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邢国华 王志萌 +2 位作者 秦拥军 黄娇 范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3,共11页
为了改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实现装配式结构震后具有一定的可修复功能,通过在梁端塑性铰区纵向钢筋上串联碟簧装置为节点提供恢复力并保护塑性铰区混凝土,提出一种基于全灌浆套筒连接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设计并... 为了改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实现装配式结构震后具有一定的可修复功能,通过在梁端塑性铰区纵向钢筋上串联碟簧装置为节点提供恢复力并保护塑性铰区混凝土,提出一种基于全灌浆套筒连接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设计并制作钢筋混凝土现浇节点试件、采用全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和内置碟簧装置的新型装配式混凝土节点试件各1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分析节点试件的破坏过程、滞回特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对框架节点的破坏特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混凝土节点的耗能和抗震性能优于普通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碟簧装置在新型装配式节点加载过程发挥了类似阻尼器的作用,将节点核心区的一部分损伤转移到梁端内置碟簧区域,具有集中损伤的特性;DIC技术能够预测和记录试件在加载过程中的裂缝开展和破坏过程,可精细化分析试件破坏特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分析和损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碟簧装置 灌浆套筒 抗震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防护材料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娟 李绍纯 +4 位作者 侯东帅 耿永娟 陈旭 张友来 金祖权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84-3889,3904,共7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三种硅烷材料在水泥毛细孔隙中的传输过程,并通过毛细吸水试验、接触角测定进行试验验证。模拟发现,硅烷羟基部分通过离子键与C-S-H界面连接,烷基部分指向孔道中心,降低界面亲水性。同时硅烷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体,抑...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三种硅烷材料在水泥毛细孔隙中的传输过程,并通过毛细吸水试验、接触角测定进行试验验证。模拟发现,硅烷羟基部分通过离子键与C-S-H界面连接,烷基部分指向孔道中心,降低界面亲水性。同时硅烷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体,抑制通道中水分子传输。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接触角测试表明,涂覆硅烷材料后,水泥试块的接触角增大,其中涂覆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试块接触角达到130°左右。毛细吸水试验结果表明,涂覆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试块在48 h后的吸水量仅为165 g·m-2,比未处理的试块吸水量(789 g·m-2)降低了79%左右。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也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但吸水量比涂覆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试块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硅烷 接触角 毛细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水泥胶砂性能和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旭 李绍纯 +2 位作者 孟书灵 刘帅 李凯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105,114,共5页
以低品质粉煤灰和矿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机械活化和化学活化双重作用,制备出一种高效复合型矿物掺合料,研究了该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水泥胶砂工作性及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分析了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水泥胶砂试块的微观结构的影... 以低品质粉煤灰和矿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机械活化和化学活化双重作用,制备出一种高效复合型矿物掺合料,研究了该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水泥胶砂工作性及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分析了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水泥胶砂试块的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机械球磨和Na_2SO_4共同活化的复合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粉=1∶2),在内掺量达到50%时,28 d强度比空白组提高了11.3%;90 d强度比空白组提高了24.3%。通过对胶材的粒度测试发现,内掺复合矿物掺合料后,胶材的小级配(4.5~9.0μm)分布比例明显提高,从42.99%提高到62.72%,说明复掺后的复合胶凝材料变得更加致密。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发现:复合矿物掺合料的掺入,使得试块的孔隙率比空白组试块降低了近一半,且在电镜下观察到其表面形貌更加致密,在微裂缝处还存在大量的"钙矾石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矿粉 复合矿物掺合料 胶砂强度 扫描电镜 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下多重界面过渡区的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嘉 高嵩 +2 位作者 班顺莉 宫尧尧 孟书灵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45-3457,共13页
为研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单轴受压荷载下的破坏特性,使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记录混凝土立方体在破坏过程中的应变变化规律,并结合显微硬度测试、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等观测手段对界面过渡区的宽度和孔隙率进行定量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分... 为研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单轴受压荷载下的破坏特性,使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记录混凝土立方体在破坏过程中的应变变化规律,并结合显微硬度测试、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等观测手段对界面过渡区的宽度和孔隙率进行定量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经骨料强化和砂浆强化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未处理试样提升了17.86%和35.55%,说明砂浆强化更有利于提升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骨料强化可以提升老砂浆显微硬度值,降低老骨料-老砂浆界面过渡区孔隙率;砂浆强化可以提升新砂浆显微硬度值,降低老骨料-新砂浆界面过渡区以及新-老砂浆界面过渡区的孔隙率。经强化处理后的特定界面产生贯通裂缝的概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破坏机理 界面过渡区 骨料强化 砂浆强化 显微硬度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硅烷材料对混凝土干缩干裂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旭 李绍纯 +2 位作者 卢霄 刘帅 李凯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2,共3页
