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医学18F-FDG PET/CT报告书写规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茜 李囡 +6 位作者 霍力 杨吉刚 艾林 李河北 富丽萍 张建华 杨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共3页
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临床应用的增加,氟-18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flu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的诊断作用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18F-FDG PET/C... 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临床应用的增加,氟-18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flu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的诊断作用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18F-FDG PET/CT报告是核医学医师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报告的内容可以体现影像医师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作为制订诊疗方案的依据,并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法定证据,用于证明医疗的必要性。因此,重视报告的质量非常必要。由于这种融合成像模式的复杂性,书写一份高质量的18F-FDG PET/CT报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影像诊断医师同时具备多种影像技术能力和一定的相关临床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操作规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分子影像学用于诊治阿尔茨海默病
2
作者 富丽萍 于丽娟 +1 位作者 赵军 艾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72-1377,共6页
PET分子影像学能可视化与定量分析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磷酸化tau蛋白(T)沉积及葡萄糖代谢,贯穿阿尔茨海默病(AD)诊疗全流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PET多模态分子影像学在AD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回顾,旨在推动精准诊治和科学管理AD。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放射性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骨密度正常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秦林林 马海波 +3 位作者 张卫 葛崇华 李大为 肖艳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0-111,共2页
本研究测定 10 90例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 ,确定峰值骨密度年龄、大小及各年龄段的正常值。应用DXA测定腰椎L2 -L4 及髋部骨密度。结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龄各部位均在 2 0~ 2 4岁 ,L2 -L4 骨密度值为 1 2 2 8(g cm2 ) ;女... 本研究测定 10 90例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 ,确定峰值骨密度年龄、大小及各年龄段的正常值。应用DXA测定腰椎L2 -L4 及髋部骨密度。结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龄各部位均在 2 0~ 2 4岁 ,L2 -L4 骨密度值为 1 2 2 8(g cm2 ) ;女性峰值年龄腰椎在 30~ 34岁 ,值为 1 197(g cm2 )。髋部骨密度峰值年龄在 2 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汉族 健康人 正常值 骨密度 腰椎 髋部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黄酮类药Genistein对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钙含量及矿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大为 秦林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7-310,358,共5页
目的 了解异黄酮类药Geniste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Geniste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ALP表达、基质钙含量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 Genist... 目的 了解异黄酮类药Geniste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Geniste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ALP表达、基质钙含量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 Genistein具有刺激成骨细胞增殖 ,提高ALP活性 ,细胞基质钙含量及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的作用。结论 Genistein具有刺激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类药 GENISTEIN 细胞培养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钙含量 矿化功能 骨质疏松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伟 葛崇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及放疗加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放疗加激素的疗效。结果:62例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率为91.9%,50例有脊髓压迫症状的缓解率为66%。结论:脊柱转移瘤虽然预后很...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及放疗加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放疗加激素的疗效。结果:62例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率为91.9%,50例有脊髓压迫症状的缓解率为66%。结论:脊柱转移瘤虽然预后很差,但是如能给予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可延缓或防止瘫痪,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影像学诊断 激素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不同测量肾脏深度方法及其对肾动态显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鹏 李红磊 富丽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9-932,共4页
