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斑秃1例
1
作者 黄洁平 王英 +4 位作者 崔韵然 黄储涵 蒋宇琪 许竣富 杨顶权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1病历摘要患儿男,2岁。因头皮斑片状脱发2年,加重15天,于2021年4月14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毛发医学中心门诊。患儿出生时头皮即见斑片状脱发,家属未重视,未予诊治。随后2年间,患儿脱发区域可长出毛发,但反复脱发,脱发面积和部位时常变化... 1病历摘要患儿男,2岁。因头皮斑片状脱发2年,加重15天,于2021年4月14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毛发医学中心门诊。患儿出生时头皮即见斑片状脱发,家属未重视,未予诊治。随后2年间,患儿脱发区域可长出毛发,但反复脱发,脱发面积和部位时常变化。15天前,患儿外出旅行途中脱发数量较前增多,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就诊。患儿母亲孕12周有食物中毒史(具体食物不详),未予药物治疗,经观察无异常后出院,此后产检未见明显异常。患儿足月顺产,其父母非近亲结婚。患儿家属诉患儿姑姑出生时头皮无毛发,未予诊治,2岁后逐渐长出毛发,至今未出现脱发。患儿正处于断乳期,有厌食、尿黄、睡觉磨牙及来回翻滚等情况,就诊前1个月内未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斑秃 头皮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镜观察腋毛癣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磊 白彦萍 杨顶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213,共1页
患者男,36岁。双侧腋窝多汗、异味3年,加重2个月余,于2018年6月来我科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双侧腋窝异味,运动后或夏季汗出加重,未予诊治。2个月余前洗澡时发现双侧腋下腋毛附有黄白色黏着物,不易洗去,有异味,无其他不适。既往... 患者男,36岁。双侧腋窝多汗、异味3年,加重2个月余,于2018年6月来我科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双侧腋窝异味,运动后或夏季汗出加重,未予诊治。2个月余前洗澡时发现双侧腋下腋毛附有黄白色黏着物,不易洗去,有异味,无其他不适。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及其他皮肤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毛癣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皮肤影像分类 被引量:8
3
作者 周航宁 谢凤英 +4 位作者 姜志国 刘洁 晋红中 孟如松 崔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分类、检测等任务中相对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17年1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皮肤镜和临床皮损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分类、检测等任务中相对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17年1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皮肤镜和临床皮损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代表了皮肤图像自动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从数据库建立、研究方法设计以及试验结果分析等角度对这一研究工作进行解读,并分析国内皮肤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多源皮肤影像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辅助诊断的发展空间,以期推进我国皮肤疾病的医疗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影像 计算机辅助诊断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皮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亚群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英 王丽丽 +1 位作者 韩朔 白彦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4-836,共3页
银屑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相关性疾病,而CD4^+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CD4^+T淋巴细胞具有多个细胞亚群,并各自具有独特的免疫作用,共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往认... 银屑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相关性疾病,而CD4^+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CD4^+T淋巴细胞具有多个细胞亚群,并各自具有独特的免疫作用,共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往认为银屑病主要由Th1细胞介导,近几年研究发现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相应的生物拮抗剂已应用于临床。Th22细胞和Th9细胞也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新型CD4^+T细胞亚群的不断发现及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深入研究,为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阐明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成为银屑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CD4+T淋巴细胞 亚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家族蛋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孔原 白彦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家族蛋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8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标本为患者组,同期收集28例表皮痣组织病理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信号受体、配体(Notch1-4、DLL1、3、4和Jagged1、2)在患者组和... 目的:探讨Notch家族蛋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8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标本为患者组,同期收集28例表皮痣组织病理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信号受体、配体(Notch1-4、DLL1、3、4和Jagged1、2)在患者组和对照组皮损标本中的定位及表达。结果:1Notch1、2、3、4,Jagged1、2,DLL1、3、4在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皮损表皮中增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otch1、2、3、4,Jagged1,DLL1、3在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皮损真皮中增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LL4和Jagged2在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4,Jagged1、2,DLL1、3、4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Notch家族蛋白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冰 汪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7-268,共2页
患者女.93岁。主诉:左耳郭蓝紫色结节2个月。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2月无意中发现左耳郭外侧一蓝紫色米粒大丘疹,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2009年4月13日于我科门诊就诊。
关键词 增生症 内皮细胞 乳头状 血管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伴发SAPHO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窦豆 吴亚桐 谭煌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9-300,共2页
患者女性,54岁,因“胃胀不适”就诊于外院。2010年10月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多发息肉样病变,病理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图1)。行胃镜黏膜下切除术。术后因反复复发,先后在外院行短效奥曲肽(0.1 mg,ih.qd,间断3个月)、长效奥曲肽(20 ... 患者女性,54岁,因“胃胀不适”就诊于外院。2010年10月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多发息肉样病变,病理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图1)。行胃镜黏膜下切除术。术后因反复复发,先后在外院行短效奥曲肽(0.1 mg,ih.qd,间断3个月)、长效奥曲肽(20 mg,im.q28 d,共22次)等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ue,SSA)治疗。期间复查胃镜示:局灶内分泌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示:CgA(1+),NSE(±),CD56(1+),Ki-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脓疱型银屑病 SAPHO综合征 生长抑素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致光敏性皮炎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亚桐 王菲菲 +3 位作者 臧小慧 郑占才 宋佩华 白彦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3-663,共1页
