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现实人生的体验到叙述策略的转型——一份关于王安忆十年小说创作的访谈录
被引量:
83
1
作者
王安忆
斯特凡亚
秦立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8-35,共8页
经历·经验·叙述萌芽斯特凡亚你从“雯雯系列”开始到《叔叔的故事》,叙述方式的演变很大,跨度具体可感,描述却很难入手。王安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简单说吧,我以前的小说是直接表现画面的。作为叙述者的我,不在作品里面。
关键词
王安忆
立德
叙述策略
小说创作
女权主义
叙述方式
故事
主观叙述
客观叙述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是永恒的、超级阶吗?
被引量:
1
2
作者
贾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7-28,共2页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一、第二期登载周抗同志和叶茂康同志关于“共同美”问题的文章后,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现在,我们择要摘录其中几个主要观点予以发表,并希望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志,继续争鸣,把讨论引向深入。
关键词
共同美
阶级性
阶级斗争
商榷意见
主要观点
社会美
艺术美
社会生活
周文
引向深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
作者
陈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9-30,共2页
我不太同意叶茂康同志文章中这样一个论点,即认为:“只有形象的美,而不可能有思想和伦理道德的美”。我认为这种提法实际上割裂了内容和形式。美作为凝结着人的实践的产品,不但向我们展示出审美实践的对象,并且把对象体现的人的本质和...
我不太同意叶茂康同志文章中这样一个论点,即认为:“只有形象的美,而不可能有思想和伦理道德的美”。我认为这种提法实际上割裂了内容和形式。美作为凝结着人的实践的产品,不但向我们展示出审美实践的对象,并且把对象体现的人的本质和它弄成一体。所以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只有内容或只有形式是不能成为美的。这种割裂内容和形式的命题也反映在叶文对艺术欣赏过程的阐述上。叶文认为:“……面对优秀的艺术品,欣赏者也正是从欣赏形象的美开始,认识生活的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实践
形式与内容
伦理道德
形象
欣赏过程
教育
认识生活
统一体
艺术品
欣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和源泉
4
作者
沈培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1-26,共6页
中国书法,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它有哪些特点?它同生活的关系如何?它同诸艺术有些什么联系?本文试作一些探讨,并求教识者。一、中国书法艺术是包括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综合艺术我国自来书与画并举。中国书法由实用书写演变为...
中国书法,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它有哪些特点?它同生活的关系如何?它同诸艺术有些什么联系?本文试作一些探讨,并求教识者。一、中国书法艺术是包括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综合艺术我国自来书与画并举。中国书法由实用书写演变为我国特有的灿烂艺术,原因诸多:首先,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艺术实践中发明了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毛笔。如同小提琴、胡琴的弓涂上松香能在弦上奏出轻重缓急富于情感的声音一样,毛笔醮上墨汁能在纸上写出粗细强弱、浓淡粗湿、虚实徐疾的线条。这些线条,由于受到人的情感的控制,具有“弦上之音”一样的、多样而一致的和谐情调。其次,汉字在不违背文字造型意义的前提下,书体结构具有充分的可变性。中国书法用墨用纸,一黑一白,纸墨相发,能够表现出无数对比强烈的墨色。好的书法,墨分五色,富有层次,经营位置奇巧多变,这就使书法具有绘画的空间美和色彩美。刚柔相济,是毛笔特性辩证的统一。要使毛笔在纸上运行时始终保持弹性,必须运用腕力合理地调配毛笔的“柔性”和“弹性”,做到“欲按先提”、“中锋用笔”,即使毛笔弹性最强的部分——笔锋在点划中线的轨迹上有节奏地提按行走。这种提按动作不仅只是为了保持和发挥毛笔的弹性,更主要是为了表现书法家的思想感情而起伏变化。从这一角度看问题,书法用笔很象器乐演奏的运弓、按键:推弓为了拉弓,拉弓为推弓作了准备;按键才能使琴键再一次获得弹性,获得弹性又为按键作了准备。道理相同,运弓和按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家
可变性
基本功
生活中
中国书法艺术
墨汁
书法创作
中锋用笔
毛笔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谈农谚与农村階级斗争
5
作者
杨兴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64年第2期51-56,共6页
【正】 諺语,是我国民間文学的一宗丰富遗产。农諺,便是其中突出的一种。它是我国农民数千年来在生产实践和阶級斗爭中提炼出来的东西,特別是解放后大量产生的新农谚,在反映我国农民新的生活和新的精神面貌方面,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我...
