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神经电生理学与肌肉病理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孙青 焦劲松 +3 位作者 孙少杰 汪伟 彭丹涛 汪仁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6-851,共6页
目的总结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学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2例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四肢无力,以近端肌无力为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 目的总结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学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2例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四肢无力,以近端肌无力为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电生理检测,12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不同程度降低,远端运动潜伏期、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10例行重复神经刺激,均呈高频递增阳性,其中8例低频递减阳性;3例行运动后易化检查均阳性,小指展肌最大用力收缩5~10 s后尺神经CMAP波幅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最大用力收缩60 s后波幅降至接近基线水平,最大用力收缩10 s后即刻尺神经CMAP波幅达峰值,此后迅速下降,至15 s波幅降至接近基线水平;8例针极肌电图正常,3例呈肌源性损害,1例呈神经源性损害。2例针极肌电图正常患者行肱二头肌组织活检术,均表现为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结论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CMAP波幅降低,存在高频递增现象,部分患者存在低频递减现象;运动后易化检查最大用力收缩5~10 s后CMAP波幅达峰值;针极肌电图多正常,部分呈肌源性损害,小部分呈神经源性损害;肌肉组织活检可见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针极肌电图肌源性损害与肌肉病理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可能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伯综合征 电生理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滥用笑气中毒致神经系统损害一例 被引量:60
2
作者 王丽 范其江 +6 位作者 董明睿 田朝晖 汪仁斌 顾卫红 刘尊敬 孙青 焦劲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33-537,共5页
患者女性,20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并进行性加重2周,排尿困难4d,于2015年10月30日收入中日友好医院。患者于2周前在美国上学途中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黑蒙、意识丧失伴跌倒,数分钟后自行恢复意识,能部分回忆发作时情景,无抽搐发作... 患者女性,20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并进行性加重2周,排尿困难4d,于2015年10月30日收入中日友好医院。患者于2周前在美国上学途中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黑蒙、意识丧失伴跌倒,数分钟后自行恢复意识,能部分回忆发作时情景,无抽搐发作,此后,自觉行走时双下肢乏力、双足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神经中毒综合征 维生素B12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宁 刘尊敬 +5 位作者 李刚 肖波 刘运海 李国良 吕冰清 梁静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CM)和4例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PL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中与病理所见。结果:6例患者均以颅高压、癫痫为主要临床特征,CT或MRI有不...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CM)和4例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PL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中与病理所见。结果:6例患者均以颅高压、癫痫为主要临床特征,CT或MRI有不同程度异常发现;2例NCM自出生后即有全身皮肤多处大片黑色素痣;4例PLM则无皮肤色素沉着及黑色斑块,其脑组织病理报告均发现脑膜黑色素瘤细胞。结论:颅高压、癫痫性发作是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主要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影像学改变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 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 临床表现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致病基因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小璇 段晓慧 +3 位作者 张朔 孙阿萍 张英爽 樊东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4-883,共10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遗传性周围神经病(hereditary peripheral neuropathy,HPN)致病基因的分布特点,探讨HPN与相关疾病的潜在发病机制和治疗前景。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HPN先证者666...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遗传性周围神经病(hereditary peripheral neuropathy,HPN)致病基因的分布特点,探讨HPN与相关疾病的潜在发病机制和治疗前景。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HPN先证者666个,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确定PMP22重复和缺失突变后,用二代测序基因包或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法进行一代验证,分析比较结果。结果: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在HPN中所占比例最高,为74.3%(495/666),其中69.1%(342/495)的患者获得基因确诊。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为PMP22重复、MFN2和GJB1突变,占CMT总体确诊患者的71.3%(244/342)。遗传性运动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HMN)所占比例为16.1%(107/666),43%(46/107)为基因确诊,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为HSPB1、t-RNA合成酶相关基因(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和SORD突变,占HMN总体确诊患者的50%(23/46)。HMN的部分基因可以合并多种临床表型,如HSPB1、GARS、IGHMBP2可同时引起HMN和CMT,HMN叠加综合征的患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KIF5A、FIG4、DCTN1、SETX、VRK1)、遗传性痉挛性截瘫(KIF5A、ZFYVE26、BSCL2)和脊肌萎缩症(MORC2、IGHMBP2、DNAJB2)有共同的致病基因。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hereditary sensory and autosomal neuropathy,HSAN)在HPN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为2.6%(17/666),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SPTLC1突变。引起遗传性淀粉样周围神经病的基因主要是TTR,本研究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是p.A117S和p.V50M,表现为晚发和比较突出的自主神经受累。结论:CMT和HMN是最常见的HPN,HMN与CMT2的致病基因有很多交叉,部分HMN致病基因与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和脊肌萎缩症有重叠,提示不同疾病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共同致病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 基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矫毓娟 张伟赫 许贤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9期848-851,共4页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获得性周围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可治疗的慢性多发性神经病之一。