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武 张雪哲 +3 位作者 黄大庆 邹学广 程小桄 白青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 :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 3 2例和良性肿物 13 9例... 目的 :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 :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 3 2例和良性肿物 13 9例的CT表现。结果 :CT冠状位扫描显示 15例恶性肿瘤破坏 2 5个窦腔骨壁 ,2 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及 2 3个相邻部位。轴位扫描发现骨壁受累 12例 ,有 2 0个侧壁骨质显示破坏 ,15个腔外肿块累及 18个相邻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分别为 71 9%和 5 0 %、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 5 9 4%和 14 4%、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 5 6 3 %和 13 7% ,而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密度不均匀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鼻腔副鼻窦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和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 ,是诊断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冠状扫描观察解剖内容和病变侵犯范围优于轴位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肿瘤 副鼻窦肿瘤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肝门区肿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陆立 卢延 张雪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88-790,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 (MR)胰胆管造影术 (MRCP)对肝门区肿物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用重T2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作MRCP 3 2例。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和脂肪抑制技术 ,所得图像通过工作站 (Workstation)处理。结果 本组资料中 ,MRCP确定肝门... 目的 探讨磁共振 (MR)胰胆管造影术 (MRCP)对肝门区肿物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用重T2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作MRCP 3 2例。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和脂肪抑制技术 ,所得图像通过工作站 (Workstation)处理。结果 本组资料中 ,MRCP确定肝门区肿物的准确率为 10 0 % ,优于ERCP ,可确定肝门区肿物的存在 ,明确其侵及范围和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MR胆管造影是可靠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诊断准确性高 ,定位精确 ,可指导临床医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胰胆管造影 诊断 MRCP 肝门区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成像方案 被引量:3
3
作者 胡莹莹 张珂 +3 位作者 何辰宇 孙宏亮 王蕾 谢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针对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质量及血管节段的可诊断性进行主观评估,观察40、45、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的自动去骨能力。结果40~80 keV范围内,随keV升高,各动脉在图像中的CT值、SD值、SNR及CNR均逐渐降低。相比100 kVp,腘动脉(PA)及其近端动脉的CT值、CNR及SNR均在40~55 keV图像中升高(P均<0.05);50~55 keV图像中SD值升高(P均<0.05),而60 keV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及60 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动脉节段数与100 k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以远节段的SNR及CNR在各单能量图像及100 kVp图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CT值在40~45 keV图像中、SD在40 keV图像中均高于100 kVp(P均<0.05),但SD在45 keV与100 kVp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图像中,PA以远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节段数均高于60 keV及100 kVp(P均<0.05)。40 keV图像对9例(9/30,30.00%)、45 keV图像对6例(6/30,20.00%)不能自动去骨,50及60 keV、100 kVp对30例(30/30,100%)均可自动去骨。结论行双下肢动脉能谱CTA时,对PA及其近端节段以6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对其以远或双下肢全程则以5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 CT血管成像 能谱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阳性皮肌炎胸部CT特征定性及定量分析
4
作者 王蕾 徐妍妍 +3 位作者 黄振国 任雁宏 舒晓明 刘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9-563,571,共6页
目的 定性及定量分析血清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胸部CT特征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67例MDA-5阳性的皮肌炎患者,分析胸部CT特征与短期不良... 目的 定性及定量分析血清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胸部CT特征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67例MDA-5阳性的皮肌炎患者,分析胸部CT特征与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9例患者1年内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间质性肺疾病(ILD)影像学类型(χ^(2)=9.964,P=0.025)和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比值(U=103.0,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合并ILD影像学类型主要为机化性肺炎。