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93
1
作者 吴学敏 侯来永 +5 位作者 白伟 彭越 李月 谢欲晓 孙启良 林江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呼吸训练组20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呼吸训练组20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呼吸训练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3个月。呼吸训练前后分别评价生存质量(QOL)和日常生活活动(ADL),同时测定肺功能和呼吸次数/分钟,与非训练组及训练前进行比较。结果:尽管呼吸训练组呼吸训练后与对照组及与训练前比较肺功能和ADL均无明显差异,但呼吸训练组呼吸频率与训练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呼吸频率明显降低(P<0.01),呼吸短促症状明显减轻(P<0.05),QOL部分提高。结论:①生存质量指标中呼吸短促症状评价,结合呼吸次数/分钟评估呼吸康复效果较好;②即使是老年严重的COPD患者,也能通过呼吸训练使他们在生存质量上得到改善,呼吸康复适用于所有COP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存质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营养支持对缓解期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江涛 胥振扬 +5 位作者 王群 赵秀梅 成立珠 林友华 祝昌平 何永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00-202,共3页
将53例缓解期营养不良的住院COPD患者分为营养治疗组29例,对照组24例。营养治疗组采用2周的短期营养支持治疗,应用20%脂肪乳剂和7%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隔日静脉滴注。结果表明,营养治疗组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 将53例缓解期营养不良的住院COPD患者分为营养治疗组29例,对照组24例。营养治疗组采用2周的短期营养支持治疗,应用20%脂肪乳剂和7%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隔日静脉滴注。结果表明,营养治疗组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和6min行走距离明显增加,而体重和肺功能指标,如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无明显改变。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提示短期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的呼吸肌肌力,提高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呼吸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的测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江涛 林友华 +6 位作者 赵秀梅 成立珠 曾梅英 李勇 薛福林 孔繁亮 李平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9-12,共4页
应用自行研制的RMSE一1型呼吸肌功能测定仪对健康正常人和缓解期COPD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缓解期COPD患者呼吸肌肌力指际如MIP和MEP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而呼吸肌耐力指标如最大吸气负荷、最大负荷... 应用自行研制的RMSE一1型呼吸肌功能测定仪对健康正常人和缓解期COPD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缓解期COPD患者呼吸肌肌力指际如MIP和MEP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而呼吸肌耐力指标如最大吸气负荷、最大负荷时平均口腔压和最大负荷时最大持续吸气压占MIP的百分数较正常人组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认为呼吸肌功能测定作为呼吸肌功能评定的客观方法,对于观察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效果和指导呼吸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 肺疾病 呼吸肌 肌力 耐力 呼吸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呼吸肌锻炼 被引量:27
4
作者 林江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276-280,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呼吸肌锻炼林江涛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和肺心病患者由于反复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负荷加重,可发生呼吸肌疲劳,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呼吸肌锻炼林江涛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和肺心病患者由于反复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负荷加重,可发生呼吸肌疲劳,成为呼吸衰竭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肺心病 呼吸肌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多肽与呼吸系统疾病防御
5
作者 张晓岩 林江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466,共3页
关键词 呼吸系统 抗菌多肽 疾病防御 呼吸道防御 呼吸道分泌物 呼吸道粘膜 终末呼吸单位 防御功能 非免疫性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效果 被引量:72
6
作者 王志虹 林江涛 +2 位作者 李勇 高捷 朱加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5-668,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诊断和特异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对106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常规胸部X线、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 目的分析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诊断和特异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对106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常规胸部X线、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鼻窦X线或CT、24h食管pH监测、诱导痰细胞分类等检查,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特异性治疗的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结果10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101例(95.3%)诊断明确,单一病因咳嗽者81例(80.2%),复合病因者20例(19.8%)。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66例(62.3%),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15例(14.1%),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11例(10.4%),感染后咳嗽(PIC)4例(3.