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机场跑道混凝土超长龄期性能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孟书灵 古龙龙 +3 位作者 陈岳敏 李绍纯 陈明宇 艾洪祥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9,共5页
试验选取20世纪70、80年代新疆某地区机场跑道不同部位混凝土试样,研究了在自然环境中,跑道混凝土超长龄期力学和耐久性能变化,并进行了微观机理分析。力学试验结果显示,70年代飞机滑行跑道处的混凝土强度明显低于80年代,且70年代混凝... 试验选取20世纪70、80年代新疆某地区机场跑道不同部位混凝土试样,研究了在自然环境中,跑道混凝土超长龄期力学和耐久性能变化,并进行了微观机理分析。力学试验结果显示,70年代飞机滑行跑道处的混凝土强度明显低于80年代,且70年代混凝土强度分布不均匀,抗压破坏形态偏差大,这主要是由于历经40~50年后水泥水化结晶相连,形成片层状,骨料与结晶间裂缝明显,导致强度下降明显;经历40~50年后,70年代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20.1%,80年代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16.4%。能谱分析表明,跑道混凝土表层碳化侵蚀严重,下层硫酸盐侵蚀严重。机场跑道混凝土在设计时应根据工作深度调整耐久性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道混凝土 超长龄期 力学 耐久性 微观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矿化硬化钢渣基胶凝材料耐久性研究
2
作者 杨鄯旭 高嵩 +5 位作者 邹玉国 秦振伟 靖吉祥 武庆玲 冯凯 陈旭 《非金属矿》 2024年第6期94-97,102,共5页
为解决钢渣基胶凝材料服役期间出现的安定性、耐久性等问题,采用最紧密堆积原理设计配合比,CO_(2)矿化养护。结果表明,矿化养护3 d,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安定性符合要求。粗钢渣、细钢渣、矿粉、水泥和砂子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44.6%、5.4%、1... 为解决钢渣基胶凝材料服役期间出现的安定性、耐久性等问题,采用最紧密堆积原理设计配合比,CO_(2)矿化养护。结果表明,矿化养护3 d,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安定性符合要求。粗钢渣、细钢渣、矿粉、水泥和砂子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44.6%、5.4%、14.6%、18.7%、16.7%,水胶比为0.3,在保证流动度的前提下,矿化养护对钢渣基胶凝材料体系的强度提升有积极作用,并且在耐水性试验中抗压强度损失率最低。同时,矿化养护下钢渣基胶凝材料体系密实度较高,能有效抑制氯离子渗透和硫酸根离子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胶凝材料 离子侵蚀 矿化养护 最紧密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邢国华 王志萌 +2 位作者 秦拥军 黄娇 范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3,共11页
为了改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实现装配式结构震后具有一定的可修复功能,通过在梁端塑性铰区纵向钢筋上串联碟簧装置为节点提供恢复力并保护塑性铰区混凝土,提出一种基于全灌浆套筒连接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设计并... 为了改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实现装配式结构震后具有一定的可修复功能,通过在梁端塑性铰区纵向钢筋上串联碟簧装置为节点提供恢复力并保护塑性铰区混凝土,提出一种基于全灌浆套筒连接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设计并制作钢筋混凝土现浇节点试件、采用全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和内置碟簧装置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节点试件各1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分析节点试件的破坏过程、滞回特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对框架节点的破坏特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混凝土节点的耗能和抗震性能优于普通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碟簧装置在新型装配式节点加载过程发挥了类似阻尼器的作用,将节点核心区的一部分损伤转移到梁端内置碟簧区域,具有集中损伤的特性;DIC技术能够预测和记录试件在加载过程中的裂缝开展和破坏过程,可精细化分析试件破坏特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分析和损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碟簧装置 灌浆套筒 抗震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锂渣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秦拥军 卢义 +2 位作者 许富威 张亚斌 陈洁静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8-102,共5页
通过对立方体试件中心锚固的钢筋拉拔试验,得到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锂渣掺量、钢筋直径时钢筋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滑移曲线,分析粗骨料取代率、锂渣掺量和钢筋直径对纵筋粘结强度及滑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钢... 通过对立方体试件中心锚固的钢筋拉拔试验,得到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锂渣掺量、钢筋直径时钢筋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滑移曲线,分析粗骨料取代率、锂渣掺量和钢筋直径对纵筋粘结强度及滑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钢筋与试块的粘结强度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呈升高趋势,随钢筋直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且掺入适量的锂渣可以提高二者之间的粘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锂渣掺量 粘结-滑移 钢筋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平 刘洋 +2 位作者 李凯 岳彩虹 李增亮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80,共5页
