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应变率比值联合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乳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健 武敬平 +5 位作者 王宁 李广涵 王秀红 王瑛 郑敏 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SR)与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联合诊断乳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71例乳腺结节,术前行常规超声及应变弹性成像检查,应用SR联合BI-RADS-US对乳腺结节分类进行分级调整,以... 目的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SR)与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联合诊断乳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71例乳腺结节,术前行常规超声及应变弹性成像检查,应用SR联合BI-RADS-US对乳腺结节分类进行分级调整,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联合法与BI-RADS-US单独诊断乳腺结节的效能,比较两者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471例乳腺结节中,良性180例,恶性291例,联合法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BI-RADS-US(0.798比0.730;Z=2.583,P=0.010)。SR法、BI-RADS-US及联合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6.6%、99.0%、96.6%,特异度分别为67.2%、47.2%、63.3%,准确性分别为79.2%、79.2%、83.9%。联合法较BI-RADS-US单独诊断乳腺癌特异度从47.2%提高到63.3%(χ2=14.25,P<0.001),将57.5%(42/73)BI-RADS 4A类中的良性结节降为3类。结论SR联合BI-RADS-US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提高诊断特异度,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弹性成像 应变率比值 乳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被引量:23
2
作者 孙小亮 鲁瑶 +1 位作者 杨猛 纪浩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39例甲亢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联...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39例甲亢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联合甲状腺右叶次全切除的改良手术,保留甲状腺右叶组织约6 g。结果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38例,1例因偏瘦、甲状腺体积大、操作空间小、术中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00 min(85~13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l(10~60 ml)。术后引流管平均引流量50 ml(30~95 ml),术后常规第2天拔出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3.3 d(2~5 d)。术后无声嘶、饮水呛咳、手足麻木及抽搐,无切口出血所致呼吸困难、甲亢危象及死亡。38例腔镜手术患者对美容效果非常满意。39例平均随访15个月(2~26个月),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甲亢复发,其余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安全、有效,兼具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口服不同剂量羟考酮控释片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少轩 姚力 潘瑞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371-372,共2页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是目前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仍存在术后切口疼痛和不良反应。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措施,
关键词 超前镇痛 腹腔镜胆囊切除 羟考酮控释片 CHOLECYSTECTOMY 临床观察 术前口服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孤立性T1N0M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引量:6
4
作者 魏莹 杨猛 +5 位作者 赵朕龙 彭丽丽 李妍 卢乃聪 伍洁 于明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MWA)与手术切除(SR)治疗孤立性T1N0M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价值。方法纳入接受MWA(MWA组,n=364)或SR(SR组,n=364)治疗的728例孤立性T1N0M0期PTC患者,比较组间治疗相关及术后随访资料,对比MWA与SR疗效。结果MWA组与S...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MWA)与手术切除(SR)治疗孤立性T1N0M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价值。方法纳入接受MWA(MWA组,n=364)或SR(SR组,n=364)治疗的728例孤立性T1N0M0期PTC患者,比较组间治疗相关及术后随访资料,对比MWA与SR疗效。结果MWA组与SR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3(14,38)min及72(33,180)min,术中失血量为2(1,5)ml及10(8,3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3)天及2(1,6)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WA组16例疾病进展,包括局部复发1例、新发PTC 12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SR组15例疾病进展,包括新发PTC 11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组间疾病进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P>0.99)。至随访期末,MWA组T1期PTC肿瘤缩小率为89.45%~100%,肿瘤消失率为70.60%(257/364);T1a期肿瘤消失率显著高于T1b期PTC(P<0.05)。结论MWA治疗孤立性T1N0M0期PT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与SR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头状 超声检查 消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宁 陈平 刘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长径>2.5 cm但<5.0 cm的乳腺肿物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对125例>2.5 cm单个乳腺肿物采用强生公司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置于肿物后方,自下而上旋切肿物,常... 目的探讨长径>2.5 cm但<5.0 cm的乳腺肿物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对125例>2.5 cm单个乳腺肿物采用强生公司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置于肿物后方,自下而上旋切肿物,常规留置引流条,术后绷带加压包扎,3 d拆除绷带。结果肿物旋切时间5~21 min,平均16 min。出血量2~30 ml,中位数10 ml。术后未出现血肿,10例出现皮肤青紫。术后病理:良性叶状肿瘤18例(16例>3.0 cm),纤维腺瘤97例,囊肿8例,腺病瘤2例。125例术后随访5个月~3年,中位时间1.0年。18例良性叶状肿瘤中,11例(>3.0 cm)行开放手术扩切边缘,7例观察,其中2例(>3.0 cm)分别术后第1、2年复发,采用开放手术切除,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及残留。107例非叶状肿瘤中,1例纤维腺瘤复查时因为术后区域超声诊断为4a级,再次微创切除,病理为术后修复性改变;9例纤维腺瘤因乳房其他区域纤维腺瘤长大再次微创手术;5例切口瘢痕增生,余切口愈合良好。结论>2.5 cm但<3.0 cm肿物可以用微创旋切切除;>3.0 cm肿物因叶状肿瘤概率高,影响病理判断,二次手术概率高,不建议微创旋切或者向患者交代清楚后果后行微创旋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旋切 乳腺肿物 叶状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