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物性咳嗽3例(2.8%),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例(1.9%),病因未明5例(4.7%)。经特异性治疗后92例(91.1%)患者咳嗽得到控制,9例(8.9%)咳嗽部分缓解。结论CVA、PNDs、GER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大部分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咳嗽症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吴学敏 孙启良 +4 位作者 谢欲晓 侯来永 白伟 彭越 林江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30例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运动训练组20例。运动训练组...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30例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运动训练组20例。运动训练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进行步行训练和改编的呼吸体操训练,持续训练3个月。对照组10例,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前后分别评价运动耐力(6MWD以及记步器步数)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COPD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无明显差异(P均>0.05),运动训练组运动耐力(6MWD和记步器步数)明显高于训练前和对照组(P<0.01),Borg呼吸困难评分明显减轻(P<0.01)。增加的6min步行距离与肺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老年重度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减轻呼吸困难症状而对肺功能无明显改变。运动耐力的提高与肺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运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风宣肺方和解表清里方干预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卢娜娜 刘琪 +5 位作者 顾立刚 周旭澎 吴珺 邱泽计 张洪春 晁恩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凋亡天门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途径激活限制病毒复制,但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探讨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及2种不同抗流感病毒方药的... 目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凋亡天门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途径激活限制病毒复制,但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探讨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及2种不同抗流感病毒方药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肺炎模型组、奥司他韦对照组、疏风宣肺方高、中、低剂量组,解表清里方高、中、低剂量组。提取各组小鼠肺组织总RNA,采用基因组芯片筛选出与凋亡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荧光定量PCR对天门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肺炎模型组肺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casp-3、casp-8、casp-9、Fas、FasL、TNF、TNFrasf1a、Tradd、IL1a、IL1b、IL1r1、IL1r2、casp-7明显上调,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疏风宣肺方中剂量组差异表达基因casp-8、casp-7、Fas、FasL、TNF、TNFrasf1a、Tradd、IL1a、IL1b、IL1r1、IL1r2明显下调。疏风宣肺方低剂量组下调上述基因的作用强于解表清里方低剂量组,疏风宣肺方中剂量组治疗效果优于解表清里方中剂量组。疏风宣肺方低剂量组与解表清里方中剂量组对casp-3、-8、-9表达有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疏风宣肺方的治疗效果与解表清里方比较如下:疏风宣肺方低剂量组>疏风宣肺方中剂量组>解表清里方中剂量组>解表清里方低剂量组。结论疏风宣肺方对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调控作用强于解表清里方,上调casp-3、-8、-9表达,对抗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细胞凋亡较强,对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治疗作用优于解表清里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宣肺方 解表清里方 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 细胞凋亡 casp-3 -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肿瘤标志物ProGRP、NSE、CYFRA21-1、CEA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运秋 于立群 林江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多由肺癌引起,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及胸腔积液胃泌素前体释放肽片断31-98(ProGRP)、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和癌胚抗原(CEA)单项或联合检...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多由肺癌引起,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及胸腔积液胃泌素前体释放肽片断31-98(ProGRP)、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和癌胚抗原(CEA)单项或联合检测对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与组织学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原发肿瘤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组、肺腺癌组及肺鳞癌组,同时以良性胸腔积液组、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评估胸腔积液ProGRP、NSE、CYFRA21-1和CEA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各组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及胸腔积液ProGRP、NSE、CYFRA21-1、CEA在各恶性胸腔积液组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CLC组检测胸腔积液ProGRP的Youden指数和诊断准确性最高;肺腺癌和肺鳞癌组则以胸腔积液CEA+CYFRA21-1联合检测(按平行试验)的Youden指数及诊断准确性最高。