本文就其各种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瘀方对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BDNF、GDNF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胡跃强 唐农 +4 位作者 刘泰 刘尊敬 毕方方 胡玉英 范立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67-2469,I001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内BDNF、GDNF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清热化瘀方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模型并制备清热化瘀方血清,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BDNF、GDNF蛋白在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目的:观察大鼠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内BDNF、GDNF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清热化瘀方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模型并制备清热化瘀方血清,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BDNF、GDNF蛋白在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缺氧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内出现BDNF、GDNF表达,清热化瘀方血清干预后能够促进二者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清热化瘀方血清可上调GDNF、BDNF在缺氧损伤神经干细胞内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缺氧损伤 清热化瘀方 GDNF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联合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致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韩梦雨 苑维 +3 位作者 邓辉 矫毓娟 焦劲松 金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8期1374-1377,1383,共5页
目的:探究针药联合治疗视神经脊髓炎(NMO)所致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本院眼科或者神经眼科门诊的以视神经炎(ON)为主要临床表现的NMO所致视神经萎缩患者21例(24眼),以患者自身治疗前后为对比,纳入... 目的:探究针药联合治疗视神经脊髓炎(NMO)所致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本院眼科或者神经眼科门诊的以视神经炎(ON)为主要临床表现的NMO所致视神经萎缩患者21例(24眼),以患者自身治疗前后为对比,纳入后接受针刺和中药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和动态视野检测,评价针药联合对患者视功能的影响。结果:24眼治疗4周后有8只眼视力提高≥2行,总有效率91.67%,治疗8周后有12眼视力提高≥2行,总有效率100.00%;治疗4周,患者动态视野平均缺损度(MD)及平均敏感度(MS)较前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t=1.579,P=0.121;MS:t=−1.500,P=0.140);治疗8周后患者MD显著下降(t=2.65,P<0.05),MS明显提高(t=−2.5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联合可显著提高以ON为主要表现的NMO所致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功能,明显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动态视野敏感度,降低患者视野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炎 视神经萎缩 针刺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库与神经病学建设 被引量:7
8
作者 曹凌晓 黄越 +27 位作者 蔡志友 陈彪 陈生弟 樊东升 方伯言 郭燕军 韩璎 黄华品 纪文军 李红燕 刘坤 裴中 彭丹涛 施福东 隋轶 唐北沙 王枫 王雯 王朝霞 吴安华 徐运 杨东东 张国富 张力伟 张振涛 赵伟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4-923,共10页
人脑组织库(简称脑库)是通过遗体器官组织捐献渠道进行的脑组织采集、存储、研究并资源共享,为医学研究者开展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而奠定基础的机构。脑库的发展伴随神经病学发展的始终:神经病学始于对个案脑组织的尸体解剖病理学检... 人脑组织库(简称脑库)是通过遗体器官组织捐献渠道进行的脑组织采集、存储、研究并资源共享,为医学研究者开展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而奠定基础的机构。脑库的发展伴随神经病学发展的始终:神经病学始于对个案脑组织的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随着脑库建设可将神经病学再度带入崭新的认知领域,促进神经系统疾病新病种的发现与确定,对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脑库发展史、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与神经病学的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我国脑库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神经科学 病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临床变异型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顾卫红 王国相 +4 位作者 王康 郝莹 王晓工 杜皓萍 杨斯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临床变异型特征。方法应用CEQ8000核酸分析仪对1个表型为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家系和2个表型为痉挛性截瘫家系的SCA3/MJD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进行基因片段分析。结果基因学检查证实3个家系均...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临床变异型特征。方法应用CEQ8000核酸分析仪对1个表型为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家系和2个表型为痉挛性截瘫家系的SCA3/MJD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进行基因片段分析。结果基因学检查证实3个家系均为SCA3/MJD基因CAG重复扩增突变致病。结论我国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存在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和痉挛性截瘫的临床变异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的多种临床变异类型为调节因素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并且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避免遗漏阳性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变性 张力障碍 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 基因 显性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邵自强 赵雪梅 +2 位作者 焦劲松 薛爽 汪仁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43-1544,共2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9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SP组,52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脑缺血事件和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ASP组共有49例完成实验,3例中途退...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9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SP组,52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脑缺血事件和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ASP组共有49例完成实验,3例中途退出;对照组50例完成试验,7例中途退出。阿司匹林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4.28%(7/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6.102,P<0.01);治疗组脑出血发生率为2.04%(1/49),对照组为4.00%(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436,P>0.05)。结论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脑出血的再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脑出血 中风后遗症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12例报告 被引量:22
