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骨科临床应用补肾壮筋汤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赵赫 俞兴 +5 位作者 唐向胜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504-250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壮筋汤治疗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循证医学角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壮筋汤治疗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循证医学角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补肾壮筋汤治疗骨科疾病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提取各研究中的数据并进行总体效应量合并,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补肾壮筋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早期随访情况,补肾壮筋汤与阳性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99,1.15),P=0.09];补肾壮筋汤治疗下腰痛的早期随访情况,补肾壮筋汤与阳性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3;95%CI:(1.19,1.50),P<0.00001]。结论:补肾壮筋汤在骨科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希望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筋汤 骨关节炎 下腰痛 骨折 骨质疏松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骨质疏松模型在人类骨科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程立明 丁铭 +1 位作者 李子荣 王冉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41-447,380,共8页
尽管啮齿类小动物目前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动物模型,大体形动物是研究人类骨质疏松疾病所必需的。羊作为骨质疏松模型有许多优点。羊足够大的体积有利于获得进行各种生化检查的血液和尿液标本和用于组织学检查的骨组织标本,也有利于应用... 尽管啮齿类小动物目前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动物模型,大体形动物是研究人类骨质疏松疾病所必需的。羊作为骨质疏松模型有许多优点。羊足够大的体积有利于获得进行各种生化检查的血液和尿液标本和用于组织学检查的骨组织标本,也有利于应用于临床检查的仪器用于羊的相关检查。多因素综合处理的方法是诱导羊骨质疏松模型的最有效的方法。BMD的最大减少被发现在行OVX+限制钙摄入+糖皮质激素应用的羊动物模型中。该方法所诱导的羊骨质疏松程度足以达到人类较严重骨质疏松症的程度,有可能成为研究人类骨质疏松的理想模型。羊骨质疏松模型是评估各种药物和其他治疗措施如人工关节置换对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效果的理想模型。不过,羊作为更为理想的骨质疏松模型,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模型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莫佐单抗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彦钧 黄诚 +2 位作者 沈砚主 移平 唐向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罗莫佐单抗是一种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人体内与硬骨抑素相结合可以明显增加骨量形成,同时减少骨吸收,是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国外临床试验中已明确证实其降低骨折风险和增加骨密度的良好作用,但目前国内尚未... 罗莫佐单抗是一种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人体内与硬骨抑素相结合可以明显增加骨量形成,同时减少骨吸收,是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国外临床试验中已明确证实其降低骨折风险和增加骨密度的良好作用,但目前国内尚未批准此药物上市。本文从罗莫佐单抗的药物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序贯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近年高质量研究,探讨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莫佐单抗 骨质疏松 序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测量及其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251
4
作者 谭明生 张光铂 +5 位作者 李子荣 王慧敏 移平 韦竤宇 杨峰 梁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提供国人寰椎的数据 ,探讨经寰椎后弓侧块 (类似椎弓根 )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用游标卡尺对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进行测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对 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钢板内固定 ,术... 目的 :提供国人寰椎的数据 ,探讨经寰椎后弓侧块 (类似椎弓根 )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用游标卡尺对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进行测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对 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钢板内固定 ,术中用卡尺和量角器测量寰椎后弓进钉点及进钉方向 ,术后在X光片和CT片上测量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通道。结果 :测量得出寰椎后弓、侧块、椎动脉沟、后弓进钉点、后弓侧块螺钉通道的轴线长度及进钉方向等参数。临床 5例 10枚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均准确置入寰椎内 ,无穿破骨皮质或损伤神经血管病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测量 螺钉固定 脊椎疾病 手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CT测量 被引量:160
5