患者女,29岁。因四肢和颈部红斑伴瘙痒9d,加重6d.于2016年8月11日。来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患者15d前因体检发现三酰甘油升高3.06mmol/L(正常值〈1.70mmol/L,以下同),予非诺贝特20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服药6d后双小腿出现散... 患者女,29岁。因四肢和颈部红斑伴瘙痒9d,加重6d.于2016年8月11日。来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患者15d前因体检发现三酰甘油升高3.06mmol/L(正常值〈1.70mmol/L,以下同),予非诺贝特20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服药6d后双小腿出现散在黄豆大红色丘疹,瘙痒明显,未予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皮炎 光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坏疽性脓皮病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冰 张艳丽 汪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5-786,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45岁。间断脓血便伴双足皮肤损害2年,于2008年6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患者2006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脓血,每日二三次,每次100~150mL,未诊治。脓血便进行性加重,伴腹胀及排便不尽感,次数增至每日5-7次... 1病历摘要患者男,45岁。间断脓血便伴双足皮肤损害2年,于2008年6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患者2006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脓血,每日二三次,每次100~150mL,未诊治。脓血便进行性加重,伴腹胀及排便不尽感,次数增至每日5-7次;同时双踝及足背出现多个黄豆至蚕豆大结节,结节破溃后融合成无痛性溃疡。于外院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皮病.坏疽性 结肠炎 溃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型卡波西肉瘤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洁 朱宇清 杨顶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96-498,共3页
报告1例非洲型卡波西肉瘤。患者男,69岁人。双足多发结节斑块,左足跖溃疡伴疼痛瘙痒2年。皮肤科检查:双足多发灰褐色结节,凹凸不平,结节质硬,边界不清,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下软组织中可见境界清楚的梭形细胞增生性结节,裂隙样... 报告1例非洲型卡波西肉瘤。患者男,69岁人。双足多发结节斑块,左足跖溃疡伴疼痛瘙痒2年。皮肤科检查:双足多发灰褐色结节,凹凸不平,结节质硬,边界不清,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下软组织中可见境界清楚的梭形细胞增生性结节,裂隙样血管增生,大量红细胞外溢,并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HIV抗体(-)。免疫组化:CD34(+)、CD117(+)、KP-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因子(Bcl)-2(+)、Ki-67(>10%+)、波形蛋白(vimentin)(+)及CD31(+)。诊断:非洲型卡波西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非洲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管状大汗腺腺瘤1例
11
作者 赵文斌 赵慧忠 +2 位作者 杨顶权 白彦萍 郑占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2-303,共2页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4岁。因头部皮下结节8年于2010年11月23日就诊于我科。患者2002年发现头顶部花生米大皮下结节,在外院行手术切除,皮损组织病理结果不详。皮损很快复发,2007年逐渐增大至5cm×4cm,来我院行手术切除,组织病...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4岁。因头部皮下结节8年于2010年11月23日就诊于我科。患者2002年发现头顶部花生米大皮下结节,在外院行手术切除,皮损组织病理结果不详。皮损很快复发,2007年逐渐增大至5cm×4cm,来我院行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诊断为“管状大汗腺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汗腺 腺瘤 管状 头皮 组织病理诊断 皮下结节 手术切除 皮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痛悼念陈锡唐教授
12
作者 邹铭西 汪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陈锡唐 皮肤疾病 性病 医疗技术 人物传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线状局限性弹性组织变性
13
作者 相广财 韩冰 汪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60-761,共2页
报告1例儿童线状局限性弹性组织变性。患儿男,4岁。因出生时即发现左股部淡黄色水平条纹而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层胶原纤维束间隙增宽,Verhoeff-van Gieson染色见真皮中层簇集大量弹性纤维碎片。该文作者对线状局限性弹性组织... 报告1例儿童线状局限性弹性组织变性。患儿男,4岁。因出生时即发现左股部淡黄色水平条纹而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层胶原纤维束间隙增宽,Verhoeff-van Gieson染色见真皮中层簇集大量弹性纤维碎片。该文作者对线状局限性弹性组织变性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进行了研究,并对近30年的文献作一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局限性弹性组织变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内水疱
14
作者 汪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9-341,共3页
关键词 水疱 表皮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局部封包治疗掌跖角化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素娟 崔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评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局部封包治疗掌跖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掌跖角化病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每晚局部封包皮损8 h,对照组仅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两... 目的:评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局部封包治疗掌跖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掌跖角化病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每晚局部封包皮损8 h,对照组仅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 W=745(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53.33%,而试验组有效率为8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治疗掌跖角化病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角化病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封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巨大基底细胞癌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京楠 郑占才 +1 位作者 马蕾 白彦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09,共1页
患者男,63岁。因右侧面部皮肤肿物9年,局部破溃3年,于2012年2月就诊于我科。患者9年前于右侧面部近鼻翼处出现一黄豆大隆起性皮肤损害,无自觉症状,肿物逐渐增大至鸡蛋大,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色痣恶变致浅表扩散性恶性黑素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青武 杨知山 +4 位作者 曲保全 冯放 吴瑞英 方慧娟 杨顶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5,共4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背部绿豆大先天性黑痣60年,破溃并增大2个月于2017年10月就诊。患者出生时背部即有一绿豆大黑痣,隆起于皮面,30年前曾行激光治疗2次,黑痣消退后再次长出。2年前,皮损局部受金属损伤,黑痣出现破损,但未脱落。2... 1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背部绿豆大先天性黑痣60年,破溃并增大2个月于2017年10月就诊。患者出生时背部即有一绿豆大黑痣,隆起于皮面,30年前曾行激光治疗2次,黑痣消退后再次长出。2年前,皮损局部受金属损伤,黑痣出现破损,但未脱落。2个月前,患者沐浴擦拭背部时,发现黑痣出血、渗出。此后,黑痣逐渐增大,至就诊之时,已增至鸽蛋大。既往体健,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家族无类似肿瘤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恶性 浅表扩散性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