11
作者 孙葳 邢海英 +7 位作者 彭清 周知 孙丽丽 舒俊龙 门茜 刘冉 许珂 黄一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研究以急性多发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微栓子监测检查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1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研究以急性多发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微栓子监测检查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1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实验室血液学、头颅MRI、微栓子监测结果及其治疗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包括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眩晕、肢体抽搐等。头颅DWI示急性多发脑梗死,病灶播散性分布,不符合单支动脉供血区,同时累及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11例行D-dimer检查者8例升高。7例行微栓子监测有5例阳性。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包括:肺癌5例,胰腺癌3例,胃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转移性低分化粘液腺癌原发肿瘤部位不明各1例;诊断时就已有远处转移者10例。病程中缺血性卒中复发者7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预后差。结论对于不符合单支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急性脑梗死,需要考虑可能合并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凝血功能筛查高凝状态和微栓子阳性可能是诊断提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栓塞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 被引量:23
12
作者 胡立斌 刘瑞宏 +2 位作者 张思迅 田朝晖 叶志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69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常规DSA和3DDSA检查。常规DSA后进行旋转DSA检查,对旋转DSA采集的数据进行容积三维重建。由2位工作经验丰富的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69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常规DSA和3DDSA检查。常规DSA后进行旋转DSA检查,对旋转DSA采集的数据进行容积三维重建。由2位工作经验丰富的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2DDSA和3DDSA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常规DSA诊断阳性病例65例(阳性率94.20%),3DDSA诊断阳性病例62例(阳性率为89.86%)。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44例(67.69%)阳性病例和62例(100%)阳性病例病变周围血管关系显示清晰满意。结论3D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尤其对血管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导引术”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彭越 邢若星 +1 位作者 徐文艳 林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3-444,共2页
脑血管意外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每年有219人/10万人发病,116人/10万人死亡,致残率为75%,5年复发率达41%。针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训练方法有多种,一般认为功能训练需达到一定的训练量才能取得效果,但由于医疗费用... 脑血管意外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每年有219人/10万人发病,116人/10万人死亡,致残率为75%,5年复发率达41%。针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训练方法有多种,一般认为功能训练需达到一定的训练量才能取得效果,但由于医疗费用、治疗人员不足等原因,患者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治疗,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笔者运用“中医导引术”疗法结合现代运动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运动疗法 恢复期 导引术 功能恢复 中医 治疗效果 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tau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早期认知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丽 焦劲松 +4 位作者 刘尊敬 顾卫红 水源 山本亮 加藤伸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06-410,共5页
目的观察APP/PS-1/tau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3×Tg-AD)模型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和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表达变化,探讨3×Tg-AD小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方法 4月龄雄性3×Tg-AD... 目的观察APP/PS-1/tau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3×Tg-AD)模型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和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表达变化,探讨3×Tg-AD小鼠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方法 4月龄雄性3×Tg-AD小鼠和相匹配的129/C57BL/6杂交野生型小鼠各10只,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在新环境中的焦虑程度和自主活动能力,以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记录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高频强直电刺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海马组织可溶性Aβ42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Tg-AD组小鼠旷场实验结果无明显改变(均P〉0.05),定位航行实验第3~5天逃避潜伏期延长(P=0.001,0.003,0.001),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区时间百分比降低(P=0.000),海马CA1区高频强直电刺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下降(均P〈0.01),海马组织可溶性Aβ42表达水平升高(P=0.000)。结论 4月龄3×Tg-AD小鼠海马组织可溶性Aβ42表达上调,导致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受损,出现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突触 淀粉样Β蛋白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颈性眩晕 被引量:92
15
