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心电标测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小钧 柯元南 +1 位作者 吴宁 关东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78-381,共4页
目的 探讨有更大体表取样范围的体表心电标测 (BSPM)中反映的QT间期离散度及分布。方法  (1)记录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间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5 9岁 )的 96导联体表心电标测图及 12导联心电图 ,分别测定QT间期及QT... 目的 探讨有更大体表取样范围的体表心电标测 (BSPM)中反映的QT间期离散度及分布。方法  (1)记录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间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5 9岁 )的 96导联体表心电标测图及 12导联心电图 ,分别测定QT间期及QT离散度 ,并与 5 8名正常对照 (平均年龄 5 0岁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正常人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SPM法测得的QT离散度、QT最大值均大于 12导心电图值 ,QT最小值小于 12导心电图 ;(2 )正常人BSPM法测得的QTd为 (5 0 .6± 17.1)ms。最大值多位于左侧胸及偏后部、胸骨上部和右锁骨区 ,最小值位于胸部偏右下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SPM法测得的QTd为 (83.3± 2 8.7)ms ,较正常对照组高。QT间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QT间期最大值移至覆盖于心肌梗死部位的体表区域 ;(3)BSPM法测得QTd的变异系数低于 12导心电图。BSPM法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人QTd的灵敏度高于 12导心电图 (分别为 81% ,5 8% ) ;特异性分别为 91%和 90 %。结论  12导心电图及BSPM方法均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增加 ,BSPM方法较 12导心电图能更有效地发现体表QT间期最大、最小值及心室复极的离散 ,尤其可展示QT间期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QT离散度 体表心电标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液免疫对动脉粥样硬化调节作用的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任燕 舒小明 +2 位作者 刘芃 郑金刚 黄铁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1-93,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由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慢性炎性疾病。炎症及免疫反应在AS斑块形成、不稳定性以及最终破裂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在AS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体液免疫是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由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慢性炎性疾病。炎症及免疫反应在AS斑块形成、不稳定性以及最终破裂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在AS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体液免疫是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的特异性免疫机制,尤如获得性免疫系统中的一只"橄榄球队"。我们将简述体液免疫各成员与AS发生发展的机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B淋巴细胞 载脂蛋白E类 免疫球蛋白类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