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医院终末期患者转诊的家庭决策路径
1
作者 张珊 张晓天 +2 位作者 岳鹏 杨晶 尹灼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目的深入了解三级医院终末期患者转诊中家庭决策的动机、模式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3家三级医院的终末期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分析。结果根据主题饱和原则,最终纳入11例患者... 目的深入了解三级医院终末期患者转诊中家庭决策的动机、模式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3家三级医院的终末期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分析。结果根据主题饱和原则,最终纳入11例患者和15位家属。访谈资料经整理和分析后归纳为6大主题:决策前提、决策模式、家庭支持、转出医院方医疗团队支持、转诊通道状况、志愿者团队的介入及社会支持,在此基础上,构建终末期患者转诊的家庭决策流程图。结论深度剖析了三级医院终末期患者转诊中家庭决策的多方面因素,结果突显了内外在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决策模式、家庭支持、医疗团队支持、转诊通道状况以及志愿者团队的介入和社会支持的综合影响,为改善终末期患者转诊流程和提升家庭决策的质量提供了深刻的理解,为未来改进医疗服务和决策支持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患者 转诊决策 家庭支持 家庭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智慧化护理调度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颖 陈静 +2 位作者 雷梦君 孙碧海 薛长莹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 :建设并应用满足手术室护理管理需求的智慧化护理调度系统,为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安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9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建设完成智慧化护理调度系统,随机抽取3个手术间作为检测点位,比较系统应用前(2023年6... 目的 :建设并应用满足手术室护理管理需求的智慧化护理调度系统,为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安全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9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建设完成智慧化护理调度系统,随机抽取3个手术间作为检测点位,比较系统应用前(2023年6月—7月)与应用后(2023年11月—12月)的手术间平均使用效率、手术间平均周转时间、患者入室前平均等待时间、医护人员等待患者平均时间、手术室工作人员对系统的可用性评价、患者满意度情况等。结果 :系统应用后,手术间平均使用效率提高(P=0.013),手术间平均周转时间缩短(P=0.007),患者入室前平均等待时间缩短(P<0.001),医护人员等待患者平均时间缩短(P=0.014)。对37名手术室工作人员采用后测系统可用性问卷进行调查,各维度均分在5.98~6.08之间,处于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患者满意度调研显示患者对手术室整体服务的评价提升(P<0.001)。结论 :手术室智慧化护理调度系统的应用优化并规范了手术室护理辅助人员的行为,有效提升了手术周转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保障了医疗安全,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智慧化护理调度系统 手术周转 效益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对肾功能的作用
3
作者 冯宇旋 王金志 +7 位作者 李新成 张帅 高倩 王同生 毛毅敏 谢万木 翟振国 黄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评估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及BPA对肾功能的影... 目的评估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及BPA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2年5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行BPA治疗的143例CTEPH患者的临床信息、血流动力学指标、BPA术前1周内及术后48~72 h内的血肌酐浓度,对比每次BPA前后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变化,评估CIN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首次及末次BPA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血肌酐及eGFR变化。结果纳入115例CTEPH患者,共行BPA 192例次,其中男性88例次,女性103例次。每次BPA使用对比剂剂量为(145.58±47.26)mL。BPA术后共有12例患者发生13例次CIN,发生率为6.8%。CIN患者的基线特征及肾功能与非CIN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_(2))在CIN患者中更低(58.58%±10.38%比66.15%±8.02%,P=0.002),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EPH患者在不同频次的BPA治疗前后血肌酐及eGF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数次BPA治疗后,末次肾功能指标血肌酐[(78.09±18.760)μmol/L比(82.26±21.37)μmol/L,P<0.001]和eGFR[(86.08±21.22)mL/(min·1.73 m^(2))比(82.07±22.05)mL/(min·1.73 m^(2)),P=0.007]较基线值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BPA治疗CTEPH患者后可发生对比剂肾病,多次BPA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肾功能也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对比剂肾病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益六西格玛法在提升手术室接台效率中的应用
4
作者 雷梦君 张颖 +2 位作者 陈静 薛长莹 孙碧海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19,共4页
目的:将精益六西格玛法应用于接台手术流程的分析与优化中,从而提升手术室接台手术的整体效率,为手术室的精细化管理提供解决方案。方法:基于精益六西格玛法,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手术任务的自主派发以及辅助人员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于... 目的:将精益六西格玛法应用于接台手术流程的分析与优化中,从而提升手术室接台手术的整体效率,为手术室的精细化管理提供解决方案。方法:基于精益六西格玛法,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手术任务的自主派发以及辅助人员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于2024年7月调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流程改进前的1576例手术以及改进后的1611例手术数据,比较改进前后患者接入手术室耗时、接台手术间隔时间、患者等待时间及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改进后,接患者入手术室耗时缩短至12(7,19)分钟,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缩短至15(10,22)分钟,患者等待时间缩短至17(12,21)分钟,辅助人员任务完成的及时性、时间把控精准性显著提升(P<0.01)。结论:将精益六西格玛法应用到接台手术的流程优化中,可提升接台手术的效率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同时为医院提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六西格玛 接台手术效率 智能调度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护士关怀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静 周艳霞 申艳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8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调查ICU护士的关怀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1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的关怀效能水平明显偏低;护士的专科资质和对实施关怀护理的态度是其关怀效能的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ICU护士的关怀效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1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的关怀效能水平明显偏低;护士的专科资质和对实施关怀护理的态度是其关怀效能的影响因素;护士认为实施关怀护理工作的最主要障碍包括护患关系和工作强度等。结论:重视ICU专科护士的培养,改变护士对关怀护理的态度,为临床护士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改善护患关系,降低ICU护士的工作负荷,建立健全科室人文关怀相关工作流程,将有助于提升ICU护士关怀效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重症监护病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念珠菌感染与医院感染防控研究现状 被引量:5