弥漫性肺泡损伤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种类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比值(OR 4.208,P=0.002)是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合并ILD患者发生死亡的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大部分伴ILD,其中以机化性肺炎为主要特征。1年内不良预后患者ILD类型不同,但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比值是MDA-5阳性皮肌炎合并IL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 皮肌炎 间质性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血池T2 Map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邓美 刘安琪 +3 位作者 黄强 高倩 甄雅南 刘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 比较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与健康人群右心室与左心室血池的T2 map特征,探讨T2 mapping技术在评价CTEPH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42例CTEPH患者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 目的 比较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与健康人群右心室与左心室血池的T2 map特征,探讨T2 mapping技术在评价CTEPH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42例CTEPH患者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CTEPH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和右心漂浮导管检查,对照组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在心脏磁共振中行舒张期四腔心层面T2 mapping成像。比较CTEPH组与对照组右心室血池与左心室血池T2比值(RVT2/LVT2),分析CTEPH组RVT2/LVT2与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CTEPH组RVT2/LVT2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0.16比0.86±0.12;t=3.673,P<0.001);CTEPH组RVT2/LVT2与肺血管阻力呈负相关(r=0.534,P<0.001),与心指数、右心房血氧饱和度、右心室血氧饱和度、肺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0.600、0.603、0.648、0.582,P<0.001)。结论CTEPH患者心室血池RVT2/LVT2比值与右心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与肺血管阻力呈负相关;心室血池T2 mapping可能为无创评估CTEPH血流动力学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磁共振成像 心室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CT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健慧 刘敏 +4 位作者 王建平 倪逸飞 刘安琪 杨浩宇 鲁炳怀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2-766,共5页
目的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CT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85例经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确诊的MPP患儿,分析其胸部CT表现;利用人工智能肺炎CT影像辅助诊断分析软件定量病变体积(LV)、LV占全肺体积百分比(LV%)及病变CT值,评估CT定量参数与临... 目的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CT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85例经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确诊的MPP患儿,分析其胸部CT表现;利用人工智能肺炎CT影像辅助诊断分析软件定量病变体积(LV)、LV占全肺体积百分比(LV%)及病变CT值,评估CT定量参数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儿童MPP主要CT表现包括支气管壁增厚(78/85,91.76%)、树芽征(70/85,82.35%)、大片实变(39/85,45.88%)、支气管闭塞(29/85,34.12%)、支气管充气征(25/85,29.41%)、腺泡结节(23/85,27.06%)、实变沿支气管分布(21/85,24.71%)、棉球征(19/85,22.35%)、树雾征(15/85,17.65%)及肺不张(14/85,16.47%)。儿童MPP中位LV为50.73(26.38,85.90)cm^(3),中位LV%为3.10%(1.60%,5.70%),中位CT值为-422.61(-479.46,-343.76)HU。MPP LV与血清唾液酸、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纤维蛋白原(Fib)均呈正相关(r_(s)=0.232~0.400),LV%与血清唾液酸、D-二聚体及FDP均呈正相关(r_(s)=0.349~0.439),病变CT值与CRP呈正相关(r_(s)=0.288)。结论儿童MPP 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实验室检查有利于临床诊断儿童MPP、监测病情及评估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原体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疾病临床特征及胸部受累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7
作者 倪逸飞 王建平 刘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01-3005,共5页
Ig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影响全身多个器官的慢性纤维炎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尽管其确切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揭示,但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表现为淋巴细胞和IgG4阳性浆细胞的浸润、层状纤维化、闭塞性... Ig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影响全身多个器官的慢性纤维炎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尽管其确切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揭示,但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表现为淋巴细胞和IgG4阳性浆细胞的浸润、层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许多研究表明超半数IgG4相关疾病患者会出现血清IgG4含量升高,但血清IgG4的上升可出现在其他疾病中且仍有部分患者血清IgG4未见改变,故血清IgG4不作为诊断标准。IgG4-RD具有广泛的器官侵袭性,常见的有淋巴结、唾液腺、肺等器官,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受累部位,但普遍对类固醇反应良好,易复发。在胸部有多种表现形式,涵盖了肺、淋巴结、胸膜、胸壁和纵隔的病变,以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受累情况。IgG4-RD需与肿瘤、炎症和自身免疫病等疾病相鉴别,这使得胸部IgG4-RD的诊断对放射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回顾了IgG4-RD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和胸部影像学特征,以促进对该疾病胸部受累的诊断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疾病 胸部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密克戎与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CT特征对比:初发及随访