结论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系列(ProGRP、NSE、CYFRA21-1、CEA)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与组织学分型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胸腔积液ProGRP为SCLC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最佳肿瘤标志物;胸腔积液CEA+CYFRA21-1联合检测(按平行试验)为肺腺癌、肺鳞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积液ProGRP NSE CYFRA21—1 CEA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声门上通气方式在支气管热成形术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稳 林江涛 +4 位作者 苏楠 农英 洪洪 尹毅青 李成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比较经魏氏喷射鼻咽通气道行高频喷射通气、改良喉罩控制通气两种通气方式在支气管热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 28例支气管热成形术患者分成A组(经魏氏喷射鼻咽通气道行高频喷射通气,14例)和B组(经改良喉罩控制通气,14例),记录患者入室... 目的比较经魏氏喷射鼻咽通气道行高频喷射通气、改良喉罩控制通气两种通气方式在支气管热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 28例支气管热成形术患者分成A组(经魏氏喷射鼻咽通气道行高频喷射通气,14例)和B组(经改良喉罩控制通气,14例),记录患者入室后(T0),给药/麻醉诱导后1 min(T1),纤维支气管镜置镜即刻(T2),通气后15 min(T3)、30 min(T4)、45 min(T5),术毕即刻(T6),患者睁眼时(T7)的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并于T0、T4、T6时点采集足背动脉血测p H、动脉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值;记录置镜时间、手术时间、患者初醒时间;评估麻醉效果、术者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记录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结果 A组患者T4、T6时点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升高(P均<0.05),p H显著降低(P<0.05);B组患者的置镜时间和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P均<0.05),而苏醒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B组的麻醉效果和术者满意度均明显好于A组(P均<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改良喉罩控制通气方法更适合应用于支气管热成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热成形术 魏氏喷射鼻咽通气道 高频喷射通气 改良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对SARS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欣 林江涛 +7 位作者 俞红霞 李勇 赵秀梅 苏楠 杨萌 王志虹 贾玉萍 农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评价SARS恢复期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变化以及中药治疗对两者的影响。方法:85例(男45例,女40例,平均年龄37.20±10.9岁)SARS恢复期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测试,并选择St George′s呼吸问卷... 目的:评价SARS恢复期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变化以及中药治疗对两者的影响。方法:85例(男45例,女40例,平均年龄37.20±10.9岁)SARS恢复期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测试,并选择St George′s呼吸问卷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SARS恢复期患者出院时的肺功能损害以弥散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随出院时间的延长,肺功能各项损害指标均有好转趋势,其中,TLC%和DLCO%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SARS恢复期患者TLC%和DLCO%的变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RS恢复期患者出院后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同正常相比均有轻度增高,出院8周时各项生存质量评分较出院4周时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SARS恢复期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活动、症状、影响和总分与DLCO%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r=0.432—0.664,P<0.01),症状评分与TLC%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r=0.298,P<0.01)。结论:SARS恢复期患者肺功能损害中的TLC%和DLCO%,随出院时间延长有显著的好转趋势,中药治疗可以增强这一趋势,但中药治疗SARS恢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似无明显作用。SARS恢复期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与DLCO%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肺功能 生存质量 St George’s呼吸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护生不同实习阶段的应激状况调查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爱华 郑修霞 孙宏玉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4期14-16,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实习阶段本科实习护生的应激源及应激水平,为完善护理临床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激源问卷,分别在实习早期(实习1个月末)、实习中期(实习4个月末)和实习后期(实习7个月末)对89名5年制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 目的了解不同实习阶段本科实习护生的应激源及应激水平,为完善护理临床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激源问卷,分别在实习早期(实习1个月末)、实习中期(实习4个月末)和实习后期(实习7个月末)对89名5年制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在心理、工作量、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患者照护、临床实习环境和人际关系6个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应激;实习的各个时期均有30%左右的护生呈中等水平应激,70%左右的护生呈低水平应激,没有高水平和极高水平的应激;护生实习早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与临床实习环境2个方面的应激水平显著高于实习后期(均P<0.05)。结论本科实习护生的应激源及应激水平是动态变化的,护理临床教学工作者应根据护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 本科生 实习阶段 临床实习 应激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失平衡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铁群 林耀广 +2 位作者 郭子健 朱元珏 罗慰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5-437,共3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平衡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卵白蛋白作为致敏原制备哮喘大鼠模型 ,建立大鼠离体气管环的张力测定并用内皮素 - 1(ET - 1)作用观察张力的变化和JKC30 2及L -亚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对ET - 1作用... 