作者 谭明生 王慧敏 +5 位作者 张光铂 移平 梁立 韦宏宇 杨峰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探讨寰椎经后弓侧块行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具寰椎骨标本,对经寰椎后弓侧块的螺钉固定通道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mm处的...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探讨寰椎经后弓侧块行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具寰椎骨标本,对经寰椎后弓侧块的螺钉固定通道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mm处的水平面的交线在后弓后方的投影点确定为进钉点;进钉方向保持与冠状面垂直,在矢状面上钉尖向头侧倾斜约5°,是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较理想的置钉通道。结论: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后弓 侧块 螺钉固定 CT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疏通法行颈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谭明生 张光铂 +4 位作者 移平 王慧敏 韦宏宇 杨峰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05-410,共6页
目的:通过解剖学测量及临床应用探讨'管道疏通法'(dredging pipe method,DPM)对提高颈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颈椎骨测量:成人C3~C7干燥骨42套,共210块椎骨,在实体及CT片上,测量椎... 目的:通过解剖学测量及临床应用探讨'管道疏通法'(dredging pipe method,DPM)对提高颈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颈椎骨测量:成人C3~C7干燥骨42套,共210块椎骨,在实体及CT片上,测量椎骨的相关参数;(2)临床应用:颈椎失稳症患者32例,术前x线、CT测量,参照标本及患者影像测量数据和管道疏通器自动寻迹的原理,个体化设计各椎节的置钉方案.在直视下显露椎弓根管口及其管腔,确定置钉方向和位置,扩孔攻丝置钉.术后观察对比相应指标,评价置钉的位置、方向.结果:(1)与DPM相关的国人颈椎实体测量数据与CT测量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6.67%(28/420)椎弓根的宽度小于4mm;(2)32例患者共置入颈椎弓根钉146枚,术后CT复查96枚钉,其中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骨皮质,成功率94.8%.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病例.结论:(1)术前影像学测量结果可作为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采用DPM置钉技术实施经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具有直视下操作、置钉准确率高、可操作性强等特点;(2)解剖学测量表明,极少部分人(6.67%)的C3~C7的椎弓根宽度不适宜做椎弓根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疏通法 颈椎弓根螺钉置入 椎弓根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寰齿“半关节”的研制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谭明生 张光铂 +6 位作者 韦竑宇 移平 王慧敏 杨峰 梁立 王云亭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01-604,共4页
目的 :研 制能 替 代横 韧带 功 能的 人工 寰 齿“半 关 节”,探讨 其 可行 性。方 法:测 量 65 例寰 枢椎 干 燥骨 标本的相 关 参 数 ,包 括 寰 椎前 弓 宽 度 、寰 椎 前弓 与 侧 块 相连 处 厚 度 和高 度 、侧块 高 、宽 及 长 ... 目的 :研 制能 替 代横 韧带 功 能的 人工 寰 齿“半 关 节”,探讨 其 可行 性。方 法:测 量 65 例寰 枢椎 干 燥骨 标本的相 关 参 数 ,包 括 寰 椎前 弓 宽 度 、寰 椎 前弓 与 侧 块 相连 处 厚 度 和高 度 、侧块 高 、宽 及 长 度 ;齿 状 突 高度 、横 径 、前后径 及齿 状 突横 韧带 压 迹高 度等 。根 据 解剖 学测 量 设计 出能 维 持寰 齿关 节 稳定 的人 工 假体 (由 带有 半 圆形 关节面的 钩状 钢 板及 2 枚 螺 钉组 成),并 在 5 具仿 真 人颈 椎模 型 和 3 具成 人 尸体 标本 上 进行 模拟 人 工寰 齿 “半 关 节 ”置入 手术 ,以 替代 横 韧带 功能 。 结果 :寰 椎前 弓 与侧 块相 连 处厚 度为 3.6±1.2m m ,侧块 高 度 为 12.6±1.6m m ,侧块宽度 为 14.2±1.4m m ,齿状 突 前后 径为 10.8±1.0m m ,齿 状 突横 韧带 压 迹高 度为 7.2±1.2m m 。模拟 手术 在 安置 过程中钩 状钢 板 未进 入寰 椎 真性 椎管 ,螺 钉未 穿 破侧 块。人 工寰 齿“半关 节”增加 了 寰枢 椎稳 定 性且 保留 了 其旋 转功能。 结论 :人 工寰 齿 “半 关节 ”置 入术 是一 种 既能 重建 C1 ̄C2 稳定 性 ,又能 保 留 C1 ̄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块 人工 齿状突 寰椎 韧带 关节面 寰枢椎 维持 宽度 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中实 石东平 +3 位作者 刘成刚 绳厚福 张念非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84-586,共3页
目的 :探 讨颈 椎 运动 负荷 试 验对 颈性 眩 晕的 诊断 意 义和 颈性 眩 晕的 发病 机 制。 方法 :将 75 例 疑 为颈 性眩晕 的患 者 (患者 组 )及 46 例 健 康 成 人(对 照 组)进 行对 照 研 究 :( )摄 颈 椎 过伸 、过... 目的 :探 讨颈 椎 运动 负荷 试 验对 颈性 眩 晕的 诊断 意 义和 颈性 眩 晕的 发病 机 制。 方法 :将 75 例 疑 为颈 性眩晕 的患 者 (患者 组 )及 46 例 健 康 成 人(对 照 组)进 行对 照 研 究 :( )摄 颈 椎 过伸 、过 屈侧 位 1 X线 像,观 测 颈椎 有无不 稳情 况 ;( 行颈 椎 运动 负荷 试 验观 察并 记 录被 监测 者 有无 诱发 症 状及 其具 体 情况 ;( 在 颈椎 运 动 负荷 试 2) 3)验时 应用 近 红外 线光 谱 仪检 测来 自 颈动 脉系 供 血区 和椎-基 底动 脉系 供 血区 脑血 流 的改 变。 结 果:患者 组中 颈椎不 稳定 者 75% ,颈 椎运 动 负荷 试验 39 例 为阳 性( 52.0% );对 照组 均 为阴 性。颈 椎 运动 负荷 试 验时 对照 组 和患者 组 的 前 额 部 (颈 动 脉 系 供 血 区 )及 对 照 组 的 后 枕 部 (椎 基 底 动 脉 系 供 血 区 )脑 血 流 无 改 变 ,患 者 组 后 枕 部-(椎-基底 动脉 系 供血 区)脑血 流可 见 明显 变化 。结论 :颈 椎运 动 负荷 试验 可 诱发 颈性 眩 晕发 病,可作 为 诊断 颈性眩晕 的参 考 指标 ,椎-基底 动 脉系 供血 不 足可 能是 颈 性眩 晕发 病 的基 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线光谱仪 颈性眩晕 负荷 脑血流量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及有限元分析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万鹏 林峰 +2 位作者 卢清萍 吴子恒 史振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4-787,共4页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坏死股骨头的MRI影像进行重构,获得坏死股骨头的三维几何模型,并由几何模型测量得到股骨头及坏死病灶的体积;同时进行临床实验获得真实坏死股骨头的体积数据。