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扩张残差注意力网络的颞下颌关节区多模态影像融合
1
作者 茆晓源 陈岩 +2 位作者 何晓彤 孙强 张朝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1-787,共7页
目的:应用扩张残差注意力网络方法,构建颞下颌关节区多模态融合影像,为提高口腔颞下颌关节多模态融合影像下的综合诊疗能力提供可行性分析。方法:使用扩张残差注意力网络提取磁共振(MR)和锥形束CT(CBCT)的影像特征,使用“Softmax加权策... 目的:应用扩张残差注意力网络方法,构建颞下颌关节区多模态融合影像,为提高口腔颞下颌关节多模态融合影像下的综合诊疗能力提供可行性分析。方法:使用扩张残差注意力网络提取磁共振(MR)和锥形束CT(CBCT)的影像特征,使用“Softmax加权策略”融合特征,再通过影像重建模块将对应的两种模态的影像融合在一起。结果:融合图像可呈现出髁状突皮质骨、髁状突髓质骨、髁状突附丽的肌肉、关节盘4个部位的形态,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2个评价指标上均表现良好,峰值信噪比范围是10~15,结构相似度范围是0.4~0.6。结论:该方法能做到实时影像融合,最终融合图像可反映出清晰的解剖形态特征,避免多模态影像切换,为口腔专家术前术后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融合 颞下颌关节 CBCT 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景亚楠 叶欣 +2 位作者 柳登高 张祖燕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8-962,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上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对2012年5~9月因牙体牙周疾病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未经过治疗、发育良好的630颗上颌第一磨牙、519颗...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上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对2012年5~9月因牙体牙周疾病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未经过治疗、发育良好的630颗上颌第一磨牙、519颗上颌第二磨牙被纳入本研究,分析每颗磨牙的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形态,采用Ven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将Vertucci Ⅰ型计为常规形态,其他类型计为变异形态,计算变异率.结果:上颌第一磨牙中,2.38%有2个独立牙根,97.14%有3个牙根,0.48%有4个牙根.上颌第二磨牙中,10.41%为单根牙,15.22%有2个牙根,73.60%有3个牙根,0.77%有4个牙根.存在3个牙根的612颗上颌第一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30.88%;存在3个牙根的382颗上颌第二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13.87%.结论:CBCT精确地显示了关于牙根及根管数目与形态的三维图像,这为疑难根管治疗提供了直观而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牙髓腔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辅助诊断上颌第一磨牙双腭根伴副根管1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聪 冯超 +2 位作者 汪洋 轩晶 姚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报道第一磨牙罕见双腭根,同时存在髓室底副根管及牙颈部釉质凸起病例1例。该病例的诊疗过程提示借助锥束CT(CBCT)及显微镜等技术可以避免发生遗漏根管,改善根管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根管解剖 根管治疗 手术显微镜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青年上中切牙牙冠外形分类与龈乳头充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璇 乐迪 +3 位作者 张艳玲 梁凌智 杨刚 胡文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6-870,共5页
目的:在获取汉族青年上中切牙临床牙冠标准化图片的基础上,对牙冠外形进行更为科学客观的分类,并分析牙冠外形分类与龈乳头充满的关系。方法:纳入180名牙周健康汉族青年(男75人,女105人),平均年龄(24.3±4.5)岁(20~30岁),... 目的:在获取汉族青年上中切牙临床牙冠标准化图片的基础上,对牙冠外形进行更为科学客观的分类,并分析牙冠外形分类与龈乳头充满的关系。方法:纳入180名牙周健康汉族青年(男75人,女105人),平均年龄(24.3±4.5)岁(20~30岁),获取上前牙区标准化图片共360幅,请13名修复科医生对牙冠外形分类,对每名医生的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牙冠外形客观分类结果(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分析不同牙冠外形对龈乳头充满的影响。结果:上中切牙中,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冠分别占31.4%(113/360)、37.2%(134/360)、31.4%(113/360),且牙冠外形分布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分析显示评价者间κ值平均为0.381。采用多人评估取最终分类的方法后,平均κ值上升为0.563。排除24颗无接触的上中切牙后,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冠对应的牙龈乳头充满率分别为56.4%(62/110)、69.6%(87/125)、76.2%(77/101),方圆形牙冠对应的龈乳头更易充满(P=0.007)。结论:获取汉族青年中不同外形上中切牙牙冠的比例,方圆形牙冠更有利于龈乳头充满,需要建立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牙冠外形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牙科 切牙 牙冠 牙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磨牙及磨牙根管构型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景亚楠 叶欣 +2 位作者 柳登高 粱宇红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3-1056,共4页