8
作者 刘韦芳 曹煜晴 刘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4,262,共6页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及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特征,并探究影响两种肺炎吸收过程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3月民航总医院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影响43例(奥密克戎组)和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30...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及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特征,并探究影响两种肺炎吸收过程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3月民航总医院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影响43例(奥密克戎组)和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30例(甲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症状(有无发热)、症状持续时间,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等]和初发及随访CT影像学特征[病变密度、分布、征象以及CT严重程度定性评分(CTSS)]。结果奥密克戎组平均年龄高于甲流组[(68.61±15.94)岁比(51.20±16.39)岁,P<0.0001],发热比率(58.1%比86.7%,P=0.009)和单核细胞计数[(0.40±0.16)比(0.58±0.19),P<0.0001]均低于甲流组。胸部CT显示奥密克戎组病灶分布以胸膜下为主,甲流组以胸膜下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为主(χ^(2)=8.592,P=0.035)。奥密克戎组较甲流组更易出现小叶间隔增厚(χ^(2)=11.753,P=0.001)、铺路石征(χ^(2)=16.216,P<0.0001)、充气支气管征(χ^(2)=16.216,P<0.0001)、胸腔积液(P=0.039)和胸膜增厚(χ^(2)=4.067,P=0.044),而甲流组比奥密克戎组更易出现结节影(χ^(2)=6.971,P=0.008)。奥密克戎组初发(Z=413,P=0.009)及随访CTSS评分(Z=107,P=0.027)均高于甲流组。奥密克戎组随访CTSS差值与初发CTSS相关性最强(r=0.689,P<0.0001)。甲流组随访CTSS差值与症状持续时间相关性最强(r=0.954,P<0.0001)。结论奥密克戎患者初发及随访病变范围均高于甲流患者,奥密克戎患者肺炎吸收程度可能与初发CTSS有关,而甲流患者可能与症状持续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性疾病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肺炎病毒感染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低管电压技术和低剂量对比剂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的可行性 被引量:37
9
作者 胡莹莹 孙宏亮 +1 位作者 王玉丽 王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96-1400,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低管电压技术和低剂量对比剂进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管电压和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20kV、70ml,120kV、50ml,100kV、50ml,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血管增强情... 目的探讨采用低管电压技术和低剂量对比剂进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管电压和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20kV、70ml,120kV、50ml,100kV、50ml,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血管增强情况、静脉伪影及辐射剂量。结果①除右侧锁骨下动脉外,各主要动脉节段影像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B组血管CT值最低,C组最高,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A组静脉伪影较B组、C组明显(P均<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辐射剂量高于C组(P均<0.05),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进行头颈部256层螺旋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管电压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志勇 张海波 +2 位作者 焦劲松 乔亚男 谢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1-537,共7页
目的探讨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BPAS-MRI)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就诊主诉为“头晕或眩晕”并常规行头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MRA)及BP... 目的探讨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BPAS-MRI)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就诊主诉为“头晕或眩晕”并常规行头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MRA)及BPAS-MRI检查的80例患者,对双侧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在3D-TOF-MRA的基础上进行BPAS-MRI检查。对3D TOF-MRA血管显影正常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管径进行3D TOF-MRA与BPAS-MRI检查结果的比较,以观察BPAS-MRI检查对正常管径轮廓结构的显示情况。