通过对38例患者股骨头的计算机模型和数据与临床实验数据...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坏死股骨头的MRI影像进行重构,获得坏死股骨头的三维几何模型,并由几何模型测量得到股骨头及坏死病灶的体积;同时进行临床实验获得真实坏死股骨头的体积数据。通过对38例患者股骨头的计算机模型和数据与临床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讨论了股骨头坏死病灶大小和部位与股骨头塌陷的关系。然后根据股骨头的坏死区域与所受载荷大小不同,共进行了15组的股骨头受力有限元分析,对坏死股骨头的塌陷情况作了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三维重建 有限元 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欢 周方 +2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9-702,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股骨粗隆部骨折髓内和髓外固定失败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收治的256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利用SPSS 13.0软件... 目的:总结分析股骨粗隆部骨折髓内和髓外固定失败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收治的256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利用SPSS 13.0软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骼质量、内固定种类、术后颈干角和Garden指数以及开始负重时间对内固定失败的影响,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术后发生螺钉穿出、螺钉切出、螺钉断裂、骨折不愈合共10例,失败率5.15%。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为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P<0.001),而年龄、性别、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内固定种类、术后颈干角和Garden指数与内固定失败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是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负重时间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骨骼质量、骨折类型来确定。骨折类型>2.2型,Singh指数≤3,即使内固定位置良好,开始负重时间也应该选择在术后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预测因素 被引量:59
11
作者 杨连发 李子荣 +2 位作者 岳德波 张念非 吴宇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症 (LDH)手术疗效的因素 ,找出LDH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问卷调查手术治疗的LDH患者 10 8例 ,完成随访者 6 3例 ,平均随访时间 1年 ,疗效优良者 5 0例 ,差者 13例。将患者详细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 目的 :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症 (LDH)手术疗效的因素 ,找出LDH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问卷调查手术治疗的LDH患者 10 8例 ,完成随访者 6 3例 ,平均随访时间 1年 ,疗效优良者 5 0例 ,差者 13例。将患者详细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与随访结果比较 ;并以多变量判别分析时各变量的赋值为基础制订评分表。结果 :疗效优良组与疗效差组患者之间 ,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应用评分表对本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分 ,以 2 0分为临界值可使 88 9%的患者得到正确分类。结论 :通过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评分表术前就能对LDH患者的手术疗效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预测因素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报告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振堂 李中实 +5 位作者 刘朝晖 王卫国 陈瀛 赵景鑫 石东平 杨连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月对北京市12个区县、73所医疗卫生监控点学校的57581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首先由学校校医或疾病控制中心的体检医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初步体格检查,再由骨...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月对北京市12个区县、73所医疗卫生监控点学校的57581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首先由学校校医或疾病控制中心的体检医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初步体格检查,再由骨科医师对阳性或可疑阳性者进行复查;对医师检查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到医院行X线摄片检查。结果:共检出脊柱侧凸患者64例(Cobb角≥10°),患病率为0.11%。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59例,占92.19%,女性52例,男性7例,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χ2=36.147,P<0.001);先天性脊柱侧凸4例,神经肌肉源性脊柱侧凸1例。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0.11%,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对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凸普查可以早期发现、及时矫治,对防治脊柱侧凸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患病率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瀛 杨雨润 +4 位作者 刘守尧 孙伟 杨欢 陈星佐 林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种假体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差别。