目前,根管治疗术是对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能够准确定位患牙中所有根管,并进行彻底的清理、成形和三维充填[1]。对根管系统解剖知识的熟练掌握是提高根管治疗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基础。国内... 目前,根管治疗术是对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能够准确定位患牙中所有根管,并进行彻底的清理、成形和三维充填[1]。对根管系统解剖知识的熟练掌握是提高根管治疗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基础。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牙根 根管疗法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BCT评估牙周炎对牙髓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徽 杨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通过CBCT图像进行牙髓三维重建及测量,评价牙周炎对牙髓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选取9名患者的24个同名牙(牙周炎患牙和牙周健康的对侧同名牙各12个)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牙髓三维重建并对比分析二者牙髓的体积和... 目的:通过CBCT图像进行牙髓三维重建及测量,评价牙周炎对牙髓体积和表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选取9名患者的24个同名牙(牙周炎患牙和牙周健康的对侧同名牙各12个)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牙髓三维重建并对比分析二者牙髓的体积和表面积。结果:牙周炎组和健康组牙髓体积(mm^3)分别为22.61±11.80和26.03±14.14(P<0.05),表面积(mm^2)分别为66.62±27.81和76.52±35.46(P<0.05)。结论:牙周炎可导致牙髓体积和表面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牙周炎 牙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自发性巨大肿瘤的病理分析
7
作者 李婧 许世清 +2 位作者 李鸿 娄晋宁 徐宝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Wistar及GK大鼠巨大自发性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观察发生巨大自发性肿瘤的Wistar及GK大鼠的生长及生存状况,手术切除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其病理特征。结果两例巨大自发性肿瘤瘤体重分别为502 g和119 g,分别为大鼠体重的64... 目的研究Wistar及GK大鼠巨大自发性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观察发生巨大自发性肿瘤的Wistar及GK大鼠的生长及生存状况,手术切除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其病理特征。结果两例巨大自发性肿瘤瘤体重分别为502 g和119 g,分别为大鼠体重的64%和24%,肿瘤表面具有完整的包膜,与正常组织边界清晰,没有发现肿瘤含有血管的蒂状结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确定为良性纤维瘤。结论大鼠自发性巨大肿瘤为良性纤维瘤,除瘤体过大对大鼠的活动产生影响外,对生存状况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GK大鼠 自发性肿瘤 纤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附玻璃陶瓷并酸蚀对氧化锆表面性状的影响
8
作者 陈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826-829,共4页
目的:评估氧化锆经玻璃陶瓷融附处理并酸蚀后表面性状及粗糙度的变化。方法:将30个氧化锆陶瓷试件平均分为3组,分别接受以下表面处理:50μm氧化铝喷砂(Sb组);融附玻璃陶瓷(Fu组);氧化铝喷砂后融附玻璃陶瓷(Sb-Fu组)。融附玻璃陶瓷组试... 目的:评估氧化锆经玻璃陶瓷融附处理并酸蚀后表面性状及粗糙度的变化。方法:将30个氧化锆陶瓷试件平均分为3组,分别接受以下表面处理:50μm氧化铝喷砂(Sb组);融附玻璃陶瓷(Fu组);氧化铝喷砂后融附玻璃陶瓷(Sb-Fu组)。融附玻璃陶瓷组试件经过氢氟酸酸蚀。对所有试件表面形态及化学成分组成进行电子显微镜观测,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表面粗糙度的定量测试。结果:经过融附玻璃陶瓷加酸蚀处理后氧化锆表面出现多孔性改变,Sb,Fu,Sb-Fu三组的表面粗糙度为(82.02±3.06),(113.73±4.90),(109.97±9.48)。实验组Fu,Sb-Fu表面粗糙度明显高于对照组S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陶瓷融附处理比单纯喷砂更能提高氧化锆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表面处理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魏菱 邹东 +3 位作者 陈虎 潘韶霞 孙玉春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2-770,共9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制作的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例无牙颌患者,通过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临床实验,每人分别...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制作的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例无牙颌患者,通过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临床实验,每人分别采用功能易适性数字化义齿(functional suitable denture,FSD)制作系统及传统方法制作全口义齿。义齿完成后,首先戴用传统全口义齿,3个月后交换戴用数字化全口义齿。患者于修复前、修复后第2周、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填写无牙颌口腔健康影响量表-20(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edentulous,OHIP-20E)和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两副义齿戴用后的第3个月,分别进行咀嚼效率测试。结果:20例患者在戴牙后第3个月,FSD全口义齿VAS评分在总体满意度、易清洁性、发音、美观、稳定、口腔状况这6个方面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而在舒适、咀嚼能力、嚼碎功能这3个方面VAS评分的均值与传统全口义齿基本持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D全口义齿OHIP-20E评分在各个方面的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其中功能受限、心理不适、总评分这3个方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效率测量结果为,FSD全口义齿平均咀嚼效率(1.20±0.54)高于传统全口义齿的平均咀嚼效率(1.16±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结论:本研究评价的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疗效与传统全口义齿相同,在患者满意度及口腔相关生活质量评价方面都展现出相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功能易适性数字化义齿系统 全口义齿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