对3D TOF-MRA血管显影不正常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进行BPAS-MRI与3D TOF-MRA显影结果的对比分析,以探讨BPAS-MRI在颅内后循环血管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作用。结果(1)80例患者共240支椎-基底动脉中,123支(51.2%)3D TOF-MRA显影正常,其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管径平均值3D TOF-MRA与BPAS-M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117支(48.8%)血管在3D TOF-MRA上显影异常,其中39支(16.2%)血管仅通过MRA易漏诊或误诊,包括椎动脉发育不全15支(6.2%),椎动脉闭塞9支(3.8%),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7支(2.9%),椎动脉发育不良5支(2.1%),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2支(0.8%)及椎动脉夹层1支(0.4%)。结论BPAS-MRI能够清晰显示颅内后循环系统血管外部轮廓结构,联合3D TOF-MRA提高了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 椎-基底动脉狭窄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椎动脉发育不良 椎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定量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含量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玉丽 胡莹莹 +2 位作者 王晔 陈佳良 谢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53-1857,共5页
目的分析mDIXON-Quant测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含量与肝功能及脂质代谢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对135名体检者行mDixon-Quant序列全肝脏扫描,经后处理测量肝脂肪分数图(FF);记录受检者身高、体质量、血压及肝功能、血脂、空... 目的分析mDIXON-Quant测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含量与肝功能及脂质代谢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对135名体检者行mDixon-Quant序列全肝脏扫描,经后处理测量肝脂肪分数图(FF);记录受检者身高、体质量、血压及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FBG)等实验室指标。根据肝脏FF将受检者分为NAFLD组(96例)和对照组(39名),NAFLD组分为轻度(62例)、中度(25例)和重度(9例)亚组,比较各亚组间指标差异,并对肝脏FF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程度NAFLD亚组间代谢综合征的分布差异,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脏FF与BMI、FBG、SBP、DBP、TC、TG、ALT、AST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NAFLD组53例(53/96,55.21%)合并代谢综合征,不同程度NAFLD亚组间代谢综合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P<0.05)。肝脏FF、BMI、DBP、FBG、TC及TG均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均<0.05),HDL则为其保护因素(P=0.006)。结论 NAFLD患者肝脏FF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mDIXON-Quant可用于实时评估NAFLD患者肝脂肪含量,对临床治疗及监测病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组织 代谢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病理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段江晖 胡莹莹 +4 位作者 孙宏亮 谢晟 谭煌英 刘平平 刘良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1-354,359,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NETs)的CT表现、病理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病理证实的TNETs患者,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参照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织标准术语及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和国际抗癌联盟胸腺上...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NETs)的CT表现、病理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病理证实的TNETs患者,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参照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织标准术语及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和国际抗癌联盟胸腺上皮肿瘤TNM分期系统,分析13例患者的CT资料,并进行分期。结果病变主体均位于前纵隔,轴位最大径4.3~14.1cm,中位最大径8.9cm。病灶呈分叶状11例、类圆形2例,囊变坏死10例,钙化2例。11例行增强扫描,其中中-高度强化9例、轻度强化2例,8例有瘤内血管。纵隔结构受累12例,肿瘤侵犯邻近肺组织6例。胸内转移7例,胸外转移6例。临床分期:Ⅰ期1例,ⅢA期4例,ⅣB期8例。组织病理亚型:不典型类癌11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小细胞癌1例。4例术后患者获得随访,其中1例复发和转移,1例转移。结论TNETs的CT表现为前纵隔体积较大的分叶状肿块,坏死囊变常见,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呈中-高度强化,肿瘤易侵犯周围结构,转移较常见。TNETs的病理及临床特点均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米粒体滑囊炎误诊为滑膜骨软骨瘤病1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翯 孙宏亮 宋爱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0-1120,共1页