方法回顾了本机构近3年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例共221例,按应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分组。随访时间为1、3、6、12个月。比较两组间的...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种假体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差别。方法回顾了本机构近3年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例共221例,按应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分组。随访时间为1、3、6、12个月。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地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及下地时间存在差异,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分无差异。结论两种假体都能很好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需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水泥型 非水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对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小东 杨雨润 +5 位作者 朱前拯 杨欢 陈星佐 王立强 陈瀛 林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分析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日友好... 目的分析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116例SOVC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核磁检查结果分为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组(损伤组)(47例)与腰背部软组织正常组(对照组)(69例)。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资料。结果损伤组与对照组在PVP术后的VAS评分、ODI、BI、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部软组织损伤是SOVCF患者PVP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原因之一,并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应该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软组织损伤 残留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后鸡褪黑素变化与脊柱侧凸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中实 康宇宁 +2 位作者 刘成刚 张念非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3-295,299,共4页
目的:通过强光照射抑制鸡褪黑素的分泌,诱导与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相类似的脊柱侧凸畸形,以探讨褪黑素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关系.方法:30只1d龄雏鸡,置于24h持续强光照射的环境中,另外10只相同的小鸡置于普通光照环境中,光照时间为7Am至7Pm.... 目的:通过强光照射抑制鸡褪黑素的分泌,诱导与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相类似的脊柱侧凸畸形,以探讨褪黑素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关系.方法:30只1d龄雏鸡,置于24h持续强光照射的环境中,另外10只相同的小鸡置于普通光照环境中,光照时间为7Am至7Pm.从第2周开始,每周给小鸡摄脊柱片观察,另外在第4周2Am及2Pm时取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褪黑素水平,第6周时将小鸡处死.结果:①实验组实验结束时存活的25只中有7只出现了脊柱侧凸,发生率为(7/25)28%,Cobb角10°~14°;对照组鸡均未出现脊柱畸形.②4周时对照组鸡2Pm和2Am时血清褪黑素水平分别为51.02±3.74pg/ml和193.84±12.25pg/ml,表现出明显的昼低夜高的节律性分泌特征.③实验组鸡无论脊柱侧凸发生与否,2Am和2Pm时血清褪黑素水平分别为49.98±2.42pg/ml和50.60±3.15pg/ml,其节律性分泌特征消失.结论:昼夜持续强光照射可以抑制鸡褪黑素的分泌,使其丧失昼夜节律性分泌,并可诱导与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相似的鸡脊柱侧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褪黑素 脊柱侧凸 实验研究 松果体 昼夜节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骨粗隆部测量及经板障间螺钉固定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谭明生 张光铂 +5 位作者 王慧敏 移平 王武 韦竑宇 杨峰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62-466,共5页
目的:提供国人枕骨粗隆部相关参数,探讨经枕骨板障间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30例成人干燥枕骨标本进行测量:(1)枕骨背面上项线区的测量;(2)过枕外隆突中线矢状切面的测量;(3)旁开中线15mm,经螺钉通道处的枕骨矢... 目的:提供国人枕骨粗隆部相关参数,探讨经枕骨板障间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30例成人干燥枕骨标本进行测量:(1)枕骨背面上项线区的测量;(2)过枕外隆突中线矢状切面的测量;(3)旁开中线15mm,经螺钉通道处的枕骨矢状切面的测量;(4)过上项线隆起外上角与出钉点连线的枕骨切面上的测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5例枕颈部失稳的患者采用经枕骨板障间螺钉和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前、术中测量进钉点、出钉点及螺钉通道,术后用影像学评价置钉情况。结果:上项线处的骨外板向外呈弧形隆起,此处枕骨较厚,上项线上和下缘的骨板厚度变薄,其平均厚度仍在5.7mm以上,可供置钉的骨通道约为26mm,置钉安全角度约74°。临床5例10枚经枕骨板障间固定螺钉均准确置入枕骨内外骨板之间的板障内。结论:枕骨具备行经板障间螺钉固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粗隆部 螺钉 内固定 参数 解剖学测量 颈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早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星佐 陈瀛 +5 位作者 王立强 朱前拯 杨雨润 杨欢 徐小东 林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89-593,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日友好医院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共23名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6±11.8岁... 