采用溶胶合成法,将正硅酸乙酯(TEOS)与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乳液合成出一种复合硅烷材料,通过混凝土平板裂缝试验,研究了复合硅烷材料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干缩裂缝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涂覆复合硅烷材料后,干缩裂缝明显减少... 采用溶胶合成法,将正硅酸乙酯(TEOS)与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乳液合成出一种复合硅烷材料,通过混凝土平板裂缝试验,研究了复合硅烷材料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干缩裂缝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涂覆复合硅烷材料后,干缩裂缝明显减少,C40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未发现裂缝,C50混凝土表面仅出现为数不多的微裂缝(<0.1 mm)。随着水泥胶材用量的增加,混凝土表面的开裂情况越发严重,未进行涂覆处理的C50混凝土最大宽度裂缝超过1 mm。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由于TEOS的渗透结晶作用,在混凝土表层C-S-H凝胶明显增多,表面更加致密,同时由于硅烷良好的抑制水分散失的能力,复合硅烷材料在新拌混凝土表面形成抗裂层,抑制了表面的干缩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 渗透结晶 混凝土 平板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发展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艾洪祥 刘洋 +2 位作者 郑海康 岳彩虹 李绍纯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65,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再生骨料(RA)在自密实混凝土(SCC)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再生自密实混凝土(RSCC)的性能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介绍了有关新拌RSCC流动性,硬化后RSCC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弯曲强度),以及RSCC的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等的... 综述了国内外再生骨料(RA)在自密实混凝土(SCC)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再生自密实混凝土(RSCC)的性能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介绍了有关新拌RSCC流动性,硬化后RSCC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弯曲强度),以及RSCC的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等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掺入RA替代一定量的天然骨料(NA)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RSCC;通过改善RA性能及配合使用一些矿物掺合料,可以优化RSCC的流动性能和力学性能;RSCC的有效利用有助于资源优化、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SCC) 再生骨料(RA) 流动性能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骨料级配优化技术及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孟书灵 卢霄 +2 位作者 李绍纯 刘洋 古龙龙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目前混凝土骨料常用级配优化设计存在设计方法单一、调整过程繁琐等问题,且缺少对骨料级配优劣评价的方法。针对细骨料开展级配分析及优化研究,选取当地常用细骨料进行级配分析,明确优化方向,采用自主开发的细骨料级配优化方法进行优化... 目前混凝土骨料常用级配优化设计存在设计方法单一、调整过程繁琐等问题,且缺少对骨料级配优劣评价的方法。针对细骨料开展级配分析及优化研究,选取当地常用细骨料进行级配分析,明确优化方向,采用自主开发的细骨料级配优化方法进行优化试验,得到级配优化后的细骨料,可有效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C30强度等级混凝土为例,坍落扩展度较常规骨料混凝土最大可提升20/60 mm,28 d强度较常规骨料混凝土提升20%,可有效实现从细骨料级配优化到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骨料 级配 优化方法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复合乳液对水泥砂浆干燥收缩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士林 李绍纯 +3 位作者 耿永娟 张友来 陈旭 许绍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2045-22050,22056,共7页
将氧化石墨烯/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GO/IBTS复合乳液)和正硅酸四乙酯/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TEOS/IBTS复合乳液)分别内掺到水泥砂浆中,研究了两种硅烷复合乳液在不同掺量下对砂浆在养护过程中的干燥收缩性能、水分散失和... 将氧化石墨烯/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GO/IBTS复合乳液)和正硅酸四乙酯/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TEOS/IBTS复合乳液)分别内掺到水泥砂浆中,研究了两种硅烷复合乳液在不同掺量下对砂浆在养护过程中的干燥收缩性能、水分散失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O/IBTS复合乳液能有效抑制砂浆的干燥收缩和水分散失,当掺量为2%时,砂浆干燥收缩量和水分散失量达到最小,而且力学强度达到平均最高;TEOS/IBTS复合乳液对砂浆干燥收缩和水分散失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是当掺量为2%时,力学性能达到最大,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5%和17%;但两种硅烷复合乳液掺量不宜超过水泥质量的3%。通过SEM、EDS测试发现,GO/IBTS复合乳液会在砂浆内部形成一层分散均匀的絮状结构。另外,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复合乳液通过化学键与水泥基材料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复合乳液 水泥砂浆 干燥收缩 水分散失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平 马旭东 +2 位作者 韩世界 古龙龙 王章彦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48-3153,共6页
凝灰岩是经过火山喷出散落在地面,经过压结和水化胶结固化而形成的一种火山灰碎屑岩,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本文研究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FTIR、TG、SEM和MIP等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进行... 凝灰岩是经过火山喷出散落在地面,经过压结和水化胶结固化而形成的一种火山灰碎屑岩,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本文研究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FTIR、TG、SEM和MIP等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提高养护温度不仅能提高早期强度,还可以提高后期强度,凝灰岩基胶凝材料的最佳养护温度为50℃。提高养护温度后凝灰岩基胶凝材料中没有生成新的水化产物,AFt和C-S-H等水化产物含量增加,Ca(OH)_(2)的含量减少。提高养护温度有利于增加凝胶孔和过渡孔占比,细化孔径结构,降低孔隙率,提高基体结构的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材料 凝灰岩 力学性能 火山灰活性 养护温度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