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立波 冯野 +5 位作者 张海山 季德刚 杨永生 房学东 张德恒 郑泽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2例急性炎症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成功25例(78 1% ), 中转开腹7例(21 9% )。中转开腹原因主要是胆囊坏疽(4例)和不能清楚显露胆囊三角(3例)...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2例急性炎症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成功25例(78 1% ), 中转开腹7例(21 9% )。中转开腹原因主要是胆囊坏疽(4例)和不能清楚显露胆囊三角(3例)。结论对坏疽性胆囊炎和不能清晰解剖胆囊三角的急性胆囊炎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 中转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蛋白聚糖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操海萍 舒振波 张桂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6-318,共3页
目的:研究核心蛋白聚糖(DCN)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CN mRNA及其蛋白在30例结直肠癌及20例相对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0例结直肠癌患者,DCN mRNA表达阳性率为66.67%(20/30);2... 目的:研究核心蛋白聚糖(DCN)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CN mRNA及其蛋白在30例结直肠癌及20例相对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0例结直肠癌患者,DCN mRNA表达阳性率为66.67%(20/30);20例相对正常大肠腺细胞中,DCN mRNA表达阳性率为85.00%(17/2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30例结直肠癌癌细胞及20例相对正常大肠腺细胞内未发现DCN蛋白表达。结论:DCN mRNA在结直肠癌癌细胞及相对正常大肠腺细胞中均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核心蛋白聚糖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血清水平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斌 宋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结肠癌中的标志性作用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8例结肠癌患者(观察组)及22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对照组)血清中OPN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检测组织中OPN...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结肠癌中的标志性作用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8例结肠癌患者(观察组)及22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对照组)血清中OPN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检测组织中OPN mRNA的表达,并观察术后1年复发病例(23例)和未复发病例(35例)结肠癌组织OPN mRNA表达及血清OPN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OPN水平及结肠癌组织OPN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肠癌术后1年内复发者血清OPN水平及OPN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1)。结论:OPN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结肠癌患者中有标志性作用。可被用于结肠癌的诊断和预后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结肠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 被引量:56
4
作者 庞灵 郭惠玲 +1 位作者 刘花 许彤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有效康复护理模式。方法将84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对等原则分为常规康复护理组和综合康复护理组各42例,常规组给予间歇性清洁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指导;综合组除间歇性清洁导尿外,给予膀胱功能训练、... 目的探讨针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有效康复护理模式。方法将84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对等原则分为常规康复护理组和综合康复护理组各42例,常规组给予间歇性清洁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指导;综合组除间歇性清洁导尿外,给予膀胱功能训练、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等综合康复护理。连续8周后评价效果。结果综合组日排尿频次、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导尿间隔时间4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膀胱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综合措施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文岗 张学文 +1 位作者 何尔斯泰 胡素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脂肪肝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用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的饲料喂养大鼠 ,复制脂肪肝模型 ,并进一步研究门静脉压、肝重 /体重比以及肝脏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大鼠肝脏第 1 4天出现较多的脂滴积累 ,第 2 1天超过 2 / 3以上的... 目的 :探讨脂肪肝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用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的饲料喂养大鼠 ,复制脂肪肝模型 ,并进一步研究门静脉压、肝重 /体重比以及肝脏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大鼠肝脏第 1 4天出现较多的脂滴积累 ,第 2 1天超过 2 / 3以上的细胞内均出现脂滴 ,肝细胞形态不规则 ,肝窦变窄 ,不规则 ;门脉压较正常大鼠升高。体重和肝重均小于正常大鼠。结论 :用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的饲料喂养大鼠复制脂肪肝模型 ,喂养时间短 ,价格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柏梁 郑泽龙 +1 位作者 赵立君 曲圆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8-891,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远期邻近节段间盘的退变程度。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吉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单节段病变患者120例,按...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远期邻近节段间盘的退变程度。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吉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单节段病变患者120例,按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其中手术组60例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术,非手术组60例行保守治疗。2组患者发现病变时进行随访,在非手术组患者发现病变后60个月及手术组患者术后60个月再次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及影像学评估(Miyazaki分级)。结果:107例患者获得随访,55例手术组患者平均随访59.7个月,52例非手术组患者平均随访58.8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手术组患者治疗后ASIA、VAS和JOA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患者ASIA、VAS和JOA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相邻节段上一邻近节段间盘的退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下一邻近节段(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方面优于保守疗法;颈椎前路单节段植骨融合术后远期间盘退变主要发生在上一邻近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切除术 邻近节段 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镜法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3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立波 张斌 +4 位作者 王旭东 王可人 房学东 张德恒 郑泽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894-895,共2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合并总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36例,首先经EST取出胆管结石,然后采用LC切除胆囊。...