【正】 諺语,是我国民間文学的一宗丰富遗产。农諺,便是其中突出的一种。它是我国农民数千年来在生产实践和阶級斗爭中提炼出来的东西,特別是解放后大量产生的新农谚,在反映我国农民新的生活和新的精神面貌方面,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我们从新旧农谚的研究对比中,不仅能得到有益的生产知識,而且能激发我们的阶級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村
地主
生产斗争
共产党
精神面貌
劳动人民
社会主义革命
新时代
农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装卸工人颂
6
作者
张广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4期24-38,共2页
一一列、一列又一列,一列一列的火车在来回飞奔。象气势磅礴的巨龙,发出一阵阵震憾人心的吼声。我们的英雄司机驱策着它永不疲倦地奔跑,我们的装卸工人用自己一双有力的臂膀命令它吞吐着千万吨货物。
关键词
装卸工人
西瓜
跪蹬
吞吐
运货单
余怀
东风
着黑色
火烤
热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装书
7
作者
李兰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4期42-42,共1页
传来了急紧的命令,有一车书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装好、启运。我们急急忙忙地干起来,一人扛一捆,飞快地跑着一刻也不停。突然,我看了看标签,只见那上面写着:
关键词
阴事
内装
街道
前摆
嘉陵江
品名
李兰
暖流
标签
中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育方针颂
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1期33-42,共10页
序 诗大合:我们手捧共产主义的诗章,歌唱共产党——光辉的太阳!“共产党万岁”是一首唱不完的颂歌,今天我们要唱教育方针这一章。
关键词
教育方针
共产党
共产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
社会主义
毛泽东
劳动者
太阳
劳动人民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晨歌
9
作者
丁文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4期34-34,共1页
摘片早霞抹抹汗,捧把露水擦擦脸,一夜苦战,卸下五座煤山。
关键词
早霞
煤山
露水
装卸工人
中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诗用韵的设想
10
作者
黎起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57-59,共3页
诗歌形式有别于他类文学样式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押韵。汉诗的用韵,从古到今的一系列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古体诗”时期,可从唐代的“近体诗”确立之前上溯。这时期的诗歌押韵没有什么定律,大体以口语为准,在没有标...
诗歌形式有别于他类文学样式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押韵。汉诗的用韵,从古到今的一系列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古体诗”时期,可从唐代的“近体诗”确立之前上溯。这时期的诗歌押韵没有什么定律,大体以口语为准,在没有标准韵书之前是没有什么束缚的。第二时期为“近体诗”时期,从唐代格律诗的形成开始,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这时期作者所作近体诗的用韵是很严格的,以官方规定的韵书为准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韵
诗歌形式
韵字
汉诗
新体诗
现代新诗
《诗刊》
诗作者
韵部
汉语诗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现实人生的体验到叙述策略的转型——一份关于王安忆十年小说创作的访谈录
被引量:
83
1
作者
王安忆
斯特凡亚
秦立德
机构
意大利罗马大学东亚
系
北京大学
中文
系
学生
北京大学留学.
研究生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8-35,共8页
文摘
经历·经验·叙述萌芽斯特凡亚你从“雯雯系列”开始到《叔叔的故事》,叙述方式的演变很大,跨度具体可感,描述却很难入手。王安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简单说吧,我以前的小说是直接表现画面的。作为叙述者的我,不在作品里面。
关键词
王安忆
立德
叙述策略
小说创作
女权主义
叙述方式
故事
主观叙述
客观叙述
女性意识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是永恒的、超级阶吗?
被引量:
1
2
作者
贾明
机构
中文系学生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7-28,共2页
文摘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一、第二期登载周抗同志和叶茂康同志关于“共同美”问题的文章后,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现在,我们择要摘录其中几个主要观点予以发表,并希望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志,继续争鸣,把讨论引向深入。
关键词
共同美
阶级性
阶级斗争
商榷意见
主要观点
社会美
艺术美
社会生活
周文
引向深入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
作者
陈伟
机构
中文系学生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9-30,共2页
文摘
我不太同意叶茂康同志文章中这样一个论点,即认为:“只有形象的美,而不可能有思想和伦理道德的美”。我认为这种提法实际上割裂了内容和形式。美作为凝结着人的实践的产品,不但向我们展示出审美实践的对象,并且把对象体现的人的本质和它弄成一体。所以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只有内容或只有形式是不能成为美的。这种割裂内容和形式的命题也反映在叶文对艺术欣赏过程的阐述上。叶文认为:“……面对优秀的艺术品,欣赏者也正是从欣赏形象的美开始,认识生活的真。
关键词
审美实践
形式与内容
伦理道德
形象
欣赏过程
教育
认识生活
统一体
艺术品
欣赏者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和源泉
4
作者
沈培方
机构
中文系学生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1-26,共6页
文摘