目的对比采用CT、SPECT/CT侧位相、Tonnesen公式及Taylor公式4种方法得出的肾脏深度的差异,观察其对肾动态显像评估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84例同时接受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及腹部CT检查患者,采用CT、SPECT/CT侧位... 目的对比采用CT、SPECT/CT侧位相、Tonnesen公式及Taylor公式4种方法得出的肾脏深度的差异,观察其对肾动态显像评估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84例同时接受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及腹部CT检查患者,采用CT、SPECT/CT侧位像、Tonnesen公式及Taylor公式测量双侧肾脏深度,并将之代入Gates法,获得校正后的分肾GFR。以CT测定值为肾脏标准深度,分析其他3种方法所测双肾深度的差异及其对分肾GFR测定值的影响。结果SPECT/CT侧位像、Tonnesen公式和Taylor公式与CT所测双肾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SPECT/CT侧位像与CT测值的差值与肾脏标准深度无相关(P均>0.05),而Tonnesen公式和Taylor公式测值与CT测值的差值均与肾脏标准深度呈中度相关(右肾r_(Tonnesen)=0.781,左肾r_(Tonnesen)=0.804;右肾r_(Taylor)=0.639,左肾r_(Taylor)=0.613,P均<0.01)。以4种方法得到的分肾GF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以CT测定肾脏深度为标准,在肾动态显像中以不同方法校正双侧肾脏深度,有助于提高测量肾脏深度以及测算GFR的准确性。通过SPECT/CT侧位显像测量肾脏深度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男女性骨大小和体积骨密度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颜珏 秦林林 +7 位作者 解晓红 陈金标 张卫 葛崇华 马海波 肖艳霞 李大为 段云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确定中国北方人群在腰椎和股骨部位峰值骨大小和体密度的性别差异 ,并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子。方法 年龄 15至 4 0岁 2 5 6例健康男性和 30 9例健康女性 ,他们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大小和体积骨密度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椎体和... 目的 确定中国北方人群在腰椎和股骨部位峰值骨大小和体密度的性别差异 ,并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子。方法 年龄 15至 4 0岁 2 5 6例健康男性和 30 9例健康女性 ,他们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大小和体积骨密度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椎体和股骨颈近似为圆柱体 ,骨体积V =π× (宽度 2 ) 2 ×高度 ,vBMD =BMC 体积。结果 椎体峰值BMC ,体积和vBMD女性在 30~ 4 0岁达到峰值 ,而男性 15~ 17岁达到峰值。椎体和股骨颈的BMC男性比女性高 18 1%~ 2 6 7% ,而骨体积相应高 2 8 5 %~ 32 0 % ,这样vBMD男性比女性低 4 0 %~ 8 3% (P <0 0 1)。初潮较晚 (≥ 15岁 )绝经前妇女比来潮较早者 (≤ 12岁 ) ,BMC低 10 % (P <0 0 5 )。男性抽烟者与非抽烟者骨大小和vBMD没有统计学差异。饮酒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效应。结论 中国男性比女性有较低的vBM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大小 骨矿含量 体积骨密度 骨折 流行病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18)F⁃FDG 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萍萍 富丽萍 +3 位作者 张凌 冯宏响 史艳芬 郑玉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对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与增强CT影... 目的对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全部PPMA患者。对其^(18)F⁃FDG PET/CT和增强CT影像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入选2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PMA患者,全部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CT扫描。^(18)F⁃FDG PET/CT显像示孤立性PPMA 7例、弥漫性多发PPMA 18例,前者形态学表现为肺部孤立性病灶,边缘可见分叶征与棘突,实性成分摄取^(18)F⁃FDG不均匀,空洞或囊性密度区对^(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弥漫性多发PPMA形态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病灶,分布、大小、形态不一,包括多发结节或团块5例,实变影5例,结节、团块、空洞、磨玻璃密度影、斑片影及实变影等多种形态占位混合存在8例。实变影为弥漫性多发PPMA最典型的形态学表现(11例),实变灶密度极不均匀,其内均含囊性密度区,CT值较低(-71~79 Hu),可见肺叶膨隆征(6例)、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4例)、血管造影征(3例)、周围磨玻璃密度影(7例)。弥漫性多发PPMA对^(18)F⁃FDG摄取程度不一,囊性成分低于实性成分。增强CT示,4例呈不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以结节、团块或空洞为主的病灶对^(18)F⁃FDG摄取程度与CT强化程度无线性相关;以实变影为主的病灶对^(18)F⁃FDG摄取程度与CT强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增强CT示PPMA病灶可无强化或不均匀强化。^(18)F⁃FDG PET/CT显像示PPMA病灶常表现为结节、斑片影等多种占位形式与实变影混合存在,可通过其特征性表现,包括肺叶膨隆、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造影征以及代谢程度与病灶密度呈正相关等,与肺部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中不同束型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崔霞 秦林林 +3 位作者 刘鸿娥 李晓鸣 黄歆波 颜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6-768,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MD)中几个技术问题研究,指出在测量和分析结果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比较同一患者选择标准束和薄型束扫描股骨近端结果的不同;对腰椎各椎体间T评分差>1s时,分析不同方... 目的通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MD)中几个技术问题研究,指出在测量和分析结果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比较同一患者选择标准束和薄型束扫描股骨近端结果的不同;对腰椎各椎体间T评分差>1s时,分析不同方法的差别;列举1例患者比较股骨颈感兴趣区微小变化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对瘦体型患者薄型束扫描骨边缘比标准束完整,各部位BMD值有增加,在大粗隆部位二者T评分相差最大可超过3s;正常人相邻椎体间T评分差<1s,患者1L3和L4相差2.2s,患者2L2和L3相差1.3s,患者3L2和L3相差1.5s,相邻椎体间差均>1s;股骨颈感兴趣区重心位置在X轴线上从124变为120微小移动,股骨颈的T评分从-2.7s增至-2.4s。结论正确测量和分析技术对获得可靠诊断结果至关重要,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股骨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18)F-FDG PET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冬燕 郑玉民 +6 位作者 李小璇 金超岭 李锐 常飞燕 谢晟 焦劲松 彭丹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6-341,共6页