患者女,59岁,因“双肩关节乏力伴活动障碍2年,加重6个月”就诊;既往类风湿关节炎5年。查体:双肩关节活动障碍,以外展、内收障碍为主。实验室检查:抗环状瓜氨酸多肽抗体1 879 U/ml,血清脂蛋白1 034 mg/L,类风湿因子 503 IU/ml。右肩正位... 患者女,59岁,因“双肩关节乏力伴活动障碍2年,加重6个月”就诊;既往类风湿关节炎5年。查体:双肩关节活动障碍,以外展、内收障碍为主。实验室检查:抗环状瓜氨酸多肽抗体1 879 U/ml,血清脂蛋白1 034 mg/L,类风湿因子 503 IU/ml。右肩正位X线片示右侧肱骨近端软组织增厚,密度均匀,未见钙化,肱骨骨质未见异常(图1A)。MRI:右侧肩峰三角肌下滑囊明显扩张,T1WI呈均匀等信号(图1B);脂肪抑制T2WI见囊内多发结节样小体,信号强度与肌肉组织相似,边界清,周围可见液性高信号围绕,呈“铺路石样”,小体大小及形态各异,多呈长椭圆形,形似“米粒”,长径3.30~9.60 mm(图1C)。影像学诊断:右肩滑膜骨软骨瘤病。行关节镜下右肩关节清理术。术后病理:米粒体中心可见无定形嗜酸性物质,周围见纤维及胶原组织(图1D),符合米粒体滑囊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囊炎 磁共振成像 肩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治疗前后神经系统表现及其脑白质病变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知新 喻唯民 +3 位作者 王琳 周忠蜀 沈抒 张雪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对比治疗前后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 (tetrahydrobiopterindeficiency,BH4D)的神经系统表现 ,并观察其治疗前后脑白质的病变 ,为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客观的临床和影象学依据。方法BH4D患儿11例 ,男9例 ,女2例 ;年龄17周~4岁。给予四氢生... 目的对比治疗前后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 (tetrahydrobiopterindeficiency,BH4D)的神经系统表现 ,并观察其治疗前后脑白质的病变 ,为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客观的临床和影象学依据。方法BH4D患儿11例 ,男9例 ,女2例 ;年龄17周~4岁。给予四氢生物喋呤 ,美多巴 ,5_羟色胺口服治疗1年 ,行头颅MRI检查 ,采用staudt评估标准 ,对其脑白质病变进行治疗前后的观察评定 ,其中8例以Gesell发育量表测量进行量化比较。结果①治疗后8例Gesell发育量表发育指数较治疗前改善。②治疗前11例患儿 (100 % )均有髓鞘发育延迟 ,其中额叶11例(100 % ) ,枕叶8例 (72.7 % ) ,颞叶4例 (36.4 % ) ,顶叶3例 (27.3 % ) ,胼胝体发育不良6例 (54.5 % ) ,1例小脑发育不良 ,全部病例在双侧侧脑室周围T2加权像 (T2WI)上均有弥漫性高信号病灶。治疗后脑白质病变较前好转 ,但仍存在部分髓鞘发育延迟及T2WI异常高信号。结论治疗后BH4D患儿发育指数较前好转 ,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脑白质病变具有一致性 ;BH4D患儿脑白质病变具有高发生率 ,表现为髓鞘发育延迟及异常的T2WI高信号 ,推测这种损害不仅与高苯丙氨酸血症有关 ,且与神经递质的合成下降有关 ;治疗后的脑白质病变较治疗前改善 ,与临床症状的改善相一致 ,但依然存在部分脑白质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 脑白质病变 磁共振成像 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MRI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敏星 高宝祥 +3 位作者 陈翯 闫燃 王武 黄振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MRI检查对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6例IIM患者,包括19例皮肌炎和7例多发性肌炎,行全身冠状位MRI及双大腿轴位MRI检查,全身MRI使用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轴位MR... 目的探讨全身MRI检查对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6例IIM患者,包括19例皮肌炎和7例多发性肌炎,行全身冠状位MRI及双大腿轴位MRI检查,全身MRI使用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轴位MRI使用T1WI和压脂相T2WI序列,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比较各组全身MRI表现。结果对照组全身MRI显示肌肉呈均匀一致的低信号。IIM患者的全身MRI表现有肌肉炎性水肿、肌筋膜炎、皮下软组织水肿、肌萎缩和脂肪浸润。皮肌炎的肌肉炎症分布以大腿肌(18例)最常见,其次为臀肌(14例)、腰大肌(13例)、肩带肌群(11例)、小腿肌(11例)、竖棘肌(10例)和颈部肌群(9例);肌肉外表现有双肺空洞、股骨和胫骨梗死、股骨头坏死、肾上腺肿块和甲状腺结节。多发性肌炎的肌肉炎症分布以大腿肌(5例)最常见,其次为臀肌(3例)、腰大肌(3例)、肩带肌群(2例)、小腿肌(2例)、竖棘肌(1例)和颈部肌群(1例);肌肉外表现双侧股骨和胫骨梗死1例。结论全身MRI不但可以全面评价IIM患者的全身肌肉炎症活动情况,还可以发现骨梗死等并发症,在炎性肌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信号的不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茜玮 谢晟 +2 位作者 常飞燕 王丽雯 矫毓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比较脑微出血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磁敏感加权成像信号不均匀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3~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微出血患者33例为脑微出血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2组入选者都进行三维T2’加权血管成像(T2 ... 目的比较脑微出血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磁敏感加权成像信号不均匀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3~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微出血患者33例为脑微出血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2组入选者都进行三维T2’加权血管成像(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序列的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利用自带的Func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在胼胝体膝部及压部测量SWAN序列图像上信号的标准差、最大及最小值,并计算出极值,即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比较2组差异。结果在胼胝体压部,脑微出血组的信号标准差为103.0±23.9,对照组为84.7±22.6,脑微出血组的信号极值为490.9±139.6,对照组为408.7±91.7;在胼胝体膝部,脑微出血组的信号标准差为88.7±18.7,对照组为69.7±10.9,脑微出血组的信号极值为409.2±92.1,对照组为324.8±49.5,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微出血的患者中SwAN序列上信号的不均匀性较健康者增加,提示SWAN序列上信号的不均匀性可以反映小血管病变导致的灌注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胼胝体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氧合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18)F⁃FDG 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萍萍 富丽萍 +3 位作者 张凌 冯宏响 史艳芬 郑玉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对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与增强CT影... 