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合并总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36例,首先经EST取出胆管结石,然后采用LC切除胆囊。结果EST成功34例(94.4%);失败2例,均因胆管末端狭窄,开腹行胆管空肠吻合术治愈。腹腔镜手术34例,成功32例(94.1%),2例中转开腹。结论EST联合LC是治疗胆囊合并胆管结石的优选术式,EST失败者主要原因为胆管狭窄,应首选胆管空肠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RH-PE40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洋 宋燕 +3 位作者 张颖超 吴广谋 张国利 朱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免疫毒素LHRH-PE40与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性,观察其对细胞增殖产生的抑制作用及检测细胞凋亡。方法:用^125Ⅰ标记法检测LHRH-PE40与Lovo结合的特异性;MTT比色法检测LHRH-PE40对胃癌细胞的杀伤...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免疫毒素LHRH-PE40与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性,观察其对细胞增殖产生的抑制作用及检测细胞凋亡。方法:用^125Ⅰ标记法检测LHRH-PE40与Lovo结合的特异性;MTT比色法检测LHRH-PE40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表面可见配基一受体特异性结合,LHRH-PE40对Lovo细胞的半数致死量为0.24mg·L^-1,0.1~10.0mg·L^-1 LHRH-PE40作用于Lovo细胞,其凋亡明显(P〈0.01)。结论:结肠癌细胞Lovo细胞表面存在LHRH受体,LHRH-PE40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RH-PE40 结肠肿瘤 细胞凋亡 受体 LH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辉 王金国 +1 位作者 付言涛 张德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 :建立人甲状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模型。方法 :用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 TA- K细胞悬液裸鼠皮下注射及瘤块皮下植入的方法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裸鼠皮下移植模型 ,观察移植后肿瘤生长特点及组织学特征。结果 :皮下注射法与肿瘤块... 目的 :建立人甲状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模型。方法 :用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 TA- K细胞悬液裸鼠皮下注射及瘤块皮下植入的方法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裸鼠皮下移植模型 ,观察移植后肿瘤生长特点及组织学特征。结果 :皮下注射法与肿瘤块植入法均可出现皮下肿瘤 ,染色体检查证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染色体组型与人体肿瘤一致。皮下注射方法肿瘤注射后经过 1 1~ 1 8d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倍增期 ,瘤块皮下植入方法则跨过潜伏期直接进入倍增期。结论 :利用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 TA- K成功建立人甲状腺癌裸鼠皮下移植模型 ,肿瘤块植入法比皮下注射法省时、经济、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恒兰 韩伟 +2 位作者 麻海春 闫洪彦 李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9-439,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超前镇痛 硬膜外麻醉 多模 手术患者 ASA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核心蛋白聚糖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操海萍 舒振波 张桂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0-592,共3页
目的:构建人核心蛋白聚糖(DCN)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PCR产物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分别双酶切后进行连接,并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中扩增以获得重组载体。结果:PCR获... 目的:构建人核心蛋白聚糖(DCN)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PCR产物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分别双酶切后进行连接,并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中扩增以获得重组载体。结果:PCR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约1 000 bp的特异性DNA片段,PCR产物与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后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cDNA-dec,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人DCN基因cDNA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成功构建人DCN真核表达载体pcDNA-d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蛋白聚糖 基因表达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抗原表位串联体与FL共表达基因疫苗抑制小鼠肝癌细胞体内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秀梅 车媛媛 +6 位作者 黄晶 石旭 李丹 刘力华 方艳秋 谭岩 宋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观察CEA抗原表位串联体与FL共表达基因疫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CEA抗原表位三串联体和FL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pcDNA3.0上,肌注免疫BALB/c小鼠,观察重组基因疫苗对CEA阳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小鼠生存时间及... 目的:观察CEA抗原表位串联体与FL共表达基因疫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CEA抗原表位三串联体和FL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pcDNA3.0上,肌注免疫BALB/c小鼠,观察重组基因疫苗对CEA阳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小鼠生存时间及其诱导小鼠杀伤效应细胞的活性。结果:pcDNA-triCEA625-667-sFL免疫组小鼠生存时间延长,肿瘤生长速度缓慢,瘤块较小,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pcDNA-triCEA625-667-sFL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对H22-CEA+的杀伤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共表达三倍体CEA抗原表位和FL的基因疫苗可以有效抑制CEA阳性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并增强小鼠杀伤效应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FLT3配体 抗原表位 基因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春光 王旭东 +5 位作者 程雷 杨明 姜金兰 马杰 常淑芳 颜炜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7-388,共2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猪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体系 ,满足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对肝细胞的需求。方法 :应用改良 Seglen法进行肝脏原位胶原酶灌流分离猪肝细胞 ,进行平面培养 ,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平均每只猪... 目的 :建立稳定的猪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体系 ,满足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对肝细胞的需求。方法 :应用改良 Seglen法进行肝脏原位胶原酶灌流分离猪肝细胞 ,进行平面培养 ,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平均每只猪可获得 2× 1 0 1 0个肝细胞 ,细胞活率达到 92 .5 %。在平面培养过程中维持了正常肝细胞的形态。结论 :原位胶原酶灌流法是获得大量高活率的猪肝细胞的首选方法 ,猪肝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是目前解决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脏 (HBL 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串连表位-HSP70融合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的表位特异性免疫应答
