动状态,使土颗粒由"静止→运动",土体由"稳定→塌陷"。依据三机理理论,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综合地质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三个塌陷机理的土体塌陷确定性预测模型,系统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方法,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岩溶地面塌陷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洞型塌陷 沙漏型塌陷 泥流型塌陷 塌陷预测 塌陷监测 塌陷防治 塌陷应急处置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大直径同心环形支撑在超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程杰林 李玉忠 +1 位作者 刘秀珍 温国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超大、超深基坑支撑布置上难度大,风险高,出土困难。圆环内支撑凭借其优良的后序施工空间与合理的受力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介绍了多层多重大直径圆环内支撑在大面积超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节省了工程造价与工期。实施与监测结果... 超大、超深基坑支撑布置上难度大,风险高,出土困难。圆环内支撑凭借其优良的后序施工空间与合理的受力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介绍了多层多重大直径圆环内支撑在大面积超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节省了工程造价与工期。实施与监测结果表明,整个施工过程达到了安全可控的目标,较好的保护了工程环境,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环撑 造价 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酸盐混合砂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小刚 朱长歧 +2 位作者 崔翔 张珀瑜 王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含碳酸盐混合砂作为一种特殊的岩土材料主要分布于热带沿海地区,独特的成因和组构使得其具有不同于陆源砂的岩土工程特性。针对取自我国南海的珊瑚砂与取自长江流域石英砂按不同质量百分比配制而成的混合砂,开展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固结排... 含碳酸盐混合砂作为一种特殊的岩土材料主要分布于热带沿海地区,独特的成因和组构使得其具有不同于陆源砂的岩土工程特性。针对取自我国南海的珊瑚砂与取自长江流域石英砂按不同质量百分比配制而成的混合砂,开展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不同碳酸钙含量混合砂的剪切特性。结果表明:(1)混合砂峰值强度随有效围压和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2)围压及碳酸含量是影响混合砂剪胀特性的主要参数,随着碳酸盐含量的增加,胀缩转换点及其对应的轴向应变量增大;(3)随着碳酸盐含量的增加,混合砂的黏聚力呈线性增加趋势,峰值内摩擦角?f缓慢增长;(4)混合砂的相对破碎率Br随碳酸钙含量及围压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酸盐混合砂 碳酸钙含量 抗剪强度 颗粒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页岩土MICP结石体微观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子健 黄明 +3 位作者 崔明娟 许凯 郭珅 王德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6-1045,共10页
目前对于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MICP)土体加固技术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宏观力学性能上,对微观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页岩土MICP结石体的微观力学特性,在不同峰值荷载下对页岩土MICP结石体进行纳米压痕测试,并基于能量法中弹... 目前对于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MICP)土体加固技术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宏观力学性能上,对微观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页岩土MICP结石体的微观力学特性,在不同峰值荷载下对页岩土MICP结石体进行纳米压痕测试,并基于能量法中弹性参数计算模型及塑性断裂力学理论计算页岩土MICP结石体中胶结体区域及土颗粒区域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断裂韧度。结合激光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试验,探讨测点处碳酸钙胶结体状态及矿物组分对页岩土MICP结石体各相材料微观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页岩土MICP结石体弹性模量、硬度及断裂韧度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利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页岩土MICP结石体材料的弹性模量、硬度及断裂韧度具备可行性。由于MICP技术诱导生成的方解石晶体质地不均匀,导致页岩土MICP结石体中胶结体的弹性模量、硬度及断裂韧度存在较大离散性。矿物组分中石英矿物的存在能够强化页岩土颗粒的微观力学特性,使部分页岩土颗粒的力学参数提高。各区域的断裂韧度变化趋势与弹性模量、硬度相同,三者之间具有简单线性关系。纳米压痕技术打破了常规力学试验对试样尺寸的限制,为测定页岩土MICP结石体的细观力学参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页岩土 弹性力学参数 断裂韧度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荷载试验武当群片岩的风化分组及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宇 干泉 +1 位作者 余飞 陈善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9-232,共4页