6
作者 邬巧玲 刘丽平 +3 位作者 尹琳 喻薇 王春雷 鲁炳怀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2009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可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多重耐药酵母菌,且具有如下特点:实验室传统的形态和生化检验方法难以将其鉴定,临床分离株通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致死率高,在环境物体表面和定植人群中能长时间存在。...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2009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可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多重耐药酵母菌,且具有如下特点:实验室传统的形态和生化检验方法难以将其鉴定,临床分离株通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致死率高,在环境物体表面和定植人群中能长时间存在。该菌目前传播机制以及消毒措施尚不明确,30多个国家陆续有其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事件的报道,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威胁。我国已有18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报道。为提示耳念珠菌医院感染传播的风险,帮助医疗机构完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本文就耳念珠菌感染以及其医院感染防控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念珠菌 感染 医院感染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脱机失败者脱机疗效的系统综述
7
作者 蔡倩 张溪 +5 位作者 苏海荣 刘娜 黄颖 李际强 夏金根 郑德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6-31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IMT)对脱机失败者的脱机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MT对机械通气脱机失败者效果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IMT)对脱机失败者的脱机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MT对机械通气脱机失败者效果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10月22日。利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发表时间集中于2011年至2023年,来自巴西、中国、美国、伊朗和澳大利亚5个国家,共涉及499例患者。PEDro量表评分5~8分。研究对象包括延长脱机、困难脱机和气管切开者。IMT方式包括阈值负荷训练和锥形流阻训练。干预强度为30%~80%最大吸气压(MIP),部分研究没有根据MIP设定训练强度,强度进阶的方式各研究间差异较大。干预频率为每组5~30次呼吸,组间休息至少1 min,每次2~6组,每天1~2次,每周5~7 d。干预持续至成功脱机,或脱机后1周,或拔管,或4d~8周。干预疗效方面,IMT不能改善脱机失败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IMT对脱机失败者脱机成功率、脱机持续时间、MIP和病死率的效果,各项研究间结论不一致。结论IMT不能改善脱机失败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对脱机失败者脱机成功率、脱机持续时间、MIP和病死率的效果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脱机失败 通气机撤除法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韩腾 张晓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9期6-8,共3页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职务:中日医院院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呼吸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科技部呼吸与肺循环疾病创新团队带头人,英国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职务:中日医院院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呼吸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科技部呼吸与肺循环疾病创新团队带头人,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部荣授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任医师 临床研究 呼吸病学 学科带头人 医学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病原菌在细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多重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卓献霞 赵建康 曹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2-786,共5页
目的比较多重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子诊断方法对细菌培养阳性和阴性的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定量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实验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或支气... 目的比较多重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子诊断方法对细菌培养阳性和阴性的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定量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实验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同时使用传统培养方法和多重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12种目标病原菌,比较在PCR阳性病例中培养阳性组和培养阴性组细菌定量水平的差异。结果共收集到12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呼吸道标本,其中多重定量PCR阳性101例。在101例多重定量PCR阳性样本中,细菌培养阳性31例,细菌培养阴性70例,多重定量PCR在培养阳性组检出目标病原菌33次,在培养阴性组检出目标病原菌144次,检出次数最多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细菌定量中位值在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1.44×10^(8) copies/mL vs 1.22×10^(7) copies/mL、7.10×10^(8) copies/mL vs 4.83×10^(6) copies/mL和4.28×10^(7) copies/mL vs 5.77×10^(4) copies/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定量PCR能对检测的病原体进行准确定量,且在培养阳性组的细菌定量中位值高于阴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定量PCR 细菌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慢阻肺患者吸气阶段呼吸力学参数估计的改进的约束优化方法临床验证
10
作者 许丽嫱 李德玉 +1 位作者 乔惠婷 夏金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63-163,共1页
目的对一种慢阻肺患者吸气阶段呼吸力学参数估计的改进的约束优化方法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采集2018年3月~2020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慢阻肺患者数据。入选标准为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排除标准... 目的对一种慢阻肺患者吸气阶段呼吸力学参数估计的改进的约束优化方法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采集2018年3月~2020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慢阻肺患者数据。入选标准为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排除标准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气胸。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压力控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友好医院 慢阻肺患者 呼吸力学参数 临床验证 机械通气治疗 慢阻肺急性加重 压力控制模式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评价呼吸力学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晓燕 孙海双 +2 位作者 刘敏 代华平 王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3-1187,共5页