目的:分析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日友好医院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应用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共23名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6±11.8岁,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7.3±6.5天,根据Rockwood肩锁关节脱位分型Ⅲ型17例,Ⅳ型1例,Ⅴ型5例。在术前及术后12月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月X线测量喙锁间隙评估肩锁关节复位及维持情况。详细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不短于12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0±5.8月。VAS评分由术前的6.5±1.4分降至术后的0.5±0.7分,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的50.3±9.4分改善至术后的94.7±5.2分,喙锁间隙由术前的15.8±4.0 mm减小至术后12月的8.5±2.2 mm,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月随访时18例肩锁关节复位维持良好,4例复位少量丢失,1例复位完全丢失。并发症方面,2例术中应用螺钉固定时出现锁骨纵向劈裂,无移位,1例喙锁间隙内出现异位骨化,1例复位完全丢失。结论:LARS人工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并允许患者早期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急性 喙锁韧带重建术 人工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寰枢椎脱位的治疗选择与手术适应证 被引量:42
18
作者 谭明生 张光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手术适应证 手术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 颈椎旋转 先天畸形 关节功能 骨关节面 解剖结构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枕颈融合术在上颈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谭明生 蒋欣 +4 位作者 移平 韦竑宇 杨峰 梁立 邹海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枕颈融合手术在上颈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枕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枕颈固定系统治疗11例上颈椎手术后因上颈椎不稳、残留颈髓压迫或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其中9例患者... 目的:探讨改良枕颈融合手术在上颈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枕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枕颈固定系统治疗11例上颈椎手术后因上颈椎不稳、残留颈髓压迫或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其中9例患者获得随访,原发疾病包括先天性枕颈融合畸形3例,上颈椎肿瘤2例,上颈椎结核2例,颅底凹陷2例。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根据术后当时以及随访时的X线片评价融合情况。结果: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随访7~28个月,平均25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无断钉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枕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组成的枕颈固定器具有坚强的固定作用,是对常规枕颈融合手术的一种补充,适用于上颈段病变因第1次手术后导致上颈椎不稳、残留颈髓压迫需再次手术者,尤其适用于枕骨缺损、颅底骨质薄和骨质疏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术 上颈椎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洋 郭万首 +3 位作者 程立明 刘沛 夏子麒 王鹤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3-670,68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CNKI、CBM、VIP、WanFang、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 目的系统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CNKI、CBM、VIP、WanFang、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2篇文献,14个研究。结果Meta分析得出:六味地黄丸+常规治疗方案在治疗PMOP的有效率[OR=1.22,95%CI(1.13~1.32),P<0.00001]、减轻患者疼痛方面[MD=-0.50,95%CI(-0.77^-0.22),P=0.0004]疗效较好,对髋关节骨密度[MD=0.55,95%CI(0.26~0.84),P=0.0002]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组。而单独使用六味地黄丸及联合单一常规干预措施对腰椎骨密度[MD=0.05,95%CI(0.03~0.07),P<0.0001]改善情况优于常规西药。单独使用六味地黄丸对桡骨骨密度[MD=0.02,95%CI(0.02~0.03),P<0.00001],尺骨骨密度[MD=0.02,95%CI(0.01~0.03),P<0.0001]改善有一定的临床优势。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提高髋关节、腰椎、尺骨、桡骨的骨密度,并且在提高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率及减轻骨质疏松所造成的疼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提高股骨颈密度方面证据不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六味地黄丸与常规治疗联用具有增强的效果,但联合多种药物时是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明确增效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六味地黄丸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