以马来酸酐、2-羟基膦酰基乙酸、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3种不同磷酸酯浓度的磷酸酯型聚羧酸减水剂,并通过水泥净浆、水泥胶砂和混凝土性能试验,与市售普通聚羧酸减水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磷酸酯型聚... 以马来酸酐、2-羟基膦酰基乙酸、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3种不同磷酸酯浓度的磷酸酯型聚羧酸减水剂,并通过水泥净浆、水泥胶砂和混凝土性能试验,与市售普通聚羧酸减水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磷酸酯型聚羧酸减水剂相比于普通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抗黏土吸附性能,同时在对硫酸根离子的竞争吸附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在黏土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聚羧酸减水剂 合成 分散性 抗黏土 硫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型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平 陈旭 +3 位作者 李绍纯 岳彩虹 艾洪祥 李凯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5-158,共4页
对低品质粉煤灰和矿粉进行机械、化学双重活化,制备出一种绿色低碳型复合矿物掺合料,研究复合矿物掺合料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渗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降粘组分外加剂条件下,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混凝土... 对低品质粉煤灰和矿粉进行机械、化学双重活化,制备出一种绿色低碳型复合矿物掺合料,研究复合矿物掺合料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渗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降粘组分外加剂条件下,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混凝土出机坍落度、扩展度可达到220、600 mm以上;在节约水泥用量的基础上,混凝土强度还有一定的提升,较同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7 d抗压强度提高10%~20%;抗渗耐久性方面,复合矿物掺合料的加入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56 d电通量(600 C以下)、抗水渗透(P12以上)、抗硫酸盐侵蚀(KS120以上)均能达到较高水平。且碳排放量显著降低,较同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降低1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技术 绿色低碳 混凝土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抗渗耐久性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平 陈旭 +2 位作者 李凯 王子萌 苏温馨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72,118,共5页
以最紧密堆积为出发点,采用“最小需水量法”和“骨料最紧密堆积模型理念”设计一种掺加混杂纤维的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对配合比中胶凝材料组分比例、石英砂的种类和比例、水胶比进行调整优化... 以最紧密堆积为出发点,采用“最小需水量法”和“骨料最紧密堆积模型理念”设计一种掺加混杂纤维的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对配合比中胶凝材料组分比例、石英砂的种类和比例、水胶比进行调整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m(水泥)∶m(矿粉)∶m(硅灰)=70∶15∶15、20~40目和40~120目石英砂按2.06∶1复配、水胶比控制在0.20左右、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1%时,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最佳,28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达35、130 MPa,且扩展度可以达到600 mm,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混凝土 最紧密堆积 配合比设计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硅藻土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珺 耿永娟 +2 位作者 李绍纯 陈旭 刘巍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82-87,116,共7页
采用焙烧法对硅藻土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硅藻土通过外掺的方式掺入水泥基材料中,然后研究改性前后的硅藻土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法改性的硅藻土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活性,且焙烧温度为800℃时硅藻土火山灰活性最高;当... 采用焙烧法对硅藻土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硅藻土通过外掺的方式掺入水泥基材料中,然后研究改性前后的硅藻土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法改性的硅藻土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活性,且焙烧温度为800℃时硅藻土火山灰活性最高;当掺量为2%,硅藻土的焙烧温度分别为200,500,800,1100℃时,其3 d抗压强度比原始硅藻土水泥基材料分别提高了12.65%,8.08%,10.59%,16.32%,说明改性硅藻土对水泥基材料早期强度有一定促进作用;当掺量为2%、硅藻土焙烧温度为800℃时,改性硅藻土水泥基材料28 d抗压强度可达78.05 MPa,比纯水泥基材料提高了21.08%.XRD、SEM、综合热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硅藻土改善了水泥基材料的内部结构,使水泥基材料密实度增加,从而提高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焙烧法 水泥基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护湿度下内养护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艾洪祥 刘洋 +3 位作者 李绍纯 郑海康 陈旭 韩世界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1期53-57,共5页