呼吸力学的改变是包括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伴随的病理生理过程,甚至能够参与疾病发生机制,对其进行评价在阐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监测疾病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无电离辐射的优点,... 呼吸力学的改变是包括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伴随的病理生理过程,甚至能够参与疾病发生机制,对其进行评价在阐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监测疾病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无电离辐射的优点,而目前采用MRI评价呼吸系统疾病的呼吸力学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就MRI在评价呼吸力学的基本方法、技术及应用进行综述,并讨论未来其评价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力学的可能方向,旨在提高对MRI评价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呼吸力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全自动标本转移系统在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颖 雷梦君 +4 位作者 玄力娟 孙碧海 司超增 陈静 牛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在数智化管理背景下,由手术室护士主导的数智化全自动标本转移系统在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手术病理标本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数智化全自动标本转移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中,比较系... 目的:探讨在数智化管理背景下,由手术室护士主导的数智化全自动标本转移系统在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手术病理标本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数智化全自动标本转移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中,比较系统应用前(2023年4月—7月)和系统应用后(2023年8月—11月)的病理标本送检效率、送检质量、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应用数智化全自动标本转移系统后,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时长较应用前平均减少3.66 min,一次性接收合格率由87.07%提高至96.42%,病理送检质量满意率较高,护士工作压力显著缓解,医务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智化全自动标本转移系统应用于手术标本前处理流程中可有效提高手术标本前处理效率并缓解护士工作压力,保障病理标本送检质量,为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全自动标本转移系统 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 抽真空处理 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诱导致命性乳酸中毒:一种极易混淆为脓毒性休克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然 杨绍婉 +2 位作者 田行瀚 李小丽 刘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7-900,共4页
回顾性分析北京、山东两所医院诊治的3例利奈唑胺诱导乳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致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3例患者因病情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在用药的不同阶段出现难以用脓毒性休克解释... 回顾性分析北京、山东两所医院诊治的3例利奈唑胺诱导乳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致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3例患者因病情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在用药的不同阶段出现难以用脓毒性休克解释的乳酸中毒,停用利奈唑胺并给予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后,患者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最终临床诊断为利奈唑胺诱导的乳酸中毒,但初诊医生均考虑为脓毒性休克。经积极治疗,2例患者转归良好,1例患者死亡。利奈唑胺诱导的乳酸中毒易被误诊为脓毒性休克,广大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不良反应早期诊断的认知与识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多重耐药 乳酸中毒 脓毒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早期活动临床实践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晶 刘培 +5 位作者 王珊珊 南惠 金丹 林芳 夏金根 詹庆元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83,共3页
对10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开展早期活动,包括组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活动团队,早期活动评估及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结果10例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4.60±1.26)h可定时被动翻身,摆放功能体位;(14.00±6.91)d患者意识清... 对10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开展早期活动,包括组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活动团队,早期活动评估及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结果10例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4.60±1.26)h可定时被动翻身,摆放功能体位;(14.00±6.91)d患者意识清醒,可完成0~3级水平的活动,每天主动活动时间(33.89±11.67)min。活动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体外膜肺氧合支持14~69 d后10例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膜肺氧合,转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体外膜肺氧合(ECMO) 早期活动:重症监护室(ICU) 危重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敏 任雁宏 +4 位作者 刘艳 班承钧 顾华 王征 张予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33-538,共6页