作者 薛爽 王国相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7-300,共4页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病因 病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56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邵自强 汪仁斌 薛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并发症的发生、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治,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对56例帕金森病患者并发症的症状、数量、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有26例并发一种以上其他慢性疾病:痴呆10例,排尿困难8例,骨...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并发症的发生、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治,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对56例帕金森病患者并发症的症状、数量、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有26例并发一种以上其他慢性疾病:痴呆10例,排尿困难8例,骨折6例,抑郁3例,睡眠障碍3例,癫痫2例,吞咽困难、运动元神经病、进行性肌萎缩各1例。其中并发2种及2种以上疾病者4例。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并发痴呆、排尿困难、骨折、抑郁、睡眠障碍等疾病;在帕金森病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的存在,综合诊治,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并发症 痴呆 排尿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ICARS评分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顾卫红 王国相 +4 位作者 王康 孙瑞华 杨斯柳 郝莹 王桂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评估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ICARS对29例经基因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家系先证者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和SCA3/MJD基因胞嘧啶-腺嘌... 目的探讨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评估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ICARS对29例经基因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家系先证者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和SCA3/MJD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数目与ICARS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ARS总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关系(r=0.576,P=0.004),回归方程为Y=18.992+2.282X2(病程)(F=10.020,P=0.00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ARS总评分与发病年龄、病程和CAG重复数目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10.744+0.974X1(发病年龄)+2.310X2(病程)+1.446X3(CAG重复数目)(F=6.690,P=0.002);3项因素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81、0.527和0.575。结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的ICARS总评分与发病年龄、病程和CAG重复数目呈正相关关系。ICARS为评估共济失调的严重程度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变性 重复序列 核酸 神经病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2500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邵自强 焦劲松 +1 位作者 薛爽 王国相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6期517-518,共2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共7 600例,除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抗感染以及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外,对其中2 500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0 mL.d-1,2 00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400 mL.d-1,2 000例给...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共7 600例,除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抗感染以及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外,对其中2 500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0 mL.d-1,2 00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400 mL.d-1,2 000例给予三七总苷注射液450 mL.d-1,其余1 100例患者未加特殊治疗(对照组),疗程均为21 d。观察各组有效率、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病死率和梗死后脑出血(H I)发生率。结果葛根素组的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高于丹参组和对照组,与三七总苷组相似;葛根素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其他3组;葛根素组患者H I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低于三七总苷组,与丹参组相似。结论葛根素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丹参 三七总苷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树红 崔蕾 +3 位作者 张麟伟 朱先进 刘尊敬 彭丹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主... 目的探讨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头晕、构音障碍、四肢瘫痪,2例伴眼球活动障碍,2例出现嗜睡及感觉障碍,1例曾怀疑"脑干脑炎"。MR扩散加权成像示延髓及脑桥层面新发梗死,矢状面T2像示病灶均位于脑桥延髓交界区,血管检查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或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结论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为罕见的卒中类型,其在MRI上有特殊的形态学表现,病情危重,早期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梗死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分型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微微 黄勇华 +5 位作者 马志刚 刘建国 刘莹 刘纬 秦伟 张茁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显示的亚型分布情况,使北京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更加准确的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4个区6家医院2004年接诊的6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情况及影像学... 目的研究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显示的亚型分布情况,使北京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更加准确的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4个区6家医院2004年接诊的6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北京市五家医院急性脑梗死的亚型构成为:腔隙性脑梗死46.5%,小梗死38.1%,中梗死9.4%,大梗死6.0%。结论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的分布以腔隙性脑梗死为多发,提示小动脉病变是北京市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病理改变。根据影像学的分型法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分型、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管意外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