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4年中日友好医院肺癌发病情况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彭艳梅 崔慧娟 +3 位作者 徐央波 刘戴维 宋亚中 段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2005—2014年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中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性别的差异,以初步了解近10年本院住院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调查2005—2014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初次住院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癌病理... 目的对比分析2005—2014年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中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性别的差异,以初步了解近10年本院住院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调查2005—2014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初次住院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癌病理类型构成、发病年龄、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2005—2014年初次住院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共4 114例,明确病理诊断3 183例,临床诊断931例。肺腺癌患者构成比最高,占52.25%(1 663/3 183),男性患者例数是女性的1.98倍(2 734/1 380)。高发年龄为56~75岁,占60.73%(2 499/4 114)。2005—2014年各年病理类型构成比(χ2=27.277,P=0.449)、各年龄段构成比(Z=0.573,P=0.99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年龄段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P=0.879);2005—2014年各年份男女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46,P=0.69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56~65岁患者构成比与年份呈正相关(rs=0.806,P=0.005)。结论中日友好医院近10年收治住院原发性肺癌患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腺癌构成比最高,其次是鳞癌、小细胞肺癌。高发年龄段为56~75岁;男性鳞癌比例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 病理学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2
2
作者 宋国红 李惠平 +10 位作者 邸立军 严颖 姜晗昉 徐玲 万冬桂 李瑛 王墨培 肖宇 张如艳 冉然 王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72例...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7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69例(95.8%)在复发转移阶段和/或(新)辅助治疗阶段曾行抗HER2靶向治疗;61例(84.7%)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56例(77.8%),拉帕替尼36例(50.0%),T-DM14例(5.6%)。72例患者中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曲妥珠单抗)62例(86.1%),吡咯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6例(8.3%),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4例(5.6%)。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1.4%),部分缓解18例(25.0%),疾病稳定41例(56.9%),疾病进展12例(16.7%)。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7.6个月(95%CI:5.5~9.7个月)。36例曾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7.9个月(95%CI:4.1~11.7个月),15例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2.2~9.8个月)。吡咯替尼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共57例(79.2%),1~2级者48例(66.7%),3级者9例(12.5%)。结论: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能够有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拉帕替尼治疗失败及脑转移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替尼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乳腺肿瘤 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表现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彭艳梅 崔慧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673-676,共4页
近十几年来,除了手术、化疗、放疗三项常规治疗手段之外,分子靶向药物使肿瘤治疗有了重大突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正在肿瘤内科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 近十几年来,除了手术、化疗、放疗三项常规治疗手段之外,分子靶向药物使肿瘤治疗有了重大突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正在肿瘤内科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分子靶向药物。EGFRIs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不良反应、腹泻、乏力、间质性肺炎等。皮肤不良反应是EGFRI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经常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导致药物减量或停药。其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甚至脓疱样丘疹、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甲沟炎及甲裂、毛发改变及超敏反应。目前,临床上标准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但是疗效并不满意。本文旨在对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表现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皮疹 瘙痒 米诺环素 阿瑞匹坦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的系统性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郑舒月 段桦 +7 位作者 彭艳梅 张静怡 申文 孙晨耀 张旭 谭可欣 姜雪娇 崔慧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137-1143,共7页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外文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从创建以来至2018年3月关于中...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外文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从创建以来至2018年3月关于中医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补充相应文献。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用Rev Man5.3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Meta分析。结果:纳入21项研究,共1394例肿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有效率、减轻皮肤瘙痒的有效率、中医症状缓解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中医药观察组的患者生命质量明显改善,极少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实体瘤治疗总有效率与未予中医药观察组相当(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明显缓解EGFRIs相关皮疹和瘙痒,明显缓解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且不影响EGFRI的抗肿瘤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疹 中医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模型大鼠行为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媛媛 贾立群 +3 位作者 柯丹丹 邓博 段锦龙 于莉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进行两种大鼠机械性痛觉敏感性测量方法、两种冷刺激缩足反应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建立标准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检测机械和冷热温度刺激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对不同行为学检... 目的进行两种大鼠机械性痛觉敏感性测量方法、两种冷刺激缩足反应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建立标准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检测机械和冷热温度刺激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对不同行为学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相比50%缩足阈明显降低(P<0.05)、出现痛觉过敏及痛觉超敏(P<0.05)、冷刺激诱发的缩足次数增多(P<0.05),两组大鼠对热痛刺激反应均无明显差异,与临床患者症状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Von Frey纤维丝刺激检测中4 g和15 g方法可更好的模拟临床患者的痛觉过敏、超敏反应;up-down法客观量化的反应出大鼠缩足阈值下降的程度。冷温度刺激中,丙酮喷洒法可较直观的观察大鼠受到冷刺激后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痛觉过敏 痛觉超敏 行为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贾立群经验总结 被引量:15
6
作者 崔芳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42-2144,共3页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现时多为晚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贾立群教授跟据其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的特点,提出老年男性以肾虚为根本,过食五味、痰湿内生,是导致前列腺癌的主要原因,并依据患者药物去势治疗前后的不同症状,制定...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现时多为晚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贾立群教授跟据其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的特点,提出老年男性以肾虚为根本,过食五味、痰湿内生,是导致前列腺癌的主要原因,并依据患者药物去势治疗前后的不同症状,制定了"清补兼施"的根本治则,并兼以饮食调护,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病因病机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溃疡液治疗大鼠放射性食管炎药效学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凯旋 王钦 +2 位作者 郑佳彬 滕峰 贾立群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6期1217-1224,共8页
目的:探究纳米溃疡液治疗Wistar大鼠放射性食管炎疗效,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30 Gy射线局部照射Wistar大鼠,构建大鼠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照射后应用纳米溃疡液、中药溃疡液、康复新液、纳米水滑石基质、蒸馏水连续干预7 d,期间... 目的:探究纳米溃疡液治疗Wistar大鼠放射性食管炎疗效,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30 Gy射线局部照射Wistar大鼠,构建大鼠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照射后应用纳米溃疡液、中药溃疡液、康复新液、纳米水滑石基质、蒸馏水连续干预7 d,期间记录大鼠体重、进食量。第7天麻醉下腹主动脉取血,离心获得血清,ELISA法检测疼痛相关因子前列腺素-2(PGE-2)、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量。取血后处死大鼠取全长食管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大鼠食管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炎症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造模后7天内总进食量、体重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疼痛相关因子PGE-2、SP、CGRP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食管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NF-κB炎症蛋白表达升高(P<0.05);治疗后,纳米溃疡液干预组大鼠造模后7天内总进食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疼痛相关因子PGE-2、SP、CGRP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食管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5),NF-κB炎症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纳米溃疡液提高放射性食管炎大鼠进食量,减轻大鼠食管组织损伤,降低血清疼痛因子浓度;纳米溃疡液抗炎可能与降低NF-κB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溃疡液 放射性食管炎 动物模型 NF-ΚB 疼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