以混凝土内养护为理论指导,对再生粗骨料进行粒径细分,替代不同比例的天然粗骨料,考察在不同养护湿度条件下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相对养护湿度在35%~75%,天然粗骨料替代率为50%时,养护28 d后混... 以混凝土内养护为理论指导,对再生粗骨料进行粒径细分,替代不同比例的天然粗骨料,考察在不同养护湿度条件下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相对养护湿度在35%~75%,天然粗骨料替代率为50%时,养护28 d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比于基准组提高2%~11%;随着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大,混凝土开裂的风险显著降低;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不能超过50%,否则对混凝土耐久性能不利;当相对养护湿度为55%,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50%时,养护28 d后的混凝土微观形貌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护湿度 强度 再生粗骨料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凝材料级配效应对水泥基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艾洪祥 刘洋 +4 位作者 李绍纯 腊润涛 郑海康 陈旭 韩世界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第10期16-19,23,共5页
以Andreason颗粒紧密堆积方程为理论指导,研究了胶凝材料颗粒级配对水泥基凝胶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水泥熟料、矿物掺合料混合材间的混合比例,筛选出最佳颗粒级配分布方案。结果表明:当m(矿粉+粉煤灰)∶m(水泥熟料)=14∶81或16∶79... 以Andreason颗粒紧密堆积方程为理论指导,研究了胶凝材料颗粒级配对水泥基凝胶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水泥熟料、矿物掺合料混合材间的混合比例,筛选出最佳颗粒级配分布方案。结果表明:当m(矿粉+粉煤灰)∶m(水泥熟料)=14∶81或16∶79时,成型胶砂的力学性能最优;基体孔隙率明显降低,且优于纯水泥基准组,证明了优化矿物掺合料颗粒级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材料 水泥熟料 混合材 颗粒级配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标准在水泥性能测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国强 王琴 +3 位作者 王军 吴雄 刘洋 康明 《中国标准化》 2018年第23期127-132,共6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中国建筑"走出去"的步伐也日益加快,而随之带来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认证三位一体的"技术标准壁垒"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深入解读欧洲标准EN 196-3,EN 196-6水泥性能测试标准,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中国建筑"走出去"的步伐也日益加快,而随之带来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认证三位一体的"技术标准壁垒"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深入解读欧洲标准EN 196-3,EN 196-6水泥性能测试标准,与中国相对应的水泥性能测试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包括: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结果取值方面分别进行了介绍,并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异同点以及适用范围,旨在为中国建筑海外施工技术标准上提供参照与便利。最后,提出了中国标准建设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标准 水泥性能 测试方法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清水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早期抗裂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孟书灵 卢霄 +2 位作者 艾洪祥 李凯 王子萌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共5页
结合桥梁清水自密实混凝土工程特点及要求,从原材料筛选、胶材用量及掺合料比例调整、骨料类型及粒径控制、最佳砂率选取等方面进行配合比设计,选取最佳清水处理工艺,探讨自密实工作性能影响因素,对比试件表观性能指标,开展耐久性试验... 结合桥梁清水自密实混凝土工程特点及要求,从原材料筛选、胶材用量及掺合料比例调整、骨料类型及粒径控制、最佳砂率选取等方面进行配合比设计,选取最佳清水处理工艺,探讨自密实工作性能影响因素,对比试件表观性能指标,开展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桥梁清水自密实混凝土倒坍时间1.8 s,V漏时间12 s,间隙通过性好,自密实性能优良,含气量1.8%,无明显色差,无裂缝,表面气泡极少,清水表观性能优秀,耐久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清水混凝土 自密实 工作性 表观性能 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合物混凝土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艾洪祥 李增亮 +1 位作者 陈旭 刘洋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146,共4页