研究背景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是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类型,涉及复杂的神经网络。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有助于揭示癫的脑代谢特征。本研究基于18F-FDG PET定量分析探讨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的代谢特征模式。方法共23例伴... 研究背景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是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类型,涉及复杂的神经网络。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有助于揭示癫的脑代谢特征。本研究基于18F-FDG PET定量分析探讨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的代谢特征模式。方法共23例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行头部MRI和18F-FDG PET检查,将PET图像配准至国际标准空间,并根据自动解剖分区模板将皮质和皮质下核团分割为90个兴趣区,计算全脑、双侧大脑半球和各兴趣区标准化摄取(SUV)值。结果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全脑校正SUV值低于正常对照者(1.13±0.06对1.20±0.10;t=-3.245,P=0.002),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左侧大脑半球校正SUV值低于右侧大脑半球(1.10±0.06对1.15±0.06;t=-2.710,P=0.010)。与正常对照者相比,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有15个兴趣区代谢降低,分别位于左侧颞叶,包括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颞极上部、颞极中部、颞下回、颞横回、梭状回,以及左侧颞叶外结构,包括额下回岛盖、Rolandic岛盖、岛叶、扣带回中部、尾状核、壳核、丘脑。结论18F-FDG PET定量分析可以从代谢角度揭示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的代谢特征模式,有助于加深对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也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患者功能改变和癫发作进程提供参考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海马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性腺瘤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玲 刘晓建 +1 位作者 牛云 颜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2-1113,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67岁。活动后气促4个月,伴咳嗽,干咳为主,偶咳白色粘痰,曾于当地医院查胸部CT(2015-8-31)提示右肺中下叶炎症,并给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10余天后自觉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仍觉活动后气促明显,干重活或爬2、3层楼时即感... 病例资料患者,女,67岁。活动后气促4个月,伴咳嗽,干咳为主,偶咳白色粘痰,曾于当地医院查胸部CT(2015-8-31)提示右肺中下叶炎症,并给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10余天后自觉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仍觉活动后气促明显,干重活或爬2、3层楼时即感气促加重,伴咳嗽,干咳为主,胸部CT(2015-11-18,图1)示:右肺下叶背段胸膜下斑片影,边缘模糊,大小约1.9cm×1.2cm。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化等各项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泡性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肾门旁异位肾上腺腺瘤伴腹膜后血肿^(18)F-FDG PET/CT显像1例
12
作者 李玲 刘晓建 郑玉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224,共2页
1病例简介女,68岁,主诉:右腰部疼痛18 d。既往史:高血压20余年,血压控制尚可。实验室检查:血小板351×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5.14 g/L,D-二聚体定量2.81 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8.72μg/ml,去甲肾上腺素0.934 pmol/L,肾上腺素0... 1病例简介女,68岁,主诉:右腰部疼痛18 d。既往史:高血压20余年,血压控制尚可。实验室检查:血小板351×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5.14 g/L,D-二聚体定量2.81 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8.72μg/ml,去甲肾上腺素0.934 pmol/L,肾上腺素0.055 pmol/L,多巴胺0.052 pmol/L。PET/CT诊断:右肾门肿物;腹膜后血肿(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腺瘤 血肿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T脑显像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国泓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3年第4期173-176,共4页
本文论述了ECT脑显像在影像诊断中的位置及特点,分析对比SPECT和PET的优缺点。在卒中、脑梗塞、蛛网膜下出血、血管性头痛等脑血管病,ECT血流灌注显像可良好诊断。ECT对癫痫定位率高,病灶显像包括代谢缺陷部位,有助手术准确切除。对脑... 本文论述了ECT脑显像在影像诊断中的位置及特点,分析对比SPECT和PET的优缺点。在卒中、脑梗塞、蛛网膜下出血、血管性头痛等脑血管病,ECT血流灌注显像可良好诊断。ECT对癫痫定位率高,病灶显像包括代谢缺陷部位,有助手术准确切除。对脑肿瘤可鉴别良与恶性,原发与转移,癌的恶性程度。ECT对衰老和智商可作有意义的判断,它还对不可逆的早老痴呆和可以手术治疗的多发性梗塞致痴呆加以鉴别。PET对巴森氏病诊断和治疗追踪有价值,还对Huntington氏舞蹈病、精神分裂症等有临床价值。ECT已成为现代核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并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显像 ECT CT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仪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超岭 王猛 +2 位作者 李红磊 刘鸿娥 颜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长、短期精密度和短期准确度对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仪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1长期精密度:对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模块连续1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其高、中、低... 