14
作者 安力彬 刘力华 +6 位作者 方艳秋 李丹 段秀梅 许淑芬 李树蕾 谭岩 宋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的:观察癌胚抗原(CEA)串联表位-HSP70融合基因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为开发新型肿瘤特异性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已经构建含有变异热休克蛋白(HSP)序列的基础上,插入重组CEA串联表位的编码片段获得CEA串联表位-HSP融合基因疫苗。3... 目的:观察癌胚抗原(CEA)串联表位-HSP70融合基因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为开发新型肿瘤特异性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已经构建含有变异热休克蛋白(HSP)序列的基础上,插入重组CEA串联表位的编码片段获得CEA串联表位-HSP融合基因疫苗。3次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设立注射生理盐水的阴性对照组、注射氢氧化铝佐剂混悬CEA串联表位的阳性对照组及注射pCITriCEA625-667-mtHSP70的实验组。FCM分析脾脏T细胞亚群;体外培养脾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的相对含量;同时测定小鼠血清CEA特异性抗体的滴度。结果:阴性对照组脾细胞中CD3+和CD4+T细胞分别为55.1%±6.1%和30.2%±4.1%;实验组脾细胞中CD3+和CD4+T细胞分别为78.7%±9.2%和48.9%±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体外特异性抗原肽诱导的IFNγ分泌处于本底水平,可视为生理性参数,体外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IFNγ分泌分别增加3和6倍(P<0.01)。血清中CEA表位特异性抗体滴度阴性对照组为0,阳性对照组<1:500,而融合基因疫苗免疫组达到1:4000。结论:CEA串联表位-HSP融合基因疫苗在体内诱导以激发辅助性T细胞为特征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热休克蛋白70 T细胞 抗癌胚抗原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酸对结直肠癌HCT-8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任辉 姜涛 +2 位作者 房学东 徐为然 田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henylacetate,PA)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8增殖过程中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以1.0、2.0、3.0、4.0、5.0mmol/L的PA作用于HCT-8细胞,分别于24、48、72h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应用原...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henylacetate,PA)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8增殖过程中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以1.0、2.0、3.0、4.0、5.0mmol/L的PA作用于HCT-8细胞,分别于24、48、72h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应用PA后对HCT-8细胞C-myc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1.0~5.0mmol/LPA作用HCT-8细胞24~72h,随着PA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PA作用24h为5.1%~24.3%,48h为16.7%~72.3%,72h为30.2%~93.4%。PA治疗后HCT-8细胞C-myc mRNA阳性表达率为(12.05±7.92)%,显著低于非治疗组中的阳性率(55.15±21.64)%(P<0.01)。结论:PA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HCT-8细胞的增殖,PA对C-myc基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苯乙酸 C-MYC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2523对人源脑胶质瘤干细胞TS576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智源 闻乃妍 +6 位作者 林杨 梁航 王乾 胡馨丹 张灵 任辉 郭宝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讨PI3K和BRD4双重抑制剂SF2523对人源脑胶质瘤干细胞TS576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源脑胶质瘤干细胞TS576,将其分为对照组和0.25、0.50、1.00、2.00μmol·L^-1 SF2523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TS57... 目的:探讨PI3K和BRD4双重抑制剂SF2523对人源脑胶质瘤干细胞TS576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源脑胶质瘤干细胞TS576,将其分为对照组和0.25、0.50、1.00、2.00μmol·L^-1 SF2523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TS576细胞存活率;将TS57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μmol·L^-1 SF2523组,利用细胞生长计数法检测各组TS576细胞数;将TS57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及2μmol·L^-1 SF2523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TS576细胞百分比;将TS57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及2μmol·L^-1 SF2523组,利用AnnexinⅤ/PI染色法检测各组TS576细胞凋亡率;将TS57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及2μmol·L^-1 SF2523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TS576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检测,作用24、48和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0.25、0.50、1.00和2.00μmol·L^-1 SF2523组TS576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1)。细胞生长计数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2μmol·L^-1 SF2523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1和2μmol·L^-1 SF2523组G 1期TS576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S期TS576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AnnexinⅤ/PI染色检测,作用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1和2μmol·L^-1 SF2523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作用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1和2μmol·L^-1 SF2523组TS576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Bcl-2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Bax/Bcl-2比值升高(P<0.01)。结论:SF2523通过下调cyclinD1表达引起TS576细胞G 1期阻滞,通过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促进TS576细胞凋亡,从而抑制TS576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2523 脑胶质瘤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