在混凝土中分别掺加聚丙烯酸酯乳液、氯丁胶乳、沥青改性胶粉及高性能抗腐蚀剂XY-1制备不同种类聚合物混凝土,研究了聚合物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聚合物混凝土中,掺加沥青改性胶粉制备的聚合物混... 在混凝土中分别掺加聚丙烯酸酯乳液、氯丁胶乳、沥青改性胶粉及高性能抗腐蚀剂XY-1制备不同种类聚合物混凝土,研究了聚合物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聚合物混凝土中,掺加沥青改性胶粉制备的聚合物混凝土性价比最高,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小,其28 d抗压强度为设计强度的164%,抗硫酸盐干湿循环可达120余次,抗冻融循环可达250余次;且成本较低,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混凝土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散电流与氯盐耦合作用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卢霄 陈旭 白国强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0-103,共4页
地铁工程钢筋混凝土常处于杂散电流与氯盐共存的腐蚀环境中,二者均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劣化有促进作用。主要研究了氯盐、杂散电流以及二者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腐蚀规律,确定了不同配比下的混凝土电阻率、电通量以及氯离子扩散深度的... 地铁工程钢筋混凝土常处于杂散电流与氯盐共存的腐蚀环境中,二者均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劣化有促进作用。主要研究了氯盐、杂散电流以及二者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腐蚀规律,确定了不同配比下的混凝土电阻率、电通量以及氯离子扩散深度的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硅灰、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及宏观水胶比的调整都可明显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腐蚀性,此技术合理应用到地铁工程中可有效延长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养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杂散电流 氯离子 混凝土耐久性 钢筋锈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复合乳液对水泥砂浆干燥收缩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士林 李绍纯 +3 位作者 耿永娟 张友来 陈旭 许绍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2045-22050,22056,共7页
将氧化石墨烯/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GO/IBTS复合乳液)和正硅酸四乙酯/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TEOS/IBTS复合乳液)分别内掺到水泥砂浆中,研究了两种硅烷复合乳液在不同掺量下对砂浆在养护过程中的干燥收缩性能、水分散失和... 将氧化石墨烯/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GO/IBTS复合乳液)和正硅酸四乙酯/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TEOS/IBTS复合乳液)分别内掺到水泥砂浆中,研究了两种硅烷复合乳液在不同掺量下对砂浆在养护过程中的干燥收缩性能、水分散失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O/IBTS复合乳液能有效抑制砂浆的干燥收缩和水分散失,当掺量为2%时,砂浆干燥收缩量和水分散失量达到最小,而且力学强度达到平均最高;TEOS/IBTS复合乳液对砂浆干燥收缩和水分散失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是当掺量为2%时,力学性能达到最大,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5%和17%;但两种硅烷复合乳液掺量不宜超过水泥质量的3%。通过SEM、EDS测试发现,GO/IBTS复合乳液会在砂浆内部形成一层分散均匀的絮状结构。另外,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复合乳液通过化学键与水泥基材料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复合乳液 水泥砂浆 干燥收缩 水分散失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气密剂的制备与应用性能及其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国强 李晓文 +2 位作者 卢霄 陈旭 刘洋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107,共6页
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混凝土新型气密剂。研究确定了气密剂的最优合成工艺为:乳化剂用量4.0%、单体滴加时间15 min、预乳化温度35℃、反应时间60 min。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和水泥胶砂强度、压汞、混凝土力学性能、气... 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混凝土新型气密剂。研究确定了气密剂的最优合成工艺为:乳化剂用量4.0%、单体滴加时间15 min、预乳化温度35℃、反应时间60 min。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和水泥胶砂强度、压汞、混凝土力学性能、气泡间距系数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气密剂使水泥水化结晶由针尖状变为棒状,且使裂缝处生成贯穿结晶,增大胶砂试块密实度,延缓应力集中;当气密剂掺量为0.02%时,水泥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提升1.5~3.0 MPa,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减小0.462 mm、气泡平均直径减小79μm,有效提升了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密剂 密实度 气泡间距 气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胶比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抗侵蚀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向楠 刘军 +2 位作者 张涛 孟书灵 李晓文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3,共5页