目的通过测量长、短期精密度和短期准确度对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仪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1长期精密度:对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模块连续1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其高、中、低骨密度、均值骨密度、骨矿盐含量、投影面积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2短期精密度:取连续25天的QA模块测试数据,计算高、中、低骨密度平均值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制作Shewhart质控图。另外选取30名志愿者,分别测量L1-4椎体,双侧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全髋关节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计算均方根变异系数(root mean square of the CV,RMS-CV);3短期准确度:取连续25天的QA模块测试数据,计算高、中、低骨密度的准确度。结果 1长期精密度:QA模块测量高、中、低骨密度、均值骨密度、骨矿盐含量、投影面积的CV分别为0.37%、0.37%、0.41%、0.43%、0.47%、0.12%;2短期精密度:连续25天QA模块测试数据均符合Shewhart法则;30例受试者L1-4椎体,双侧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全髋关节各测量部位的RMS-CV分别为1.3%、0.8%、0.9%、1.2%、1.3%、1.5%、1.6%、0.6%、0.6%;3短期准确度:连续25天QA模块测试数据的高、中、低骨密度的准确度分别为-0.07%、0.10%、0.60%。结论进行长、短期精密度和准确度测试能反映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治疗、药物试验研究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法 质量控制 长期精密度 短期精密度 短期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系统空间线性度的质控测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洪斌 李晓明 +3 位作者 袁贺匀 刘鸿娥 崔霞 王林林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运用自制的单线源和多线源,对PET的线性度进行了三维方向的测量,测量中采用了求线分布函数LSF峰位相对理想直线偏差的方法,为提高测量精度,对有关函数的峰位进行了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校正,测量结果较为理想,误差均小于百分之一。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 断层摄影术 线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中连续采集和步进采集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森 王玲 +3 位作者 刘鹏 金超岭 李红磊 富丽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4-860,共7页
目的比较连续采集(continuous bed motion,CBM)和步进采集(step and shoot,SS)对^(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 目的比较连续采集(continuous bed motion,CBM)和步进采集(step and shoot,SS)对^(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图像质量和定量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PET/CT受检者分别采用CBM和SS模式在Siemens Biograph Vision 600 PET/CT设备中完成躯干部图像采集,测量纵隔血池、肺、肝、肌肉、骨骼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ean))及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并用SD来评价图像噪声,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图评价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和关系。结果在先后两次扫描中,纵隔血池和肝SUV_(mean)显著降低(t=5.630和4.993,P<0.05),腰椎SUV_(mean)显著增加(t=-3.320,P<0.05),而肺和肌肉SUV_(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进床模式中,所有组织SUV_(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26~-0.311,P>0.05),且存在高度相关(r=0.903~0.985),Bland-Altman图显示纵隔血池、肺、肝、竖脊肌、腰椎、大腿肌肉各组织的均值差分别为-0.02(95%CI:-0.27~0.24)、-0.01(95%CI:-0.05~0.03)、0.00(95%CI:-0.19~0.18)、-0.01(95%CI:-0.08~0.06)、-0.03(95%CI:-0.28~0.22)、0.00(95%CI:-0.07~0.08)。除大腿肌肉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3,P>0.05)外,其余各组织SS_(SD)均小于CBM_(SD)(Z=-4.406、-2.856、-5.556、-2.954和-3.104,P<0.05)。结论CBM采集方案灵活,能够提供与SS相当的定量信息,是PET/CT图像采集方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步进采集 连续采集 平均标准化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新型Tau蛋白分子探针^(18)F-S16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灿 张晓军 +3 位作者 刘家金 张锦明 王瑞民 富丽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2-977,共6页
目的观察PET新型Tau蛋白分子探针^(18)F-S16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例AD患者、2例非AD痴呆患者,以及6名老年和2名年轻健康志愿者,行头部^(18)F-S16 PET/MR扫描;计算注射药物后40~60 min及70~90 min皮质/小脑标准... 目的观察PET新型Tau蛋白分子探针^(18)F-S16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例AD患者、2例非AD痴呆患者,以及6名老年和2名年轻健康志愿者,行头部^(18)F-S16 PET/MR扫描;计算注射药物后40~60 min及70~90 min皮质/小脑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并观察其与Logan图解分析所得分布体积比(DVR)的相关性,基于ROI和体素分析比较摄取差异。结果AD患者皮质放射性摄取明显增加,而老年及年轻健康志愿者未见皮质显著放射性浓聚;三者均可见基底节区非特异性摄取。^(18)F-S16注射后90 min内,AD患者SUVR进行性增加,并随时间延长而与老年和年轻健康志愿者差距增大。与老年健康志愿者相比,AD患者双侧枕叶皮质、舌回及后扣带回皮质/楔前叶^(18)F-S16放射性滞留明显增加。注射药物后40~60 min及70~90 min,5名老年健康志愿者枕叶SUVR与DVR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262和0.9091,其在内侧颞叶皮质为0.9897和0.9836,在额叶为0.7496和0.7526,顶叶为0.9306和0.9217,外侧颞叶为0.9342和0.9363,在后扣带回为0.7496和0.7526。结论作为PET Tau蛋白分子探针,^(18)F-S16在AD患者脑内皮质区存在显著放射性滞留,具有一定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分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