背景与目的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严重并发症之一,生活质量降低,预后差。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L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 背景与目的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严重并发症之一,生活质量降低,预后差。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L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例NSCLC-L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肺腺癌,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21外显子L858R突变(mutations,m),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59岁-64岁,平均年龄61.3岁,主要临床表现及查体:头痛(3/3)、头晕(3/3)、恶心呕吐(3/3)、癫痫(2/3)、复视(1/3)、听力下降(1/3)、脑膜刺激征(3/3)。出现症状到LM确诊时间为1个月-4个月(平均2.3个月)。除了1例肺癌和LM同时诊断,2例分别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和化疗进展后出现LM,肺癌到LM平均确诊时间为8.5个月。3例患者脑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显示软脑膜线性强化;3例脑脊液中找到癌细胞,其中2例行EGFR检测,均为EGFR 21外显子L858R突变。2例患者接受TKIs治疗,症状好转,其中1例联合替莫唑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达4.9个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3.9个月。结论 EGFRm肺腺癌可能易出现LM;NSCLC-LM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TKIs联合替莫唑胺可能是EGFRm-NSCLC-LM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EGFR基因突变 脑膜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活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培 杨芳 李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体外膜肺氧合成为治疗严重心、肺衰竭患者的一种新方法并在重症患者中逐渐应用,而早期活动可促进危重患者康复。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活动的意义、安全性、开展情况及主要障碍、实施流程、实施策略等进行综述,为促... 体外膜肺氧合成为治疗严重心、肺衰竭患者的一种新方法并在重症患者中逐渐应用,而早期活动可促进危重患者康复。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活动的意义、安全性、开展情况及主要障碍、实施流程、实施策略等进行综述,为促进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活动的开展、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心肺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ECMO) 物理治疗 早期活动 安全 障碍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更新版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球策略简介 被引量:85
17
作者 庞红燕 杨汀 王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7期28-32,共5页
1998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起成立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机构,其目标是根据已发表的最佳研究结果制订慢阻肺的管理推荐。
关键词 GOLD 全球策略 更新版 急性加重 血液研究所 支气管扩张剂 重复住院率 吸入剂 噻托溴铵 生物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诊断临床急性肺炎病原体感染的血清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萌 窦云鹏 +5 位作者 谷丽 吕喆 王一民 刘颖梅 安云庆 曹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 目的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为检测样品,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结果 (1)正常人群血清78份,急性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46份,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42份,其中病毒感者患者血清35份,细菌感染患者血清7份;(2)正常人群血清PDGF最大值<6 000 pg/m L;血清BPI最大值<80 ng/m L;(3)以血清PDGF值6 000 p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支原体感染的基线值,支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3.47%(43/46);病毒和细菌感染患者出现支原体感染的假阳性率为7.14%(3/42);(4)以血清BPI值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感染的基线值,细菌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71%(6/7);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的假阳性率为3.22%(1/31)。结论以血清PDGF6 000 pg/m L和BPI 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基线值,对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鉴别诊断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杀菌渗透增强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与早期诊断 被引量:29
19
作者 柳涛 杨汀 王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慢阻肺在我国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第3位,且患病率进展迅速,形势严峻,考虑与吸烟人群增加、空气污染严重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有关。在中国尤其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诊治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慢阻肺在我国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第3位,且患病率进展迅速,形势严峻,考虑与吸烟人群增加、空气污染严重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有关。在中国尤其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诊治的巨大障碍是临床肺功能检查应用严重不足,主要原因包括对于肺功能检查重要性认识不足、设备缺乏、经费受限等。目前慢阻肺预防工作的重点是戒烟、控制空气污染以及推广肺功能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烟草 空气污染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现状调查 被引量:16
20
作者 罗勤 柳志红 +16 位作者 奚群英 纪求尚 熊长明 翟振国 杨媛华 刘春丽 顾虹 李梦涛 王琦光 应可净 谢育梅 万霞 安辰鸿 黄宁 段安琪 晏露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调查我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生存现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采用第一阶段定性访谈和第二阶段定量问卷的方法对PAH患者进行调研。定性访谈为电话或现场访谈;定量问卷... 目的:调查我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生存现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采用第一阶段定性访谈和第二阶段定量问卷的方法对PAH患者进行调研。定性访谈为电话或现场访谈;定量问卷是通过PAH患友互助组织的微信公众号以调研链接和二维码的方式发放问卷填写。对确诊时间、病因、生活质量评估及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共完成33例PAH患者线下访谈和461例PAH患者有效问卷。461例有效问卷PAH患者来自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女性343例(74.4%),平均年龄(36.3±11.7)岁,235例(51.0%)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461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83(30,915)d;在375例进行了初诊WHO功能分级的患者中,Ⅲ级167例(44.5%)、Ⅳ级46例(12.3%);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0,365)d;仅146例(31.7%)患者规律复诊。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患者诊治延迟最为明显,从出现症状到确诊中位时间为242(0,1461)d,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中位时间为31(0,2738)d。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患者对药物和随访的依从性最差,仅62例(26.4%)患者能坚持用药并规律复诊。对2006年及以前、2007~2017年、2018年及以后3个时段确诊的PAH患者状况分析显示,2018年及以后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明显缩短,规律复诊情况也明显改善(P均<0.001)。我国PAH患者的SF-36评分与肿瘤患者相当,其在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远低于美国PAH患者。结论:我国PAH诊断延误且治疗不规范,PAH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SF-36评分 靶向治疗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