采用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抗蚀系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快速冻融循环和不同浓度等级的硫酸盐侵蚀双重作用下,对比分析了水胶比(0.30、0.35、0.40)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微观扫描电镜(SEM)对混凝土微观结构... 采用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抗蚀系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快速冻融循环和不同浓度等级的硫酸盐侵蚀双重作用下,对比分析了水胶比(0.30、0.35、0.40)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微观扫描电镜(SEM)对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水胶比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水胶比由0.40下降到0.30时,混凝土抗压抗蚀系数明显提高,质量损失率明显降低,降低水胶比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抗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硫酸盐侵蚀 水胶比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空心微珠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内养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艾洪祥 刘洋 +3 位作者 郑海康 陈旭 韩世界 马旭东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3期77-82,共6页
通过化学蚀刻的方法,将燃煤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空心颗粒微珠进行化学处理,得到一种新型内养护剂多孔空心微珠,对高性能混凝土实施内养护。结果表明,多孔空心微珠的吸水率可达120%,在较低的养护湿度环境下,内养护水可以很容易从空心微珠中... 通过化学蚀刻的方法,将燃煤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空心颗粒微珠进行化学处理,得到一种新型内养护剂多孔空心微珠,对高性能混凝土实施内养护。结果表明,多孔空心微珠的吸水率可达120%,在较低的养护湿度环境下,内养护水可以很容易从空心微珠中释放出来。在水泥砂浆中掺入5%多孔空心微珠饱水后进行内养护时,砂浆的自收缩现象基本消除,且7、28 d抗压强度相比基准组砂浆提高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养护 高性能混凝土 多孔空心微珠 自收缩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新拌混凝土性能测试方法比对研究
19
作者 刘军 张平 +4 位作者 王琴 杨文 白国强 王军 张新胜 《中国标准化》 2018年第A01期19-24,共6页
本文从标准设置、混凝土密度、混凝土产量、混凝土及砂浆含气量等角度,对中美标准规范中新拌混凝土的性能测试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比结果发现中美标准对于混凝土密度测试的实验结果处理时,美标要求实验结果精确到1kg/m^3,而中国标准... 本文从标准设置、混凝土密度、混凝土产量、混凝土及砂浆含气量等角度,对中美标准规范中新拌混凝土的性能测试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比结果发现中美标准对于混凝土密度测试的实验结果处理时,美标要求实验结果精确到1kg/m^3,而中国标准则要求精确到10 kg/m^3;美国标准提出了混凝土产量这一名词,在中国标准中暂无相关规定;在测量混凝土和砂浆含气量时,美国标准针对不同种类的混凝土有对应的测量仪器,而中国标准在含气量测定时仅推荐使用含气量筒。建议我国规范今后修订时,在仪器选择的专业性、实验步骤的严谨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加以改进,促使我国行业标准更加先进、规范、科学,进一步推动行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标准 新拌混凝土 密度 混凝土及砂浆含气量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水泥胶砂力学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旭 卢霄 +1 位作者 刘帅 王希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8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氧化石墨烯(GO)在水泥基材料中存在着分散不均匀、易絮凝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提高氧化石墨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使用效果,本文在合成聚羧酸(PC)减水剂的过程中添加氧化石墨烯,合成出一种新型的聚羧酸/氧化石墨烯(PC/GO)复合材料,研究了该... 氧化石墨烯(GO)在水泥基材料中存在着分散不均匀、易絮凝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提高氧化石墨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使用效果,本文在合成聚羧酸(PC)减水剂的过程中添加氧化石墨烯,合成出一种新型的聚羧酸/氧化石墨烯(PC/GO)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水泥胶砂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胶砂中添加0.3%的PC/GO复合材料后,未发现GO的絮凝体,分散效果良好,且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比未添加GO时提高了20%,而且,微观结构测试结果显示胶砂在掺加复合材料后出现大量簇拥团聚生长的钙矾石,提高了胶砂整体的密实度,这也很好地对强度的提高做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羧酸 水泥胶砂 强度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