目的对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全部PPMA患者。对其^(18)F⁃FDG PET/CT和增强CT影像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入选2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PMA患者,全部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CT扫描。^(18)F⁃FDG PET/CT显像示孤立性PPMA 7例、弥漫性多发PPMA 18例,前者形态学表现为肺部孤立性病灶,边缘可见分叶征与棘突,实性成分摄取^(18)F⁃FDG不均匀,空洞或囊性密度区对^(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弥漫性多发PPMA形态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病灶,分布、大小、形态不一,包括多发结节或团块5例,实变影5例,结节、团块、空洞、磨玻璃密度影、斑片影及实变影等多种形态占位混合存在8例。实变影为弥漫性多发PPMA最典型的形态学表现(11例),实变灶密度极不均匀,其内均含囊性密度区,CT值较低(-71~79 Hu),可见肺叶膨隆征(6例)、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4例)、血管造影征(3例)、周围磨玻璃密度影(7例)。弥漫性多发PPMA对^(18)F⁃FDG摄取程度不一,囊性成分低于实性成分。增强CT示,4例呈不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以结节、团块或空洞为主的病灶对^(18)F⁃FDG摄取程度与CT强化程度无线性相关;以实变影为主的病灶对^(18)F⁃FDG摄取程度与CT强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增强CT示PPMA病灶可无强化或不均匀强化。^(18)F⁃FDG PET/CT显像示PPMA病灶常表现为结节、斑片影等多种占位形式与实变影混合存在,可通过其特征性表现,包括肺叶膨隆、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造影征以及代谢程度与病灶密度呈正相关等,与肺部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位置对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序列测量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莹莹 王晔 谢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颅位置对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序列(3DPCASL)测量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招募15名健康志愿者,采取正中位、仰头位、低头位3种头颅位置,应用3.0TMR行3DPCASL检查,测量不同部位脑组织(双侧小脑、额叶、顶叶、颞叶、枕... 目的探讨头颅位置对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序列(3DPCASL)测量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招募15名健康志愿者,采取正中位、仰头位、低头位3种头颅位置,应用3.0TMR行3DPCASL检查,测量不同部位脑组织(双侧小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半卵圆中心)的CBF,比较各部位CBF测量值在不同头颅位置下以及各部位之间CBF测量值的差异。结果左侧小脑半球、左侧枕叶、右侧半卵圆中心在不同头颅位置时CB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67,P<0.001;F=6.15,P=0.01;F=4.42,P=0.02)。同一部位左、右侧别之间CBF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3种头颅位置下,半卵圆中心、颞叶与其余各部位间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额叶与枕叶、顶叶间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脑在正中位及仰头位时与其余各部位间CBF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3DPCASL序列测量颅脑各部位的CBF时,头颅位置会对于某些颅脑部位CBF测量值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量 磁共振成像 自旋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对i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丽 胡莹莹 王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6-1087,共2页
心率是影响冠状动脉CT成像的重要因素。Phil-ips iCT大大提高了扫描的时间、空间分辨力。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心率的冠状动脉影像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心率对Philips i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成像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在鲤鱼耳石对环境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丽娜 李胜荣 +4 位作者 罗军燕 杜凤琴 马国林 王玉丽 王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31,共7页
作为生命矿物文石和球文石的载体,鱼耳石(fish otoliths)记载了鱼体生长过程中大量的环境信息。近30年来,其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利用医学技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文中尝试应用医学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对取自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 作为生命矿物文石和球文石的载体,鱼耳石(fish otoliths)记载了鱼体生长过程中大量的环境信息。近30年来,其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利用医学技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文中尝试应用医学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对取自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库的野生鲤鱼耳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鲤鱼的星耳石和微耳石CT值均大于密云水库鲤鱼耳石相应的CT值,与白洋淀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密云水库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同一水域星耳石与微耳石的CT值也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认为这种差异可能与元素的亲和性及占位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耳石 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水环境 白洋淀 密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