针对中元古界武当山群(Pt2wd)片岩,开展大量的现场点荷载试验,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确定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Pt2wd)片岩的点荷载强度(垂直岩层)的均值、方差以及分组区间。通过开展沿片岩不同层面方向的点荷载试验,分析平行岩层和... 针对中元古界武当山群(Pt2wd)片岩,开展大量的现场点荷载试验,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确定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Pt2wd)片岩的点荷载强度(垂直岩层)的均值、方差以及分组区间。通过开展沿片岩不同层面方向的点荷载试验,分析平行岩层和垂直岩层点荷载强度的相关性,确定该种片岩的各向异性指数;结合室内单轴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给出适用于武当群片岩的点荷载强度IS与单轴抗压强度Rc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荷载 Pt2wd片岩 风化 各向异性指数 单轴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贡献率分析法研究河道型水库两岸滑坡发育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崔玉龙 魏进兵 +2 位作者 邓建辉 陈滔 杨宇硕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6,共7页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金沙江向家坝段大多数滑坡发育于坝址-新市镇侏罗系地层,且为顺层滑坡,顺层滑坡在水库蓄水后容易复活且顺层岸坡在水库蓄水后容易发生新的滑坡。通过实地调查并借助勘察资料建立该段滑坡数据库,研究坝址-新市镇段不同...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金沙江向家坝段大多数滑坡发育于坝址-新市镇侏罗系地层,且为顺层滑坡,顺层滑坡在水库蓄水后容易复活且顺层岸坡在水库蓄水后容易发生新的滑坡。通过实地调查并借助勘察资料建立该段滑坡数据库,研究坝址-新市镇段不同岩层倾角、不同岸坡结构类型、不同河流弯曲类型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并且定量统计这3种因数的各种类型分别对滑坡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层面倾角为10°~19°的岸坡,对滑坡贡献率最高,层面倾角为30°~34°的岸坡对滑坡贡献率最低;缓倾外顺向层状岸坡对滑坡贡献率最高,中倾外顺向层状岸坡对滑坡贡献率最低;河流的凹岸对滑坡贡献率最高,凸岸贡献率最低。所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为水库岸坡危险评价提供量化标准,同时为库区以后的规划建设提供选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库区 岸坡结构 岩层倾角 贡献率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深基坑安全开挖引起临近建筑物较大沉降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閤超 刘秀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79-482,共4页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在安全范围是基坑支护体系的重要使命。结合一开挖深度约12.6 m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导致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施工工序、支...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在安全范围是基坑支护体系的重要使命。结合一开挖深度约12.6 m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导致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施工工序、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型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支护桩间水土流失及不当的施工工序是诱发临近浅基础建筑沉降过大的根本原因。强大的支护体系、有效的止水帷幕和正确的施工工序是控制该类深基坑开挖工程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开挖 临近建筑物 沉降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与AHP的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邦闯 谭飞 +1 位作者 焦玉勇 干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159,共7页
对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合理确定开发功能和规模、编制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条件。先采用层次分析(AHP)法从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地下空... 对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合理确定开发功能和规模、编制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条件。先采用层次分析(AHP)法从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其主观权重;然后结合基于条件熵的改进粗糙集方法,计算指标属性的自身和相对重要程度,通过标准化处理,得到各分类指标属性的客观权重;再综合考虑得到指标属性的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最后利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最不利等级判别法等数学方法建立了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数学模型对某区域进行评价,得到该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分区图。本文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评价模型可为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质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粗糙集 组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某深基坑加固设计实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秀珍 程杰林 +1 位作者 温国炫 许水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45-249,共5页
结合武汉市某基坑支护工程未能按设计图纸施工,在基坑开挖之前及时对基坑进行加固设计,按加固设计后的图纸施工,基坑安全运营,没有出现险情。实践证明,该加固设计是必须的,加固达到预期效果,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应用参考。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 加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