中国书法,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它有哪些特点?它同生活的关系如何?它同诸艺术有些什么联系?本文试作一些探讨,并求教识者。一、中国书法艺术是包括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综合艺术我国自来书与画并举。中国书法由实用书写演变为我国特有的灿烂艺术,原因诸多:首先,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艺术实践中发明了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毛笔。如同小提琴、胡琴的弓涂上松香能在弦上奏出轻重缓急富于情感的声音一样,毛笔醮上墨汁能在纸上写出粗细强弱、浓淡粗湿、虚实徐疾的线条。这些线条,由于受到人的情感的控制,具有“弦上之音”一样的、多样而一致的和谐情调。其次,汉字在不违背文字造型意义的前提下,书体结构具有充分的可变性。中国书法用墨用纸,一黑一白,纸墨相发,能够表现出无数对比强烈的墨色。好的书法,墨分五色,富有层次,经营位置奇巧多变,这就使书法具有绘画的空间美和色彩美。刚柔相济,是毛笔特性辩证的统一。要使毛笔在纸上运行时始终保持弹性,必须运用腕力合理地调配毛笔的“柔性”和“弹性”,做到“欲按先提”、“中锋用笔”,即使毛笔弹性最强的部分——笔锋在点划中线的轨迹上有节奏地提按行走。这种提按动作不仅只是为了保持和发挥毛笔的弹性,更主要是为了表现书法家的思想感情而起伏变化。从这一角度看问题,书法用笔很象器乐演奏的运弓、按键:推弓为了拉弓,拉弓为推弓作了准备;按键才能使琴键再一次获得弹性,获得弹性又为按键作了准备。道理相同,运弓和按键。
关键词
书法家
可变性
基本功
生活中
中国书法艺术
墨汁
书法创作
中锋用笔
毛笔
弹性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谈农谚与农村階级斗争
5
作者
杨兴政
机构
武汉大学
中文
系
学生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64年第2期51-56,共6页
文摘
【正】 諺语,是我国民間文学的一宗丰富遗产。农諺,便是其中突出的一种。它是我国农民数千年来在生产实践和阶級斗爭中提炼出来的东西,特別是解放后大量产生的新农谚,在反映我国农民新的生活和新的精神面貌方面,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我们从新旧农谚的研究对比中,不仅能得到有益的生产知識,而且能激发我们的阶級感情。
关键词
农民
农村
地主
生产斗争
共产党
精神面貌
劳动人民
社会主义革命
新时代
农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装卸工人颂
6
作者
张广祯
机构
中文系学生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4期24-38,共2页
文摘
一一列、一列又一列,一列一列的火车在来回飞奔。象气势磅礴的巨龙,发出一阵阵震憾人心的吼声。我们的英雄司机驱策着它永不疲倦地奔跑,我们的装卸工人用自己一双有力的臂膀命令它吞吐着千万吨货物。
关键词
装卸工人
西瓜
跪蹬
吞吐
运货单
余怀
东风
着黑色
火烤
热汗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装书
7
作者
李兰生
机构
中文系学生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4期42-42,共1页
文摘
传来了急紧的命令,有一车书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装好、启运。我们急急忙忙地干起来,一人扛一捆,飞快地跑着一刻也不停。突然,我看了看标签,只见那上面写着:
关键词
阴事
内装
街道
前摆
嘉陵江
品名
李兰
暖流
标签
中文系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方针颂
8
机构
中文系学生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1期33-42,共10页
文摘
序 诗大合:我们手捧共产主义的诗章,歌唱共产党——光辉的太阳!“共产党万岁”是一首唱不完的颂歌,今天我们要唱教育方针这一章。
关键词
教育方针
共产党
共产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
社会主义
毛泽东
劳动者
太阳
劳动人民
文化科学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晨歌
9
作者
丁文庆
机构
中文系学生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4期34-34,共1页
文摘
摘片早霞抹抹汗,捧把露水擦擦脸,一夜苦战,卸下五座煤山。
关键词
早霞
煤山
露水
装卸工人
中文系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诗用韵的设想
10
作者
黎起庭
机构
江西师院
中文系学生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57-59,共3页
文摘
诗歌形式有别于他类文学样式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押韵。汉诗的用韵,从古到今的一系列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古体诗”时期,可从唐代的“近体诗”确立之前上溯。这时期的诗歌押韵没有什么定律,大体以口语为准,在没有标准韵书之前是没有什么束缚的。第二时期为“近体诗”时期,从唐代格律诗的形成开始,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这时期作者所作近体诗的用韵是很严格的,以官方规定的韵书为准绳。
关键词
用韵
诗歌形式
韵字
汉诗
新体诗
现代新诗
《诗刊》
诗作者
韵部
汉语诗律学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现实人生的体验到叙述策略的转型——一份关于王安忆十年小说创作的访谈录
王安忆
斯特凡亚
秦立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8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美是永恒的、超级阶吗?
贾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陈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和源泉
沈培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谈农谚与农村階级斗争
杨兴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6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装卸工人颂
张广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装书
李兰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教育方针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晨歌
丁文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新诗用韵的设想
黎起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