目的 :探讨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平衡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卵白蛋白作为致敏原制备哮喘大鼠模型 ,建立大鼠离体气管环的张力测定并用内皮素 - 1(ET - 1)作用观察张力的变化和JKC30 2及L -亚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对ET - 1作用的影响。结果 :ET - 1对正常大鼠和哮喘大鼠离体气道均有强大的收缩作用 ,对哮喘组的作用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在哮喘大鼠ET - 1的收缩气道作用只能被ETA 拮抗剂JKC30 2部分阻断 ,比例为 13 5 %。L -NAME孵育哮喘大鼠气管环后 ,ET - 1的气道收缩反应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哮喘大鼠气道对ET - 1的反应性明显提高 ,一氧化氮可影响ET - 1的作用 ,在大鼠介导ET - 1气道收缩作用主要是ETB 受体。气道ET - 1和NO平衡失调是引起哮喘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附32例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颖 柳学国 张秀兰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8期579-581,共3页
目的 :总结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肺隐球菌病 3 2例 ,分别误诊为肺癌、炎症或结核。患者年龄4~ 64岁 ;X线检查 3 0例 ,CT检查 19例。结果 :肺隐球菌病X线、CT表现有 5种 :①孤立块影或结节影 ;②多发结节或肿块影 ;③单发或... 目的 :总结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肺隐球菌病 3 2例 ,分别误诊为肺癌、炎症或结核。患者年龄4~ 64岁 ;X线检查 3 0例 ,CT检查 19例。结果 :肺隐球菌病X线、CT表现有 5种 :①孤立块影或结节影 ;②多发结节或肿块影 ;③单发或多发斑片影 ;④斑片影与结节影混合病灶 ;⑤弥漫性粟粒影 ;这 5种表现以第 1种最多见 ,好发于肺外围。 3 2例病例手术病理证实 2 0例 ,穿刺活检证实 5例 ,脑脊液涂片证实 4例 ,痰培养证实 3例。结论 :肺隐球菌病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 ,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及痰、脑脊液找到隐球菌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影像学表现 误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铁群 张桂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078-1081,共4页
近年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水平 ,本文复习国外文献 ,从抗胆碱能药、皮质类固醇、白三烯受体 (LTB4)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 白三烯受体 抗胆碱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13
16
作者 林江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康复治疗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林江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和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康复治疗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林江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和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康复 缓解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献勇 林江涛 +1 位作者 舒峻 张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53-756,共4页
临床用于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监测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等,它们不能直接反应气道炎症:诱导痰分析虽能直接反映气道炎症,但较难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很多研究发现呼出气一氧化氮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 临床用于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监测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等,它们不能直接反应气道炎症:诱导痰分析虽能直接反映气道炎症,但较难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很多研究发现呼出气一氧化氮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研究发现呼出气一氧化氮对于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简便、快捷、安全。本文就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监测方面的应用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激发试验 临床症状 治疗监测 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一氧化氮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肺气肿的社区预防及健康教育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力平 黄铁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阻塞性肺气肿 社区预防 健康教育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震中截瘫伤员康复12年肺功能检查分析(附239例告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明哲 关骅 +4 位作者 张皓 廉渏 林友华 赵秀梅 林江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4期5-8,共4页
本文研究239例截瘫伤员经过12年康复的肺功能。胸、腰胸损伤235例。颈椎损伤3例,胸椎损伤1例。结果发现胸腰椎损伤组 VC、FVC、FEV_l.0、FEV_1.0%、(?)75,、(?)50、(?)25、(?)25/HT 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以内。而 PEFR 稍有下降。颈椎损伤... 本文研究239例截瘫伤员经过12年康复的肺功能。胸、腰胸损伤235例。颈椎损伤3例,胸椎损伤1例。结果发现胸腰椎损伤组 VC、FVC、FEV_l.0、FEV_1.0%、(?)75,、(?)50、(?)25、(?)25/HT 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以内。而 PEFR 稍有下降。颈椎损伤组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116例病人提供了截瘫前身高数据。截瘫后身高较截瘫前缩短3.81土2.34cm。VC、FVC、FEV_1.0受身高影响最明显。按截瘫前身高计算的预计值高于按截瘫后身高计算的预计值。病人受伤时胸、肺已发育完全,截瘫使身高缩短不会使肺功能变化,因此应以截瘫前身高计算预计值为宜。用轮椅或手摇车进行运动的运动组肺现能结果明显优于无运动组。说明截瘫康复期进行上肢运动对改善肺功能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肺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